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木兰诗》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一)教学理念:
1、美读:诗歌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教授本课时可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给文本配上适当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歌唱”,在歌唱的过程中调动联想、想像,情景再现,化无声的文字为声情并茂的吟唱和动感的画面。
2、课本剧:在熟读文本并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课本剧,重点表演出征前购买征战用具时的紧张场面和战后归来的戏剧性场面。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直至成诵。
2、品赏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的特点及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效果;学习详略得当的叙事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领悟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感受古代人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聆听——走近文本
教师活动
1、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2、导入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长廊中,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品行娴静、不慕荣利、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忠厚。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她们会果断地脱掉女儿装,换上征战袍,跟男子一起并肩作战,保家卫国。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呢?对!穆桂英、红娘子、梁红玉,花木兰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花木兰,去感受这位替父从军、家喻户晓的传奇式女英雄的故事。
3、板书文题、出处。
4、课件展示相关资料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于后魏。这首诗产生于民间,后经文人加工润色,为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乐府诗集》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木兰诗》和汉乐府诗《焦仲卿妻》被誉为“乐府双璧”。
学生活动
1、观看、感受电影《花木兰》片段。
2、观看大屏幕,了解《木兰诗》相关知识。
(二)朗读——文本感知
教师活动
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配乐)。听读要求:
1、仔细倾听读音、节奏和重音。
2、用心体会文字中蕴含的音韵美。
3、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本内容。
学生活动
1、聆听教师朗读,并认真学习,用心体会。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
3、请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4、以两人(同桌)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理顺文意。疑点可以生生互答,也可以师生互答解决。
(三)悟读——文本深入
教师活动
1、我们已经基本理顺了文章的大意,那么,谁来给大家复述一下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2、诗歌是配乐歌唱的,这篇文章多数句子为五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谁能选一首音乐给大家吟唱一段?(提醒大家吟唱时可以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文章共分三大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在安排详略时时煞费苦心的,那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场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编写课本剧并展示。
4、同桌互相交流,谈谈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学生活动
1、学生复述故事,教师跟学生一起补充、点评。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配上文中合适的段落进行吟唱,并互相点评。
3、小组合作探究文本的两个大场面描写“出征前”和“征战归来”,编写课本剧表演,感悟文本的语言美和情节的曲折性、戏剧性。“出征前”场面要重点表现木兰的矛盾心理和准备征战用具时的紧张情景。“征战归来”场面要重点表现木兰回归故里的喜悦之情及伙伴再见到她时惊讶之极的戏剧性。
4、同位精诚合作,探讨木兰的形象特点,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习木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纯朴无暇的爱国情怀,并从文章找出相应的语句跟大家共享,其他学生可做个性点评。
(四)疑读——文本拓展
教师活动
本文虽然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可细读之下还是有些疑惑。
疑点一:古代妇女要缠脚,花木兰小脚怎能行军打仗?她的“战友”没看出来吗?她是怎样掩盖这个明显的特征的?替花木兰设想几个合适的解决办法。
疑点二:诗歌中有明显的矛盾:“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与“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的时间相差两年,花木兰替父从军究竟是多少年?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数字“十二”和“十”?
疑点三:花木兰家乡真的有东西南北四条街吗?为什么每处只买一样东西?应该怎样理解“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四句?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探究花木兰掩盖大脚的方法,各抒己见,并展示探究结果。
2、教师做适当点拨引导,讨论后明确。
3、结合文本思考并回答,生生互相点评,教师做恰当小结。
(五)笔读——文本达标
(分发练习纸,学生可全做,亦可选做)
1、背诵全诗。
2、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设题意图: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3、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设题意图: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方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4、思考并回答: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原因是什么?
设题意图: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感情,并加以适当概括。
(六)收束——文本总结
《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给我们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天真烂漫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英勇善战的勇士,太平盛世,她足不出户奉养爹娘,国难当头,她挺身而出驰骋疆场,得胜归来,她辞官归来,高风亮节。她爱亲人更爱国家,把对国家的大爱和对小家的亲爱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番为世人瞩目的成就,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纯朴忠诚的学习榜样,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教学实录
师:(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
同学们,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长廊中,有这样一类女子,她们品行娴静、不慕荣利、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忠厚。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她们会果断地脱掉女儿装,换上征战袍,跟男子一起并肩作战,保家卫国。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呢?对!穆桂英、红娘子、梁红玉,花木兰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花木兰,去感受这位替父从军、家喻户晓的传奇式女英雄的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出处,并出示关于《木兰诗》出处及相关资料的课件,学生大声朗读出来。)
师: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长篇叙事诗,请听老师朗诵一遍课文。一、仔细聆听读音、节奏和重音,二、用心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美。(教师配乐朗诵课文。)
师:老师读的好的地方,你试着模仿一下,你觉得处理不恰当的地方,可以改一改,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饱读一遍课文,好吗?
(生自由投入,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师:刚才大家读的非常投入,有的同学甚至加入了一些动作,很好。现在咱们做一个小竞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各组推举一位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好不好?
(男女生推举出各组的代表,开始竞赛。分组读完,男生组给女生组做点评,女生组给男生组做点评,教师总评。)
师:两位同学读的都不错,男生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紧张处语速加快,舒缓处语速放慢,很好。女生感情饱满,重音突出,尤其是读到“征战归来”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不错!小竞赛结果可谓旗鼓相当!俗话说,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下面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生端坐,齐读课文。)
师:两人一组,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组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