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民俗史化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8
天津民俗史话
什么是民俗
衣服为什么里朝内面朝外穿?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以右手执筷?为什么中国跟人打招呼时喜欢问:“您吃了吗”?为什么劳动时要高唱劳动号子?……
这都是生活最自然而然的状态,如果穷根问底,却有许多学问,这种学问就是民俗。它悄然支配着我们:指导规范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仪礼貌、待人接物……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俗呢?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
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您已经初步的了解了民俗,是否感到它的神奇与博大?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人类失去民俗,世界将会怎样?把皮鞋当手套,把爷爷叫奶奶,天时不辩、春闲夏种、颗粒无收……失去民俗,人类将不能承受生命之轻!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仪礼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老天津卫
民俗奇葩
民间版画
-------------------------------------------------------------------
塘沽版画
****
是天津市塘沽区的业余美术作者长期深入生活、汇集南北水印木刻的精华,创作出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版画艺术,始创于50年代。塘沽版画多取材于大海,表现大海所赋于的盐、碱、港、船、渔,“海”味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艺术特点上,塘沽版画融南(江苏)北(北大荒)水印木刻之长,又适当汲取日本水印手法,因而兼备北
国雄奇之风与南国秀润之美。在表现形式上,有金属版画、拓印版画、丝钢版画、水印、纸版、油印等各种形式。1984年以来,塘沽版画已有80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300余件为中央美术学院、南京美术馆和天津艺术博物馆等部门收藏;上千件作品在几十家刊物发表,并参加过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版画和中国版画展,许多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展出并获奖,曾两次获日本国金杯奖,以及天津市鲁迅文艺奖金和《版画世界》奖。
汉沽版画
****
多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巧、新手法、采用木刻、纸版、综合版、丝漏版和油印、水印等表现形式,注重版画语言方面的探索,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汉沽版画创作队伍主要由工人、教师、美术干部组成。这个群体创作的版画作品已达700余件,其中有34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一些博物馆、展览馆及国际友人收藏,数百件件品在国内及国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发表获奖。
大港油田版画
******
创作开始于70年代。现已形成110多人的群体创作队伍。大港
版画风格多样,朴实感人,具有强烈的现代工业的钢铁气势和莽原拓荒的雄浑力量。版画品种包括铜版、木版、丝钢板等。创作作品600多幅,有200多幅入选全国及天津市大型展览。其中70幅获奖,16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大港油田杨俊的版画《油原畅想》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银版奖。
老天津卫
民俗奇葩
古建筑微缩
-------------------------------------------------------------------
天津民间艺术的“新三绝”之一。
艺术家李岳林从一九九四年开始,花费六年零五个月时间,创作了目前规模最大的微缩古建筑艺术品《红楼大观园》。这一景观由七十五万多块单件组成,展开摆放面积达八十余平方米,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老天津卫
民俗奇葩
面塑
-------------------------------------------------------------------
天津民间艺术的“新三绝”之一。
起源于唐代,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面塑以日常食用的面粉为主要原料。开始是一些北方农村妇女蒸制面食时,用面团做出水果、花卉、动物的造型,蒸熟后略加点染成为既可食用,又可供观赏的艺术品。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面塑从面食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品种。面塑的原料配制不再经过发酵,色彩也不再是点染其表,而是揉进面团,蒸制后透明发亮,并采取了防腐防裂的措施,以便长期保存。天津面塑题材广泛,主要为历史故事、风物传说、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和戏曲人物。人物的精神境界和音容笑貌生动逼真,人物的服饰塑造得飘逸流动,富于质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