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57.69 KB
- 文档页数:15
乐理视唱练耳教案
篇一:视唱练耳教案
《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G大调
单位:北海市电子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教师:苏家娜
授课班级:13级学前教育课时:1课时授课类型:视唱集体课
教材分析:
该课内容选自全国师范院校教育专业规划新教材《音乐》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
本书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学改革。
本书分为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乐器四个部分。
本课我所选用的是第二部分视唱练耳一个升降号曲目的视唱当中一个升号调视唱部分第19条和第22条。
这两条视唱曲为风格不同歌曲,G调,分别为2/4拍和3/4拍,我还选了美国儿童歌曲《祝大家圣诞快乐》作为过渡,G调,3/4拍,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贯穿全曲,为之后学习书本中的视唱曲做铺垫。
学情分析:
幼师学前中专一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视唱、练耳基础,视唱方面,对于C大调及a小调旋律,能够
较准确把握。
G调和F调的视唱曲接触较少,用首调唱名法演唱还较为生疏。
练耳方面:能准确模唱单音、旋律音程,和声音程的模唱还有待提高。
节奏、节拍方面:已掌握2/4、3/4、4/4、3/8等常用拍子及基本的节奏型。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1.唱准G大调的音阶(上下行)进一步加强音的准确演唱。
2.掌握G调的首调唱名法,使之运用到演唱中去。
知识目标:
1.在调内作音程的连续构唱,加强音程间音高的准确模唱.
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情感目标:1.学会用情感去表达歌曲的内容,懂得分析歌曲的艺术思想内容。
2.体验视唱练习中歌曲的旋律以及把握好节奏,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跨度较大的音程,音高的准确演唱,避免滑音,高音偏低,低音偏高等现象;视唱曲中跨度较大两音间音准的把握;
2.G调中,固定调唱名到首调唱名的转换。
三.教法:
1.视听法: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我会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音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2.对比欣赏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和音程的对比。
进一
步加强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提高学生独立辨别,分析乐曲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音乐教室,多媒体课件,教案及相关课程资料。
2.学生准备:相关课程书籍,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准备练习:演唱C自然大调音阶,手划拍,一拍一个音。
2/4 1 2 ︱ 3 4 ︱ 5 6︱7 ⅰ︱ⅰ7 ︱ 6 5 ︱4 3 ︱2 1 ‖
2.课前活动:《哆来咪》通过音乐与身体律动的配合,从而感觉音乐的重音和音乐唱名的存在,达到复习C大调和唤醒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讲解G大调音阶构成内容:
C大调:
123456 7 i
G大调:567123#4 5
2.介绍G调的首调唱名法
固定调:567123#4 5
首调:123456 7 i
要记住,音高不变,只是唱名发生了变化。
3.在G大调内作旋律音程连续构唱:
(1)5 6(2)5 #4(3)5 7(4)5 2(5)5 #4(6)5 3(7)2 #4(8)5 5
4.音组模仿:
(1)7 6 5 #4 5(2)7 6 #4 2 7(3)3 2 3 #4 5(4)3 1 7 2 5 (5)5 7 2 #4 5
5.节奏模仿:
6.短句模唱:
7.视唱练习:
演唱书本75页视唱第19条和77页视唱第27条,唱之前强调注意调号、节拍、谱面记号、小节中较复杂的节奏型和跨度较大的音。
其中有一个连音记号,演唱时要注意。
提醒学生不管是打节奏还是视唱,将其剖析之后再演唱。
全班慢速,手划拍唱一遍。
告诉学生演唱时,眼睛一定要看得快,当唱到第一小节时,眼睛已经看到第二小节了,为演唱做准备,心中有数。
8.知识拓展:
讲解同一调号的小调,G大调下方小三度是e小调,这两个调的调号都是一个升号——#4。
用同一调号的大调和小调称为关系大小调。
8. 布置作业:
1)单音够唱,一步到位,避免滑音,注意内心听觉
2)用首调背唱77页视唱第27条。
9. 板书设计:
G大调音阶以及音与音之间的全半关系
G大调的首调唱名法
同一调号的小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 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样去要求学生,毕竟他们还只是学生。
要适当的降低一些要求,例如在听音练耳的时候,一开始可以钢琴弹音,学生来模唱,之后再慢慢的增加难度,说音程关系让学生自己找到音,并准确的唱出来。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在唱音阶的时候,钢琴伴奏不要太花哨,要么只弹右手音阶,要么配和声,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3) 同一条视唱谱不仅仅可以变节奏演唱,还可以变速度演唱。
这样能使学生在一条视唱谱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练习,也能开发学生对于旋律的创编能力。
4) 控制钢琴伴奏的音量,要区分视唱练耳和声乐,视唱练耳更多的是训练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感和耳朵对于音的敏锐度,所以不能依赖钢琴,要试着让学生慢慢脱离钢琴。
最终脱离钢琴等乐器的伴奏,也能准确、动听地演唱。
5) 继续强调边唱边划拍,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这样能让学生控制自己的演唱速度,不会乱,自己给自己定速度,而且充分了解拍子的强弱规律。
篇二: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136学时(其中讲授120学时,习作讨论8学时,其它实践8学时)后续课程:和声学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乐理与视唱练耳》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师范类)基础课程必修课。
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全面研究学习音乐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视唱技能、音乐听觉及音乐素质的全面训练。
通过乐理视唱练耳的学习,使音乐学习的各个相关方面相关联而最终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建立起最终的音乐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具备一定的师范教学能力,使之成长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音乐教师。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基本乐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音乐表现的各种基本要素,理论知识经常联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理应用能力,为和声、作品分析、复调、歌曲写作等其他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
3、学习中不但加强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师能”培养训练。
绪论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该课程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课程的内容和性质。
2、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3、课程学习方法。
第一章音的高度与记谱法
教学要求:
学生掌握音的性质、音级、音名、唱名、记谱法(谱号、谱表、变音)等相关理论知识,了解泛音和和各种律制,掌握高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
1、音的产生、类别、性质。
2、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基本音级、音名、唱名。
3、记谱法、谱号、谱表、音的分组、音域、音区。
4、变音与记号、自然与变化半(全)音、等音。
5、泛音、国际标准音、音律、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
视唱练耳:
1、高音谱表(G谱表)、C自然大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2、高音谱表(G谱表)、a自然小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3、2/
4、3/4、4/4拍子。
4、简单节奏模唱及听写。
第二章音的长短与记谱法
教学要求:
掌握增长音值的记号和低音谱表简单音符和简单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音符。
2、休止符。
3、增长音值的记号。
视唱练耳:
1、低音谱表(F谱表)、C大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
2、低音谱表(F谱表)、a小调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及休止符。
3、2/
4、3/4、4/4拍子。
4、各种单音模唱及听辨。
第三章节奏、节拍
教学要求:
理解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课外作业与习作评课相联系、强化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与音值组合法的练习,掌握高、低音谱表较复杂音复和节奏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
1、节奏、节拍、节奏型、重音、拍子及分类。
2、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板眼。
3、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弱起小节、切分音。
4、音值的组合法。
视唱练耳:
1、高音谱表(G谱表)、C大调和a小调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及休止符。
2、低音谱表(F谱表)、C大调和a小调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音符及休止符。
3、高低音谱表的十六分音符、弱起小节、切分音。
4、节奏和单音的模唱与听写。
第四章调、调号、调号的产生、译谱、临时记号
教学要求:
掌握调、调号和五度循环等基本概念,学会五线谱与简谱的互译。
基本掌握三连音和八拍子的节奏节拍练习。
教学内容:乐
理:
1、大音阶及音阶中各音级的名称。
2、调、调号、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
3、临时记号及译谱。
视唱练耳:1、三连音。
2、3/8、6/8拍子。
3、单声部节奏、曲调听写。
第五章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它记号
教学要求:
掌握常用的装饰音和略写记号,学习一个升降号大小调的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装饰音。
2、略写记号。
3、其它常用记号。
视唱练耳:
1、G自然大调和e自然小调(一个升号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2、e和声小调和e旋律小调首调与固定调的视唱。
3、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第六章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理解速度、力度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学习一个升降号的五声调式视唱。
教学内容:乐理:1、速度。
2、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3、力度。
4、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5、常用音乐术语。
视唱练耳:1、一个升号调的五声调式(首调唱法)。
2、音组、短句模唱与节奏模仿。
第七章音程
教学要求:
掌握音程的定义、级数和音数的概念,学会识别音程,掌握音程的转位。
学习一个升号调的听辨及音程的模唱。
教学内容:乐理:
1、音程、音程组成、级数、音数、基本音程。
2、增减音程、单复音程、协与不协和音程、音程转位、等音程。
视唱练耳:
1、一个升号调的五声调式。
2、一个升号调的听辨与听写。
3、协和音程模唱与听写。
第八章和弦
教学要求:
掌握和弦的定义和各种原位音程和转位音程的名称,掌握一个升号调的视唱和大、小和弦的模唱。
教学内容:乐理:
1、和弦、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原位、转位、等和弦。
2、和弦音的重复、省略、不同排列。
3、非三度结构和弦视唱练耳: 1、一个升号调的大小调式与五声调式视唱。
2、音程模唱与听写。
3、大、小三和弦原位模唱。
第九章大小调式、中古调式
教学要求:
理论讲授与课堂练习相结合,适量补充课外作品分析,学习一个降号的视唱和大小三和弦的原位模唱。
乐理:
1、调式、调性、音阶、调式骨干音。
篇三:《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计划
一、教学任务及目的
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是培养音乐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课程。
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建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同时进行基本乐理的学习,在感性的经验中掌握、运用和巩固乐理知识,以视唱带动基本乐理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各类乐音构成要素以准确把握的音乐能力。
二、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具有运用能力,并且同时具有包括读谱、视唱、听辨、记谱以及对音高音程、节奏节拍、速度、曲调构成、和弦结构、音阶、调式调性、转调移调、声部进行等各类乐音要素以准确把握的基本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两种唱名法,具有较好的视唱和听辨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五线谱三升三降的视谱能力和简谱视谱能力,旋律、音程与和弦的听辨和记谱能力,复杂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及感知能力,两种谱式的记写和转译能力等。
其课程学习内容的各种知识点和听、唱、写等实际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建成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记忆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的特点是,以视唱练耳的训练为主线,以听、唱、写等具体的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基本乐理以及和声、合唱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
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包括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及调式变音、转调和移调、旋律等方面。
视唱练耳的学习包括三个升、降号内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和声及旋律小调、多声部等各种曲调的视唱,各种音程及和弦的听辨与单声部、多声部旋律的听写、基本节奏与节拍的练习。
四、学习年限与课时安排
本课程学习六年,共240学时,每周上课一学时,学生每周练习六至十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方式以集体课为主、必要时可组织讲座或个别辅导。
六、具体教学要求:
1.无升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40学时)
包含了与视唱练耳相关的乐理知识学习、多种节拍与节奏训练,建立良好的节奏感和调式感,养成正确的视唱习惯;认识、感
知各种章程,学习两种谱式及记谱法。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乐音体系、记谱法、节拍节奏、音程、大小调与关系大小调以及C宫系统五声调式等学习内容。
2.一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在音程的基础上增加和声听觉训练,如调内和声音程的连接;熟悉原位与第一转位和弦的结构,感知单个和弦的性质;掌握固定与首调两种唱名法,学会两种谱式的对译。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调及调的五度循环、五声调式、音程与原位三和弦等学习内容。
3.一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加强音程与和弦的构唱与听辨能力,能辨别原位及两种转位和弦,熟悉不同调内的ⅠⅣⅤ级和弦连接;能进行移调视唱。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调式调性、同主音大小调、和弦原位及转位、移调等学习内容。
4.两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加强首调视唱和听记旋律的能力,学习移调记谱;分辨各种三和弦及转位和弦的性质,进行调内和弦连接的听唱与记谱训练;进行二声部节奏训练。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转调及三和弦转位的连接等学习内容。
5.两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进行二声部节奏与旋律的听唱与记谱训练;熟练首调视唱与记谱;对和弦的性质及音高的听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调内和弦连接的听记及调性分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调式变音、增减三和弦及转位和弦等学习内容。
6.三个升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在三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基础上听辨七和弦(原位及转位);加强含复杂节奏型的单声部旋律及简单二声部旋律的听记能力;学习转调视唱。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属七和弦、各种复杂节拍与节奏、转调的学习。
7.三个降号的大、小调及五声调式(30学时)
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上增加含七和弦在内的调内和弦连接的听觉训练,以及多声部视谱即唱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有关各种七和弦转位的连接以及转调的学习。
七、教材与参考书
1.许敬行等编《视唱练耳》(1-4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2.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李重光编著《基本乐理600问》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出版
4.张振庭编著《乐理视唱一课三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5.孙从音、马东风编著《基本乐科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6.尤家铮、蒋维民著《和声听觉训练》上海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7.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编《旋律听写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9年版
8.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编写《多声部视唱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9.周温玉、蒋维民《乐理视唱练耳考级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0.彭叔芝编著《基础音乐理论纲要及习题》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