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K12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11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D B D A B A C A C D
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D A D C C A C B A
1、B 解析:贵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90---100,郑州年太阳辐射为120---130,所以两地年太阳辐射差值为20---40之间,故选B。
2、C 解析: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昆明位于云贵高原,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影响两地年太阳辐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势。
所以选C。
3、B 解析:我国某海洋科考队于某晚上观测到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为16°,说明该地位于16°N,当该地太阳高度达一天最大时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也就是0°经线18时,当地地方时12时,可以计算出当地经度为90°W。
所以选B。
4、D 解析:该低纬度为16°N,根据太阳直射点每个月移动8°左右可以知道,当地太阳正午时位于该地正南方时间为10个月左右,可知该地一年中正午时影子朝北的时间大约为10个月。
所以选D。
5、B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可知,当该地昼夜温差比较大时,天气晴朗,读图可知12日、 15日、16日和21日四天中15日气温日较差最大,所以出现晴朗天气可能最大。
所以选B。
6、D 解析:根据图中气温日较差可知,16日为阴雨天气(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增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较低,白天地面辐射减弱,夜间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温度较高,夜间大气辐射增强。
所以选D。
7、A 解析:根据图中等温面分布可知近地面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所以甲地盛行下沉气流,乙地盛行上升气流,所以近地面同一高度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高空同一高度气压丙地高于丁地,又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所以选A。
8、B 解析:近地面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所以甲地盛行下沉气流,甲地为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乙地盛行上升气流,乙地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A错,B对;如果是夏季,甲地气温低,可能是海洋,乙地气温高,为陆地,C错;甲地气温低,可能是郊区,乙地气温高,可能是城区,D错。
所以选B。
9、A 解析:读沿北纬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可知,②四川盆地③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都在0℃到10℃之间,应为冬季。
所以选A。
10、C 解析:②地为四川盆地,冬季较同纬度气温高主要是由于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冬季风影响小。
所以选C。
11、A 解析:根据锋面的移动可以判断该图为北半球,根据近地面风向画法可以判断⑦地为西北风。
所以选A。
12、C 解析:据图判断①地为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是晴朗天气;②地为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是阴雨天气;根据锋面雨区分布,冷锋锋后,暖锋锋前可知③⑥两地为阴雨天气,④⑤两地为晴朗天气。
所以选C。
13、D 解析:据图可知由④到③(由冷锋锋前到锋后)天气要素变化,气温应该降低,A错;降水应该先增加后减少,B错;气压应该升高,C错;风速应先增加后减小,D对。
所以选D。
14、A 解析:读图可知南坡和北坡均波动上升,A对;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小,B错;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C错;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上升的趋势,D错。
所以选A。
15、B 解析:据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南北坡气温波动上升)可知高山林带上界应上升,A错;南北坡雪线均升高,B对;南北坡的降水量变化不能判断,C错;动物向北迁移,D错。
所以选B。
16、B 解析:根据某地等温线图可知,该地大陆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②地气温偏低;大陆东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①地气温偏高。
所以选B。
17、D 解析:据图判断②地西部海洋由于寒流经过容易形成多雾天气,A错;7月(当地冬季,
候)1月(夏季)炎热干燥,C错;②地西部海洋有上升补偿流(本格拉寒流)所以形成著名渔场,D对。
所以选D
18、A 解析:据图中等高线可知①河大致流向东南,A对;②河大致流向东北,B错;③河先流向西北,后流向西南,C错;④河先流向东南,后流向西南,D错。
所以选A。
19、D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可知与④河相比,①河流速更慢,A错;与③河(上游有湖泊水调节作用)相比, ②河(无湖泊调节作用)流量的季节变化大,B错;白湖为外流湖(有河流流出),盐度很低,C错;白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应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D对。
所以选D。
20、C 解析:由材料上游冰川中的冰碛(冰川沉积的岩块物质)经冰川运动,被挤压、研磨成白色的粉末带入河流,可知主要地质作用为冰川的侵蚀、搬运作用。
所以选C。
21、C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地中间高两侧低,应为山地(山脊),又根据沉积层埋藏深度可知该地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
所以选C。
22、A 解析:根据该小组发现当地针叶林为当地主要树种,该地海拔不是很高,所以判断该地以亚寒带为主,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所以选A。
23、C 解析:据图可知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热带季雨林带、③为热带草原带、④为热带荒漠带、
⑤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⑧为温带草原荒漠带、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⑩为寒带苔原冰原带,所以④热带荒漠带分布于南北纬20 °---30°大陆西岸。
所以选C。
24、B 解析:④热带荒漠带在南美大陆西海岸呈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山地(安第斯山系)阻挡影响,A错;由⑥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至⑧温带草原荒漠带在我国分布差异主要是受水分差异影响,B对;
⑨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北半球大陆东西岸分布纬度差异主要是受洋流的影响,C错;①热带雨林带在欧洲缺失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D错。
所以选B。
25、A 解析: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植被特征叶片小,有蜡质层,根系发达。
所以选A。
二、综合题:
26(1)甲﹥乙﹥丙(2分);23°26′N,90°E(2分);12月22日14时(3分)
(2)甲;12;23日4时(4分)
(3)1月(1分);西北风(1分);(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地转偏向力)转成西北(季)风。
(3分)
(4)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或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3分)
解析: 27(1)据图可知甲乙丙的纬度逐渐升高(纬度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小),所以地球自转线速度甲﹥乙﹥丙;通过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66°34′S—90°S有极夜现象,所以太阳直射23°26′N,根据晨昏线纬度最高点过90°E(且该经线大部分在昼)判断90°E为12时,是太阳直射经线;根据66°34′S—90°S有极夜现象可以判断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90°E为12时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4时。
(2)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逐渐升高,一般纬度越高,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所以甲地最小;甲地为22日12时,乙地为22日16时,丙地为22日14时,所以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12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当甲地为23日0时时,乙地为23日4时。
(3)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上出现低压系统,说明该季节陆地气温较高,应为该地夏季,所以是1月;根据等压线可以画出①地风向为西北风;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草原气候夏季的西北季风是(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左偏(地转偏向力)转成西北(季)风。
(4)②地是澳大利亚中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受副高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或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
27(1)大气降水(雨水)(2分)
(2)变化特点:(降雨后)最大流量出现时间推迟,最大流量减小(2分);含沙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最大含沙量减小(或含沙量减小)(2分);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减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对河流调节作用增强;该水文站上游地区退耕还湖,湖泊调节能力增强。
(任答2条2分,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3)B(2分)
(4)森林带分布差异:北侧有森林,南侧无森林(2分);产生差异原因: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在(天山)北侧形成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有利森林生长;南侧为背风坡,气流下沉,降
推荐学习K12资料
解析:(1)根据图可知当地流量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所以应为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为主。
(2)根据甲、乙两图可知(降雨后)最大流量出现时间推迟,最大流量减小;含沙量最大值出现时间推迟,最大含沙量减小(或含沙量减小),说明河流流量变化变小,含沙量变小,可能有水土流失减轻,修水库,退耕还湖等原因。
(3)根据图中山地基带为荒漠带,且在42°N---44°N,判断最有可能为天山。
(4)读图可知北侧有森林,南侧无森林,原因是从天山南北两侧降水差异来分析。
28(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1分);成因: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湿润水汽在该地(东侧)形成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暖流增温增湿。
(3分)
(2)①地区(1分);关系:干季时,没有树叶(枝头光秃秃的);雨季,吸水,长出树叶;雨季过后,开花。
(3分)
(3)影响:受山地影响该岛东侧迎风坡降水多,西侧背风坡降水少(2分);(中部)山地
地势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量少,地下径流少;(东西两侧)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地表径流速度慢,下渗多,地下径流多。
(任答山地或平原一地区3点得3分)
(4)该岛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中部)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3分)
解析:(1)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东南信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湿润水汽在该地(东侧)形成迎风坡,气流抬升,降水多;暖流增温增湿。
(2)根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分布区有旱雨两季,应为热带草原气候,所以分布在①地;根据材料可知猴面包树干季时,没有树叶(枝头光秃秃的);雨季,吸水,长出树叶;雨季过后,开花。
(3)地形对水循环影响主要从不同地形对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来分析。
(4)该岛水能丰富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个方面来分析。
推荐学习K12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