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与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指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和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责任原理五个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概念
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管理对象均可看成一个系统,人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应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间的联系。
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生产管理的一个子系统,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又包括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等若干个子系统。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系统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系统原理时应遵循整分合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
1.整分合原则
整分合原则是指首先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再进行有效的综合。该原则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如下:
整――企业领导确定整体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进行宏观决策。此阶段,要把安全放在
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分――明确分工,层层落实,确保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合――展现全员的凝聚力,对各部分、人员进行协调控制,实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管理。
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把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2.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不仅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对于安全管理
来说,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动态相关性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动态相关性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指的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如图2所示。
成功高效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灵活、准确、迅速的信息反馈。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系统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及时采取行动,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4.封闭原则
封闭原则是指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如图2所示。
图2 反馈原则和封闭原则解读
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该原则运用在安全目标管理中时,体现在:对上级指令、法规和决策的执行是否准确有效、对执行中的错误处理情况等实施监督、检查和管理,把监督检查情况通过信息反馈决策立法机构,对决策进行修正,然后再去执行,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二、人本原理
(一)人本原理的概念
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切为了人”和“一切依靠人”,如图3所示。
图3人本原理的含义
(二)人本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人本原理时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激励原则。
1.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均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大小的顺序排列,形成管理中的能级。稳定而高效的管理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不同能级、不同层次的单位和个人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
能级原则告诉我们:在管理系统中要根据各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地位和任务,即建立一套合理的能级,做到才职相称,才能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管理结构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也是我们常说的“因才适用”。
能级原则确定了系统建立组织结构和安排使用人才的原则。稳定的管理能级结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如图4,四个层次能级不同,使命各异,必须划分清楚,不可混淆。
图4 管理的四个层次
2.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是指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动力的产生来自于物质、精神和信息,相应就有三类基本动力。
管理者要综合协调运用这三种动力,正确认识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的关系,掌握好各种刺激的量值,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时,要采用符合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企业员工积极性发挥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吸
引力,如图5所示。
图5动力来源
这三种动力是相互联系的,管理者要善于体察和引导,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员工的内在潜力。
三、强制原理
(一)强制原理的概念
强制原理是指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
所谓强制,就是无需做很多的思想工作来统一认识、讲清道理,被管理者必须绝对服从,
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行动,如图6所示。
图6 强制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管理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强制才能有效的抑制被管理者的无拘个性,使其调动到符合整体管理利益和目的的轨道上来。由于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人的“冒险”心理和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安全管理更需要具有强制性。
(二)强制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强制原理时应遵循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是指当生产和其他工业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安全。
该原则强调,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指标,即不安全不准生产。
2.监督原则
监督原则是指在安全工作中,为了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到落实,必须明确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对企业生产中的守法和执法情况进行监督。
安全管理带有较多的强制性,只要求执行系统自动贯彻实施安全法规,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系统去监督执行,则法规的强制威力是难以发挥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配备合格的监督人员,赋予必要的强制威力,以保证其履行监督职责,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预防原理
(一)预防原理的概念
预防原理是指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原理的运用原则
运用预防原理时应遵循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和本质安全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