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正常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1.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外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鼻旁窦:鼻腔周围的颅骨,有些含气的空腔,与鼻腔相通,称鼻旁窦。
共四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3.翼点:在颞窝区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会合处称为翼点。
此处骨质较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处骨折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
4.骨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骨膜内层上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时功能最为活跃。
5.椎间盘:连接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
有连接和缓解冲击的作用。
6.骨盆界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又为小骨盆的上口,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共同围成。
7.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有脂肪、浅静脉、皮神经以及浅淋巴和淋巴管等。
临床皮下注射,即将药物注入浅筋膜内。
8.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
多位于手足摩擦较大的部位。
结构分外层的纤维层和内层的滑膜层,滑膜层又分为包于肌腱表面的脏层和紧贴纤维层内面的壁层。
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与骨面的摩擦。
9.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临床上通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一段叫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空肠到肛门的一段叫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和大肠。
10.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和下方的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通道11.轮廓乳头:在舌上面的粘膜表面,有7~11个体积最大的突起,排列在界沟的前方,乳头中央隆起,周围有环状沟,内含味蕾,司味觉。
12.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十二指肠降部肠腔的左后壁上有一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其下端的乳头状突起,叫十二指肠大乳头,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十二指肠内。
13.麦克伯尼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位置,位于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有明显的压痛。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它分为大体解剖学和显微解剖学两部分。
大体解剖学主要借助解剖器械切割尸体,用肉眼观察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
而显微解剖学则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来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
大体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1.运动系统,包括骨学、关节学和肌肉学,主要研究人体的运动器官及其组成、连接和运动方式。
2.内脏学,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主要研究内脏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等,主要研究血液流动和循环的机制以及器官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
4.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主要研究感觉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5.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等,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6.内分泌系统,主要研究内分泌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激素的产生与作用。
显微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
细胞学主要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组织学则进一步研究组织的类型、组成和功能。
以上是正常人体解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内容。
人体解剖学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两个基础学科,它们对于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的结构组织,而生理学则研究人体的生命过程和功能。
这两个学科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在医学临床实践和疾病诊断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
它涵盖了解剖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胚胎学、组织学、器官学和系统解剖学。
通过对人体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详细研究,人体解剖学揭示了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构成。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等。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能够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二、人体生理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的学科。
它探讨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通过对人体生理学的研究,人们能够了解正常生命活动的发生和调节机制。
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物质代谢、神经传导、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生殖等等。
这些生理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基础支持,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关系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两个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医学的基础知识体系。
解剖学提供了人体结构和组织构成的详细信息,而生理学则揭示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了解疾病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只有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深入研究,才能准确评估疾病的发展和进展,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是医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
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构成,而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功能。
这两个学科相互依存,共同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通过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综合学习,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体解剖学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构造及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及生理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包括人体组织的构造及细节的研究,以及组织器官的功能研究。
解剖学包括比较解剖学、发育解剖学、形态解剖学、微观解剖学、免疫解剖学等方面。
它是形态学、生理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依据。
人体大致由头、颈、躯干及四肢组成。
从解剖学体系上看,全身可以划分成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肢体、肌肉等主要部位。
其中,头部包括颅、眼、耳等多个器官;颈部包括颈部软骨、脊柱、颈椎等;胸部包括胸腔、胸膜、心脏、肺脏、大血管、淋巴管等;腹部包括腹腔、腹膜、肝脏、胆囊、胰脏及腹股沟等;肢体包括手臂、腕、掌、足臂、足踝等;肌肉赋有支持、改变人体姿势及机械活动等功能。
正常人体内部大多数组织器官都有一定的解剖结构,如果这一结构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人体功能受损,甚至出现疾病。
因此,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是了解和预防人体疾病的基础和关键。
解剖学的发展也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比如骨骼解剖学及肌肉解剖学,还有呼吸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解剖学,泌尿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解剖学等等,它们构成了人体机械功能及机理的基础。
从解剖学角度看,人体内有两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即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是一个调节肌肉、血管、内脏等器官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它又称为主要神经系统,它包括了头部、脊髓、迷走神经及自主神经四大部分。
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涉及到激素分泌的调节系统,它的调节对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与生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主要有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腺体。
人体组织与器官解剖结构的构造复杂,细微错综,蕴藏着莫大的宝藏。
未来,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将更好地探索与认识人体内部的神奇机械,以求开发出更有效的医疗理疗手段,服务人类健康与福祉。
人体解剖学介绍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生理功能等方面。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
人体解剖学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向:系统解剖学和区域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构成和功能,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
区域解剖学则以区域为单位,研究人体的不同区域的结构和组织,如头颈部、胸腔、腹腔、骨盆等。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尸体解剖、活体解剖、镜下解剖、影像学解剖等。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解剖成为人体解剖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等。
人体解剖学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人体解剖学也为手术的规划和操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为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基础知识。
总之,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科学,对于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人体的分部和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主要器官的
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掌握临床工作常用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血管和神经的走行,以及重要器官的体表投影;熟悉主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了解脑神经核以及内脏神经的组成作用和具体分支。
2. 能力目标:学生应能够指出重要的体表标志,确定重要脏器的体表投影,明确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结构、毗邻及体表投影,并能够结合人体解剖学知识初步解释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现象。
3. 素质目标: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不怕苦、不怕脏、勇于克
服困难的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同时,培养医学人文素养,贯彻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融入思政教育,贯彻爱国主义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此外,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也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课程标准可能会因学校和专业而有所不同。
1、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构成。
纤维环为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
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位于推间盘的中部偏后方。
椎间盘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2、纵隔:两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的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胸段,两侧界为纵隔胸膜,下达膈,上至胸廓上口。
3、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膨大的部分。
壁内有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变化的刺激。
4、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眼科称眼底,该处有圆形隆起,称为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汇集而成,该处有视网膜中央血管出入。
5、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
6、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围成一孔,称椎间孔。
7、咽隐窝:在鼻咽部,咽鼓管园枕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好发部。
8、气管杈:气管向下至第4、5胸椎体交界处(相当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杈9、肾门: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10、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轴突集中的地方,因多数轴突有髓鞘,颜色苍白,称为白质。
11、内侧丘系交叉:由薄束核、楔束核内的神经细胞发出的纤维,呈弓形走向延髓中央管的腹侧,左右交叉,称为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折向上行,组成内侧丘系。
12、齿状线:各肛瓣的边缘与肛柱的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
13、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该区缺少粘膜下层,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在膀胱膨胀或收缩时,粘膜经常保持平滑状态。
膀胱三角是肿瘤和膀胱结核的好发部位。
14、声门裂: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声门裂。
15、精索:是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深环延至睾丸上端,其主要成分为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和淋巴管等,其表面包有被膜。
人体解剖学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
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
还有专门以个体发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
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
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
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
人体解剖学骨学第一节概述成人全身有206块骨。
骨按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
骨按部位分为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
骨的构造: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
第二节躯干骨成人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和12对肋,分别参与构成脊柱、胸廓和骨盆。
一、椎骨(一)一般形态: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弓由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全部椎管连成椎管。
(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横突上有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
胸椎:有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腰椎:椎体粗壮,棘突宽短,呈板状,水平向后三、胸骨:包括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3部分。
胸骨角: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侧方连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第三节颅骨成人颅由23块颅骨组。
其中脑颅骨8块,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
面颅骨15块,构成颜面的骨性基础。
(一)颅的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二)颅的侧面观:在颞窝前下部,额、顶、颞、蝶4骨邻接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三)颅的前面观:颅的前面分为额区、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
(四)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三个窝。
颅中窝中央为蝶骨体,上面有垂体窝,两侧由前向后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第四节四肢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纤细轻巧,下肢骨粗大坚固。
上肢骨每侧32块,其中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各1块;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各1块,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
下肢骨每侧31块,其中下肢带骨即髋骨1块,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各1块,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
关节学第一节概述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形成骨连结。
按骨连结的连结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2类。
直接连结可分为纤维连结(如颅骨间的缝)、软骨连结(如椎间盘)和骨性结合(如骶椎间融合)。
人体解剖学知识点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对于理解人体的构造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的支架,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
人体骨骼系统包括206块骨头,分为轴骨和附肢骨。
轴骨包括头骨、脊柱和胸廓,附肢骨包括肢体的骨骼。
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保护内脏器官、储存矿物质和参与血液细胞生成。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组织和肌腱组成,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负责人体的主动运动,平滑肌控制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心肌则是心脏的组成部分。
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来实现运动功能。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收缩和舒张泵血。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和器官,静脉则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和肺。
呼吸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氧气通过鼻腔和喉进入气管,再通过气管分支进入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通过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和消化腺。
食物在口腔中咀嚼和混合唾液,然后通过食管进入胃。
胃中的胃液将食物分解成小颗粒,再通过肠道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通过滤泡和肾小管将废物和多余的液体排出体外,形成尿液。
七、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神经和感觉器官组成,主要功能是接收和传递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负责思维、记忆和意识。
脊髓通过神经传递信号,将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各部位。
八、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主要功能是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理过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目录绪论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骨学第三节关节学第四节肌学第五节体表标志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管第三节消化腺第四节腹膜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外呼吸道第三节肺第四节胸膜和纵隔第四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第三节输尿管第四节膀胱第五节尿道第五章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男性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附一女性乳房附二会阴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第三节淋巴系统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器官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器第三节前庭蜗器第九章神经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三节脑和脑神经第四节传导通路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绪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3部分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4.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1.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人体解剖学——绪论名词解释1:人体的组成答: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备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
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四大类,他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为基本组织。
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
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功能,便构成一个系统。
人体可分为消化、吸收、生殖、泌尿、内分泌、神经、感觉器和循环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2:解剖学的分科答: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
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胚胎学所叙述的是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
此外还有年龄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经穴断面解剖学、经穴层次解剖学。
3: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术语①答:解剖学姿势:在观察和说明人体各部的位置及相关关系时,都应按照下列标准的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双下肢靠拢、足尖朝前、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肢干两侧,手掌朝前。
②常用方位术语答:上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颅者为上,近足者未下。
前后: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身体前、后面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胸腹者为前,也称腹侧;近背腰者为后,也称背侧。
内侧、外侧: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身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近正中矢面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为外侧。
前臂的内侧又称尺侧,外侧又称桡侧。
小腿的内侧又称胫侧,外侧又称腓侧。
③内、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近内腔者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④浅、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关系的术语。
近皮肤者为浅、远离皮肤者为深。
人体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骨板:骨胶纤维排列成层,同一层内骨胶纤维相互平行,借借基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骨盐沉积,形成薄板状结构。
激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的活性物质。
胼胝体是两侧半球间最大的连合纤维,在两半球间形成一个弧形板,其纤维向前、后和两侧投射到皮质,联系两个半球使大脑在机能上成为一个整体。
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植入:胚泡逐渐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声带:由声襞及其覆盖的声韧带和声带肌共同构成,当气流经过声门时,冲击声带引起震动发声。
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内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
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体积增大,分化成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
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
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内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称神经末梢。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的一个完整骨环。
具有保护盆腔内脏器和传递重力的作用。
男全形高而狭窄低而宽阔骨盆腔:形似漏斗圆桶骨盆上口心脏形圆形骶骨狭长弯曲度大宽短小耻骨下角70~75 90~100 耻骨联合狭长宽短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
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
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APUD系: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统称为APUD系。
细胞连接:是细胞相连面的胞膜和胞质特化成点状、斑状或带状的连接区,使细胞紧密排列或相互沟通。
细胞连接方式: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2、中间连接(粘着小带)3、桥粒(粘着斑)4、缝隙连接(通讯连接)。
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1)细胞衣(cell coat):又称糖衣,为一薄层绒毛状的复合糖,包括糖蛋白、糖脂及蛋白多糖。
上皮细胞的游离面细胞衣尤为显着(图2-8),细胞基底面及侧面也有类似细胞衣结构,但不甚明显。
细胞衣具有粘着、支持、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等功能。
(2)微绒毛(microvillus):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才能清楚辨认,微绒毛显著地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参与细胞吸收物质的作用。
(3)纤毛(cilium):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且长,在光镜下能看见。
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像风吹麦浪起伏,把粘附在上皮表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一定方向推送。
(4)质膜内褶:扩大细胞基地面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上皮组织特点:答:特点是①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③上皮细胞有极性,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④上皮组织一般无血管,其营养靠深部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供应。
2、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单层上皮包括①单层扁平上皮:又分为内皮和间皮和其他,内皮分布在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在腹膜、腹膜、心包膜表面。
其他:肺泡,肾小囊壁成。
②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腺体、肾小管等。
③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道、胆囊和子宫以及外分泌腺的导管。
④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在呼吸道。
5、变移上皮:分布在泌尿管道。
复层上皮包括①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角化:皮肤、未角化:口腔、食道、阴道。
②复层柱状上皮:分布在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1、疏松结缔组织有哪些细胞和纤维?答: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及各种血细胞。
纤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有粒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粒细胞:0、5~5% 嗜碱粒细胞:0~1%、无粒单核细胞:3%~8% 淋巴细胞20%~30%神经元结构:树突尼氏体细胞核轴突郎飞结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中间/多极双单假单关节运动: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环转关节面囊腔关节辅助结构:某些关节适应运动灵活性和连接的稳固性的特化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躯干骨:24椎骨1骶骨1尾骨12对肋骨1胸骨血管分布主要规律:1、身体左右对称的部分,血管分布也具有对称性。
2、动脉干一般在躯干、关节的躯侧或深部等隐蔽出行走,并常和神经、静脉并行、3动脉从主干出发后常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所分布的器官,管径粗细与器官行驶的功能相适应4、有的血管主干发出与其平行的侧支与主干远侧的侧支互相吻合,血管受阻区的血液循环可通过这些吻合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心脏三沟:冠状沟前房间沟后房间沟右心房:入口: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口出口、有房室口右心室:出口肺动脉口左心房:左右肺静脉口左房室口左心房:主动脉口心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以维持心的节律性舒缩。
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免疫器官;脾、胸腺、淋巴、扁桃体;脾的功能:1、滤血:脾内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此处含大量巨噬细胞,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2、免疫: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在脾内产生免疫应答。
3、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但脾内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4其他:人脾的储血能力较小,约可储血40ml,当机体需血时,可驱入血流。
还可贮存吞噬的血细胞所含铁的物质,供造血时的需要。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
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内壁的表面积,巨大的表面积使营养物质能够在1-2小时内得以迅速吸收。
结肠;围绕小肠周围,呈M形。
唾液腺:小:舌腺唇腺颊腺腭腺大: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可湿润口腔,有利于吞咽和说话。
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抗细菌病毒倾入表皮生长因子口腔上皮生长创伤修复。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肝的功能:1、分泌胆汁胆汁是消化液的重要成分,有助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2、代谢功能: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与合成和储存都在肝细胞内。
3、防御与解毒功能:肝血窦含肝巨噬细胞,有防御作用,肝细胞可将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转变为无毒或微毒物质。
4、造血功能: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胰的内分泌部A细胞:胰高血糖素B细胞:胰岛素D细胞生长抑素PP细胞:胰多肽:抑制胃肠运动胆囊收缩··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会厌杓状。
喉肌:开大声门:环杓后肌缩小:环杓侧肌紧张声带:环甲肌松弛:甲杓肌肺的传导部:由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是气体出入肺的管道,称···肺的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是气体的交换部位。
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又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包括近端小管、细段和远端小管。
肾的血液循环:肾脏的血液供应直接来自腹主动脉。
从腹主动脉分出左、右肾动脉。
入肾门后分成两支,再依次分出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入球小动脉与肾小球毛细管袢相连。
血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直接进入出球小动脉,汇总为皮质毛细血管网再依次进入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经肾静脉回到下腔静脉。
流经皮质部位的血液占整个肾脏血液供应的90%。
髓质有髓质直小动脉,可接收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及出球小动脉的血流,从髓质直小劝脉搏流经髓质毛细血管网后进入髓质直小静脉,再进入小叶间静脉或弓形静脉。
另外,髓质直小动脉与直小静脉之间有短路。
被膜毛细血管接收小叶间动脉的血液,然后汇总成星状静脉。
注入小叶间静脉。
肾血液循环特点:1、直接起源腹主动脉、短而粗、血流量大,占心输出的1/4。
2、直小血管成袢状与髓袢相伴。
有利于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和尿液的浓缩。
3、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两端皆微动脉,入球微动脉鼻出球粗,出球的平滑肌收缩又可调节肾小球内血压,这使小球内血流量大、血压高,有利于过滤。
4、肾内血管通路中出现两次毛细血管,血流经肾小球时大量水分被滤出,故球后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甚高,有利于肾小管上皮重吸收。
生精细胞的种类?答:有5种: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卵泡的种类?答:包括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
甲状腺的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滤泡旁细胞分泌的降钙素可调节机体血钙水平。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增强破骨细胞活动,溶解骨组织是该如入血。
和降钙素维持血钙稳定。
肾上腺:①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②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③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以雄性激素为主。
垂体:腺垂体远侧部(1)嗜酸性细胞:包括①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②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2)嗜碱性细胞:包括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②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嫌色细胞:功能不清,可能是嗜酸、嗜碱性细胞的前身或为它们的脱颗粒状态。
神经体:视上核:抗利尿激素旁室核: 催产素(下丘脑)味觉斑壶腹嵴眼球:1眼球壁;纤维膜(角膜,巩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虹膜部睫状体部视部)2内产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表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真皮:结缔组织组成,与表皮牢固连接(乳头层网织层)皮肤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脊髓白质内上行纤维束(传导感觉),将四肢、躯干及大部分内脏的信息上传支大脑,同时又经下行纤维束(传导运动)将脑内所发放的信息下传到脊髓灰质。
2反射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低级部位,其灰质内有许多反射中枢,通过固有前、后跟共同完成一些反射活动。
小脑三叶:绒球小结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小脑的机能及其与种系发生的关系:小脑的结构与机能在种系发生中与动物的运动方式演变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