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肾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吧,我们的肾脏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容易给我们带来了疼痛的感觉而且还容易影响到我们的排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肾脏,一旦肾脏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去治疗,狼疮性肾炎是肾脏疾病的一种,下文我们介绍一下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⑴狼疮化斑汤:水牛角30g、生石膏30g、知母15g、丹皮

15g、赤芍药15g、紫草15g。水煎服,一日二次。治疗狼疮性肾炎活动期热盛发斑的患者。

⑵通络定痛汤:赤芍药15g、丹皮15g、延胡索15g、鸡血

藤30g、海桐皮15g、川牛膝15g。水煎服,一日二次。适用红

斑狼疮关节疼痛的患者。

⑶滋肾安络饮:北沙参30g、旱莲草30g、粉丹皮15g、紫

草15g、白茅根30g、生茜草30g。水煎服,一日二次。适用于

狼疮性肾炎伴血尿的患者。

⑷四藤二草汤:雷公藤10g、鸡血藤30g、忍冬藤30g、海风藤30g、益母草30g、甘草6g。水煎服,一日二次。适用于狼疮性肾炎急性和亚急性期的患者。

⑸雷公藤多甙片每次20~30mg/次,一日三次,开水送服。适用于狼疮性肾炎急性和亚急性期的患者。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肾脏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肾脏的健康,一旦肾脏出现了问题要及时去治疗,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狼疮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1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十大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写为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病与家族遗传、紫外线照射、体内雌激素水平、某些药物、食物及感染有关。 SLE的表现多种多样:反复高热或长期低热,面颊部蝴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口腔粘膜点状出血、糜烂或溃疡,关节肿胀、酸痛。SLE还常常侵犯胸膜、心包、心腔、肾脏,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SLE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特别青睐青壮年,尤其是青年女性。 SLE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如有上述表现的人,应当抓紧时间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确诊。一旦确诊便应配合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医生在为您治疗的同时,会特别提醒您十大项注意事项: 一、注意调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医学认为,SLE的发病与外邪、饮食、七情所伤有关。忧郁悲伤、喜怒无常、情志不畅都能化火,火邪内盛可伤及五脏六腑而诱发并加重本病。因此,保持情志豁达、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使人体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调和,才会有益于疾病恢复。 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锻炼,节制性生活。SLE患者在病情处于活动期时,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节制性生活,病情活动期应严格避孕,病情稳定一年以上才可考虑妊娠。 三、注意预防感冒,积极防治各种感染。感冒及各种感染如急性扁桃腺炎、肺部感染、肠道感染都易诱发SLE并加重病情。 四、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光下。SLE患者对紫外线特殊敏感(光过敏),故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另外,某些食物如香菇、芹菜、草头(南苜宿、紫云英)、无花果,某些药物如补骨脂、独活、紫草、白疾藜等能引起光敏感,

狼疮性肾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狼疮性肾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导语:狼疮性肾炎是现如今比较严重的一种肾病,该病一定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的话对于肾脏会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从而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狼疮性肾炎是现如今比较严重的一种肾病,该病一定要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的话对于肾脏会带来进一步的伤害,从而导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不过在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狼疮性肾炎治疗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狼疮性肾炎治疗原则如下: 传统治疗LN 的药物是激素,但近年的临床实践表明,用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者,特别是用环磷酰胺(CTX)作间歇冲击疗法较单纯用激素疗法者疗效好得多,对LN的治疗主要是CTX加激素,而不是单纯使用激素。 1.激素:一般选用强的松作标准疗程。首始治疗阶段,成人为lmg /kg理想体重,每日晨起顿服,至8周后开始减量,每周10%(5mg),到小剂量(隔日晨1mg/kg),改隔日晨起顿服,直至维持量(隔日晨0.4mg/kg)。病情特别严重者或暴发型者,亦可用甲基强的松龙1g/日,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天。然后口服标准疗程强的松。也可定期反复使用此冲击疗法,并在间歇期间用小剂量强的松。 2.细胞毒药物常用的药物有CTX、盐酸氮芥、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等。其中以CTX疗效较好。 3.血浆置换疗法其目的在于去除血浆中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他异常蛋白,清除炎症介质,并改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从而控制病变的活动。可用于联合治疗、冲击治疗不能控制的弥漫性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盘状红斑狼疮应该如何治疗

盘状红斑狼疮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炎症的抗炎疗法和纠正病理过程,使用免疫抑制或促进二方面药物进行免疫调节。 (一)盘状红斑狼疮治疗需及时以免毁容及继发性癌变,一般先用局部治疗,效果不显时再加用全身疗法。 1.局部疗法①皮质类固醇的外用;②皮质类固醇如羟氢氟化泼尼松或醋酸氢化考的松混悬液,1~2周注射一次,可注射8~10次;③液体氮或CO2雪冷冻疗法。 2.内用疗法①抗疟药如氯喹等,氯喹有防光和稳定溶酶体膜,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粘附作用,口服开始剂量为0.25~0.5g/d,病情好转后减量;②酞咪呱啶酮,剂量为200~300mg/d;氯苯酚嗪;③中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大补阴丸或雷公藤制剂等。 (二)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深部狼疮可采用酞咪呱啶酮有一定疗效,氯喹、氯苯酚嗪或雷公藤制剂应用亦有效,无效病例可予皮质类固醇治疗。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 1.对轻型病例如仅有皮疹、低热或关节症状者只需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水杨酸类、吲哚美辛等,然该类药物有时可损伤肝细胞,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上升,对肾病患者需慎用。如皮疹明显可用抗疟药如氯喹,0.25~0.5g/d,也可用小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15~20mg/d,酞咪哌啶酮和六味地黄丸加减或雷公藤制剂等服用。 2.重型病例 ⑴皮质类固醇:是目前治疗重症自身免疫疾病中的首选药物,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趋附,抑制其和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各种酶的释放,具有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有直接细胞毒作用,使NK细胞的数量以及IL-1和IL-2水平皆降低,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适应情况为:①用于其他疗法治疗无效的轻型病例;②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如高热、关节痛、无力和/或病变迅速累及浆膜、心、肺、肝、肾、造血器官和其他脏器组织者;③慢性病例如伴有明确的进行性内脏损害者。 泼尼松的剂量约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5~1.5mg,轻型病例可用泼尼松15~20mg/d,重症病例可用泼尼松40~60mg/d,个别病情重笃的,可用泼尼松60~80mg/d,甚至120mg/d.一般认为开始用量宜大,因从小剂量开始,既不能迅速控制病情,使重要器官免受侵犯或使重要器官不致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又反而使激素总量增加,产生更多的副作用。如初量已够,则在12~36小时内退热,1~2天内关节痛消失,发热引起的毒性症状明显好转。若2天内无好转,应将原剂量再增加25~100%,直到症状有明显进步为止。除每日给药外,也可采用隔日(间隔48小时)给药法,即隔日上午顿服2天之药。一旦病情好转稳定1~2击,则可开始逐步减量直至维持量约5~15mg/d. 脉冲疗法采用上述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效果不著时可改用脉冲疗法,以甲基泼尼松1g,加入250毫升作静脉内滴注,连续3日,然后每日泼尼松100mg,3~4周内遽减至维持量;需要时可于2周后重复一疗程,适用于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明显神经精神症状,重症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显著减少等迅速恶化的病例。 ⑵免疫抑制药:如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两者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4mg,前者主要利用烃基与DNA结合,最明显的是减少抗DNA抗体,血中DNA-抗DNA复合物及其在肾脏中的沉积减少。硫唑嘌呤能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替了DNA的嘌呤基质,从而抑制DNA和RNA 的合成。其他有苯丁酸氮芥(2mg,每日2~3次),6巯基嘌呤(50mg,每日3次),氨甲喋呤(7.5~15mg,每周口服一次)等。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白细胞减少,甚至会骨髓抑制、胃肠道障碍和肝脏损害、易产生继发感染、长期应用可引起不育、畸胎,削弱免疫作用而发生癌肿。环磷酰胺可发生脱发和出血性膀胱炎,需谨慎使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完整版)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更强调临床相关性,更重视脏器受累,灵敏度更高,但特异性低于1997年ACR标准。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指南和ACR指南分别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加以阐述,建议儿童和成人的治疗方案一样,根据体型和肾小球滤过率调整剂量。生物制剂可用于传统免疫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SLE,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亦被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型"。13世纪,Rogerius frugardi提出以"狼疮"(lupus,拉丁语为狼)这一术语去描述面部皮肤侵蚀性溃疡,1872年Moretz kaposi首先描述了SLE的全身性特征,随着对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肺、神经系统、肾脏、消化系统等多系统和器官均可受累。因研究时间、地理位置及研究对象不同,SLE的患病率有较大出入。最新数据表明,美国SLE的患病率为143.7/10万,女性患者是男性的6倍,黑人妇女患病率是白种人的2倍[1]。儿童SLE(pSLE)的患病率为9.73/10万,其中84%为女童,40%为黑人[2]。

近30年来,SLE的诊断标准得以不断完善,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年会上SLE国际临床协作组(SLICC)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并于2012年正式发表于ACR的官方杂志"Arthritis Rheum"。同时随着循证医学研究的发展,对该病的治疗日趋规范,Kidney Disease: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指南和ACR指南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尤其靶向生物制剂是SLE治疗革命性的进展。现就SLE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介绍如下。 1 诊断标准 自1948年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相继提出20多种SLE诊断标准,ACR分别在1971年、1982年和1997年制定或修订了SLE的分类标准,其中1997年的标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SLE。 2009年ACR年会上SLICC依据1997年分类标准提出新的SLE分类标准[3],见表1。该标准分为临床标准和免疫学标准2个部分,取消了一些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的临床表现,更重视脏器受累,接受随机尿蛋白/肌酐比值作为肾脏累及的指标,并将肾活检作为一项独立的标准,肾活检确诊的患者只需抗核抗体或抗双链DNA(double-stranded DNA,dsDNA)抗体阳性即可诊断SLE。免疫学标准方面抗核抗体、抗dsDNA 抗体、抗Sm抗体相互独立,抗dsDNA抗体需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次阳性,纳入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补体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护理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狐狸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及严重程度,还可以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关键词中年女性;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护理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之“水肿”、“虚劳”、“肾痹”等病症范畴。近年来作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8例,其中男2例,女16例;平均病程(4.35± 2.03)年;患者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16.85±1.64)分;观察组22例,其中男3例,女19例,平均病程(4.45±1.97)年。患者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17.32±1.76)分。两组病程、年龄、狼疮活动指数、肌酐清除率四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 3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苓丹片、对症支持等联合应用,护理方法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辨证施护。 1. 3. 1 基础护理 1. 3. 1. 1 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夏季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戴帽子,打遮阳伞,避免刺激性大的美容化妆品和染发,避免怀孕。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避免应用青霉素、黄胺类药物[1]。做好口腔护理,可用4%苏打水漱口以预防霉菌感染。对指、趾、鼻尖、耳垂等部位广泛小动脉炎合并雷诺现象者,注意保暖以免肢体末梢冻伤或坏死。 1. 3. 1. 2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外邪、饮食、七情所伤三大致病因素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加重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要点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要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最终导致患者死亡。SLE的病因复杂,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如病毒与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SLE患病率地域差异较大,目前全球SLE患病率为0~241/10万,中国大陆地区SLE患病率约为30~70/10万,男女患病比为110~12。 临床问题1:如何诊断SLE 【推荐意见1】:推荐使用2012年国际狼疮研究临床协作组(SLICC)或2019年EULAR/ACR 制定的SLE分类标准对疑似SLE者进行诊断(1B);在尚未设置风湿免疫科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表现不典型或诊断有困难者,建议邀请或咨询风湿免疫科医师协助诊断,或进行转诊/远程会诊(2C) 临床问题2:SLE患者的治疗原则和目标是什么 【推荐意见2】:SLE的治疗原则为早期、个体化治疗,最大程度地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器官损害,改善预后(1C)。SLE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1C),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

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C) 临床问题3:如何选择评估SLE疾病活动和脏器损害程度的工具 【推荐意见3】:对初诊和随访的SLE患者,建议选择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标准,并结合临床医师的综合判断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2C);基于SLEDAI-2000评分标准,可将疾病活动分为轻度活动(SLEDAI-2000≤6)、中度活动(SLEDAI-2000 7~12)和重度活动(SLEDAI-2000>12)(2D);对处于疾病活动期的SLE 患者,建议至少每1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2C),对处于疾病稳定期的SLE 患者,建议每3~6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如果出现复发,则应按照疾病活动来处理(2D) 临床问题4:如何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对SLE患者进行治疗 【推荐意见4】:激素是治疗SLE的基础用药(1A);应根据疾病活动及受累器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激素治疗方案,应采用控制疾病所需的最低剂量(1B);对轻度活动的SLE患者,羟氯喹或非甾体抗炎药疗效不佳时,可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10mg/d 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其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摘要】目的浅谈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 年7月收治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本院对患者 的精心治疗,患者的康复率高,已经有44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 院治疗,结论对患者的精心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54-02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狼疮性肾炎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 患者17例。 1.2方法与结果对我院收治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制定 治疗计划。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治疗,44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 者进行转院治疗。 2 治疗措施 2.1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2.1.1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口服以lmg/(kg?d)开始,逐渐减量,6个月时减至5~10mg/d。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对快速控制急性、严重炎症是一种很有 效的方法,一般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每次0.5~1.0g,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 1疗程,共1~2个疗程,并配合使用少量口服激素(10~20mg/d)。 2.1.2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CTX静脉冲击治疗,开始剂量每次0.5~0.75g/m2(如白细胞大于4×109/L,可增量至1g/m2),以生理盐水稀释30~ 60分钟,静脉滴注,每月1次,共6次。6个月后,根据病情给药,多数患者需 每3个月再静滴1次,再进行6次,总共治疗24个月。 2.1.3环孢素(cyclosporin)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药,选择性作用于辅助性T 淋巴细胞,主要用于器官移植。但近年用于治疗LN取得满意的疗效,特别对重 症病例、应用激素及CTX疗效欠佳者、使用CTX出现白细胞减少而不能耐受的患 者可试用环孢素。初始剂量为4~5mg/(kg?d),分2~3次口服,出现明显疗效后,缓慢减至2~3mg/(kg?d),疗程3~6个月以上。用药过程中注意其肝肾毒性、高 血压和牙龈增生的不良反应。环孢素对已致敏的T细胞无效,并且具有肾毒性, 能上调TGF-β的表达,长期应用可导致肾组织纤维化。目前作为LN的二线用药,特别是对于V型LN,环孢素被认为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1.4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AZA主要抑制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在免 疫抑制方面主要作用于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有作者报道此药口服2~3mg/(kg?d)并与激素联合应用可收到一定效果,但疗效尚有争议,目前还缺乏大规模、多中 心的系统评价。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白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相比之下,AZA的肝 功能损害较大,因此应密切监测肝功能,有异常及时停药。 2.1.5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MMF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 制剂,口服吸收后在肠壁和肝脏转换成吗替麦考酚酸,后者是次黄嘌呤核苷酸脱 氢酶抑制剂,能阻断鸟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从而抑制T、B淋巴细胞增生, 抑制细胞免疫及抗体生成;抑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分子与其配体结合;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生成。因此MMF现已应用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对于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本病病因的不明确性、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和病情的顽固性,让很多人“谈狼色变”,也让很多红斑狼疮患者感到困惑、迷茫,甚至绝望。熟话说“病从口入”,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红斑狼疮患者,无论是病情活动期,还是稳定缓解期,对自己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都十分关注;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红斑狼疮患者,对自己应该吃些什么,不应该吃些什么,应该吃多少,并不是很清楚。在此,我们简单的谈一下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上的注意事项,以求对红斑狼疮患者有所帮助。 ■皮肤红斑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皮肤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常见症状,可以表现为面颊部蝶形红斑、颧部红斑、盘状红斑,有的也表现为手足红斑和躯干部位的红斑。这种情况下除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日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外,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香菜、香菇、芹菜、紫云英等可加重或者引起光过敏(由于对日光过度反应儿引起的红斑、皮疹),可能会加重或者引起皮肤红斑,不宜服用。2.花菜加重脱发的进程,因此因此有脱发的患者不易应用。 ■狼疮肾炎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大多都有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有蛋白尿的患者,作为体内很重要的一种营养物质——蛋白质从尿中大量丢失容易引起低蛋白血症,造成水肿,高血压,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因此有蛋白尿的患者,及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补充怎样补充蛋白质啊?有的病人问:“我的尿蛋白是阳性的,但是医生让我少吃或者不吃豆腐,豆皮,蚕豆,黄豆等豆类的东西呢?”是的,因为这些补充都是植物蛋白,不仅不能很好的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的。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补充的蛋白质主要是指动物性优质蛋白质的,比如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并且这样补充的蛋白质也不是越多越好的,一般建议瘦肉每天每人不超过100克,鸡蛋不超过2个,牛奶不超过500ml,如果吃的过多,不但不能完全吸收,同样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同时,红斑狼疮患者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蛋白尿的病人在形成低蛋白血症的时候,有的还形成高脂血症,特别是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消化功能降低时,便不宜多吃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等,宜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其次,当蛋白尿的病人出现水肿,高血压时,就要限制食盐摄入量了,应该予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 ■应用激素的饮食注意事项 众所周知,激素是治疗红斑狼疮的首选药物,在控制和缓解病情上显示出神奇的疗效,但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后,由此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同样另很多患者望而却步。长期使用激素可以使脂肪代谢、糖代谢功能发生紊乱,也可引起水钠潴留,严重者可形成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所以在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中,应该提倡低脂、低糖和低盐饮食。长期服用激素,亦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严重者可造成骨坏死,因此平时除常规服用补钙药物之外,多吃一些含钙食物也是很有必要的。

狼疮性肾炎诊疗规范

狼疮性肾炎诊疗规范 【概述】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内脏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化,程度轻重不一,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相差悬殊。 【诊断要点】 1.LN诊断标准:首先必须符合SLE 的诊断标准,同时应具备肾脏受累表现。 (1)SLE 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SLE 的诊断标准是由美国风湿病学会拟定的,11 条诊断条件中如有4 条以上符合就能诊断SLE。 (2)肾脏受累表现:LN 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为无症状蛋白尿和/或血尿、高血压,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等。蛋白尿是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约25% 的患者出现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多见,肉眼血尿发生率低(6.4%),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白细胞尿和管型尿。血尿、白细胞尿和管型尿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脏病变的活动性。少数患者还出现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管性酸中毒及钾代谢紊乱。15%~50% 的LN 患者存在高血压,伴有肾功能损伤,严重者表现为少尿、高血压、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明确肾脏病理类型:如患者接受并同意,应积极行肾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 (1)病理分型具体分型如下: Ⅰ型系膜轻微病变型狼疮性肾炎 Ⅱ型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Ⅲ型局灶性狼疮性肾炎 Ⅳ型弥漫性狼疮性肾炎 Ⅴ型膜性狼疮性肾炎 Ⅵ型终末期硬化性狼疮性肾炎 (2)免疫荧光LN 患者肾小球免疫荧光通常为IgG 为主的沉积,并出现C4、C1q 与C3 共沉积。IgG、IgA、IgM 以及C3、C4、C1q 染色均阳性,称之为“满堂亮”。对LN 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免疫复合物在小管-间质沉积也是LN 的特点之一。各型均可见小管-间质免疫荧光染色阳性(以Ⅳ型最突出)。 LN 除累及肾小球外,肾小管间质和血管也常受累,伴间质和血管病变者肾功能损害往往较重,对治疗的反应差,预后不好。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明确了肾脏病理类型的LN治疗方案及原则: 1、Ⅰ型及轻症Ⅱ型LN:无须针对LN 的特殊治疗措施,一般给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当有严重肾外表现时,则按肾外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2、较重的II 型和轻症III型LN:给予单纯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每日0.5-1.0mg/d。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并维持。如单纯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或激素治疗禁忌时,可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 3、重症Ⅲ型及Ⅳ、Ⅴ型(包括Ⅴ+Ⅳ、Ⅴ+Ⅲ):治疗一般包括诱导阶段及维持阶段。诱导阶段主要是针对急性严重的活动性病变,迅速控制免疫性炎症及临床症状。免疫抑制药物作用较强,剂量较大,诱导时间一般6~9 个月;维持阶段重在稳定病情,防止复发,减轻组织损伤及随后的慢性纤维化病变。 (1)诱导期常用药物①糖皮质激素②吗替麦考酚酯③环孢素A④环磷酰胺 (2)维持期常用药物用法LN 经过诱导治疗缓解后,可进入维持治疗。缓解分为完全缓解(CR )和部分缓解(PR)。CR 是指尿蛋白定量<0.3g/24h ,尿沉渣检查正常,血清白蛋白≥35g/l,SCr 正常或上升不超过正常范围15%,无肾外狼疮活动;PR 是指24 小时

系统性红斑狼疮饮食指导

曾昭球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经规范的治疗和合理的饮食,病人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饮食总原则补充足够能量,其中包括适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基于以上原则,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应当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的饮食。首先,大约70%的病人会出现肾脏损害,伴随着大量的蛋白尿。病人往往出现严重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浮肿,从而出现身体各种病理生理变化。此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尤为必须,尤其补充优质动物蛋白为更重要,比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其次,总摄入量要适当。比如瘦肉每天每人不超过2两,鸡蛋不超过2个,食入量过多,不但难以吸收,而且增加病人肾脏的负担,加重病情;食入量过少,总能量不足,则会进一步加重低蛋白血症。出现蛋白尿的狼疮性肾炎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豆制品,因为该植物蛋白增加肾负担,对保护肾脏不利。再次,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往往代谢功能存在障碍,比如血脂紊乱,特别易出现高脂血症,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所以不能进食富含脂肪的大鱼大肉:当病人出现发热时,其消化功能下降,吸收能力较差,此时更应该进食清淡而易消化的食物。此外,狼疮性肾炎病人往往应用激素治疗,更加容易钠水潴留。因此,应当限制盐的摄入量,需要低盐饮食,否则将加重水肿;长期口服激素的病人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所以提倡低糖饮食,限制糖的摄入尤为必要;同时长期应用激素,易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和骨钙丢失,时间长了会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除常规补充钙以外,还应多进食富含钙的食物。饮食禁忌羊肉、狗肉、马肉、鹿肉和驴肉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应当予以忌食;菠菜可能加重狼疮肾炎病人的蛋白尿,也不宜多食;香菇、芹菜、苜蓿等食物可能增加光敏感,也应当忌食;海虾、蟹等易过敏的食物应当忌食;由于长期服用激素,胃肠黏膜往往受损,酸辣辛热的食物不宜多食。总而言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忌口是非常复杂的,以上仅仅相对而言,因个体差异较大,病人可以根据自身体会适当掌握。(编辑/戎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