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14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目录摘要 (3)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 (3)1.1科学技术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4)1.2科学技术向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大大缩短 (4)1.3科学的交叉融合和技术的集成,导致重大的创新突破,孕育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 (4)1.4科技全球化深刻改变了科学研究的传统组织结构和方式,使得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融合和有效配置 (4)2.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新趋势 (4)2.1信息技术成为先导技术,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 (4)2.2高新技术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5)2.3科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5)2.4科技交流的国际化 (7)3.结束语 (7)参考文献 (7)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不少学者称之为"第三次技术革命",以表明其划时代的意义或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现代科技发展的高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人们也开始思考关于科技发展的哲学命题:例如科学技术的本质问题、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科技与人的自身关系问题等等。
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呈现出了超越以往时代的特点。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1.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人类创造了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科学成就和物质财富。
这些成就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及质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改变并继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纵观20世纪中叶以来50多年间,科学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6次大变革。
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探究作者:张成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2期摘要:在现代科技高速腾飞的今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问世毫无疑问地改变和发展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现代文明的进步。
现如今,各国国家在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计算机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趋势下,加强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发展历史和现状,推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造福人类生活,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 A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回顾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美国研制成功。
当时它是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是一台又大又笨重的机器,体重达30多吨,占地有两三间的教室般大,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
并且当时它的计算成本很高,随着计算机成本的逐步降低,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专业的研究机构以及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管理各种事务,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因特尔思维CPU处理器的诞生进一步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
直到1982年世界上首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使计算机的成本快速下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从一开始只能用于军事部门和大型科研企业开始发展转入到普通的小公司甚至一般家庭。
20世纪90年代开始,计算机科学技术逐渐呈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向微型发展,进入到各个企业、家庭;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仍然在军事、国防、科研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计算机科学无论是在政府机关、企业、家庭等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进步的体现,不难发现,计算机儿科学技术是一个计算机是一个飞速发展、进步、具有超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领域,计算机科学无论在运算速度、开发成本、使用性能都得到了质与量的飞跃,它的每次更新发展都必然带来自身的进步与推广。
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从美国开始,发展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已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工业部门。
社会生活进入原子时代、电子时代,社会物质生产各领域的面貌为之一新。
这就是对人们影响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进展迅速持久,目前正逐步走向全面的高潮。
二、总论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我们是否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呢?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对人们影响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其实在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进入后期,电力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子技术和航空技术的兴起,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出现了持续30年的物理学革命。
这场革命来源于19世纪末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结果是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以取代由伽利略和牛顿奠定基础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使人类对物质、能量、空间、时间、运动、因果性的认识,都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化学、天文学、地学都出现了革命性的理论,如化学键理论、天体演化理论、大爆炸理论、大陆漂移和板块理论等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生物学领域中,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是生命科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不仅改变着传统生物学及其各分支科学的面貌,而且对医学和农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0年代重组DNA 技术的建立,使生命本质的探讨更加深入,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命科学已经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活跃的学科。
而且信息、能源、材料三个方面都出现了革命性的进展。
科技进步是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摘要:科学技术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进步的速度相当快,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在逐步增强。
就其原因是:整个人类社会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相信这部分投入会换来成倍的利润,较高的回报,也确实是提高了经济回报率。
西方国家自十八世纪起就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在科学技术研究上舍得投入,也获得了较高经济效益,较早的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而我国前些年忽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尊重科学,违背客观规律办事,致使国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特别低。
改革开放后,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加大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实现了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变。
国家重视科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从近代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的很多事例,都有力的证明了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根本作用。
目录前言 (1)一、科学技术及其发展 (1)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三、现代科学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4)四、现代企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 (7)五、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科技创新 (9)六、目前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七、处理好科技与经济关系的几点建议 (13)主要参考资料: (14)前言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并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全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2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科教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0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世纪。
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显得越来越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摘要:快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各行各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
同时,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需求的多样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逐步朝着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多种方向不断发展。
该文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特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可持续性、快速、健康发展,进而给人们提供更多元的计算机技术服务。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发展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有近73年的发展历史。
而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1946年于美国问世。
此台计算机属于电子计算机,曾被命名为“埃尼阿克”。
这台计算机仅占地面积就达167m2,重量则高达30t。
从计算速度来看,这台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为缓慢,且计算成本较高。
也正是由于以上缺陷,导致此台计算机的应用价值较低,未经多长时间,此台计算机就被市场淘汰了。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有不少的国家给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足够的重视。
且随着持续性研发,因特尔思维CUP处理器问世。
此类处理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持续性发展。
受到科研技术限制,直到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方才问世。
相较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此台个人计算机的运行成本显著下降,且在应用领域方面,不仅可以被应用于军事研究与国家大型科研公司,也被逐步应用于日常生产与生活中。
直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呈现出两极化发展趋势。
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军事以及国防科研上的应用力度再次加大;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再次加大,进而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发展至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且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技术力量。
同时,科技的进步,以及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
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
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
[详细]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
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
”[详细]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
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一张名片。
本文将介绍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程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科学技术界对超级计算机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科学院于1985年成立了首个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
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国家教育部也陆续成立了自己的超级计算机研究机构。
随着1990年代的来临,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研究开始步入正轨。
199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巨蟹”全球第四台超级计算机,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发布,成为了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该机器在2010年和2013年都被评为全球第一快的超级计算机,连续两次超过了美国的“慢速闪电”和“泰坦”超级计算机。
自此以后,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发展迅猛,不仅在速度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性能和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的超级计算机数量迅速增长,并在几次全球超级计算机排名中取得了很高的成绩。
二、关键技术中国超级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几个关键技术的突破。
首先是硬件技术的发展。
中国在处理器、内存和网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在处理器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系列处理器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成为中国超级计算机的核心。
其次是软件技术的发展。
中国积极推动自主研发超级计算机的软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操作系统和编译器方面,中国积极开展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了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此外,中国在高性能存储和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性能存储技术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读写速度,从而加速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简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学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应用于各个领域,以解决问题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也不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突破。
本文将探讨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发展历程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人类开始利用生物资源进行食品加工和农业生产。
然而,真正的生物技术的突破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
以下是生物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1. 基因工程: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地将特定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体中,从而开启了基因工程的时代。
这一突破使得人类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例如生产转基因作物和合成人类蛋白。
2. DNA测序技术: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推动了DNA测序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成功地解读了人类基因组的序列,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为基因治疗和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趋势展望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将继续以以下方面为主:1. 生物药物的发展: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物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对疾病原理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生物药物将会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2. 农业领域的创新: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遗传改良和抗病种植将有助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作物疾病的问题。
3. 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生物降解技术和生物能源的利用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人类健康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和个体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将加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定制化药物和个性化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显示了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从基因工程到基因编辑,生物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科技行业是当今世界最为繁荣的产业之一,包括了计算机、互联网、智能硬件、生物医学、新能源等众多领域。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科技行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金融和制造业。
发展现状目前,科技行业的发展依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以中国为例,202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9.39亿,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达到了68.4%,增速均达到7.7%。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通过政策扶持和企业创新,目前已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此外,在新能源、智能硬件、生物医学和新材料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趋势1. 人工智能发展的可控性和规范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越来越多的数据收集,人工智能的发展愈演愈烈。
但是,人工智能存在“黑箱”问题,导致其应用无法解释和控制。
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需要兼顾技术创新和规范,同时在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障公平和透明的同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作出规范化的指导和监管。
2. 区块链技术将成为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安全的重要基础。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去中心化,其优点是能够保障数据的隐私安全和真实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资产已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新型资源。
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将为数字资产的确权和交易提供安全保障,同时能够使数字经济更为公平和透明。
3. 物联网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场景。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数字设备和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起来,构建一个巨大的智能生态系统。
后疫情时代,物联网技术也将用于卫生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物联网等场景。
4. 新能源和氢能技术将成为未来的发展热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新能源和氢能的应用和发展。
未来,新能源和氢能技术将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突破口,将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
9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9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周光召(1929~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60年代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设计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一般的提法90年代是信息时代,这还不全面。
因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其他综合发展的结果,会产生像自动化这样一些科学。
众所周知,80年代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情,一个是由于微电子的发展,而且已经从科研机构进入到生产工厂,正开始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到第个家庭。
在7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约是每秒几万次,存贮量4K(千);到80年代末,则是计算速度每秒达1000万次,存贮量M(兆),并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90年代还将继续下去。
通讯由于采用光纤通讯,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度都空前扩大了。
现在可以预测到90年代末,由于微电子的发展,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80年代末可能增加1000倍。
进入家庭的计算机可望达到80年代巨型机的速度,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许多的计算机联网,形成一个家庭工作站。
这种工作站不仅有很快的运算速度,而且利用光缆,具有大的存贮容量。
这种工作站已经具备语言的识别,荧光屏有高清晰度的彩色图像显示;同时还可以配备多种专门的系统软件。
工作站还可以通过光纤网络,通过卫星系统,与世界各个地方联通。
在家庭里可以把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电子新闻、邮件、可识电话、传真、激光打印、文件复制等各种智能服务联结起来,现在已经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了,将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在工厂领域,计算机、微处理机和精密机床相结合带来自动化的生产系统。
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从订货开始,按照一个顾客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实现完全的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在工作中基本是用机器人组成的综合的计算机控制的完全自动的生产系统。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1998年3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
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
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试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学科之一,其发展历程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计算机的诞生。
从最初的巨型计算机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却越来越强大。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
人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1.2 研究意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人们更快速地完成各种任务,提升生产力。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为人们创造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例如互联网、移动支付等都大大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体验。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从历史发展到当前热点问题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通过分析过去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了解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演变过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深入研究当前的热点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大数据的起源大数据是指规模庞大、复杂多样、难以通过传统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处理和管理的数据集合。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大量的数据。
以下是大数据起源的详细描述。
1. 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共享信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网,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量迅速增加。
2. 科技进步:计算机和存储技术的进步为大数据的产生和存储提供了基础。
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存储设备的容量不断扩大,使得人们能够存储和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
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设备和系统能够采集和生成大量的数据。
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工业设备等都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
4.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方便地分享和传播信息。
每天数以亿计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内容,产生了海量的数据。
5. 企业数据的积累:企业在日常运营中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销售数据、客户数据、供应链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和预测,匡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
6. 科学研究的需求:科学研究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例如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能够更好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7. 数据驱动决策的兴起: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将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
通过分析大数据,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和业务状况,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总结起来,大数据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互联网的兴起、科技进步、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兴起、企业数据的积累、科学研究的需求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的兴起等多个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数据资源和分析工具,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简答进化的根据和条件无论进化或退化,都拥有其条件和根据,按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以下条件就会进入有序状态:1.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
2.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即系统内外环境之间要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通,并且必须是系统从外部输入的绝对值大于系统内部的熵产生,从而使系统的熵逐步减小。
3.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各因素向产生相干效应与协调动作,从而可以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
4.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负反馈往往会使系统的变化衰减,而正反馈则会使系统的变化被放大和加剧,从而推动系统的质变,加速系统自复制自组织的过程,使要素微观协同产生出宏观秩序。
5.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状态的条件。
二、论述默顿科学家行为规范的重要内容,结合当代科研实践情况,谈谈你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主要内容:普遍主义、公有主义、利他主义、理性主义(有条件的怀疑原则)科学家行为方式的新的变化:“创新性”创新性规范越来越重要,公有性和无私利性的规范的约束作用部分淡化。
科学家不仅可以通过生产“公共知识”,获得科学共同体的承认而得到社会报赏,而且可以通过生产“非公共知识”或“局域公共知识”以在竞争的环境中服务于特定集团利益来获得社会报赏。
知识资本化知识资本化正在取代“无私利性”。
知识资本化不断提高的可能性改变了科学组织和科学家考虑其研究成果的方式。
90年代中OECD关于美国创新系统结构和知识流新动向的研究表明,美国大学明显愿意严格限制向外公布由工业资助而取得的研究成果。
但是科研中的追求创新、实事求是、批判怀疑的精神气质并没有改变。
(还需自己发挥)10、从规范上看,科学的规范是所谓的普遍性、公有性、无功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技术的规范与此大相径庭,它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为旨归,其特质是事前多保密,事后有专利。
七、简述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1.基本特征: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膨胀,理论转化生产力周期短,2)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明显,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学科交叉融合3)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4)重视人才,加速发展教育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科技国际化及社会知识化趋势明显6)科技创新出现群体性突破态度2.发展趋势:1)学科的分支越来越细,学科的门类越来越多2)学科相互交叉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涌现了大量所谓边缘学科3)科学趋向于整体化4)产生了一些几乎涵盖所有知识领域的横断学科,即所谓科学的横向整体化5)科学的数学化十、简述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不同观点 156页技术价值中立论认为技术就其本性来看,是与“目的”相分离的。
9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周光召(1929~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60年代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设计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一般的提法90年代是信息时代,这还不全面。
因为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其他综合发展的结果,会产生像自动化这样一些科学。
众所周知,80年代有两个值得注意的事情,一个是由于微电子的发展,而且已经从科研机构进入到生产工厂,正开始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到第个家庭。
在7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大约是每秒几万次,存贮量4K(千);到80年代末,则是计算速度每秒达1000万次,存贮量M(兆),并已经在市场上出现。
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90年代还将继续下去。
通讯由于采用光纤通讯,信息传输的容量和速度都空前扩大了。
现在可以预测到90年代末,由于微电子的发展,巨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80年代末可能增加1000倍。
进入家庭的计算机可望达到80年代巨型机的速度,并可通过网络系统与许多的计算机联网,形成一个家庭工作站。
这种工作站不仅有很快的运算速度,而且利用光缆,具有大的存贮容量。
这种工作站已经具备语言的识别,荧光屏有高清晰度的彩色图像显示;同时还可以配备多种专门的系统软件。
工作站还可以通过光纤网络,通过卫星系统,与世界各个地方联通。
在家庭里可以把高清晰度电视图像、电子新闻、邮件、可识电话、传真、激光打印、文件复制等各种智能服务联结起来,现在已经认为是可以实现的了,将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在工厂领域,计算机、微处理机和精密机床相结合带来自动化的生产系统。
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从订货开始,按照一个顾客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生产、销售,实现完全的计算机管理和控制,在工作中基本是用机器人组成的综合的计算机控制的完全自动的生产系统。
这种新的由于微电子和计算机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变化,毫无疑问会对社会的生产组织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灰重大的影响。
当然现在还很难预计这种影响深刻的和长远的含义。
这种生产系统现在已经有雏型出现,在90年代将得到很大普及。
它除了带来上述的变化外,就设计来讲,过去要设计一架飞机,需要做许多实验,需要有大的风洞,最后才能定型。
但由于科学研究对整个空气动力学的规律,对于材料的性质有了很清楚的了解之后,从规律性认识出发,完全可以做到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不同设计的飞机的性能。
由于巨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可以直接从规律性的认识出发,在一些复杂的条件之下进行模拟,这就使设计过程与过去完全不同了。
这种做法最早是在军事工业开始,例如,原子弹的设计,做试验是困难的,非常之困难,需要事先用计算机来模拟。
当时,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不够快,存贮量不够,不能处理这么复杂的问题,只好用计算机计算,不断用实验来验证的办法。
尽管这样,计算机仍然对核武器的研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带动了大型计算机的发展。
现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型计算机不断出现,价钱变得相当便宜,使得一般民用工业也能采用。
总之节约了许多设计费用,不需要建造大型的风洞,同时的设计的多样性增加。
因为在电子计算机里模拟所花的费用和时间远少于做一个真正的模型试验。
另外,现在还能够提出一个过去不能想象的设计思想,就是过去用风洞来设计试验飞机,这架飞机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稳定的,即在飞行过程中不会掉下来。
现在如果用计算机来设计和控制之后,有可能设计出这样一架飞机,它在某些条件下是不稳定的,而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加以操作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是稳定的,设计这样的飞机可以节约很多的资金和材料,因为要设计制造一架完全稳定的飞机,强度在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要浪费掉很多的材料;如果是在计算机控制下稳定的话,就可以使很多的要求降低,这时设计出的飞机样子就可能和现在的很不一样。
这些都会给设计领域带来种种变化,生产过程也会带来许多变化,在社会的许多方面同样也带来很多变化。
例如,金融活动和商业活动,据预测,在90年代将没有10元钱以上的钞票在市面上流通,全部都用信用卡,变得如此方便,买东西很可能通过家庭电视来订货,而不是现在这样到市场购买,在电视里显示出各种各样的商品,任你挑选,还可以通过电视把自己的特殊要求提出来进行订货,因此商业活动、推销活动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又如现在的交通非常拥挤,将来可能通过光纤网络系统把各种劳动加以计划和组织,而不需要把这么多的人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去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整个社会的生产组织、生活组织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这个变化中,上面讲到的是可以看到的方面,在80年代已有一些个别的局部实现了,有些模型已显示出来,只需要大规模的推广;另一方面,可以预计的是智能的发展,就是用机器来部分代替人的脑力劳动。
智能的发展已经过了几个阶段。
就是引进很多专门统计,把许多专家的经验总结起来,然后通过电子计算机来进行智能判断。
现在正开始第六代计算机,是完全模拟人的大脑活动,就是要计算机像人的脑子一样工作,它能够接受信息,能够处理这些信息,这里有记忆、推理、判断等等过程。
因此这样的电子计算机或用这样的电子计算机武装的机器人,开始具有部分的思考能力,在外界的环境的变化之下能够自行进行调节、适应、判断的能力,最近发展起来的神经网络的计算机已经在这方面迈开了第一步。
过去的计算机尽管运算速度很快,存贮量很大,但与人脑还是有很大区别。
人脑有两个部分,左脑和右脑。
它们的功能不完全一样,一部分能够进行逻辑揄,现在电子计算机能够完成;另一部分是进行形象思维,例如,一个小孩子能够很快识别第三和李四,能够很快抓住一个图像的特点,把它存入记忆,再看到一个图像,能把这个特点以出来,进行识别。
可是,现在所有的计算机都很困难,把某个人的特征输入计算机,情况有一点变化,计算机就识别不了。
现在要发展一种新原理的电子计算机,要完全模拟人脑的功能,既有逻辑推理能力,又能对图像、声音识别,能够在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进行推理和判断,这种计算机完全有可能在90年代取得基本上的突破。
这也交进计算机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个突破将对生产、对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进步,由于机器的发明代替了体力劳动引起了一个飞跃性的变化。
虽然最好的计算机也不能代替整体人的智力发展,计算机的智力发展是人给予的,人创造出来的,但现在计算机开始部分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完全可以把很多专家的知识集中在一起,有可能做到比个别人更聪明,更加有经验。
这样一个时代,对人类的进一步发展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和挑战,90年代在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方面,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生命现象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直到现在人们对许多生命现象还是非常无知的。
而生命现象规律的揭开,对人类社会起到不亚于计算机所起到的作用,对于人类生存有密切关系,对农业、医疗卫生、环境等都有极其密切的影响。
如果了解生命现象的规律和本质就可以从根本上改造农业、医疗卫生,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
生命科学在最近几十年有了秀大的发展,人们已经弄清了遗传是怎么产生的,遗传的基因在分子水平上的结构。
脱氧核糖核酸,有10万个以上,这样的基因以一种密码的排列次序,存在染色体和因位之中。
虽然都是同样种类的生物,但是它的个体又有千种万种不同的差异,这些差异都反映在它的遗传基因上。
这些生物体虽然每一个都不一样,但都经历了很多共同的阶段,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单细胞逐步地发育成一个成熟的生物。
那么这些基因到底在时间上、空间上怎样排列,怎样启动?而且一个成熟的个体,很可能每个细胞里都载着原来的全部基因信息,那么它为什么不会再生呢?人已经变成一个成人以后,为什么不会重复它原来的发育过程?为什么一定遵循发育、生长、最后衰老这样一个过程?原来长出一只手来这样一个基因,为什么经过这个过程以后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让这个基因再次产生作用,会不会再次产生一只手来?此类问题在学科上叫做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在高等生物里是个空白。
这些是涉及到生物的整个发育、生长过程,是一个大的课题。
另外在生命科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生命中,个体有很多重要系统,如神经系统,不仅需要了解的分子水平上神经是如何发育的,如何生成的,同时还要了解它如何传递信息,如何进行记忆和思考,如何识别外界的声音、图像,所以它不仅是单个细胞的问题,或是细胞里基因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部下,即整个神经系统是怎样工作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下边的系统是怎样连接的?免疫系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生物体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它必须有保卫自己的系统。
它怎样识别外来的敌人,又怎样去消灭外来的敌人,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缺陷?现在有许多免疫系统的疾病,就是它不能识别外来的还是自己的,对自己的细胞进行攻击,这是一个重要的免疫系统的疾病。
在一个生命体中还有很多的重要的其他系统。
这样一些总理2,一方面从分子的水平,从基因的角度来了解生物体;另一方面又从一个复杂系统的角度来了解,这是当前生命科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90年代生命科学会有突破性的进展,一方面是由于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已经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另一方面其他科学的发展为观测分析生命科学的现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电子计算机,还有很多物理的、化学的、仪器设备。
所以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个领域,人体科学就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国际上还有一个重要计划,要把全部人的遗传基因(大约有10万个以上)在因位和染色体中的地位全部分析出来,如何再装进去。
即把不需要的基因拿走,需要的某种基因装进去,这叫做重组定的技术。
把这些结合起来,对人体从分子水平了解人体的发育、生产衰老过程,了解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在分子水平的活动机理,将起到新的突破。
这是世界科学家的联合的巨型计划,投资几十亿美元之多,社会已为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
要把人的10万个基因都搞清楚,这相当于500本书,每本书有1000页,每页3有1000个6个字组成的基因符号。
这么一个量,没有大型计算机的帮助是根本做不到的,现在这些条件都开始具备了。
最近找到了把一段段基因取出来加以复制的新的办法,这样会加快计划的完成,90年代,这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
这个发展会对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产生秀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已经开始,但时间比较短,规模比较小,能不能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观察。
例如,把生长激素基因移到动物里,这样一种转基因的猪少耗饲料,多产瘦肉,已经做到了。
但这种猪有缺点,很容易得病,因此,,这种猪肉能不能吃,能不能大规模推广,还须进行大量的试验。
如果把人的基因、动物的基因结构都搞清楚了,不但能把有用的基因放进去,同时也能清楚放进去的基因对其他的基因有什么影响,会不会把某些有害的基因启动,等等。
因为农药需求很大,所以现在对生物技术抱有很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