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强化训练
(2)第二组同学按图2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
(1)实验步骤会中,曲儿线1打、2、开3中导止致气水压快速夹变小,(观如cd段察)的操到作是_稀__盐__。酸__被__吸_入__集__气__瓶__中_,_集__气__瓶_中__产__生__气_泡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①。第一组观②察到第二组将的现稀象,证硫明反应酸发生滴了。加到盛有氢氧化钠固体
Na2CO3(或碳酸钠等)
的试管中,测得该过程中温度升高。经讨论分析,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图1
图2
强化训练
(3)根据图2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CD (填序号)。 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图1
图2
强化训练
6.[2021遵义中考]酸碱中和反应是两类物质的一类反应。某班同学分
(3)碳酸钠可与氢氧化
有白色沉淀产 生了反应
,加入少量__氢__氧__化___钙__溶__液__(_或___
钙、氢氧化钡反应
生
氢氧化钡溶液) ,振荡
突破点2 无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的探究
1.指示剂法: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
盐酸,并不断搅拌或振荡,溶液由 红 色变为 无 色,证明中和反应发
到瓶中产生白色沉淀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
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
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_有_新__物__质__生_成__
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
反应的发生。
图3
强化训练
【废液处理】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 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 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N__a_2_C__O__3_(或___碳__酸__钠__等_ ) (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或烧瓶)中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实验 装置 图
实验 现象
软塑料瓶变瘪
_U__形__管__中__左__端___液__面__上__升___, _熟__鸡__蛋__被___吸__入__集__气___
右端液面下降
瓶中
现象分析: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容器内气压减小。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生。 C.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1)用途: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与C均可还原氧化铜,且均可燃烧,是因为都有碳元素 1.水的物理性质:纯水是无色、清澈透明的液体,属于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水都是___________,
间 盖加灭热也可解用试读管夹:夹中持)。和反应的指示剂一般选择酚酞溶液,不选用紫色石蕊溶液的原
【解析】a和b为质量相等的两份固体,a为氯酸钾,b为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所以,完全分解后,a产生的氧气多,但b分解得快,故A正确;高锰酸钾在加热一段时间后生成氧 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是否加入二氧化锰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而最终生成的氧气的量是相 同的,故C错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D正确。 D.实验的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重难·微专项6
无明显现象化学变化 的实验探究
内容一览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突破点2 无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的探究 强化训练
突破点
两种物质混合或接触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如何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1)对生成物进行检验; (2)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消失了; (3)证明反应过程中气体压强、温度或溶液的酸碱性(度)等发生了改变。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_N__a_O__H__+_C__O__2_______
Na2CO3+H2O
。
角度1 验证反应物(NaOH/CO2)的消失或减少
(1)证明氢氧化钠消失:氢氧化钠溶液显 碱 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
变为 红 色,碳酸钠溶液也显 碱 性,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也变为
D.33 ℃时蓝,甲、色乙两种之物质间溶解没度相等有明显的界限,现象不明显。
2.测pH法:当溶液由pH<7变为pH≥7,或由pH>7变为pH≤7,证明中和反
应发生。
突破点2 无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的探究
3.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加入铜盐溶液,观察到无蓝色沉 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拓展】除以上常规方法外,还可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即利用数字化传 感器进行测定,从而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如:判断酸与碱是否发生反应 可通过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或温度的变化。
强化训练
3.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9)将t ℃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
【查阅资料】 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用洗涤剂去油污即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D.t1 ℃时,将2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 g溶液 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②防止烧损和腐蚀,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是否加入二氧化锰只会影响反应的速率,而最终生成的氧气的量是相同的,故C错误;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合理即可) ,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020·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碳酸钠可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等反应
强化训练
4.[2021本溪中考]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 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_N__a_O_H_+_C__O_2______
Na2CO3+H2O ,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1、图2两个实验。
。
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等,振荡
(3)根据图2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②第二组将稀硫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固体
图2
强化训练
【拓展延伸】 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观察
为五个小组对该类反应进行探究。
(1)分组探究,收集证据 [2021遵义中考]酸碱中和反应是两类物质的一类反应。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
①第一组观察到 产生白色沉淀 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了。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
;
(2020·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拓展延伸】 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3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3.有的催化剂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因是紫色石蕊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紫色和 A.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
(2)根据B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Be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2.(2020·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C.生活中通过煮沸既可以实现硬水软化,又可以杀菌消毒
AB (填字母)。 B.Fe(OH)3 3 3
强化训练
(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 稀盐酸 ; ②加入甲溶液6 mL时,烧瓶中的溶液溶质成分是HCl和NaCl(填化学式);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p_H__由__小_变__大__至__ 等于或大于7 。
强化训练
2.[2021呼和浩特中考]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 组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 难溶性固体溶解 ,试管②中没有 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强化训练
【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试管②中实验后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 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 溶液未变红色 (填写现象),证 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试管 ②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图1
图2
强化训练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1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 儿观察到瘪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组同学认为该实验 不严谨,理由是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产生相同现象(合理即可) 。于是 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等体积水 ,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 生了反应。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强化训练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 迅速塞紧橡胶塞。 (1)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A_、__B_、__C_中__的__固__体__不_变__色__,D__ 中的固体由蓝色变为红色 ; (2)设置A、B、C三个实验的目的是 对比 ; (3)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的目的是__防__止__空_气__中__的__水__蒸__ 气进入试管 。
红 色,因此 不能 (填“能”或“不能”)使用酚酞溶液来检验氢氧
wk.baidu.com
化钠是否消失。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2)证明CO2的减少:二氧化碳是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气体量会 减少,可以将气体减少显性化。
实验装 置图
实验 现象
试管中液面上升
_水__槽__中__的__水___被__倒__吸__至___导__管__ 气球胀大
强化训练
5.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步骤:用3个250 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1所示,同时 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 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2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1
图2
强化训练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 是 振荡烧瓶 。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__a_(_O__H_)_2_+__C_O__2____C__a_C_O__3_↓_+_ H2O 。
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__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 ④加热时要用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不能将灯芯与玻璃仪 D.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比饱和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好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2.措施
实验补充: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会造成容器内气压 减小,所以做上述实验时均应做对比实验——将各方案中的氢氧化钠 溶液换成等量的 蒸馏水 。 【拓展】也可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即数字化传感器测定二氧化碳与 氢氧化钠溶液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容器内压强的变化,从而判断反应 是否发生。
突破点1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强化训练 ➢ 强化训练
1.[2021金华中考]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下列操作
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C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角度2 验证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
原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碳酸钠可与稀盐酸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
或稀硫酸等反应
,加入过量稀盐酸等,振荡
二氧化碳
(2)碳酸钠可与可溶性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与氢氧化
钡盐、钙盐反应
,加入少量氯化钡等溶液,振荡
钠溶液发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