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模拟卷】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三1月质量检测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7
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阶段测试历史试题2015.4.19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行政体系D.“皇权下的民主”,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2.《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B.中国瓷器业不遗余力的开拓海外市场C.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3.《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4.1885~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6%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由18.8%上升到26%。
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黄金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5.对联的内涵往往带有对时事的绝妙讽刺。
近代史上的某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出上联相难:“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这里“帝王度量”应指A.开埠通商B.允许投资设厂C.割地赔款D.准许驻军6.20世纪初,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国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
历史高考模拟卷训练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按时段分类交易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D.市场初显专业化2.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材料表明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3.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
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
”对庸太宗的话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门下之间在运作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B.中书与门下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C.中书与门下相互制约,可抑制宰相权力的膨胀D.中书、门下之间易相互扯皮,降低行政效率4.下列有关右侧《木棉拨车图》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工具反映出农业技术的进步②图中工具主要用于棉纱加工③拨车产品主要供家庭消费④该图经机器印刷而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
”由此可见顾炎武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D.认识剑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6.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指出:“在中国人民中有许多极有教养的能干人物,他们能够担当起组织新政府的任务: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的计划,经慎重考虑之后,早就制订出来了。
扬州市201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政 治 2014.1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规定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网上购物通过检索信息——购物请求——填信用卡号——厂商发货——快递送货。
这蕴含的经济现象有①物物交换 ②商品流通 ③贷款消费 ④转账结算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2.某行业2013年的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2件商品,每小时创造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如果某生产者2014年的劳动生产率是2013年该行业劳动生产率的3倍,该生产者1小时创造出来的价值总量为600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行业2014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A .10%B .15%C .20%D .30%3.在下列各图的相关描述及指示的比例关系中,你认为在正常条件下,关系表述正确的图表个数有_______个。
注:图中的①为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②为高档耐用品受价格变动的指示线A .1个B .2个C .0个D .3个4.“闪付”作为一种消费新时尚,是针对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元的消费,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只需要在POS 机上轻松一挥便可快速支付的方式。
它满足了人们对快捷、高效支付的需求,有利于刺激消费,更好地满足需求。
这说明A .收入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B .新的消费方式可以创造消费动力C .“闪付”是一种非信用消费方式D .闪付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5.“土地换股权”其做法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监测试卷高三历史(选修) 2015.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2.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4.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5.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
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2015届高三历史一诊试题(带答案)保密★ 启用前【考试时间:2014年11月1日上午9∶00~11∶30】绵阳市高中2012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300分。
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
历史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第Ⅰ卷5至7页,第Ⅱ卷7至8页,共4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 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 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2.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③雅典民主的重要条件④罗马法公正至上观念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 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
这一措施①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②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③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④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对该作品的正确解读是 A. 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开始流行 B. 牛耕逐渐普及到了大江南北 C. 推动中国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D. 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5. 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历史开学考试2015.02.2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2.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不断改造和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③④3.“周亚夫,汉文、景名将。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出征驻屯细柳,因治军严谨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五年后,被景帝迁为丞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B.皇帝选官重视军功C.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D.君权相权不断协调4.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③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④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政治质量检测2015、1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最近十年,我国物价不断上涨。
从购买力的角度看,如今的100元只相当于10年前30元。
为了解决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从理论上看,国家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是①提高存贷款利率②压缩财政开支③减少货币发行量④提高征税税率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2014年某国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平衡的。
假设2015年该国待售商品量增加14%,货币流通速度提高5%,物价水平上涨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A.减少11.8% B.增加11.8% C.减少16.2% D.增加16.2%3.假如国际市场上某商品的价格从60美元涨到90美元,同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变为7∶1。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如果用人民币购买该商品,该商品价格A.约降了14.3% B.约涨了31.3% C.约涨了14.3% D.约涨了50%4. 对以下图表的正确解读是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②我国经济增长乏力,国家应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③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④我国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调整已见成效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 如今,在网络上“定制”彰显个性和品位的商品正受到追捧,这也促使很多人放弃传统就业方式,转而开设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店。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B.传统就业方式落伍,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C.网店属于虚拟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D.网店属于个体经济,店主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6. 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等部制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通知指出,要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原因是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②收入分配公平是实现同步富裕的体现③消除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的需要④有利于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7.最早实行食品标准化的是美国,随后,欧盟对上市的蔬菜瓜果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导致非洲大量蔬果因长相不佳而被无情地逐出市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
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
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密切关系?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
”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设立中朝C.设置军机处D.颁布推恩令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征召制4.“(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执行诏令B.审核政令C.协理奏章D.决策军务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三元里人民抗英“致远”号撞向敌舰台湾民众抗击日军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6.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府。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2015.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方框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3.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4.《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1894年9月,发生于黄海海战时期的邓世昌与其“义犬”的故事一直令国人感动并深信不疑。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校内模考历史试卷2015.5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政体,沿袭了几千年,断无没有反动之力之理。
所以秦灭六国未几,而反动即起。
……封建之人,对于此制,亦未必敢有何等奢望,不过舍此别无他法,还想借此牵制异姓,使其不敢轻于篡夺而已。
受封者亦知其与时势不宜,惴惴然不敢自安。
所以唐太宗要封功臣,功臣竟不敢受。
”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1秦朝后的分封制是一种反动倒退现象○2中央集权制度下出现分封制是正常的○3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君权易被地方篡夺○4后世的分封对象仍以王室、功臣为主A.○1○2○4B. ○2○3○4C.○1○2D. ○2○42.《朱子语类》:“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
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引文中的“此理”指A. 以民为本B. 三纲五常C. 发明本心D. 工商皆本3.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①甲骨文②楷书③隶书④篆书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5.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6.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2015届高三校内模考历史试卷2015.5第一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封建政体,沿袭了几千年,断无没有反动之力之理。
所以秦灭六国未几,而反动即起。
……封建之人,对于此制,亦未必敢有何等奢望,不过舍此别无他法,还想借此牵制异姓,使其不敢轻于篡夺而已。
受封者亦知其与时势不宜,惴惴然不敢自安。
所以唐太宗要封功臣,功臣竟不敢受。
”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1秦朝后的分封制是一种反动倒退现象○2中央集权制度下出现分封制是正常的○3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君权易被地方篡夺○4后世的分封对象仍以王室、功臣为主A.○1○2○4B. ○2○3○4C.○1○2D. ○2○42.《朱子语类》:“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
……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
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引文中的“此理”指A. 以民为本B. 三纲五常C. 发明本心D. 工商皆本3.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读下面图片,反映的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序列正确的是:①甲骨文②楷书③隶书④篆书A.①④③②B.①④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②③④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C.“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5.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
这表明A.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B.清政府被迫逐步改变闭关锁国经济政策C.东西方两个区域市场的存在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D.广州十三行是当时中西方最重要的贸易机构之一6.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1月月考高考模拟试卷0125 21:14::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1月月考高三语文 2015高考模拟.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辟谣纰露媲美如丧考妣蚍蜉撼树B.跻身侪辈脐带济济一堂光风霁月C.呛人寒伧创伤沧海桑田满目疮痍D.诏书韶华召开黄发垂髫年高德劭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B.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躲避媒体、封锁消息,这种视媒体报道为“添乱”,忽视媒体建设性作用的做法,是十分不明智且危险的。
C.每年5月至8月的茂名放鸡岛,海水清澈见底,浅水区的鱼群珊瑚清晰可见,是潜水的黄金季节。
D.明代宦官擅权乱政,长期为害国家,为害社会,为害百姓,这和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始终都以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巩固有直接关系。
3.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把序号写在横线上。
(4分)①比如以记叙为主的语体,主要用于写人、记事或写景,段落一般比较短小自然、生动活泼。
②语体是指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语文体式,是运用语言特点的综合。
③写作要语体适合,风格统一。
④我们在结构篇章时,就要注意适合语体,注意风格的协调统一。
⑤语体风格不同,在选词用句等方面就会有所不同。
⑥风格是指运用语言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氛围和格调,这种氛围和格调是通过一定的语音、语汇、语法和布局谋篇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手段体现出来的。
答:4.如今,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
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
学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⑴下列内容与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有关?(2分)①年年乞于人间巧②艾符蒲酒话升平⑵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江苏省扬州市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2014.11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李斯说:“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其“安宁之术”的直接目的是A.推行郡县制实现国家统一B.重赏诸子功臣缓解内部矛盾C.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D.平衡诸子之间的权力之争2.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3.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
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C.科举制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4.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到:“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C.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D.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1月月考高三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表1所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表1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遺址名称距今年代发现地点所属流域巫山人约200万年重庆巫山长江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蓝田人约115万年—65万年陕西蓝田黄河北京人约70万年—23万年北京周口店海河金牛山人约26万年辽宁营口辽河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2.先秦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我们先要从举止得体、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起,以此来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
该观点A.蕴含道法自然的哲学观B.解决了社会动荡的弊病C.强化了君主专制的权威D.有助于礼仪文化的传承3.表2是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表2道名唐玄宗年间唐德宗年间河东道太原府128905 124000关内道京兆府66291 24202河南道河南府19476 18799剑南道成都府16090 14601江南东道余杭郡86258 51276由此可知,唐德宗年间A.赋税改革势在必行B.安史之乱尚未平定C.租庸调制还可维持D.按丁征税正当其时4.明清时期,诸多贪财吝啬的徽商人物形象常常作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试卷高三历史(选修) 2015.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是A.封建制度无法有效运行 B.天下之道,君臣关系最重要C.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 D.圣贤在分封世袭制下很难出现2.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
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
”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4.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能为该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D.“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5.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面有两种说法。
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击证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对这两则材料的说明最合理的是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这说明唐朝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6.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这里的“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君主专制统治7.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
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梁启超的主旨在于A.新文化的民族性B.改造国民素质C.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新改造D.新文化的融合性8.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最能反映辛亥革命后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B.公众主导政府官员任免C.国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激烈9.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
我们由此统计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10.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 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1.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
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
”据此可以了解到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
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打击贵族政治 B.推动社会转型 C.建立中央集权 D.建立官僚政治14.伯利克里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有在公家事务中发挥作用C.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D.保护了被压迫者平民的利益15.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注重证据 B.纵容犯罪 C.主张重罪轻罚 D.维护贵族利益1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
该设计反映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建筑技术进步 B.理性主义光辉照耀人们前进C.宗教改革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渴望摆脱束缚奔向自由17.《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末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
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
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
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18.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这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C.美国的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保护党争的自由 D.政党政治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19.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20.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Ⅱ卷(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4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
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
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2分)(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东西方时代特征。
(6分)(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6分)23.(14分)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使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
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
而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日本】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材料二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
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是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
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4分)(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
(2分)(3)如果你是持“现代化史观”的学者,你会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哪些举措?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回答。
(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全球史观的含义。
(4分)22.(12分)美国“边疆学派”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J.特纳认为:“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