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的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69 KB
- 文档页数:5
绿叶的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正确读写“启蒙、搜集、旷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
2、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和老师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的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要走进作者葛翠琳的童年,去看看她的绿叶之梦。
(板书课题:绿叶的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词语“启蒙、旷野、洋溢”等。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大自然里采集绿叶、制作标本,并在其中获得无限乐趣的经历。
)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点明绿叶的梦最让作者着迷。
)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的童年是怎样的?
(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是快乐的。
)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很快乐?
(“我们跑遍了长着野花和野草的旷野……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
叶子。
”)
3、学习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最喜欢绿叶?
(绿叶的形状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多样,让作者感到新奇和有趣。
)作者是怎样描写绿叶的形状和色彩的?
(“羽状的山扁豆叶子……串串的猫耳朵。
”“我们背着筐,扛着筢,奔跑着,欢呼着,搂树叶,堆成垛,躺在上面打滚,翻跟头,坐下来
挑选出那些漂亮的叶子。
”)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采集绿叶的过程。
)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采集绿叶时的快乐?
(“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
”)
5、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采集绿叶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不仅收获了绿叶,还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
作者是怎样把采集绿叶的过程写具体的?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采集绿叶的准备,再写采集的过程,最后写采集后的收获。
)
6、学习第六自然段
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绿叶的梦让作者的童年充满欢乐。
)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采集绿叶、制作标本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把绿叶的梦写得具体而有趣,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美好的童年时光中。
2、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也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用手中的笔把童年的快乐记录下来。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童年的趣事。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绿叶的梦》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对大自然的
热爱。
同时,我也注重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
样把“绿叶的梦”写具体的,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但在教学过
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