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理念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商法的价值:理念与制度的思考导言商事活动自有商品经济以来就恒存于人类社会的各各历史时期。
在其发展过程之中,商法经历了由商事习惯法到商事成文法;由商人阶层内部的行为规范,到社会整体商事活动规范,再到具有……他法的价值应有三层含义:第一,法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和机制,它将保护和促进哪些价值;第二,法对其本身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哪些价值因素;第三,在不同类的价值之间产生冲突与矛盾时,法以何种价值取向与具体的评判标准来对其进行调节。
学者卓泽渊认为,法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主体的人的意义,是法律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诚然,作为商法的价值,无疑在其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也具备的以上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
申言之,自由、平等、正义、安全、秩序、效率、社会福利、善德、共同幸福在商法的精神与价值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是其内部价值的效力问题,却一直以来在学界存在着争论。
笔者认为,交易主体的多元性导致市场交易的多元性,由此商法这种调节主体与行为关系的制度的价值取向也应当具有其多元性的特征。
盖言之,作为一种法律,商法理所应当具有公平与正义的最基本的价值;作为私法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定受到意思自治这一私法核心原则的影响,体现出自由之价值;商法之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商人法到才真正符以自商量,而是保性)的人,法律将限制或不认同其所具有的行为能力。
换言之,法律通过其内部的价值,对于具有何种身份、年龄、知识状态和事实状态下的自然人、法人的自由做了规定与限制。
诚然,商法对于其特定的商事主体的自由加以了确认和保障。
在商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由”作为商法从习惯法走向成文法的历史过程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商人追求独立地位的心声和渴望,并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在中世纪以前,地中海沿岸的一些欧洲国家就已经具备了商事活动的一些习惯;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法的司法领域产生了一些在性质上属于商事法的规范。
但是,此时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商人阶层,商事活动与普通民事活动还没有区分,因此这一时期的商事活动受到奴隶制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影响,商法的自由价值还未曾得到体现。
商法的概念的评析商法是指以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以规范经济主体在商业领域中的行为为目的的法律学科。
它通过制定法律规则,调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交易、公司管理、金融活动等一系列商业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商法是商业社会的法律基础,对于商务从业者、企业法律顾问和法律从业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商法是非常必要的。
商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商态思维。
商法注重考虑经济效益和公平公正的相对平衡,强调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和契约精神。
商法偏重于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和利益分配问题,强调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商业信用和知识产权等商业需要。
同时,商法也注重市场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商法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业环境和经济需求。
商法的研究内容涉及众多领域。
首先是商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包括财产权、交易行为、合同法、公司法、金融法、劳动法等。
这些规则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产业发展。
其次是商法与其他法学学科的关系,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商法与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影响,需要综合运用不同法学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再次是商法与国际商业法的关系,由于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法必须适应国际商业交易的需求,研究国际商法和国际商业纠纷解决等问题。
商法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商法的创新与适应性问题,商业模式不断更新和变革,商法需要及时跟进和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以避免法律滞后。
其次是商法的国际化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经营和投资活动日益增多,商法需要与国际商法接轨,尤其是解决国际商业纠纷的机制和规则。
再次是商法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活动及其相关法律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商法需要积极探索和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总的来说,商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法学学科,其概念体现了经济主体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关系,旨在规范和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
论商法的价值【摘要】商法的价值包括内在客观功用价值和外在主观评价价值。
内在价值是指保护商事利益、规范商事行为和促进商事交易,外在价值主要包括效益、安全和公平。
研究商法的价值不仅有助于认识商法的社会功能和进行立法价值选择,也是判定商法相对独立于民法部门的重要依据。
;人们在使用“价值”一词时,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背景,有两种意义指向:客观指向和主观指向。
客观意义上的价值,是客观事物和具有某种与我们的兴趣、爱好、欲求或需要相洽以至受我们珍视的性状属性或作用。
主观指向意义上的价值是以主体需要为出发点的价值,即某事物应当具有某种属性[1]。
前者可以称为该事物的内在客观功用价值,后者则可视作其外在主观评判价值。
作为法学理论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价值是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法学作品中引进的。
此后一直受到法学理论界特别是法理学和法哲学研究领域的特别关注,并成为其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学者们对法律价值研究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不少学者也认为,法律价值不仅是法理学和法哲学研究的对象,也是部门法学需要着力探讨的课题[2]。
这恰好印证了美国法学家庞德的看法,“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或现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3]。
尽管在研究方法上,不少人力主效仿韦伯的价值中立(value;neutrality)原则,要求将价值判断与经验研究作严格区分,但这并不足以排斥法学研究中的价值分析与价值判断。
法律作为一种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占据统治地位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从其产生之初即为满足个人、群体和社会对秩序、正义、利益、安全、效率等的多种需要,不可避免地与人们的主观倾向和立法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联。
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诸多法学派别中,秩序、正义等法的价值等好似一个永恒的话题。
在部门法研究上,研究各个部门法独特价值的意义在于:第一,确立部门法对于现实社会的独特作用或功能,从而使部门法得以与其它法律部门相区分的依据和为立法者所认可;第二,当部门法所追求的多重价值之间发生冲突时,立法者应当作何种价值取向选择。
论述商法的基本理念摘要: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商法的现代理念的主要内涵是:营利为本、促进便捷,保障安全、维护公平。
商法的现代理念有利于构建现代商法理论和商法制度,有利于推进商事实践。
关键词:效益至上意思自治诚实信用;一、引言“商法”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
一般意义上,商法又称商事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有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以商法为名称的制定的商法典,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是指一切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交易行为的基本规则,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商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极大的促进和完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将积极的转变人们的法制观念、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将建立起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维、推动全社会信用观念的形成、将对中国长久的开放、中国走向世界、中国法制与国际法律接轨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1]商法的理念,从哲学上看是对于商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在一定意义上商法的精神和商法的理念是相通的。
商法的现代化,关键的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商法理念的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商法理念,就没有现代化的商法。
商法的理念决定商法的品位和档次,影响商法的价值和效果。
商法的理念的现代化对于构建现代化的商法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商法的现代理念的基础1 、商法的理念立足于市场交易实践存在决定意识,商法的现代理念必须立足于市场交易实践。
现代商法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行为准则。
拉丁语中有一格言:“哪里有贸易,哪里就有法律。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要求市场主体以及市场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都应在法律规定的秩序中进行活动,受法律的规范和制约。
市场经济要求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做到有序、安全、高效、公正,这就必须要求所有市场行为均建立在共同的市场规则之上。
商法的价值研究【摘要】:商法的价值是指商事法律规范对于社会和个人及其群体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商法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与当今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相适应的,我们要认识到商法的价值,认识到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制定适合的商法法规,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价值;公平;效率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事主体及商事活动的基本法律部门,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了大量的商事法律,众多的商法学者也纷纷著书表达自己对商法及相关的理论问题的见解,其中就不乏对商法的价值问题的探讨。
在谈到有关于法的价值,主要指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增加那些价值。
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方式,一切都是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在调整社会关系中不仅要保护人们那些正当合法的利益,还要能够保证人们是在公平、有序的环境里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能够增加自己的利益。
法律价值就是在主体人与客体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
也就是说,只有当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与法之间形成价值关系,法律才有价值。
公认的法律价值包括正义、自由、效率、秩序、安全等,其中正义和效率是两项最重要的价值。
同时法的价值是法律作为客体对主体人的意义,是法律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二、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法律价值(一)我国学术界的几种观点其中,第一种观点为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此观点认为”民法有普通民法与特别民法之分。
在采民商合一国家的民事单行法,在采民商分立国家的商法,相对于作为普通法的民法典而言,属普通法。
我国采民商合一主义,现行民法通则相当于民法典的普通法地位,而公司法、海商法、保险法等均属特别法。
遇普通法与特别法均有规定的事项,应优先试用特别法的规定。
” “民商合一所反映的正好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所谓民法的商法化。
我国近现代商法理念研究(一)摘要:商法理念是指商人在商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反映出商人的内心愿望和价值追求,表现为与内在精神追求相一致的外在行为原则。
现代商法理念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相适应的理性精神、价值体系和行为原则。
研究、传播和普及现代商法理念,使之成为民众精神和社会理念,大力促进现代商法理念从理论和观念形态转化为具体的商法原则、规则和技术,具有十分重大的理念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理论意义在于为现代商法学的深入发展,寻一个新的具有反思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切口,其实践意义在于为现代商事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寻找富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精神推动。
关键词:商法;理念;研究1 引言现代商法理念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相适应的理性精神、价值体系和行为原则。
其理论意义在于为现代商法学的深入发展,寻一个新的具有反思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切口,其实践意义在于为现代商事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寻找富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的精神推动。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格局中发育和成长,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模式,其目标和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我国商法理念,应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有机整体。
本文试图从商法调整对象的历史变迁入手,将我国商法的基本理念概括为:崇尚营利、权利互惠、契约自由、诚实信用、效率优先和开放统一六个方面,并以商法理念为核心,重构我国商法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2 商法调整对象与商法理念的历史因应商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交易关系,包括市场组织关系和市场行为关系,其中,市场行为关系是商法调整的主要方面和重点内容。
人类社会产生了分工,相互间产生了商品交换,最初的交换是带有偶然性质的商品交换,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为交换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这种经常性的商品交换即是市场交易行为。
商法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商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构建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
商法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科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定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特点等方面。
本文将从商法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出发,探讨商法学体系构建的意义和方法。
一、商法学体系的内涵商法学体系的内涵是指商法学所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即商法学的研究对象。
商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商事法律制度,包括商事主体、商事行为、商事权利、商事义务、商事责任等方面。
这些内容是商法学体系的核心,也是学科定位的基础。
商法学体系中的商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商事行为包括商事交易、商事经营、商事代理等方面;商事权利包括商事所有权、商事债权、商事知识产权等;商事义务则是指商事主体在商事活动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商事责任则是指商事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二、商法学体系的外延商法学体系的外延是指商法学所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即商法学的研究方法。
商法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应以实践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具体而言,商法学的研究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证分析法:通过对商事法律制度的具体实践和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规律和经验,为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事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制度的优缺点,为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揭示商事法律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为理论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4.法律解释法:通过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也为法律的适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三、构建商法学体系的意义和方法构建完善的商法学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商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完善的商法学体系可以为立法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立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完善的商法学体系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提高司法效率和质量。
关于商法价值的思考商法价值的思考:在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商法作为调整商业领域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对于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商法价值的概念、表现形式、实现路径以及重要性等方面,探讨商法价值的思考对于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商法价值的概念商法价值是指商法作为一套法律规范,所追求和体现的公平、公正、效率、安全等基本原则,以及对于社会经济秩序、商业道德和公共利益的重要维护作用。
商法价值的概念包括商法的基本原则、规范体系和调整对象等方面,反映了商法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商法价值的表现形式商法价值在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中有着具体的表现形式。
首先,商法通过规定企业的设立、组织、行为和终止等环节,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合规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其次,商法对于企业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也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外,商法还通过对于商业惯例、商业道德等问题的规范,树立了良好的商业风尚,维护了商业秩序。
商法价值的实现商法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商法本身,同时也需要企业在实践中认真执行和落实商法规定。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商法立法工作,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商法规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合规意识,严格遵守商法规定,确保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商法价值的重要性商法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商法对于企业合规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帮助企业降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其次,商法对于维护商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法作为商业领域的基础法律规范,通过调整商业关系,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此外,商法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商法基本原则研究一、引言商法是指规范商业活动的法律体系,其基本原则是商业主体之间自由平等、公平竞争、诚信合作,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商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点、内容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商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商法基本原则是指规范商业活动的根本准则和价值观念,是商业主体行为的指导思想和标准。
它是商法制度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部分,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和指导性。
三、商法基本原则的特点1. 普遍性:商法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商业活动和所有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主体。
2. 稳定性:商法基本原则具有长期稳定性,不受时代变迁和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
3. 指导性:商法基本原则对于商业主体行为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引导其合理选择行为方式。
四、商法基本原则的内容1. 自由平等:自由平等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它要求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享有自由的决策权和平等的交易机会。
2. 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商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要求市场主体在竞争中遵守公正、诚信和合法的原则。
3. 诚信合作:诚信合作是商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要求市场主体在交易过程中遵守承诺、尊重合同、保持诚信。
4. 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商法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尊重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商法基本原则的实践商法基本原则不仅存在于法律制度中,而且贯穿于商业活动的各个方面。
在实践应用中,商法基本原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1. 法律规定:商法基本原则被写入了各国的相关法律制度之中,成为了国家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和商业活动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标准。
2. 商业伦理:商业伦理是商业活动中的道德准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和精神。
3. 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商业主体自发组织实施的规范行为方式和标准,它可以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地遵守商法基本原则。
4. 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社会公众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和商业活动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手段,可以促进市场主体遵守商法基本原则。
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的精神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精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这个概念从传统的优秀法
律文化中汲取了营养,凝聚了我国商法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商人所坚持的商业原则,包括诚信、互利、共赢和诚信、守信、创新等。
首先,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精神强调诚信、互利、共赢。
诚信是商法的基础,
也是商业合作的前提条件。
商人在商业交易中要遵守信用,信守承诺,坚持“守信用、讲
诚信”的原则。
商业交易的实现,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利益,更要考虑客户的利益,通过合
作来实现互利、共赢。
其次,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精神注重诚信、守信、创新。
商人要坚守法律法规,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注重保护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利益。
同时,商人在商业交易中也要不
断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商业增值和久远发展。
最后,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精神体现了对商业活动文化传承的重视。
传统的法
律文化中,商业活动受到尊重,商业活动被视为创建商业文化和发展商业社会的重要因素。
商人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应当坚持传统的商业文化,并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传承,实现商业
活动文化的更新和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下的商法精神是商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这种
精神概念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了商业活动自身的的要求和过程,是商人不断发展和变
革的重要指南,也是商业活动持久发展的重要基础。
略论商法理念的内涵及适用价值我国将法律理念界定为可以包含法律精神、原理、意识的丰富抽象概念,而《商法通则》的成立成为我国商法范围的一般法,为商事主体实施者提供了一般性的规范。
商事理念则是从《商法通则》的设定中体现出的明确立法理念。
商法理念同样体现出了商法本质,有着保护经营利润、重视经营自由、加强私法自治和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是将我国商法的价值与精神意识包含在内的特色理论。
1 商法理念纵观全世界的商事立法体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模式:民商合一和民商分立,而我国商法选择何种模式立法一直存在着争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也逐渐承认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地位,立法机关勤恳务实的陆续出台了海商法、保险法、公司法、票据法、破产法等重要的上市法律,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商法体系。
《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商法理念的根本内容是在商事实践中立足并发扬我国的法治精神。
商事理念产生于自身存在的社会基础中,由社会责任、营利为本质、风险防范、商人自制这四个方面组成,以加强经营自由、司法自治,保护经营利益,提高社会道德责任感作为目的,贯穿于商法理念的核心之中。
有利于我国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稳固现代商法理论的地位,推动商事实践的发生。
2 商法理念的内涵2.1加强私法自治在中世纪时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商人阶层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商人自治便是产生于其中,随着商人阶层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合同自由的领路人。
而现代商法逐渐形成商会为中心的局势,多种主体成为关系商事法律的当事人,商人自治不再适合成为商法中私法自治的统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商事交易活动越来越具有复杂性,考虑到商法的私法属性,强化私法自治已经成为各国商事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我国《公司法》的修改中,提高了股东自治和公司自治的比重,减轻强制化规范的环节,使股东有自行选择确认公司各类基本问题的权利,这些修改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对于私法自治的重视与发展。
商事审判司法理念探析商事审判司法理念探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事纠纷不断增加,商事审判也变得日益复杂。
商事审判的目的是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作为司法实践的一部分,商事审判司法理念的探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商事审判的主导理念商事审判的主导理念是经济法律主义。
经济法律主义是以经济为中心,把法律作为经济规律的反映和保障,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一种法治思想。
在商事审判中,经济法律主义的优势在于强调合同精神、自由竞争和效率优先的商事活动规范及其保护,旨在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和发展。
商事审判中应当以经济法律主义作为主导理念,强化商事审判的特征和商事领域特有的法律适用。
二、商事审判的价值追求商事审判的价值追求是多元化的。
首先,商事审判追求公正,因为只有当人民法院的裁判公正无私、贴近实际,才能保障商事活动的合法性、权利的平等、市场的公正竞争。
公正不仅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法律质量的体现。
其次,商事审判追求效率,因为经济领域的时间是金钱,法官、当事人和社会都希望商事纠纷处理尽快解决。
因此,在商事审判中必须追求效率、提高办案效率以满足自由市场振荡、高速变化的需求。
最后,商事审判追求权衡,因为商事纠纷常伴随着利益之争,法律的裁判很难做到绝对的对错,需要在不同的利益间进行权衡。
三、商事审判的原则商事审判的原则包括合同自由原则、诚信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保护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等。
其中,合同自由原则是商事审判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该原则强调商事合同自由的重要性,法律应当尊重自由市场原则,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思和合意精神。
诚信原则是另一组重要原则,它是商事活动的基石,是市场交易安全和稳定的前提条件,也是商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道德规范。
保护利益原则是指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平衡利益关系、防范和化解风险。
原则的遵循和落实,是商事审判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四、商事审判的技术手段商事审判员面对的案件越来越复杂多样,熟练运用一些新技术工具也成为一些法官的共同追求。
商法理念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商法理念的内涵及价值研究
随着我国民商事法律体系的发展日益成熟,总纲性民商法律规范的颁发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以从商法的层面来看,商法学界对于制定《商法通则》一事的意见基本达成统一,不过《商法通则》立法的相关依据还有待考究[1]。
在此背景下,学界目前的探讨课题还停留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一事上,因此,对《商法通则》立法展开深入探究意义重大。
一、强化私法自治
(一)商人自治
在过去,商人自治是商法中私法自治的重要表现。
从生产时间、生产方式以及具备的内涵,商人自治与私法自治存在明显的差异[2]。
私法自治具备特殊性与独立性,而商人自治则是在中世纪商人阶层漫长的进化中演变出来的产物。
针对这一情况,德国著名商法学家卡纳里斯教授层提到:"历史相关资料显示,商法为合同自由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随着西欧科经济、政治、时代背景的不断发展,商人阶层获得了快速的成长,结构体系日益成熟。
由于商人阶级的成员因相互存在合作关系,因此拥有共同的利益[3]。
为获得更好的发展,突破传统法律的限制,类似商人基尔特一类的商人团体相继涌现。
商人团体日益壮大,部分商人依靠经济实力,获得了自治权与审判权。
普通法律规范并不适用于商人阶级,为更好地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需求与商人团体的与理据争中,传统法律模式经调整,商人自治就此
诞生。
在商人习惯法逐渐发展成为各民族国家的国内法与制定法后,商事法律关系成为国家权力干预的对象。
不过,根据各国商法内容来看,商人自治原则并未给予详细的界定。
至此,商人自治已脱离原有轨道,而成为国家统一立法框架下的理念与原则,并成为私法自治原则在商法中的表现形式[4]。
也就是说,即便商人自治能力受到约束,但商法典依旧会逐渐延伸私法自治的领域。
举例来讲,在商界行为制度里,各国制度的内容与形式正朝着自由化的趋势发展。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德国民事诉讼法》,它给予了商人特殊的自由权,商人可以不再受到相关管辖法院部分条例的约束。
(二)私法自治之强化
由于不同国家的商法内容不一样,对商人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不过就当前商法内容来看,商行为已逐步成为了主体,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也就是说,私法自治不再被定论为商人自治。
在商业交易活动日益复杂化,商法司法属性逐渐提升,私法自治俨然已成为当代商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
我国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也体现了这一要求与发展趋势。
因为我国商法当前形式尚未确立,还处于摸索调整阶段,所以只能借鉴相关商事部门法和民法的常见规范。
也正因如此,我国私法自治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实现司法理论的实际价值,强化司法自治理念是促进我国商法体系逐步完善的必经之路。
(三)商法中私法自治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私法自治并不意味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着能够拥有不被限制的自由,甚至可以说,私法自治自确立以来,当事
人将始终受到一定约束,且这一约束力将随着当事人角色的变化产生改变。
虽然,强化私法自治意识必不可少,但从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保障的层面来看,延伸私法自治范围的同时,还是应该给予适当的约束[6]。
私法自治工作给予了公司自行决定分配利润的权利,对公司始终回避利润分配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
不过在笔者看来,针对公司股利分配问题,商法采取的放任措施或是限制措施,应以客观、公正、合理的角度展开。
但股利分配向来都涵盖在私法自治的内容中,所以即使在必要情况给予干预,也要适可而止,按照规范内容严格执行相关操作。
二、经营自由
(一)经营自由的立法模式
虽然各国商法均倡导经营自由,不过与之相关的明确条例却极其少见。
虽然,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宪法时,对经营自由权给予了界定,但这一概念的使用频率并不高。
通常情况下,都是以自由权、职业选择自由等进行概括[7]。
在法国《1791年宪法》中曾提到,受到保障的共鸣权利包括:"抛开德行与才能的差异,均有权利从事各种职业,获得各种职务"。
相较之下,我国商法内容略显封建保守,经济自由的原则始终不明确,致使宪法的内容一直存在漏洞。
而《商法通则》等形式商法的出现,有效地缓解了这一形式,对现阶段宪法内容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弥补与完善。
利用这一法律认定,对经营自由的有效实施与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经营自由的内涵界定
因经营自由权在大多数国家还未获得准确的定位,所以长久以来,大多数国家都将经营自由理解为自由权的部分内容。
相对而言,我国通常以基本概念的形式对其进行应用,并未对其附带的内涵进行过多评价[8]。
当然,也有部分商人对经营自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有研究人员表示,所谓的从商自由,其本质为人的商事资格受到了法律的制约,如若不然,所有人都将拥有按照个人喜好随意开展商事活动的权利。
另有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概念界定情况不明,但是依旧可以从自主开业权、营业自主权以及交易自主权这三大板块对经营自由权进行剖析。
(三)经营自由的限制
经营自由权与私法自治一样,均会受到法律的约束。
约束的实质内容,即为法律对相关经营行为需符合的相关条件、需通过的相关审核程序做出的规定。
法律规定明确指出,经营活动的开展,必须按照法律程序,通过相关审核工作才能继续进行。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在非必要的情况下,法律和政府对经营自由的管理不宜过于严苛,尽量为当事者的基本自由权益提供保障[9]。
就我国现阶段相关法律管理的进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管理均存在约束过度的现象。
在许多一线城市里,类似路边摊这类销售形势均受到明文制止。
城市管理部门常常会对"违法"经营者进行严厉的惩罚。
虽然,城市管理执法机构以城市市容市貌文明整洁为出发点,但是其行为已严重伤害到路边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经营自由权利受到侵犯的现象,在我国十分常见,若想有效改善这一情况,需贯彻经营自有理念,加强民商事主体经营自由
权的宣教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对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