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上2.2《蜗牛(一)》教案2
- 格式:docx
- 大小:16.1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蜗牛》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本课教材中的蜗牛主要是用螺旋线画出不同动态的蜗牛,并添画环境。
教学目的:1、掌握蜗牛的基本形象特征,正确地画出不同形态的蜗牛;2、通过画蜗牛,学生能掌握画圆形动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圆形并用基本形画蜗牛。
教学难点:画出蜗牛的不同动态。
教具准备:1、老师准备:彩色粉笔、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活动画一幅。
2、学生准备:塑料水彩笔、美术课本、图画纸。
教学方法:讲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1、导语:在夏天的雨季里,同学们都见到过蜗牛爬行的情景,看它那背着自己的“小屋”在草地上自由自在蠕动的姿态,真惹人喜爱。
那么大家想不想把它那可爱的样子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蜗牛。
2、板书课题:蜗牛3、新授:(1)讲解怎样画蜗牛。
演示画法(边演示边讲解)。
画法步骤(用彩色粉笔画):请同学们练习两遍画法。
(2)讲解怎样画各种姿态的蜗牛。
师: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活动。
它们有向前爬行的,有向后爬行的,有抬头的,有低头的等各种不同的姿态。
这些神态各异的蜗牛,我们该如何去画呢?(出示蜗牛动态变化分析图一幅)抬头的;向前爬的;向后爬的;低头的。
(教师设问,各种姿态的蜗牛哪里在变动?)(3)教师总结蜗牛动态画法规律。
强调:蜗牛不同动态的画法主要是肉体的变化,圆壳不动,因此画蜗牛先画圆壳,再根据蜗牛的不同动态画出肉体及触角。
(4)启发引导学生绘画:师:蜗牛喜欢在什么地方爬行?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让蜗牛自由自在地爬行。
(出示范画:蜗牛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2)》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认识蜗牛的外部特征。
2.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认识蜗牛的外部特征。
2.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蜗牛模型或图片。
3.实物蜗牛(优先选择活蜗牛)。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用课件播放蜗牛的图片或展示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蜗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3)引出新课题目:蜗牛的外部特征。
2.学习新课(1)使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外部特征,强调蜗牛头部、足部、壳和触角。
(2)教师解释蜗牛的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并与学生互动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并书写与蜗牛相关的词汇。
3.实践与探究(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室内的蜗牛展览区,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2)学生分组,轮流观察蜗牛并记录它们的行为。
(3)学生们将观察到的现象和行为进行整理和总结。
(4)学生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并交流彼此的发现。
4.巩固与拓展(1)教师对学生进行回顾和巩固,重点强调蜗牛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归纳。
(3)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深化学生对蜗牛的了解。
六、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2)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家附近是否有蜗牛,并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七、板书设计蜗牛的外部特征- 头部- 足部- 壳- 触角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在引入新课时用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新课时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实践与探究环节则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课后任务能够整合学生对蜗牛的学习,并能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物多样性的奇妙之处。
蜗牛(一)-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形成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验的兴趣和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二、教学重点1.蜗牛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观察和发现蜗牛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科学实验认识蜗牛呼吸、移动、觅食等生活特性。
2.学生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发掘科学现象。
四、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实验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引入生活场景,介绍蜗牛的了解情况,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出没情况、形态特征等。
2. 概念及知识点讲解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讲解蜗牛的形态特点、性格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实验环节1.学生分小组,进行蜗牛观察实验:分别观察蜗牛的活动时间、行动方式等基本特征。
2.学生参与呼吸实验:通过观察水中的蜗牛是否呼吸和消耗氧气,发现蜗牛呼吸现象。
3.参与蜗牛觅食实验:观察蜗牛对口香糖的反应,了解蜗牛觅食特性。
4. 总结学生小组发表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给予评价和总结。
6. 拓展练习1.向学生介绍蜗牛的分类、分布与生长发育情况。
2.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调查蜗牛的生长环境。
六、教学评估1.学生实验报告。
2.学生口头表述。
3.学生课堂表现。
七、教学反思该节课通过实验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积极发掘、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等特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并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
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科学知识,增强了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其实践、探究、发现、创造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1)》教学设计一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之类的。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二、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
1.观察蜗牛的准备。
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
重点观察头部,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
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
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
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
螺线形状的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
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新的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蜗牛怎样吃食物?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
观察蜗牛的齿舌。
描述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
蜗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运动病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运动病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学难点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运动病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1只蜗牛、一个放大镜、1个饲养箱、观察记录表、细木棒。
教学过程一、儿歌导入课前播放儿歌:蜗牛与黄鹂鸟。
【师】刚刚,教室里萦绕着动听优美的歌曲,谁能说一说,歌曲的主角是谁?【生】蜗牛,黄鹂鸟。
【师】不错,今天,戈老师就将主角——蜗牛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揭示课题:蜗牛。
二、进行新课1.蜗牛的生活环境【师】相信你们在平时生活中都见过小蜗牛,你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的呢?【生】回答。
(雨后、潮湿、泥土里等)【师总结】看来蜗牛喜欢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展示板书“阴暗潮湿”)2.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运动【师】今天,我们就要去探索、研究蜗牛的更多秘密。
在这之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观察蜗牛时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如何解决?【生】蜗牛可能会缩在壳里不出来。
【师】那你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生】等蜗牛自己爬出来,也可以用食物把它引诱出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2)》教学设计二2.体验讨论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教学预备: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
2.老师预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
教学过程: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看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伴侣,让我们来了解和观看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看。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看什么呢?☆头、腹、尾、壳。
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熟悉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怎样观看呢?☆同学自由发表看法。
(挨次、放大镜)3.同学分组观看蜗牛,老师巡察。
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同学对比图片,根据肯定的挨次,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看。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觉?☆壳比较硬。
☆壳上有弯曲的线。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看什么?☆螺线旋了几圈?3.争论:我们怎样数?请同学上台数出一圈。
同学数螺线的圈数。
☆螺线的绽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
(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绽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绽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消失?出示螺线图。
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看。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常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量蜗牛喜爱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同学沟通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依据自己的阅历,估量了蜗牛喜爱吃什么食物。
那我们怎样来证明蜗牛喜爱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老师鼓舞同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看:蜗牛是怎样发觉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3.各组领取食物,同学观看蜗牛吃食物。
4.同学沟通观看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二、动物⒉ 蜗牛(一)一、教材简析:从蜗牛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四种小动物进行仔细的察看。
这些察看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察看的方法,指引学生在获取察看结果的过程中认识动物的共同特色,成立起生命体的观点。
所以,察看蜗牛,不只是是察看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从蜗牛的运动、反响、吃食、排泄以致生殖等方面进行察看研究,这些内容将直接指向本单元的中心观点。
本课教课,经过察看蜗牛,认识它的身体特色,认识它的运动方式,并关注它的生活,学会如何饲养蜗牛。
经过与蜗牛近距离的接触,更为熟习认识这种小动物。
在察看的过程中,应关注如何培育学生有序的察看,仔细地察看,建立脚踏实地的察看态度。
经过本课教课,逐渐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
二、教课背景:蜗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小动物,它行动迟缓,易于察看研究,所以特别合适在讲堂长进行察看研究活动。
蜗牛身体柔嫩,身体外面有壳,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除此以外,学生对蜗牛的认识却不多,由于未曾仔细察看过。
所以,学生对蜗牛的认知并不是一张白纸,学生对蜗牛的认知是有发展空间的,这就是本课的教课基础。
本课教课,将发展学生察看、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课方案:(一)科学观点1、蜗牛的特色表此刻它的运动、身体结构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响,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闪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样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涛状运动教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印迹。
科学词汇:触角,腹足,粘液,螺旋,螺线,应激性学(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察看到局部察看的过程,并学习使用目放大镜做更仔细的察看。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标3、依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察看记录。
科学方法:有序察看,对照联想(三)感情、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建立起仔细仔细、脚踏实地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中心价值观:脚踏实地的察看态度。
教学要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响等方面的有序察看活动。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以及分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蜗牛的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分类。
六. 教学准备1.蜗牛若干只。
2.观察蜗牛的容器或盆栽。
3.实验器材:计时器、尺子等。
4.分类卡片。
5.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谜语“背着房子走的动物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2. 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观特点,初步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
3. 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如蜗牛的爬行速度、活动范围等。
同时,用计时器记录蜗牛的爬行时间,用尺子测量蜗牛的爬行距离。
4. 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特点。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蜗牛的分类,分发分类卡片,让学生根据蜗牛的特点进行分类。
最后,总结蜗牛的分类情况。
蜗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一》教案 (2)一. 教材分析《蜗牛一》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蜗牛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于蜗牛的认识相对较少。
在生活经验方面,部分学生可能接触过蜗牛,但对其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蜗牛的基本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蜗牛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蜗牛的特点。
4.实验法: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
六. 教学准备1.蜗牛的图片和实物。
2.实验器材:蜗牛、观察箱、计时器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蜗牛爬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习性,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
4.巩固(5分钟)讨论:蜗牛的形态特征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帮助蜗牛生活的?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蜗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何关爱蜗牛?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蜗牛(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形态结构、蜗牛的运动、蜗牛的生活习性等,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蜗牛(一)》,对蜗牛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能描述蜗牛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
2.难点:蜗牛的运动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活的蜗牛,以便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蜗牛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培养皿等。
4.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蜗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蜗牛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蜗牛是如何运动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蜗牛的足、壳等特征。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蜗牛的运动原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活的蜗牛。
要求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记录蜗牛在不同环境下的运动情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蜗牛(一)》,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材通过观察和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是学生对蜗牛的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和探究。
但他们对于蜗牛的了解有限,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述蜗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描述蜗牛,以及对蜗牛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蜗牛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观察日记本、画笔、彩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蜗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同学们,你们见过蜗牛吗?蜗牛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展示蜗牛标本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蜗牛,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蜗牛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错误,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蜗牛为什么能伸出缩进壳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蜗牛的了解。
如:“你们在哪里见过蜗牛?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蜗牛(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蜗牛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学准备】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板书设计:1. 观察蜗牛吃食2. 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教学后记:上节课学了如何观察蜗牛,学生对蜗牛很感兴趣,并撑握了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蜗牛(一)【教课目标】科学看法1. 蜗牛的特色表此刻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闪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涛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认真的观察.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依据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感情、态度、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建立起认真认真、脚踏实地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搅、不损害小动物 .【教课要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教课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课准备】1.分组: 2-3 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索、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同样的但大一号的资料 .【教课过程】一、课前部署学生捉蜗牛1.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在那边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色.2.关注:学生捉蜗牛能否损害蜗牛和其余动植物 .3.设计企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谈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序次,谈论纪录的方法 .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 .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状况.4.设计企图:认识蜗牛的身体构造特色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1.组织学生谈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 .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 . 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否用到适量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状况 .4.设计企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色: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黏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最好联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四、饲养蜗牛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过程中能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企图:在饲养过程中认识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蜗牛,经历自己感兴趣的实践过程。
2、了解一些有关蜗牛身体及吃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蜗牛身体结构、
【教学难点】:蜗牛怎样吃食物
【教学准备】: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笔纸、供蜗牛食用简单的食物、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见到过蜗牛吗?说说蜗牛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
二、观察蜗牛身体
1、分发蜗牛给学生
2、提出按一定顺序来观察蜗牛的身体
3、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4、尝试描述蜗牛各部分的特点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师述:关于蜗牛壳,你能观察到那些信息呢?引导讨论蜗牛的好处,蜗牛壳上螺线的秘密,蜗牛壳与蜗牛身体的重要关系。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2、提问:蜗牛如何进食,你看到过吗?清学生简单描述一下。
3、验证观察:蜗牛吃食物。
师准备几样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选择哪几样食物,将蜗牛放入食物盒里观察,同时观察它是如何进食的。
4、交流:蜗牛靠什么来吃食物?它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5、延伸:很远的地方的食物蜗牛发现吗?
五、交流小结
说出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说出蜗牛是怎样吃食物的。
板书设计
蜗牛
身体(头部腹部尾部)壳(螺线左旋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