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埠村镇中心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47.30 KB
- 文档页数:9
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埠村镇中心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宋代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
参考答案:
A
2. 在中国要避免“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以下哪一项保障最可靠?
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
参考答案:
C
3. 《汉书》记载“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
”据此,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判断()
①秦朝统治者对分封制的弊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②周朝末年,宗法制和分封制趋于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③秦朝统治者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④为防止分封制的弊端,所有官员通过考试方式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B
略
4. 观察下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宗法制的规定,由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进行分封。
其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图中③为嫡长子,所以应选C。
5. 古希腊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指的是古希腊的
A.民主制度
B.戏剧
C.哲学
D.神话
参考答案:
A
6.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以上内容出自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毛泽东思想
参考答案:
A
【详解】根据材料“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四月提纲》的内容,《四月提纲》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实行土地改革。
故A项符合题意。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7. 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他们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参考答案:
C
图中两个核弹头分别代表“冷战”下的美、苏两国,而法国人和德国人的讨论正处于美苏“冷战”威胁之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德达成的共识就是走上联合,求得生存,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漫画形式入题,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漫画的含义,图中两个核弹头分别代表的国家,结合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即可分析出来。
8.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A.世袭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汉代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有“举秀才”“举孝廉”,由地方向上面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以作官员候选。
举秀才,重的是才,举孝廉,重的是德;而此句古文的意思是选出来的秀才,却不认识字,选出来的孝廉(就是孝敬老人的榜样),却让自己的老父亲一个人居住。
尖刻的讽刺了中国选拔、任用人才的尴尬一面。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9. 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C.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转运世界各地商品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参考答案:
C
“海上马车夫”表象上是因为商船众多,但题干关键词是“根本”,C是本质,故选C。
ABD是现象,排除。
10.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
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
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知识。
注意本题的关键词“头上和脚上的变化”,剪辫易服符合头上的变化,废止缠足符合脚上的变化,故选B。
A与脚上的变化无关。
C属于思想领域的变化。
D属于传媒工具的进步。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表现
11. 右表,在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最快的五十年,英国正在进行( )
A.资产阶级革命
B.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D
材料中“增速最快的五十年”是1850-19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故答案为D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于1688年结束,排除A项;1884年英国进行第三次议会制度改革,与材料中“1850-1900年”不符,排除B项;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
点睛:本题主要是在读懂变化表的基础上,根据时间信息来确定答案。
选项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只有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符合要求。
12.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工业是( )
A.洋务派兴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
业
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参考答案:
C
略
13.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参考答案:
C
14.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参考答案:
B
15. 下表为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统计表(G·罗兹曼主编《中国现代史》)
下列关于该表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B、我国已经实现工业化
C、农业比重明显下降
D、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参考答案:
B
16.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度量衡参考答案:
B
17.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
A.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发生转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
A
从材料中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商业组织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由此可以确定,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D选项错在材料只体现在商业领域,不能得出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
18. 《论民主》一书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其依据是( ) A.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 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 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
策
参考答案:
B
19. 下列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
B.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
C.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不再受到限制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参与了政权管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在议会的席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当时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限制,故C错误,符合题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衣”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毛 C.棉 D.麻
参考答案:
D
略
21. 下列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设立转运使削夺地方财权
B.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C.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D.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军事大权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史实的把握,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识记措施的基本内容。
北宋在当时是限制节度使,削弱其权力,故D项错误,ABC三项均符合历史事实。
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名师点睛】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
(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
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
(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
(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
削实权、制钱谷。
22. 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
据此推断
B.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
C
分析表格时间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从美国、德国、英国的经济增长率看,各国经济都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在欧美大陆广泛传播,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故C正确;从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数据不能得出各国城市化的情况,排除A;从材料数据看,英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较高,无法得出英国经济衰退趋势,排除B;世界市场指的是世界经济紧密联系成一个整体,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
23.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参考答案:
D
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D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成就。
24.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项中“禁止”的
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棉花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即已传入中国的史实不符,故排除;D 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与题目中的时间“古代中国”不符,故排除;古代中国“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棉纺织业的规模化发展,导致“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的现象的出现,故本题应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25.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参考答案:
唐朝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是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大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繁荣辉煌的时期。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最能反映”的要求,排除A、C、D项。
26.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参考答案:
C
27.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商品和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在继续发挥计划经济作用的同时,强化商品和市场的作用。
这两种经济改革之所以有这种共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商品和市场经济不符合现在的经济发展规律
B.计划经济不符合现在的经济发展规律
C.适应各自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行是永恒的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
B 28. 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学习历史,首先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结论的是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C.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参考答案:
B
29. 下列记载不可能发生的是
A.秦始皇时,“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帝。
”
B.汉武帝时,有人因为孝顺父母被推荐为孝廉。
C.唐太宗时,为了文成公主进藏的问题召集三省长官进行讨论
D.元太祖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设立军机处
参考答案:
D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秦朝以法治国,创立皇帝制度,排除A;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可以凭孝廉而任官,排除B;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而且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排除C;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故选D。
30.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
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
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参考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列材料:
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
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
……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
“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
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里根当选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l分)
(2)材料二所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指出美国20世纪30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
(7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入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的结果是?(2分)
参考答案:
答案:
(l)反映了白由放任思想(l分)
(2)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l分)
罗斯福新政(l分)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贩”。
加强社会立法(5分)
(3)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
(答出“滞胀”亦可)( 1分)
结果:逐渐发展出一种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1分)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新变化·里根经济措施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关于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首先要注意抓住一条线索、两个重点。
一条线索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各国效仿新政。
两个重点: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二是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其次可从经济政策、经济成就、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整体地(宏观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从国家干预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等方面归纳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
动蓬勃发展。
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
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
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
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
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
- 一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
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
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
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材料四:面对世界媒体,胡锦涛说,中美两国“将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
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面对世界媒体,奥巴马说,“美中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我们共同的未来如此重要”,“美国
欢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前两次握手的作用。
(2)材料二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
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
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4)根据材料四,中美两国对“21世纪的中美关系”新的定位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1)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治,动摇了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白信心。
(2)背景:因为杜勒斯时期,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威
胁、经济上封锁,中美处于.敌对状态。
主要因素: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③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严峻挑战。
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中美上海公报》。
(3)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
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4)伙伴关系。
3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材料二: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
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4分)
(4)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自耕农经济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何在?(4分)
参考答案: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分)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任答其中三点,)(3分)
(2)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1分)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1分)
(3)有利因素: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是封建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的基础条件,封建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措施培植、保护自耕农经济。
(其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方式适应古代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自耕农经济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对于维护自耕农的利益产生了积极影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