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人教版八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3 KB
- 文档页数:5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教师寄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题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首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进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了6倍多。
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在中央指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是包产到户,即在坚持土地的基础上,把土地定期承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收成按规定交完农业税和集体留成后,其余大部分归承包农户,由自己支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年10月,中共十二届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目标: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同学们知道歌曲中的老人指的是谁吗?歌曲中所涉及到的事件有哪些呢?(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含义是什么?对内改革就是对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目标:建立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讲授新课(一)1、下面请同学们同学们翻开课本38页,看看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
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内容。
检查学习效果:知识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_______________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_____的生产积极性,促进______经济发展。
3).概况(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民有了_____________,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_________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到______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习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学习】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开始实行时间:。
最早实行地点:。
2.目的:调动农民的,促进的发展。
3.做法(或形式):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4.制度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
5.全国普遍实行:到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6.重大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的大解放,和均有很大提高。
7.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改革的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为主体的;②对国有企业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实行;③实行以为主,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企业有了,这就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增强了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年,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决定: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把和结合起来。
4.特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在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作用:有利于实现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教师点拨】1.本课三目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率先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凤阳小岗时发出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40年来,这一声惊雷化作浩荡东风,敲响安徽人民的奋进鼓点,汇聚起勇往直前的改革动能,孕育了弥足珍贵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习难点:经济体制改革。
一、自主学习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
改革先从开始。
(2)1978年,安徽农民实行分田,自负盈亏。
这种建立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3)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随着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经济体制的改革(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
1984年10月,中共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城市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经济,发展为以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经济实行,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是同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起基础性作用。
二、合作学习1.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些调整?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三、复习巩固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2.分田包产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指的是()A.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C.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D.广东省深圳市3.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一课是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教材通过介绍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已学的政治、经济知识与历史事件相结合,从多角度审视历史问题。
此外,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有自己的认知,但缺乏系统分析的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成就,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成就。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对比法:引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关内容。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资料,如政策文件、新闻报道、专家访谈等。
4.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是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了解相对较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政策法规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有直观的感受,但对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特点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改革开放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板书设计: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板书。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目|标|我|明|确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②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____政策。
改革从________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方式:安徽凤阳_____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____________。
4.发展:此后,__________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随之,____________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____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方式: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影响: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________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_____________。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影响: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前承第7课《伟大的的历史转折》,后接第9课《对外开放》,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由此可见,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本单元乃至本册中关键的一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史料,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三、重点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的巨大变化缺乏亲身体验,认识是比较模糊而肤浅的。
五、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引领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历史上的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介绍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由此导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读材料,思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需要进行改革。
2.结合图片和材料认识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落后状况,改革势在必行。
3. 出示《十八个血手印》图片,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大胆进行改革的实验,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学习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学习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目的:调动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负盈亏。
3.改革:知识点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1.城市改革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2.改革时间和内容:1985年开始。
(1)所有制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管理体制:实行_______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_______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时间和会议:1992年党的十四大。
2.意义: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罗纳德·科斯在自己的著作《变革中国》谈到: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还曾留下了这样的评价:“我是一个出生于1910年的老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希望在你们,希望在中国。
”这也正是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果,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学生朗读:材料一:1976年,在安徽的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却出现“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
材料二:“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
”“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什么现象?3.引导学生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归纳总结其产生的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是怎样的。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1)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发展(结果):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4.通过两则材料: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改革的基本要素:原因、目的、内容、方式、性质、特点、结果、作用、影响。
这也成为进行两种或多张改革比较的比较项。
2、认识改革的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3、认识改革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4、了解改革的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材料,识记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改革。
2、通过归纳,总结不同类型的改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3、通过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多层面、多角度地去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认识改革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2、认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改革促进社会发展。
学情分析:经过初三一轮复习,学生已对古今中外中外的重大的改革有了印象,但没有经过系统的比较分类,不易从整体上把握。
结合相关的材料,巩固基础知识,并将其专题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又利于学生对整个改革专题的理解和把握。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改革的启示教学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常规资源: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提问:何为改革?改革能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带来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回忆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古今中外改革有哪些?教师讲授:我们在学习中国历史时介绍了那几次重要的改革?学生回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和中国的改革开放。
学生展示:第一组:商鞅变法:(战国秦国商鞅、前356年,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2)意义:使秦国成为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为其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人教版八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备课备注
课型新课课题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
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
想。
二、学习重难点:
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三、自学检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2.改革先从开始,以调动农民的,促进发展。
3.农村逐步实行责任制。
激发了农民的,带来农村
的大
解放。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发展,农村也迅速
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4. 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
定》,要求加快以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扩大企业的生
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制;实行以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制度。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
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职
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我国城乡出现了的崭新局面。
7.1992年,中共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经济体制。
8.对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明显增强。
四、合作探究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
粮食产量5.02亿公
斤
5.70亿公
斤
7.15亿公斤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
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
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城市改革的内容。
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读课本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五、检查反馈:
1.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
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土地经营形式属于()
A.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杜化
2.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
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3.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5.我国的对内改革在农村是如何进行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六、感悟成功颗粒归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