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4
高校公选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析公共选修课是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一环。
但是,由于受到学科融合、教学管理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使公选课在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受到了严重影响。
因此,各高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认真剖析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找出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对策,使公选课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突出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公选课教学现状1. 公选课的任课教师水平不高据调查,大多数学校公选课的开设主要流程如下:教师自愿申报,经各系(部)、由教务处对开课教师资格及所开设课程内容进行审核,最后确定出每学期所要开设的课程。
由于各系(部)的教师没有给出公选课教学任务的硬性指标,缺乏激励机制,因此,公选课的开设大多仅凭借于开课教师的主观因素,缺乏课程开设的持续稳定性和取舍的科学依据。
开课的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低职称的教师,高职称教师、名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甚至有部分任课教师是为了完成工作量而申请开课。
因此,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和对课程开设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就会产生备课不够充分、上课态度不够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开出的公选课程质量不高,学生评价欠佳。
2.选课的盲目性大高校学生对于公选课认识不足,加之公选课的选课方式是由学生自由选择,大多数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往往单凭个人爱好选课,存在较大盲目性。
笔者就此问题,曾面向学生做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3.2%的同学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
其余46.8%的同学都是为了“获得学分”而选择,其中21.4%的学生选择“学分高且容易通过的课程”,12.3%的学生选择“学分虽低但容易通过的课程”,还有13.1%的学生是在“没有其他课可选”的困境下而被迫无奈选择的。
由于学生缺乏对公选课课程的深入认识和有效选择的能力,导致学生往往选那些学起来轻松。
考试易过的课程,而不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从而使公选课的教学达不到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
高校公共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择修读的课程,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选修课设置存在问题,部分课程难以吸引学生参与。
选修课教学方式不合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选修课学分认可问题也给学生带来困扰。
选修课质量评估不足,无法有效监督和提升教学质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高校应重新评估选修课设置,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学分认可管理,增加课程质量评估机制。
高校公共选修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问题、对策、教学方式、学分认可、质量评估、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公共选修课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公共选修课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
一些选修课程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导致选修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下降。
选修课教学方式不合理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选修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选修课学分认可问题、选修课质量评估不足等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高校公共选修课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选修课的设置和教学方式,加强对选修课的评估和监管,提高选修课的质量和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问题概述选修课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在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一定困扰。
高校公共选修课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摘要]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层次的多元化。
然而,目前公共选修课的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公选课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改进措施,以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调动教师开课积极性、扩大主动开课教师群体;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有效促进高校选修课作用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对策分析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竞争日益演变成以人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一种目标,而选修课正是为了培养顺应我国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
这不但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却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不受重视,而且教学效果不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学风。
经过调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公共选修课制度存在的问题1.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公共选修课开课由教师自我申请,虽然最后校方也会进行最终审核,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课程的开出没有系统性、目标性,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个人的情况。
尤其是一些老师,在思想方面,对开设选修课的意义还不够明确,只是粗浅的意识到开设选修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却很少思考如何将选修课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者,部分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为了开设而开设。
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要想开出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高质量的公选课,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有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时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教学设备落后(29%)、班容量大(25%)、缺乏时间和精力(21%)、自身教学水平有限(14%)等。
这些原因,导致选修课在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分析高校公共选修课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种:专业课、公共选修课和选修课,也有些学校只分为专业课和公共选修课。
本文主要对公共选修课进行分析讨论。
相较于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教师在课堂教学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由于学生来源分散、基础不一等原因而面临更多的问题。
首先大学公共选修课学生人数较多,少则近百人,多则一、二百人。
由于人数比较多,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带来一定限制。
其次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忽视心理也导致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校教学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生积极性高,就会认真听讲,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的克服,学到的知识也就多。
学生积极性低,教师的授课质量就会被大大降低。
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的策略。
1 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的现状分析目前很多高校中大学生公共选修课上的表现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很多教师靠点名来维持出勤率。
如果学习积极性不高,一般又会出现上课不注意听讲,自身要求低等情况,容易进入浅尝辄止的学习状态,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会匆匆跳过,很少钻研。
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公共选修课课堂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教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公共选修课人数动辄超过百人的特点,制约了教师一些互动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有些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会采取主导型教学方法,例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这看似虽然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实则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校中被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给教学提供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弱,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中介变成了机器。
学生面对冰冷的机器,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因此,当多媒体教学用于公共选修课时,多媒体教学本身存在的师生欠沟通的问题加重了,就形成了满堂“机灌”的现象[1]。
浅谈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况及解决对策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是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所在。
从近几年各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公共选修课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但在课程设置、课程管理、课程组织和课程重视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公共选修课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方面首先,文理科课程开设数量差异大。
学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文理科课程开设数目不尽相同,侧重不同。
同时由于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数量被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再加上冷门课程占据一定的比例,开设的热门课程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因为学生不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出现随意选择或者选而不修现象。
其次,学校开设部分专业性较强或较为冷门的课程。
对于不是本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习专业性较强的公共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又或者学校开设冷门课程,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以致于出现该课程选学的人数过少的现象。
再次,学校公共选修课开设时间过于集中。
学校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时间特定在一周的某一天时间,较之专业课的开设时间过于集中,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预习以及复习。
(二)课程管理方面首先,学校财政分配不均。
学校财政注重对专业课的投入而忽视公共选修课,致使部分需要教学器材的公共选修课极少或基本上得不到财政支持,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校选课资源紧张。
由于选课时间被限制在一定时间(通常是3-4天)范围内,学校各级学生同时开始选课,网络资源紧张,学生能做的只能是抓紧时间,很大程度上就不能及时或慎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如图1)图1再次,选课指导服务体制不完善。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少,并且占42.7%的学生依据课程名称猜测选课,通过学校公开的课程信息获取信息的学生只25.9%。
(如图2)这对于学生选到合适的课有相当程度的不利影响。
图2(三)课程组织首先,班级规模过大,难以因材施教。
浅议我校公选课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校公选课制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综合素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校也逐渐完善了公选课的设置和管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选课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校公选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公选课制度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校公选课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善公选课的质量和供给,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我校公选课的设置和运行情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2. 分析学生对公选课的需求和期望,探究其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多样化课程的建议;3. 提出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如优化公选课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以期提升公选课的吸引力和实用性;4. 探讨对策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有力支持,以期确保改革落地并取得实质成效;5. 最终评估改革方案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公选课制度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公选课作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公选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这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教师团队都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公选课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对公选课的对策实施和效果评估,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学校教育体系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持续进步。
2. 正文2.1 公选课的现状分析公选课是高校教育中的一种特殊课程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外,提供更加全面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选修课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大学的时间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公共选修课已经使我们所习惯的一种了解更多与专业有关或者只是与兴趣有关的更多内容的方式。
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乐于这样的方式去获取一些未知,去理解更多的生活和世界。
只是现实的情况总是与期待有所偏颇,很多的同学“选而不修”,缺课的现象常有发生。
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却不能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
即使不是缺课,课堂的情况也并不是严肃而活跃。
一种矛盾的发生,总是有其道理,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总结。
●探因1、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监管不到位调查发现,大学生逃课反映最多的理由是学校课程设置对于实践可有可无;学生们对于上公共基础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没有正确地理解上这些课的意义所在。
而因为专业课直接和学位证有关,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
同时,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
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
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
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
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
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长期以来。
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
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作者:黎聚才江宏来源:《今日教育》2016年第11期中小学教师由于受教育评价制度、自身生存环境以及教育教学惯习的影响,缺乏成果物化意识,不能自觉主动地将教学、教研、教改、育人等成果进行积累、传播与共享,这就阻碍了选修课程的深度发展。
一、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产生背景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项目于2015年4月启动,历时一年多。
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是为了深化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
目前,首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处在中期建设阶段,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名单已经评审公示,这就需要进一步理清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标准与策略,进一步完善管理与指导机制。
二、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从评审立项的结构布局以及项目建设的进展状况来考察。
(一)精品选修课程的立项分布1.按课程类别分类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分为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兴趣特长以及知识拓展四个类别。
从表1可见,课程类别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兴趣特长类和知识拓展类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80%以上;社会实践类和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是实现普职融通与改进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由于申报数量过少,导致立项比例不足20%。
2.按区域布局分类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审在注重质量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区域协调发展。
从表2可见,课程区域分布不太平衡,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约75%;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由于申报数量过少,导致立项比例约25%。
3.按城乡布局分类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是促进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为此就必须考虑项目的城乡合理布局。
从表3可见,项目城乡分布极不平衡,其中首批城市高中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90%,第二批立项比例降为81%;农村高中由于硬件不佳以及师资力量欠缺,加上成果意识淡薄,申报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导致立项比例偏低。
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现状及质量保障机制研究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公选课的性质、课程特点。
公共选修课(公选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
它是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
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
公选课是现行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和方法均可以不受原有课程体系的约束。
既可以设置一些时代气息较浓的课程,如关于奥运会的《奥林匹克文化》,关于世博会的《世博文化之旅》,等等。
又可以设立现代社会共同关心的课题,如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卫生》,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大学生素质培养与创业成功》,等等。
(二)公选课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选课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可认自由选择选修课程。
比如理工科类大学生可选学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掌握社会科学的一般原理,增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而文科类大学生可选学一些自然科技类课程,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并学习自然科学方法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求异和创新,有利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提出与众不同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提高创造知识的能力。
开设的公选课《大学生法律讲座》就重点讲解与大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的储备,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课程围绕大学生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大学生创业必需的《公司法》《合同法》等展开,对大学生如何签订劳动合同,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指导,对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二、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公选课自开设以来,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随之出现了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从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选课和上课分析。
对公选课的认识和选课心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院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意义认识上不清楚,盲目选课。
高校选修课的现状透视及应对策略研究第一篇:高校选修课的现状透视及应对策略研究高校选修课的现状透视及应对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从选修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导致选修课质量不高现状的深层次原因,以此为选修课的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必要的依据和建议。
关键词:选修课;课程改革;教学;现状;对策前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在我国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但从整体来看,其改革力度和方式等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也成为了一项限制性因素。
本文针对高校选修课程中出现的诸类问题,提出应从本质上把握,从根本上改革的设想和措施。
一、课程的分类与概念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讨论的属狭义范围。
这里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根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
选修课程是相对必修课程而言的,它是指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因人而异自由选择的课程。
这类课程用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科学理论或应用知识,发展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专长,传授科学方法。
选修课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定性选修课,规定学生必须从所提供的选修课中选修其中的一组课程或是从指定的各组中选修一二门课;另一种是非限定性选修课,主要是一些深入研究类课程和扩大知识视野类的课程,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需要任意选修的课程。
二、高校选修课开设的意义与标准(一)高校选修课开设的意义选修课的开设,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文理渗透, 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制定选修课程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使所开设的课程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及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
通过对本专题的思考及对广大学生的了解,笔者认为开设选修课的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选修课的设置可以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为本专业的学习扩大了视野。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重庆市的普通高中正在向着精品选修课程化努力,选修课程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发挥不尽如人意,为了建立高质量的精品选修课程,必须研究和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一)认知水平偏低。
重庆市普通高中学生的精品选修课程认知水平低,学生对新的学习任务的接受能力较弱,无法有针对性的回应理论知识的提升,只把重心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或者多科融合上,缺乏全面的认知构建。
(二)精品课程数量不够。
重庆市普通高中目前精品课程数量仍不够,社会需求快速变化,当前课程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教育发展和新一代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学校也因其经费和社会环境的限制,而无法迅速添加新的课程,使学生们的精品课程选择有所局限。
(三)教师实施能力不足。
重庆市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建设,虽然现在也有一定的成效,但精品选修课程实施能力不足,普通高中精选课程质量起伏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实施工作中缺乏技术支持,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或者缺乏教材教具等。
二、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设置不合理。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有的学校重技术课而忽视普通类课程,有的学校以理论课为主而忽视实践类课程,因此各学校的精品选修课程质量差异比较大,达不到有效衔接现实需求的目标。
(二)师资配置不充分。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也存在师资配置不充分的问题,学校在设置精品课程时,通常会出现老师不够、老师不具备实施能力等问题,使得课程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课程的评价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现有的考核制度比较简单,容易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导致效果不佳,而且难以把握评价的质量和标准,以及评价的流程与过程。
三、改进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建议(一)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选修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这在中国的高中教育中表现的更为明显。
重庆市的普通高中也不例外,重庆市的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建设,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一、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现状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良好,各类课程不断增加。
根据重庆市的教育规划,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将贯彻应用型、拓展型、创新型和服务型课程,使学生具有收获和体验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
此外,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还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素质教育。
学生可以使用自主选课方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课程,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根据重庆市的教育政策,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将积极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以赋予课程更多深刻含义。
二、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只是按照一厢情愿的标准选择了一些毫无意义的课程,而没有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课程,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其次,部分课程的缺乏。
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具备,从而限制了学生选课范围,使学生无法尝试各种课程,而只能选择有限的数量。
三、建议要想解决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课程的管理,明确课程的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并保障其质量;其次,增加拓展型项目,增强对非学科类课程的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更全面;最后,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使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课程。
总之,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在完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受到了广泛重视和赞誉。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重庆市各普通高中就设置精品选修课程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知识的提升。
当前精品选修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1、教师开设精品选修课程的积极性高,精品课程类型多样。
近年来,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不断增加,包括军事、文学、礼仪、英语、计算机等,进入各普通高中的课程种类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
有的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的研究宣传工作积极,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实行精品课程的充分认识与支持。
3.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开设精品课程时,选择的教师能力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活动也不够丰富,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潜力的发挥空间大大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实践程度不高。
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精品课程,或者在实施精品课程时,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精品选修课程实施中学生混乱无序,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精品课程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学生在上课时缺乏规范,喧哗乱闹,没有认真学习,也没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使精品课程无法发挥出最大效果。
3、精品选修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
由于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实施的管理不足,针对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够明确、统一,也缺乏一定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无法持续督促学生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和效率。
三、建议1、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精品选修课程的管理制度,明确课程的考核标准,实行考核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正常秩序;2.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
本文尝试从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一、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首先,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重庆市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已经覆盖了科学、技术、人文、健康活动等多个学科方向。
例如,重庆市实施了“智能机器人精品课程”,每个学校至少有一门智能机器人精品课程;实施了“艺术创意精品课程”,每个学校至少有两门艺术创意精品课程;实施了“小小医生护理精品课程”,每个学校至少有一门小小医生护理精品课程;实施了“书法精品课程”,每个学校至少有一门书法精品课程等等。
重庆市已经在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方面较为成功,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
二、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队伍构成不协调。
目前,重庆市普通高中多数精品选修课程由专职高级教师带课,一般情况下,普通高中行政教师负责精品选修课程的授课,缺乏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影响了精品选修课程的效果。
其次,课程策划缺乏创新性。
虽然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的内容较为丰富,但大多数精品选修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固定,而且课程的形式大多是文字性的“接受型”,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建议最后,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应当进一步提高。
首先,建立健全指导性的教师队伍构成机制,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教师建立专项教师队伍,通过资格考试或者逐级考核等方式建立一支有关方面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有利于精品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在新的教育革命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重庆市普通高中的精品选修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聚焦实用性、创新性、专业性等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庆市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平台。
一、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1、课程设置开放多样: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设置框架覆盖了科技创新、体育锻炼、特色文化、艺术体验、社会实践等多种类型,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的选择空间。
2、创新教学模式: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以基于主题的学习为蓝本,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形式,同时也大力推行网络教学,使学生有效、快捷地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3、课程设置更加多元化:精品选修课程的多元化受到了重庆市普通高中的高度重视,不仅关注自然科学,更大力推广国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跨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一些学校资源匮乏,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少,而有条件的学校拥有充足的精品选修课程资源,而学生如何能够均衡获得资源,尚存在一定问题。
2、课程设置布局不均衡: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设置还存在课程布局不均衡的问题,其中文化课程占比大,对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言,尚存在不少短板。
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滞后:精选选修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存在滞后,高中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也还不够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提高。
三、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发展的建议1、加强教育资源共享与分配: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各校之间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消除学校之间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
2、加强课程设置的核心功能:加强课程设置的核心功能,以实用性、创新性、专业性等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蓝本,加强对文科类、艺术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加强学术氛围的营造和学生的跨专业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