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课期末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2.41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课期末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 0 1 6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答案
一、简答题:(选做8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如何认识理性话语意识与公共文明社会的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
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实现了马克思
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答:意识的本质: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
质器官;②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③意识是社
会的产物,从起源来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劳动创造的。
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总结起来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规律,理性发展;坚持联系,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永恒发展;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5. 什么是事物的度?认识事物的度有何实际意义?
6. 先验论与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7. 什么是真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什么?答: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
确反映。
所以,真理是以客体属性为
衡量尺度,而达到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状态。
8. “五讲四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具体的内容是:“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9. 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1)社会历史观的内涵
历史观是关于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社会历史观是对社会科学的综合与概括,社会科学是社会历史观的基础;而社会历史观一旦产生又能反过来影响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它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
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其根据在于:
第一,它是一切历史观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
历史领域的延伸。
1
2021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课期末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主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历史观则相反,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第四,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决定的是对社会历史现
象的不同解释和认识上的分歧的根源。
10. 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答: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
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效用或有用
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是一个永恒范畴。
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
类劳动。
11. 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
12. 垄断的实质是什么?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
度必然导致产生垄
断,这是是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13.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是什么?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经验:始终坚持
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始终坚持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持以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不动摇。
14.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第一,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
经济活动中, 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 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
因素。
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 也使经济发生质的
飞跃, 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
第二,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技术以空
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 使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 它自身
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 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促进生
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 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 从而成为推动社会
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第三, 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中, 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 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
的关键. 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 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
15.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有什么主要内容?答: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包括: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改革开放与开
拓创新的时代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理性与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荣辱观,积极健康与追求高尚的审美观等。
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论述题:(选做 4 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1 、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学习哲学理论还
有意义吗?
2 、如何客观理性地评价形而上学思想?
3 、在哲学上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重要的社会意义?
答: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
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承认相对静止有重要社会意义:第一,相对
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
质的飞跃。
就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还有十年
磨一剑,就是这样的道理,第二,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
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一如暴风雨来临前,仿佛全
世界都进入了无尽的静止之中,何
2
2021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课期末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曾想,这却是蓄积,只为那猛烈运动的一刹那。
在中国古代社会当中,前朝的昏庸暴政,可以看做是一种发展的相对静止,老百姓组织的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一旦达到了量的积累,那么爆发只是在一瞬间。
所以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持发展的运动。
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4 、如何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确理解和谐社会的真正内涵?
答:和谐社会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达到生态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思想和谐,使整个社会文化包容、价值兼顾、机会均等、权利公平、社会公正、政治昌明。
5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对于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有什么重要的
理论意义?
答: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理论中的一以贯之的最本质的
东西。
马列主义、禁用词语思想的理论一脉相承,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
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对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
正确理解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
实践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而且对中国中国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
力又十分重要的意义。
6 、在社会生活中,坚决批判与抵制实用主义的真理标准观有什么实际意义?凡
是有用的就是真理。
有用属于价值范畴,指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性;而真理属于认识
范畴,指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以实用主义为
标准,必然会导致不同效用取向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检验标准,使真理标准失去了统一的客观
标准,导致完全随心所欲。
7 、坚持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对
于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8 、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人文素质有什么重
要意义?
答:只有正确
认识文化的真正本质,才可能有建设先进文化的正确策略,由于有些地方对文化建设的错
误认识,导致文化建设出现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庸俗主义之风。
因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实干作风,贯彻以人为本,树立高尚境界。
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
人文素质有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9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社会经济有什么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1 )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 )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10 、根据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说明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三、分析题:(选做1 题,每小题20 分,共20 分)
1 、根据下列提供的图示和数据,按要求进行分析:
3
2021年6月西南大学网络课期末大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4
1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原因,并说明其给人们的现实警示。
2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说明人口增长与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的相对过剩的关系。
答: 1 )这完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思想。
人类人口的快速增长是从1804 年开始的,这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夜,由于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同时,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也给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资本积累导致资本家不断追逐剩余价值,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资本排斥劳动力的现象,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就会相对减少,必然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因此,人口的增长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完全能够容纳人口的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