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18.04 KB
- 文档页数:6
听课记录一:《水调歌头》教师在课前播放了《水调歌头》这首诗的音乐,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韵律和情感。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了《水调歌头》的背景和意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水调歌头》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内容。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演唱《水调歌头》,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二:《噼里啪啦冰雹下》教师在课前向学生展示了冰雹的照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通过图片和文本的介绍,向学生解释了冰雹的形成过程和造成的危害。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们模拟冰雹下的情景,让学生们感受到冰雹的力量。
最后,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冰雹对农田的破坏,引导学生们思考保护农田的重要性。
听课记录三:《野草》教师在课前让学生们观察、感受自然界中的野草,让学生们对野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给学生们播放了《野草》的音乐,引发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接着,教师逐句解读了《野草》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朗读《野草》,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四:《根》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的根系图片,让学生们了解根的形态和功能。
然后,教师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根对植物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植物根的不同种类,并和学生们讨论根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根的作用。
听课记录五:《卷云》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卷云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教师通过解释卷云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们了解到卷云的神秘和美丽。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让学生们感受云的变化。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合作创作一幅卷云的画作,并进行了互动评价。
听课记录六:《陆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们播放了陆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们对陆地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陆地的特征和功能,让学生们明白陆地对人类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陆地上的生物和人类的关系。
《夜间飞行的秘密》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关于蝙蝠夜间飞行的视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黑暗中飞行的动物有哪些吗?它们是如何在黑暗中飞行的呢?”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夜间飞行动物的了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将为我们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对蝙蝠夜间飞行的能力感到好奇。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对于夜间飞行动物的了解,如猫头鹰、夜莺等。
过程点评:通过播放视频,教师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对蝙蝠夜间飞行能力的兴趣。
学生的回答也体现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为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生词与难句讲解:针对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内容梳理: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科学家们是如何揭示其秘密的。
4.探究与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并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5.实验模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准备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超声波的神奇。
6.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的动物或设备,如海豚、声呐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学生活动:1.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朗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2.学生积极参与生词和难句的讲解环节,努力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课文内容,概括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科学家们揭示其秘密的过程。
4.学生分组讨论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倾听他人的想法。
5.学生参与实验模拟活动,亲身体验超声波的神奇,加深对蝙蝠夜间飞行原理的理解。
6.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拓展延伸内容,对超声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实验模拟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和科学家们揭示其秘密的过程。
四年级上册语文听课笔记范文10篇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鼎沸、横贯”等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学习课文中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 难点。
- 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板书课题,强调“观”字的写法。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如“鼎沸(dǐng fèi)”,强调“鼎”字的笔画顺序。
-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
3. 精读课文,体会大潮的雄伟壮观(20分钟)- 潮来前(第2自然段)- 教师让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潮来前江面的景象是怎样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平静”“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等词语,体会潮来前江面的平静。
- 教师提问:“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词语中体会人们等待大潮的急切心情。
- 潮来时(第3 - 4自然段)- 教师范读第3 - 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大潮的样子。
- 学生分小组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语句。
- 对于描写声音的语句,如“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声音的低沉、雄浑,通过对比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这种感觉。
- 描写大潮样子的语句,如“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教师让学生找出表示大潮变化的词语(出现、移来、拉长、变粗、横贯),并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示大潮的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年级听课记录20篇一、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年级:四年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片段引入课题。
视频中汹涌澎湃的潮水,学生们都被深深吸引。
2. 教师提问学生看后的感受,学生们纷纷用“壮观”“震撼”等词语来形容。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个别学生注意坐姿和朗读习惯。
3. 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教师利用PPT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学生跟读。
对于“鼎沸”“横贯”等较难的字词,教师进行了重点讲解。
(三)研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写的。
2. 学习潮来前的景象。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江面平静的特点,如“平静的江面,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 重点学习潮来时的部分。
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 声音方面,学生找到“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形象地写出了潮水声音的低沉和雄浑。
- 样子方面,学生找出“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教师追问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感受到潮水出现时的壮观和神奇。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继续读后面描写潮水变化的句子,如“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潮水的动态变化。
(四)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学生回答出“奇特、雄伟、壮观”等特点。
2.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收集其他描写自然奇观的文章,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摘要:一、引言二、四年级语文听课内容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学生表现与参与程度3.教学目标与实际成效三、评析与反思1.教学亮点2.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3.对我国教育的思考四、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四年级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一次四年级语文听课进行记录与评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四年级语文听课内容概述】1.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本次听课的课程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秋天的故事》。
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描绘和赞美。
同时,运用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表现与参与程度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提问,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教学目标与实际成效本次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成效较好。
【评析与反思】1.教学亮点本次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清晰、富有感染力。
2.教学不足与改进措施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教师应关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此外,在课堂互动中,可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对我国教育的思考此次听课让我深感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结论】通过对本次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与评析,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听课之前一定要熟悉对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自己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听课的记录,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1一、揭题二、整体感知1、自由选读。
挑自认为最优美或最生动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2、同桌互读3、点评师:学会欣赏往往是进步的开始。
二、局部感悟1、选择角色,朗读展示。
师:大榕树生机盎然,鸟儿们活力充沛,选择树还是鸟?”选择“树”的同学齐读(7、8段)选择“鸟儿”的同学齐读(12、13段)2、“树”、“鸟”分组对话。
1)细读描写“树”、“鸟”的段落,找出描写各自特点的词写在黑板上,允许同桌讨论(可以是文中,也可自己想)。
2)梳理已呈现的词语学生观察,自主上前修改或擦除重复词语。
3)选用、串连词语做第一人称介绍。
自由选择、组合准备——上讲台介绍“树”:......“鸟”:...... (争锋相对)三、换位整合1、教师介入导向:“文中的树和鸟应该是什么关系?”2、变换角色朗读。
(欣赏、体验)1)分角色朗读。
2)谈体验“这次读下来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谈体验。
师: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3、教师引读第13段。
“现在允许我也吐露一下心声”......四、拓展体验1、假如你是小画眉,此时会有什么感受?你可以像歌唱家那样唱一唱。
你可以像诗人那样读一读。
你可以像画家那样画一画。
可以组合、合作完成。
2、交流共享《画眉之歌》诗、画打油诗诗歌......结束语(师):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成长》序列课程,是徐李中学开发的一门德育类校本课程。
该课程以“学会做人”为主线,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下面的课例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学生和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录音机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导语】听课之前⼀定要熟悉对⽅所讲的内容,先设计⾃⼰的教法,听课时带着“蓝图”进教室,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出异同。
⽆忧考准备了⼩学四年级语⽂听课记录三篇,供⼤家参考。
⼩学四年级语⽂听课记录篇⼀ 听课简介 上课时间:20XX 年4⽉10⽇上午 年级:四年级 地点:XX 教学过程: ⼀、谈话导⼊,轻抚“春天” 1、⽼师板书:“春天” 2、播放课件,让学⽣谈⾃⼰眼中的春天。
3、出⽰⽂本: “春天来了,⼩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季花也开了。
浓郁的花⾹吸引着安静。
这个⼩⼥孩,整天在花⾹中流连。
”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乐,美丽的图⽚,春的景⾊展现在孩⼦的眼前。
触动着学⽣,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进⼊⽂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感知课⽂,⾛进“春天” 1、打开书和安静⼀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读通课⽂,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 2、出⽰词语,正⾳,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
⽣试写,感受盲童的⽣活不易。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 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袅袅花繁叶茂 【我的观课感:和⽼师关注学⽣的读⾳,尤其是“悄”字,借助多⾳字的组词帮助学⽣理解。
从词语的⾊彩、声⾳、⽓味、动作,让学⽣发现⽂字的魅⼒,字⾥的灵性。
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个“瞬”字。
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的感觉。
初次⾛进了“安静”。
】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词语概括课⽂主要内容。
指导⽅法。
【我的观课感:⽤词语进⾏概括课⽂的内容,能够帮助学⽣更好地梳理⽂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关注“奇迹”。
】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 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到四⾃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画下来。
2、交流。
四年级语文下册听课记录15篇一、教学目标。
1. 会写“螺、谙”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敬亭山、洞庭湖”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山水图片,引出古代诗人对山水的喜爱,从而导入新课。
-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初步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字词学习。
-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 重点讲解“螺”字的写法,强调字形结构。
- 让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3. 古诗讲解。
- 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通过描述鸟儿飞走、云朵飘走,烘托出诗人的孤独。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提问学生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孤独。
- 采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另外两首古诗,注重诗句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描绘出洞庭湖山水的和谐之美。
4. 朗读与背诵。
-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
- 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比赛,评选出优秀小组。
-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通过填空等形式辅助背诵。
5. 课堂总结。
- 回顾三首古诗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 强调学习古诗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读古诗。
三、教学评价。
1. 优点。
- 教学环节紧凑,从导入到字词学习、古诗讲解、朗读背诵到总结,环环相扣。
-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逐句分析和提问,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 朗读训练形式多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 建议。
- 在讲解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多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加课堂互动性。
- 可以补充一些关于诗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创作背景。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漓江、无瑕”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 教师问学生是否去过桂林,让去过的学生简单描述桂林的景色。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笔记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课程名称:四年级上语文授课老师:XXX听课地点:XXX教室听课内容:一、导入老师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视频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学习1. 课文朗读老师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和语调。
学生朗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整体表现良好。
2. 讲解生字词老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包括字音、字形、含义等方面。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堂氛围热烈。
3. 讲解课文内容老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课堂互动良好。
三、课堂练习1. 填空练习老师给出了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课堂氛围活跃。
2. 造句练习老师让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造句生动有趣,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四、课堂小结老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强调了重点和难点。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老师布置了课后作业,包括朗读课文、背诵生字词等。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听课感想:本次听课内容充实,老师教学方法得当,课堂氛围活跃。
通过本次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也看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认真思考的表现,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我相信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更全面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三篇听课简介1.逐张放映PPT,生对图片进行认真观察感受。
2.教师根据图片内容相机提问。
问题设置:1.你怎么判断这是秋天?2.如果秋游时你来到这里,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这幅图片与课文中的一个成语有关,想一想是哪个词?4.你能说出井井有条的反义词吗?你能用这幅图片(棉花)说一句话吗?要求:比喻、拟任。
(句式已给出)[激励评价语]1.“你愿意留在这里不回来吗?”2.“坐姿可与更端正些吗?”3.“XX你重复XX的回答。
”4.口令提示:屏息凝视——洗耳恭听。
三、初读课文(一)合作朗读课文“请带着刚才欣赏秋天美得心情一起来读课文!”分工:找一名男生第一节、一名女生第六节、一组读一节、全班齐读第七节。
激励措施:小组加分。
(二)生字、生词的预习反馈(过渡语)“同学们读的不错,可是你们经过了我的关,你才真正厉害!”方式:1.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带拼音),请学生一行行地读。
2.一生有读不准的,请另一个来读以此进行纠正。
3.一生读的很好,让其带着大家读![激励评价语]1.“掌声送给这个播音主持人!”2.“词语来了,xx接着来!”3.“xx的坐姿依然很端正!”(三)自由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采访学生:“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激励评价语]1.“我现在是秋天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你们!”2.“可以再想一想吗?没想好,再给你一点时间吧!”听课时间:9月22日听课班级:四年级教师:王**听课内容:飞向月球教学流程: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
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
谁能列举一二。
(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以亲切的态度进入教室,与学生进行简短的日常交流。
2.利用PPT展示几幅描绘傍晚江边风光的图片,并邀请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氛围。
3.引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三首:暮江吟》,共同领略那独特的江边暮景。
”学生活动:1.学生积极参与日常交流,回应教师的问候。
2.仔细观察图片,尝试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景色和氛围。
3.对即将学习的古诗产生浓厚兴趣。
过程点评:教师通过图片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古诗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清晰、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逐句讲解古诗的含义,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
3.深入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4.指导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5.邀请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促进班级内的交流与讨论。
学生活动:1.认真倾听教师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跟随教师讲解,结合图片理解古诗的含义。
3.深入思考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模仿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5.积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参与班级讨论。
过程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清晰、工整地书写《古诗三首:暮江吟》的标题、作者以及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并尝试默写。
2.搜集其他描绘自然美景的古诗,准备在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五、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三首:暮江吟》中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欣赏和珍惜身边的美景。
四年级上册语文《8 蝴蝶的家》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以一幅美丽的蝴蝶图片为引,询问学生对蝴蝶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2.播放一段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它们是如何生活的呢?”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1.观看蝴蝶图片和视频,被蝴蝶的美丽和优雅所吸引。
2.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对蝴蝶的喜好和好奇。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文本初读: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主要描述了蝴蝶的家和生活环境。
2.内容分析:1.逐段分析课文,讲解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蝴蝶家的描述,如“避雨的地方”、“隐蔽的所在”等,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关心和同情,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蝴蝶的家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体会: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蝴蝶,感受蝴蝶在家的温暖和安全。
4.拓展延伸:1.分享其他关于蝴蝶的知识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蝴蝶及其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活动:1.认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2.积极参与内容分析,理解文意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想象自己作为蝴蝶的感受。
4.拓展延伸环节,认真聆听教师的分享,思考如何保护蝴蝶及其生活环境。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体会情感、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拓展延伸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思考能力。
三、提纲式板书设计•《蝴蝶的家》•文本初读:字音、停顿、语调•内容分析:蝴蝶的家、作者用词•情感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关心和同情•拓展延伸:蝴蝶知识、环保意识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中描写蝴蝶家的段落,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20 陀螺》听课记录一、导入(1.1)教师行为:1.教师手持一个陀螺,展示给学生看,并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有没有谁玩过陀螺?”2.通过简短的互动,激发学生对陀螺的兴趣和回忆。
3.接着,教师介绍陀螺的历史和玩法,并引出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与陀螺有关的,题目叫做《陀螺》。
”学生活动:1.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与陀螺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2.聆听教师的介绍,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陀螺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过程(1.2)教师行为:1.朗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字词解析: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解释,确保学生理解无障碍。
3.内容讲解:1.逐段分析课文,讲解每段的主要内容。
2.重点关注课文中描写陀螺制作和玩耍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察力。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到的“陀螺精神”,即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4.课堂活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制作或玩陀螺的经历和感受。
2.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自己的陀螺,并讲述其制作过程或玩法。
重点讲解:•陀螺制作:讲解课文中提到的陀螺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和生动描写。
•陀螺玩法:通过描述课文中的陀螺玩法,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分享自己的玩法。
•陀螺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讨论“陀螺精神”的含义,鼓励学生将这种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活动:1.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和朗读,做好笔记。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过程点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和展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小学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范文篇一听课简介上课时间:20XX 年4月10日上午年级:四年级地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轻抚“春天”1、老师板书:“春天”2、播放课件,让学生谈自己眼中的春天。
3、出示文本:“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
桃花开了,月季花也开了。
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1)品读理解“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 。
(2)板书:触摸4、读题:触摸春天。
【我的观课感:轻柔的音乐,美丽的图片,春的景色展现在孩子的眼前。
触动着学生,感受着美好!情境的创设给学生进入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感知课文,走进“春天”1、打开书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如何走进春天的?她触摸到了什么?2、出示词语,正音,理解“磕磕绊绊”,范写“瞬”字。
生试写,感受盲童的生活不易。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磕磕绊绊多姿多彩扑腾曲线缤纷弧线瞬间清香袅袅花繁叶茂【我的观课感:和老师关注学生的读音,尤其是“悄”字,借助多音字的组词帮助学生理解。
从词语的色彩、声音、气味、动作,让学生发现文字的魅力,字里的灵性。
写“瞬”字,完成后,闭上眼睛再写一个“瞬”字。
不流畅、写得磕磕绊绊,引申到盲人的感觉。
初次走进了“安静”。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方法。
【我的观课感:用词语进行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文章的结构。
并引导学生关注“奇迹”。
】三、品读体悟,触摸“春天”1、感受奇迹。
(板书:奇迹)想见证奇迹吗?默读一到四自然段,把令你惊奇的地方画下来。
2、交流。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引导学生读,读出“奇迹”,读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我的观课感:抓住“流连”“整天”,对比盲姑娘的平时生活,感受安静的“奇迹”。
】(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四年级听课记录(通用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关听课记录内容,一起来看看!四年级听课记录篇1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
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
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
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1、导入:(8:00)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
(8:09)2、学习课文:⑴集体学习: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
(8:13)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指导理解“抽出”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
(8:18)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
(8:20)⑶交流讨论: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
(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
(8:35)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⑴板书花园、宝库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语文听课评课记录一、听课记录。
(一)基本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授课地点:[教室名称](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简单描述图片内容]),提问学生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 学生积极回答,答案多样,如提到了图片中的人物、景色等。
2. 初读课文(7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要求学生边听边圈出生字词。
音频播放清晰,语速适中。
- 听完音频后,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采用了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其中,“[较难生字词举例]”有部分学生读错,教师进行了纠正并强调读音和字形。
3. 研读课文(2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主要内容]写了哪几件事?”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 学生默读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氛围热烈。
每个小组都有代表发言,如第一小组代表说:“课文写了[事件一]和[事件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 在分析课文重点段落时,教师抓住了描写[描写对象,如人物外貌、景色特点等]的语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例如,在分析“[具体描写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换词法(将句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对比朗读,感受原词的精妙之处。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参与,朗读声音洪亮,并且能够说出原词更好的原因,如“原词更能体现出[表达效果]”。
4. 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如果在生活中遇到[课文中的类似情境],你会怎么做?”-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有的学生说会像课文中的主人公一样[具体做法一],有的则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具体做法二]。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5.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了课文的重点知识,如生字词的书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 作业布置:一是抄写生字词并背诵描写[重点内容]的段落;二是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
四年级下册语文听课记录一、听课基本信息。
-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听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四年级[X]班。
- 授课课文:[课文题目]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出课题。
2. 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产生好奇。
(二)初读课文(7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教室,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2. 读完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生字词。
3.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字形结构,讲解生字的字义。
- 例如“蝇”字,教师说:“蝇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虫’字旁,表示和昆虫有关,右边是‘黾’,这个字合起来就是苍蝇的‘蝇’。
”4. 教师让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词,加强记忆。
(三)精读课文(2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生经过阅读后回答:“作者先到金华城,然后进山,一路上经过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最后出洞。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
- 对于“孔隙”这部分的描写,教师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孔隙的窄小的?”学生找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等语句。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船的大小来衬托孔隙窄小的写作方法。
3.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对课文的主题和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书面作业。
2. 拓展作业。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问题引导法。
- 在精读课文环节,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方法和主题思想等。
四年级语文听课记录20篇一、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相关的词语,如“笼罩、横贯”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3.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
- 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很震撼,有的说感觉潮水力量很大。
2. 初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重点纠正了“鼎沸”“浩浩荡荡”等词语的读音。
3. 研读课文。
- 潮来前。
-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 学生回答:“江面上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教师追问从这些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说能体会到平静,仿佛在等待一场盛大的表演。
- 潮来时。
- 教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同时让学生朗读第3 - 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语句。
- 学生找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描写声音,“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描写样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感受潮水的雄伟气势。
-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重音、语调的变化来体现潮水的汹涌。
- 潮头过后。
- 学生自主阅读第5自然段,概括潮头过后的景象特点。
学生回答江水依旧奔腾不息,但气势逐渐减弱。
4. 总结全文。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钱塘江大潮的特点是雄伟壮观。
- 提问学生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表示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惊叹。
5. 作业布置。
- 背诵课文第3 - 4自然段。
-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观。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虎、操、占”等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小木船》听课记录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一张小木船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小木船,以及他们对小木船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主题:教师简要介绍小木船作为传统玩具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并引出本次习作的主题——“小木船”。
1.2 教学过程•阅读例文:•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小木船》这篇例文,并标记出文章中描述小木船特点、作者情感以及故事情节的关键词或句子。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对小木船的喜爱之情。
•分析例文:•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例文的写作特点,如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着重分析例文如何通过对小木船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回忆。
•提炼写作技巧:•教师总结例文中值得学习的写作技巧,如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等。
•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写作任务: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拥有或见过的小物件(如玩具、文具等),并写一篇描述该物件的文章,题目自拟。
•学生开始构思并书写,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作品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每位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片段,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方向。
板书设计(提纲式)•习作:小木船•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阅读例文:理解大意,标记关键词句•分析例文:写作特点,情感表达•写作技巧:细致描写,修辞手法•学生练习:构思书写,教师指导•作品交流:朗读片段,提出建议•作品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和教师的点评,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并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鼓励学生将文章与家人分享,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习作的学习要点和技巧,强调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听课记录四年级语文动物的互惠互助: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并给这段听后简要说说主要内容,1.同学们喜欢听趣闻趣事吗?那好,听我讲一段趣闻,趣闻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在海的深处,几乎没有一丝光线。
鲨鱼是海洋中名副其实'鲨鱼和向导鱼是一对'黄金搭档,在黑暗中活动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又不能配眼镜。
但鲨鱼好像还是生活得自近视眼的''由自在,东游西荡。
原来,鲨鱼身边总是围满了一群向导鱼,这是一种会发光的鱼,它们照而向导鱼就不用自己生活便有滋有味了。
亮了鲨鱼的活动区域。
鲨鱼有了向导鱼这个朋友,寻找吃的了,因为光吃鲨鱼的残羹剩饭就可以饱腹了。
你们看,他们是不是好搭档啊?
(指导2.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知识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4课,我们一起写课题。
惠写'')学生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请说说你们的疑问。
有的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相互讨有的通过读课文自己就能解决,4.你们提出的这些疑问,论中获得解答,还有的需要课后去查阅相关资料求得答案。
.
二、引导初读
1.我知道你们已经按捺不住想读课文解决疑问了,那就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吧。
要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三、评价初读
1.生字的字音读准记住了吗?让我们来认读生字新词。
水蛭喙下颚投影出示:蜜獾
美餐互惠互助捣毁扇动
饱腹肉屑享用觅食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为了给你们一课文读通了没有?你们敢和老师比赛吗?课前我可是读了好多遍课文啊,2.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请你们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
.
哪些同学愿意代替我?哪些同学敢和我的代我请同学代替我比赛。
3.我可不想以大欺小,理人比赛读书?
4.读书比赛。
师生评议。
(标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各自读两段课文。
)
5.通过读书,你们自己解决了先前提出的哪些疑问?相机板书:
蜜獾和导蜜鸟
海葵虾和红海葵
鳄鱼和千鸟
6.又产生了哪些新疑问?这些疑问我们通过下堂课的学习来解决。
四、指导写字
课文中有些词语不但要能准确认读,而且要能正确、美观地听写。
还认识这些词语吗?齐读。
投影出示:互惠互助享用觅食捣毁扇动美餐饱腹肉屑请你们认真观察、分析、记忆字形。
.
右教师讲解书写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森'除外)餐',一个汉字中不能有两个捺画。
因此,'的捺画要变成长点。
这样,下面部分把上面部分稳稳托住,重心稳,字形美观。
上部的''又听写生字词。
自改自评。
第二课时
一、明确方向
努力解答产生的新疑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解决了一些疑问。
问。
二、积累运用
(一)重点语段
1.出示学习要求:
(1)先将课文中三对动物互惠互助的词句找出来读一读,记一记。
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要互惠互助?可以用这样的句想一想、(2)选择课文中的一对动物,,能(谁),。
但不能,虽然我谁)式说:我是(,能,而
但不能。
所以。
2.学生认真读书后,指名上台认定角色练说,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文字。
蜜獾:我是蜜獾,虽然我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
而导蜜鸟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
但不能咬碎蜂巢。
所以,我和导蜜鸟互惠互助。
导蜜鸟:我是导蜜鸟,虽然我目光敏锐,能找到蜂巢,但没有锋利的牙齿,不能咬碎蜂巢。
而蜜獾有锋利的牙齿,能咬碎蜂巢,但不容易找到蜂巢。
所以,我和蜜獾互惠互助。
'师引疑:为什么要等蜜獾美餐一顿后再独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蜡'?
(二)文章结构
同学们通过读书思考,解决了课文中三对动物为什么要互惠互助的问题。
板书:取长补短
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也许会有新收获和新发现。
在全文中的作用可大着呢。
有什么作用?1.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别看这一段22个字,指名答。
(引起下文、点题、引起读书的兴趣)
2.投影出示:
引导学生在读书比较中认识和体会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
下面的两段中少了一句话。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3.课文学到这里,先前大家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有新的疑问吗?引导质疑和释疑。
三、引导实践
来说明动1.课文通过介绍蜜獾和导蜜鸟、海葵虾和红海葵、鳄鱼和千鸟之间的密切合作,物之间不光有生存竞争,还有互惠互助。
2.何止是在动物界,其实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谁都离不开谁。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深受启发,你们想读吗?
投影出示: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就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但人们很快就把它炒到这是所有名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
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老人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攀升。
要不是健康状况不行了,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连日来,购买者没有一个如他所愿。
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
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后来,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
' 我只有一万英镑。
''老人淡淡地说。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
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 我会用整颗心照顾您!
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 小伙子!
3.引导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1)课后,搜集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在明天早读课上评议。
朗读其中的一篇短文,参加朗读比(2)认真读一读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选文,下星期交流:赛。
选择其中的一个动物自述。
设计点评:
让学生为完成活动而主动深入地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喜闻乐做的活动,本课的最大特点是,读书,积累和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
.
心理学认为,手是认识的器官。
小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而是''认识球,不是听妈妈讲球是圆的物体,有弹性,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跳起来或滚动自己去摸、去拍、去按、去踢,在实践中感知球的特点。
亲眼看看、亲手摸摸、亲口尝尝、亲耳听听,是亲身感知的过程,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就无从展开。
活动不仅对智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的情感、意志、道德以及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也就越多方面。
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不开展活动,教学就只剩下以教师为主的传授,这种传授如果用西方语言分析的科学传统,来取代汉语的人文传统;用冷漠的知识灌输,来
取代真切的语言感受;有语言训练的'链',来统辖活生生的'人'的活动,则教得语言文字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命而暗淡无光,学校课程中最有情有意有趣有味的课程,变成了枯燥无味、可厌可烦的课程。
同时,这种传授势必要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因此,课堂气氛常常很严肃、很神圣、很紧张,课堂像法庭,死气沉沉。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怎能生动、活泼和愉快地学习,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怎能不受抑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