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
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72-73.
[9] 李晓声,张丽娜,陈铁柱.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12):1 240-1243.
[10]Brian P,Chalmers Meagan E,Tibbo Robert T,et al.Primary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Charcot Arthropathy is AssociatedWith High Complications but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J].The Journal of Arthroplasty,2018,33(9):2 912-2 918..[11]傅维德,米东,张旭,等.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2):125-129.[12]王海波,刘士伟,张冠鹏,等.保留梨状肌和部分关节囊的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9,40(1):1-4.
[收稿日期]2020-01-18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04.03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刘焯华
(周口协和骨科医院内科,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34例,乙组34例,甲组行溶栓方式治疗,乙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
结果 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乙组总有效率为94.1%,甲组总有效率为79.4%,经比较(P<0.05)。
结论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较溶栓方式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恢复,应当推广、借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
[中图分类号]R41.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4-0453-02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而言,可分为ST段抬高型、非ST段抬高型,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很容易导致出现心室重构,进而引发死亡等,因此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质量[1]。
目前,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中常用的溶栓等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并非十分令人满意[2]。
选择到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34例,乙组34例。
甲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1例、13例;年龄34~81岁,平均(54.32±5.46)岁;乙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20例、14例;年龄35~81岁,平均(54.34±5.47)岁。
组间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伴有心肌缺血情况;(3)经心电图检查,显示相邻≥2个导联出现ST段抬高。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原因导致心功能出现障碍者;(2)伴有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入院之后,均接受常规方式治疗:抗血小板集聚药物、吸氧、瑞舒伐他汀、肝素抗凝等,并以此作为基础:予以甲组患者行静脉溶栓方式治疗:将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l)中,并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超过30 min,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心电图实时监测,此外还应当观察是否发生心率失常、出血等不良情况。
予以乙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手术前,做好备皮、建立静脉通路、检测多项生命体征指标等操作,并服用氯吡格雷(600 mg)、阿司匹林(300 mg),利用经球囊扩张帮助疏通冠状动脉较为狭窄的地方,在血栓抽吸导管的帮助下抽吸血栓负荷严重的地方,接着进行定位,然后于病变位置将支架推送,之后释放;分析患者的实际状况,然后选择最为合适冠状动脉支架类型、数目等,然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操作。
完成之后的1周内需要行肝素抗凝、阿司匹林等治疗。
所有患者治疗后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判断溶栓效果。
1.3 评判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
将冠脉造影检查作为判断溶栓效果的金标准。
治疗效果划分为:(1)临床症状均消失,经过实验室检查,所有指标恢复正常,经过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心肌缺血现象为显效;(2)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过实验室检查,所有指标得到改善,经过心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心肌缺血现象为有效;(3)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不同治疗方式干预后,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甲组总有效率为79.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组 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乙组34 20(58.8)12(35.3)2(5.9)32(94.1)甲组34 12(35.3)15(44.1)7(20.6)27(79.4)t值11.084 1.617 9.399 9.399
P值0.001 0.203 0.002 0.002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病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导致发生的原因等引起重视,并进行预防[3]。
此类患者需要接受及时且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方式治疗,便于控制病变区域,从而保护心脏及其正常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在临床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较为重要,通过静脉补液、绿色通道的建立等,缩短诊治所用时间[4]。
而对于发病时间较短且梗死范围较小的患者,常只能够接受溶栓方式治疗,但此法效果有限,无法满足治疗预期[5]。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患者入院后,应当尽量为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同时辅以呼吸循环支持,心率、血压等多项生命体征指标的检测等,尽可能使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甲组总有效率为79.4%,乙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提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在临床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较溶栓方式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恢复,应当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丽,丁世芳,蒋桔泉,等.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
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 156-1160.
[2] 过云峰,陈风,高长征,等.替格瑞洛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
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6,36(19):4 755-4 757.[3] 陈晨阳,黄亿源,周胜华,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分析[J].中南
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1(11):1 186-1 192.
[4] 王音.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60-63.
[5] 李爱军,李南,齐维鹏,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5):638-641.
[收稿日期]2019-12-03
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0.52.04.034
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早期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效果
马 菲
(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河南漯河 46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经早期(CPAP)呼吸机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2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新生儿,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1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CPAP呼吸机治疗,两组均在治疗5 d后评价治疗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血清炎症因子、动脉血气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咳嗽、哮鸣音、气促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参照组(64.52%),实验组治疗3d后pH、PaO2均明显比参照组高,实验组治疗3 d后PaCO2、TNF-a、IL-6、IL-10因子均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给予早期CPAP呼吸机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持续正压通气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20)04-0454-03
重症肺炎是新生儿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
重症肺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儿会出现呼吸窘迫、呼吸衰竭等,死亡率较高[2]。
据不完全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