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十章
- 格式:doc
- 大小:97.51 KB
- 文档页数:8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74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4龄(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开课学期: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授课语言:中文课程网站:无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宏观经济学是金融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同时也是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和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微观经济学主要注重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更注重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分析,个量与总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
同时,微观经济学的很多研究方法与基本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宏观经济学。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学手段,因此,本课程与各门数学课程也有很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还为计量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掌握乘数的计算过程和乘数计算公式;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掌握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 模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掌握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稳态分析内容;掌握BP曲线的推导;掌握IS—LM—BP模型的基本内容;掌握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支撑毕业能力2.2)2.能力目标通过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 能够构建起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方式,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分析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教案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案一、课程说明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
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
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
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
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教学重点与难点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8、教学进程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十章 新增长理论概述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家庭的跨期选择 1.家庭的效用函数通过人数标准化过程,每个家庭具有一个标准化人,该标准化人具有无限寿命。
假设经济中所有家庭的效用函数都具有如下形式:()()()111c t u c t θθ--=-其中,()c t 为人均消费,在劳动力人数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把它看成消费()C t 。
0θ>是边际效用对消费的弹性。
根据效用函数,可以得到边际效用:()()()MU c t c t 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家庭的最优选择分析家庭在时刻t 和时刻t t +∆的选择行为,如图10-1所示。
假定储蓄率的实际收益率为0r ≥,家庭的主观贴现率为0ρ>。
图10-1 家庭的跨期选择家庭的理性行为最终将使得任意时点上一单位的产品消费所带来的效用现值都相同。
因此,家庭的最优选择将使得下式成立:()()()()()t t t r t MU c t e MU c t t e e ρρ-+∆-∆=+∆假设()c t 的增长率为γ,则()()t c t t c t e γ∆+∆=,可以得到家庭的消费行为最优时的规则:()1r γρθ=- θ越小的家庭,消费的变化对边际效用的影响就越小,家庭转移消费的倾向就会越大,即不同时点上消费的替代性越大。
上式表示,在跨期消费完全不可替代的情况下,家庭消费的增长率对差r ρ-完全无反应。
上式可以改写为:r ρθγ=+家庭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是由家庭的最优化选择决定的,储蓄率s 是内生的,而非外生的。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第10章货币政策与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银行准备金(bank reserves)答:银行准备金是指为安全起见,银行需要提留一定比例的存款以保证储户提款,其余的存款才能用于放贷或投资,这部分提留的存款称之为银行准备金。
2.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答:联邦基金利率是银行之间相互借贷,交易在联储准备金账户余缺资金时所支付的利率。
它是一种以美元计价的短期(隔夜)无风险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利率。
3.联储储备资产负债表(Federal Reserve balance sheet)答:联邦储备资产负债表是指美联储在特定时间内编制的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存量价值表。
该表左方记录美联储的资产,右方记录美联储的负债和净值。
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复式记账原则记录的。
4.公开市场业务:买和卖(open-market:purchases and sales)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1)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2)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与范围解释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及其研究的范围强调宏观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1.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介绍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国民收入的测量、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等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和理论框架1.3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分析、计量经济学、政策分析等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结合1.4 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概述宏观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介绍主要经济学家及其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测量2.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测量解释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介绍GDP的测量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和支出方法2.2 国民收入的构成分析国民收入的构成,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解释各种构成部分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3 国民收入的波动与周期介绍国民收入波动的概念和原因分析经济周期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2.4 国民收入的预测与展望介绍国民收入预测的方法和工具强调预测国民收入的重要性及其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第三章:通货膨胀与失业3.1 通货膨胀的概念与测量解释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3.2 失业的概念与测量解释失业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分析失业的原因和影响3.3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介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如菲利普斯曲线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和平衡3.4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政策应对讨论应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等分析不同政策对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四章:经济增长4.1 经济增长的概念与测量解释经济增长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强调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4.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人口增长等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4.3 经济增长模型介绍经济增长的基本模型,如索洛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等分析不同模型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4.4 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讨论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如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分析不同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5.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增长等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平衡与协调5.2 财政政策解释财政政策的概念及其工具,如政府支出、税收等分析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5.3 货币政策解释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其工具,如利率、货币供应量等分析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局限性5.4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评价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评价方法强调宏观经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第六章:开放宏观经济学6.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如关税、配额、补贴等对国家经济的影响6.2 汇率与外汇市场解释汇率的概念及其决定机制分析外汇市场的基本原理和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6.3 国际金融市场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及其风险6.4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在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强调国际经济组织如IMF、世界银行等在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第七章: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7.1 经济周期的概念与类型解释经济周期的概念及其类型,如古典周期、Keynesian周期等强调经济周期对国家经济的影响7.2 经济周期的成因与预测分析经济周期的成因,如投资、消费、货币等因素介绍经济周期的预测方法与工具7.3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周期中的调整与应对强调反周期政策在稳定国家经济中的重要性7.4 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与挑战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与挑战探讨改进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与方法第八章:劳动力市场与失业政策8.1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证分析介绍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理论,如市场均衡模型、信号理论等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实证数据与现象,如失业率、工资水平等8.2 失业的原因与影响解释失业的原因,如需求不足、结构性失业等强调失业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8.3 失业政策的设计与评估讨论失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如失业救济、职业培训等分析失业政策的评估方法与效果8.4 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与启示进行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了解不同国家失业政策的差异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第九章:宏观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9.1 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介绍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作用与方法强调数学模型在表述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中的优势9.2 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数学工具分析宏观经济学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强调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性9.3 宏观经济学经典数学模型解析解析宏观经济学中的经典数学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强调不同数学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中的适用性与局限性9.4 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讨论数学模型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与实践强调数学模型在培养宏观经济学人才中的作用第十章:高级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10.1 全球化与宏观经济学探讨全球化对宏观经济学的影响与挑战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与调整10.2 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前沿问题介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创新、人力资本等强调宏观经济学在解决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中的作用10.3 宏观经济学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分析宏观经济学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如气候变化、资源约束等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性10.4 宏观经济学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展望宏观经济学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与挑战强调宏观经济学在应对经济发展新问题时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六章:开放宏观经济学中的“汇率与外汇市场”环节。
《(西方经济学下篇)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在第九章介绍了观察和衡量宏观经济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度量指标之后,我们从本章开始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及其整体产出水平如何决定和变动。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衡量,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则是对国民收入决定原理和决定因素的理论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收入核算的恒等式是对一定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结果的表达,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均衡公式则是为达到事后均衡结果所要求的实现条件。
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凯恩斯认为,只要解决了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本章介绍的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是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来说明总需求不足的必然性。
在第十一章将其扩展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结合,从更为贴近实际的角度说明总需求的不足,并在分析需求影响因素的同时,寻求解决需求不足的出路。
在第十二章从总供求的角度阐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进而在更全面的角度上说明总需求变化的作用。
第一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一)宏观经济各部分的循环流程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个泛指的总量概念,前一章所提到的 GDP、GNP、NNP、NI、PI等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将其总量看作国民收入,但通常更多情况下是将GDP等同于国民收入。
在了解均衡国民收人(也就是实际GDP)的决定过程之前,我们必定会提出一些问题:一国的总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企业生产了多少?谁会从生产中获得收人?工人的报酬是多少?资本所有者的报酬是多少?家庭购买了多少消费品和服务?家庭和企业购买了多少投资品?政府购买了多少公共物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等? 又是什么因素保证了生产的水平与意愿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支出水平相等?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了解一下经济中各部分的相互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师备课教案
(1)公式:0010
()
t t t
I I D Y Y D
ν
-
=+=-+
K
Q
ν
∆
==
∆
所需增加的投资
其中,加速系数
每增加单位产量
I t为总投资,I0为净投资,D0为折旧。
0010
2(2D10%
()
t t t
I I D Y Y D
ν
ν
-
=-=
=+=-+
假设资本产出率也为),
(2)根据上表,可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投资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而不是产量变动绝对量的函数。
第二,投资的变动大于产量的变动。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保持不变,产量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增长率。
(3)局限性:
第一,加速原理说明了产量(即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是影响投资水平变动的重要变量,但没有考虑到资本家的预期、风险、投资
成本、利息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加速原理只适用于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如果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则加速原理无法发挥作用。
2.乘数-加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