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估
- 格式:ppt
- 大小:239.50 KB
- 文档页数:54
四、环境价值的评估[7]环境的概念包括生态环境在内,其所具有的容纳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力是极重要的资源,即环境资源对现代经济系统能否顺利运转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环境经济学对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及如何进行评估,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价值评估(environmental evaluation)分为两大类:①间接使用价值。即以间接的方式参与消费和经济生产过程的那部分环境资源价值,是环境所提供的支撑当今的生产和消费的服务功能的价值,如生态功能、水环境质量等的价值。②选择价值。是指当代人为了保证后代人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的意愿,而对环境资源做出选择支付的价值,如当代人为保护热带雨林而愿意支付的价值。评估环境价值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基本上分为三类: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评估法。具体有:(一)市场价值法该法把环境质量看成是一个生产要素,认为环境质量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即这种变化引起在给定资源条件下影响市场商品的供应量,或者导致产量或预定收益的降低。因而可以用市场商品数量或产量的变化来表示,其变化值以市场价格测算,以此作为评估环境的价值。例如,化工厂的空气污染对厂周围的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可用损失农作物产量的价值作为减少污染措施的效益来计算环境价值。这种方法易观测计量,但在市场价格失真时,就需要做出修正,或采用以边际价格为基础的影子价格,但又很难准确确定。(二)人力资本法(或收入损失法)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与健康有关的货币损失主要有:过早的死亡、疾病或病休造成的收入损失;医疗费开支增加;病、亡而导致对预期寿命和工作年限的影响及失去的预期收入;受害者的痛苦及连带对其家庭的损害。此法虽简单,但涉及对生命价值的伦理判断,因此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三)恢复和防护费用法当某种活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可以采取相应的设施、措施来预防、治理或恢复、补偿。故以其所需最低费用来评估环境价值。(四)后果阻止法环境质量恶化无法逆转时,人们往往通过增加其它投入或支出来减轻或抵消环境质量恶化造成的后果。则其它投入或支出的变动额就反映了环境价值的变动。(五)工资差额法环境差异或环境风险价值可用工资差额来评估。例如劳动者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差异(噪音、粉尘、接触污染物等)会影响到劳动者的职业选择。用高工资或补贴作为吸引,这种报酬上的差异可作为评估环境质量的价值。(六)资产价值
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者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殊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晰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
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
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
本总量的重要基础。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殊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
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辟、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第一章:引言
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科学。资源与环境对于社会和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资源环境经济学成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科学之一。
第二章:资源和环境的经济学特征
1. 资源的稀缺性:资源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之一。由于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它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供需关系。
2. 资源的价值性:资源的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来衡量。由于资源价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系的运行,因此,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
3. 环境的公共性:环境是一种公共的、无法私有化的资源,因此,环境管理的成本和效果对于整个社会都是同样的。
4. 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有着明显的外部效应。这种外部性常常会引发社会的紊乱,所以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
第三章: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经济学模型:利用经济学模型来研究资源和环境的管理、分配,以及如何改善沿海经济平衡。
2. 生态经济学模型:生态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
的模型。其主要目的是探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并且,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
3.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允许经济学家将实际环境情况
纳入研究范围内,并运用统计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
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
第四章:资源和环境的管理与分配
1. 资源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包括资源的开采、利用、保存、管
理和保护等方面。其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与资源的价值和稀缺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权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对价格、市场价格和外部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的价格为什么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低估的原因,同时讨论产权理论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一、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定义、规则和功能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它决定着人们使用财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样必然产生不同的财产使用绩效,因此,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会形成财产使用中不同的激励机制。产权规则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规则、产权交易规则。产权功能指产权以产权规则为现实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其实质是以产权界定为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经济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三)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交易费用理论;第二,产权的效率分析;第三,产权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第四,产权制度的演进。
二、产权与外部边际成本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在马歇尔、庇古的时代,由于在传统价格理论模型中没有发现产权的作用,因此,当价格扭曲发生时,他们归结为外部性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而产权经济学认为,所谓外部性问题,其实质就是由于在市场中存在
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教案
第一章:环境科学导论
1.1 课程介绍与环境科学定义
介绍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探讨环境科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1.2 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
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包括健康、经济和社会方面
1.3 环境科学的分支和关键领域
介绍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等
探讨关键研究领域,如水资源管理、空气质量控制、生态系统保护等
第二章:环境化学
2.1 环境化学导论
介绍环境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探讨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2.2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
分析不同来源的环境污染物,如工业排放、农业活动、交通污染等
探讨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2.3 环境污染物的效应和评估
分析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毒性、生物积累、生态破坏等介绍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风险评估模型、环境质量标准等
第三章:环境生物学
3.1 环境生物学导论
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探讨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3.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稳定性
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管理方法
3.3 生物监测和生物修复
介绍生物监测的方法和应用,如生物标志物、生物传感器等
探讨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植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等第四章:环境经济学
4.1 环境经济学导论
介绍环境经济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探讨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2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
分析不同方法评估环境资源的价值,如市场价值、意愿调查法等探讨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经济原理和政策
----------第一章
1.复活节岛的兴衰有什么教训和启示P5
答: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度建立了繁荣的物质文明,但是当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超越了资源的承载力时,文明就走向衰败了;复活节岛的岛民没认识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岛上,他们的生死存亡与小岛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息息相关;如果他们不能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就只能看着资源一点点被消耗殆尽,自己一步步走向死亡;复活节岛的历史昭示后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不可逆转的开发利用,虽然在短期可以建立一个十分发达的社会,但是如果毫无节制的利用自然资源,乃至到破坏的程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你如何理解环境经济中的消费P6
答:一般经济学意义上所说的消费,是指使用商品和劳务以满足当前需要的活动;而如果我们把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就会发现消费的另外一层含义:在经济系统中用于制造消费品的物质材料全部来自自然界,经过加工后,一部分物质转换成为商品,一部分作为废弃物排入环境;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商品也会成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因此,环境经济学中所说的消费,只是商品效用的消费,商品的物质实体依然存在,并没有被“消费”掉;
3.帕累托、庇古等人对环境经济学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P7
答:意大利社会学家兼经济学家帕累托曾经从经济伦理的意义上坍塌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并提出了着名的“帕累托最优”理论;这一思想后来被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奉为圭臬;由马歇尔提出,庇古等人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外部性理论,为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基础;外部性理论认为,在没有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外部性表现为两个财政独立的经济单位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自然资源评价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我们已经看到,价格是平衡供求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对自然资源的供求也不应例外。但现行的各种经济体制中,对自然资源的价格尚未作出明确完备的规定,这是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要解决这些资源、环境问题,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入价格机制。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虽然价格在市场上由于供求变化有时会脱离价值,但其基础仍在于价值。因此,必须把价格与价值放在一起考察,我们首先考察自然资源的价值。
一.自然资源的价值
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批判
(1)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
在传统的经济价值观中,一般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没有价值,或者认为不能交易的东西没有价值,因此都认为天然的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无价值论的产生,既有思想观念、经济体制和历史传统的因素,也与自然资源本身的性质有关。
①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把这一原理加以极端化,就认为凡不包含人类劳动的自然物,如自然资源,都没有价值。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未必主张自然资源无价论,马克思本人就引用古典经济学家威廉•佩蒂的话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即自然资源)是财富之母”。片面理解劳动价值论,导致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和价格的,这种观点在我国曾经尤其盛行。因此,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都忽视自然资源的价值价格问题,不计算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②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一般采用生产价格定价法(东方)和市场价格定价法(西方)。原料即自然资源产品的价格,都只包括了开发资源的成本和利润等项内容,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