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生物样本及其病毒毒种管理的实施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5.07•【字号】沪卫计监督〔2018〕019号•【施行日期】2018.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应急正文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卫生计生委监督所:为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治职责,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监督机构监督执法效率,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上海市等12个省市组织开展了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
本市组织浦东、黄浦等10个区开展了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巩固和扩大试点工作成果,推动优化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监督传便函〔2018〕11号),我委决定在全市推广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
现将《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可从市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请认真组织实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8年5月7日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工作方案为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切实落实传染病防治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上海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本市近年来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实践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特点,按照“分类监督、动态监管”的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检查,创新监督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监管可控、成效可量、模式常态、效率优化”的监督工作目标,切实提高监督执法效率和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管理水平。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局•【公布日期】2012.08.27•【字号】沪卫科教[2012]041号•【施行日期】2012.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上海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规范》的通知(沪卫科教〔2012〕041号)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各有关大学,各局属单位,各有关医疗机构,其他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加强本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及保存管理,确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安全。
我局制定了《上海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规范》,经2012年第 15次局务会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上海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本市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运输及保存管理,确保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及保存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24号)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卫生部第45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运输及保存。
第三条本规范涉及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指可培养的,人间传染的真菌、放线菌、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微生物。
本规范涉及的病原微生物样本是指医疗卫生、科研和教学等专业机构在从事疾病预防、传染病监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及生产生物制品等活动所采集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人和动物血液、体液、组织、排泄物、培养物等物质,以及食物和环境样本等。
本规范所称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是指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5月4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吴仪二00三年五月十二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管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卫生部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任务。
第五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清洁环境,提高群众防治意识,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控,切断传播途径。
第六条按照国家规定,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防治工作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参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第七条卫生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地区之间、医疗机构之间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防治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鼓励、支持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SOP_19-36 检验科菌(毒)种及其样品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加强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其样品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及公共健康。
2.适用范围:适用于病毒所一、二、三类菌(毒)种及其样品的管理。
3.人员职责:3.1 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执行本保管制度。
3.2 负责人员监督本管理制度实施,并解决发生的意外事故。
4.规章制度4.1病原微生物样品的采集4.1.1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包括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材料、器材和防护设施等4.1.2 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4.1.3 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4.1.4 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4.1.5采集过程中应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应作详细记录。
4.2菌(毒)种及其样品的保管4.2.1从事菌(毒)种及其样品的保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4.2.1.1掌握国家有关菌(毒)种及其样品分类、管理、和生物安全法规。
4.2.1.2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两年以上经历,熟悉掌握本实验室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技术。
4.2.1.3熟悉菌(毒)种及其样品保藏的基本条件及技术,包括复苏、增殖、保藏和鉴定其主要生物学特性的技术。
4.2.1.4生物安全理论与操作技术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2.1.5身体健康。
4.2.2所有保存菌(毒)种及其样品应统一进行编号,保存毒种管上要有明显标识,表明毒株名称、冻存时间、毒株代次等。
4.2.3保管菌(毒)种及其样品要有严格的记录制度,建立详细档案,记录菌(毒)种的学名、毒株名、来源、特性、用途、批号、传代冻干日期、数量。
4.2.4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设专库或专柜单独储存,并指定专人负责。
对采集或送检的微生物样品在保管时,应标明待检或检毕字样,并分别放储存盒中保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正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报告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反复的指示精神,保障今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运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信息系统》,实行网络审核直报和监测疫情的零距离报告,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1、提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监测的敏感性和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提高疫情监测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制订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报告内容1、医务人员作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疑似病例的诊断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订正和转归情况。
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调查表》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三、疫情报告(一)报告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责任报告人。
发现病人时,应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电话、传真或计算机网络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除责任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义务报告人。
疫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
铁路、交通、民航、厂矿企业、学校等部门和系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必须按要求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定人员对口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工作。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1.24•【字号】•【施行日期】2020.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各市级机关,各人民团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以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有力有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依靠科学、有序有效、公开透明、实事求是”的总体要求,落实最严格的防控措施,根据我市已启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要求,切实履行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责任,落实全市联防联控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坚决防止疫情扩散,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二、切实落实好联防联控措施,科学高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强化地区属地防控各区要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科学决策的领导指挥体系,以最快的速度、最严的措施,落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等各项措施。
进一步落实对疫情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加强对在疫情重点地区有居住史和旅行史来沪人员流感样症状进行筛查,把传染源掐断,把危险因素控制住。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2.26•【字号】沪卫计规〔2017〕017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处罚正文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通知沪卫计规〔2017〕017号各区卫生计生委,市卫生计生委监督所:为进一步规范卫生计生行政执法行为,增强行政处罚裁量合理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相关卫生计生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建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我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本基准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月31日止。
特此通知。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12月26日上海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案由一:三级、四级实验室未依照规定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的资格证书,或者已经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但是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实验活动一、适用依据违反条款:《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二款、第二十二条第一款。
处罚条款:《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二、处罚内容三级、四级实验室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或者已经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但是未经批准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停止有关活动,监督其将用于实验活动的病原微生物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并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除的处分;有资格证书的,应当吊销其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公安局应对疫情的法定职责和权限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公安局•【公布日期】2020.02.18•【字号】沪公通字〔2020〕21号•【施行日期】2020.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其他规定,传染病防控正文上海市公安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公安局应对疫情的法定职责和权限措施》的通知沪公通字〔2020〕21号各分局、市局有关部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法发〔2020〕7号)、公安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公传发〔2020〕37号)以及公安部法制局《公安机关应对疫情的法定职责和权限措施》(公法制〔2020〕98号),市局制定了《上海市公安局应对疫情的法定职责和权限措施》,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具体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及时查处案件。
各单位对于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的案件,要依法从严从快立案查处,全面收集固定证据。
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人员,各单位要依法协助医疗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二、注重执法效果。
各单位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实施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相关治安巡查、检查和警情现场处置过程中,既要严格规范执法,又要充分关注当事人合理诉求,注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强化沟通协调。
对涉疫情重大、敏感、复杂案件,各单位法制部门要及时听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意见建议,在案件定性、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意见,确保案件顺利起诉、审判,避免引发负面舆情。
对突出的、普遍性的法律理解分歧和争议,及时协商司法、立法部门,提出统一的法律指导意见。
四、加强舆论引导。
对社会影响大、舆论关注程度高的重大案件,各单位要按照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要求,在依法办理案件的同时,加强办案部门与法制、宣传、网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完善信息通报机制、重大案事件网上应急处置机制,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澄清事实真相,防止形成负面炒作。
附件: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和实验室感染,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和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市对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行“预防为主、分级管理、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管理原则。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指从事《名录》中所规定的适用于(A)BSL-1和(A)BSL-2防护等级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场所。
本规范所称的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所规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品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四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范围内的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第五条本规范为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一节组织管理第六条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实验室安全负责,其主要职责为:(一)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二)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三)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第七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主要职责为:(一)负责组织制(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标准操作规程;(二)负责组织对涉及的生物因子、使用动物、重组DNA以及基因修饰物质的研究方案进行审查和风险评估;(三)负责对本单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保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操作,实验室废气、废水、废弃物处置和消毒灭菌等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评估实施效果;(四)负责组织跟踪国际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最新动态;(五)负责定期调查、了解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监护情况;(六)组织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
《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一、《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 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 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2005)《健康相关产品国家卫生监督抽检规定》( 2005)《艾滋病防治条例》( 2005)《血吸虫防治条例》( 2006)《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一、《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2006)《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200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003 年)《消毒管理办法》( 2001 年)《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1991 年)《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1991 年)《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 2001, 2004)〈〈消毒技术规范〉〉( 2002)《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一、《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消毒技术规范〉〉( 200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79-1995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2001)〈〈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15979-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 233-2002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4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2005)《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医院建筑设计要则》( 2003)《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198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2004)《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2004)《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5)《疫苗运输与储存管理规范》(2006)《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二、调整的范围: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三、主要监督对象: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四、基本规定:(一)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二)病种分类:非典、禽流感、肺炭疽、新破、血吸虫(三)三大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四)职责分工:CDC:监测、预测、流调疫情报告、预防、控制(五)医疗: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六)学校:健教、预防知识(七)媒体:无偿公益宣传(八)基本制度(九)法定职责(十)法定义务《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四、基本规定:(一)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二)病种分类:非典、禽流感、肺炭疽、新破、血吸虫(三)三大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四)职责分工:CDC:监测、预测、流调疫情报告、预防、控制(五)医疗: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六)学校:健教、预防知识(七)媒体:无偿公益宣传(八)基本制度(九)法定职责(十)法定义务《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监督四、基本规定:(八)基本制度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证制度)传染病监测制度传染病预警制度传染病信息公布制度四、基本规定:(九)法定职责:政府 : 制定、实施防治规划、完善制度。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生物样本及其病毒毒种管理的实施
意见
【法规类别】传染病防治
【发文字号】沪卫科教[2003]26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卫生局
【发布日期】2003.06.03
【实施日期】2003.06.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生物样本及其病毒毒种管理的实施意见
(沪卫科教[2003]26号)
各有关单位:
一、目的
为积极贯彻科学技术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农社字[2003]129号)的精神,加强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检验和疾病监测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中生物样本及其病毒毒种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防止病毒扩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传
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国科发农社字[2003]129号)、《上海市预防和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预案(试行)》(沪府办[2003]24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适用范围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本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临床检验、疾病监测、科学研究(含生物制品研发)所需要的生物样本和病毒毒种的采集、运输、携带、保存、实(检)验、使用、废弃、处置的监督管理。
“非典”生物样本是指“非典”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血液、组织液、尿液、粪便、痰液、呕吐物、鼻拭子、咽拭子、尸解所采集的组织器官等。
“非典”病毒毒种指从“非典”生物样本中培养分离到的病毒毒种及其复制品。
三、管理职责
上海市卫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全市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非典”生物样本及其病毒毒种的生物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