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免疫调节第一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6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1 知识与技能:①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②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③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1.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②通过利用电学原理分析膜电位变化,提高学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迁移能力.1。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科学发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②透过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揭示事物普遍联系,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③通过认识生命本质,渗透协调美和思想美。
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
教学用具教案、课本、黑板、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问题探讨引入新课引言: 我们知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来实现的,今天我们来具体学习这三大调节,先看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思考与讨论(课本P16)提出问题: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提示: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再回答,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设问: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学生答:反射.设问:什么是反射?学生答: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之为反射。
点拨:人的高级神经冲动是条件反射;低级神经冲动是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中枢(脊髓等),二者作用的中枢不同。
设问: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学生答: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设问: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是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了兴奋,那么什么是兴奋?在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途径是什么?学生答: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在反射过程中兴奋通过反射弧来进行传递。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学习,特别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分析探讨,引导学生理解免疫调节对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学习本章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免疫学的知识基础,知道人体的三道防线,初步了解了免疫的功能。
但对于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免疫失调引发的疾病、免疫学应用方面缺乏认识。
免疫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一节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
2、说出人体的三道防线。
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创设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流程图,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并认识到科学发展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并说出两者的关系。
五、教法和学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资料搜集法、成果展示法、讨论学习法、赏识性评价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讨论的形式了解艾滋病及其防治;以图解、问题串、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提问: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清除入侵人体的细菌和病毒吗?2.播放一段泡泡男孩——大卫•菲利浦•威特的故事视频3.思考:男孩必须生活在塑料泡泡中的原因是什么?(二)免疫系统的组成1、PPT课件展示:(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观淋巴结肿大。
第4节免疫调节(第一课时)题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组成的完整叙述是()A.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物质B.免疫活性物质、抗原、淋巴细胞C.淋巴细胞、抗体、抗原D.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抗体答案A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都是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C.B细胞都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答案A解析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A正确;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B错误;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髄中成熟,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很多体细胞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D错误。
3.下列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A.抗体B.编码抗体的基因C.淋巴因子D.溶菌酶答案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编码抗体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题型二免疫防卫的三道防线4.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B.皮肤C.体液中的溶菌酶D.淋巴因子答案B解析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因此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A、C不符合题意;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淋巴因子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不符合题意。
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泪液的杀菌作用,在生物学上叫做()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体液免疫D.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故泪液、胃液和唾液的杀菌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用教材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
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分2课时学习,其中第1课时,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的防卫功能。
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都是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密切相关,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教材力求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相一致,将免疫也作为一种调节方式,突出它在稳态维持中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从个体水平上来思考生命系统的整体性。
免疫所涉及的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如艾滋病、过敏和接种疫苗,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注意人文精神的培养,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
学生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学生对免疫器官有一定认识,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也已详细的介绍。
这些学过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高二的学生在学习了2本生物必修课本后,对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图文转换,阅读,分析问题内在联系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能力。
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防控”。
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应先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
通过学生收集泡泡男孩、艾滋病资料等一系列问题讨论展开,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出对免疫调节的学习,提出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讲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中,第一、二道防线内容只做简单的回顾。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一、教学分析与策略1.教材分析免疫调节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这也是这节内容的难点。
本节教材使用列表和图示穿插教学,通过图文结合把抽象的体液调节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2.学情分析关于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所以用较少的时间由学生阅读进行回忆,并通过提问及时深化。
体液调节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些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3. 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多而复杂,学生学习会感到比较困难。
创设情境,从问题探讨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加深印象;利用多媒体演示人体防卫动态过程,加强感性认识,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自学,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通过创设体液免疫的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读图、析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分享自学成果,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归纳法、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讲述事实:身体无时无刻不出在病原体的包围中。
提出问题:病原体入侵身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人能靠反射活动对病原体做出反应吗?能靠激素直接杀灭病原体吗?根据已学知识,认识到病原体入侵会破坏内环境稳态,但神经、体液调节无法消灭病原体。
引发兴趣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到免疫调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