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8课
- 格式:ppt
- 大小:9.07 MB
- 文档页数:39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
马、恩深入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广泛吸取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马克思将理论与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人类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体系。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1、产生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其内在固有矛盾,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纷纷提出各种社会方案,形成了一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为何称之为“空想”?主要是因为这些方案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没有看到无产阶级自身所拥有的革命性,不明白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这些方案也没有认识到工人阶级是改造社会的主力,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3、代表人物及其观点主张:(1)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第一、圣西门主张新社会实行实行制度,被公认为“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圣西门主张尊崇劳动,应该由学者和实业家来管理社会,保障每个人都有工作,从而改善社会穷苦阶级的生活条件。
第二、傅立叶和欧文都主张建立合作组织。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1、发表时间:1848年2、《共产党宣言》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原因:因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成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
3、主要内容:(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2)提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4、核心内容:科学的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建议】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按照教师的指导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
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出发点为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师生互动:1、走进马克思、恩格斯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回顾历史、探索本质,联系现实4、讨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重难点问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
产生在经济落后的封建社会可能吗?2、正确认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其产生、来源、发展。
3、关于巴黎公社的特征及失败原因的认识。
【内容概览】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显现。
2.思想基础:傅立叶、欧文、圣西门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提供了一定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逐渐觉醒,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运动都失败了。
但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另一方面吸收了人类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分别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新课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2·广东高考)“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
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
”“大炮”是( )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答案:D。
高一历史第18课知识点高一历史第18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亚洲战场”这一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历史课本的知识结构,以清晰的语言和整洁美观的排版,为您详细介绍这一知识点。
一、背景介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日本一直积极投身于亚洲地区的侵略扩张。
其野心使得亚洲战场成为世界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洲各国的反抗运动开始兴起,并逐渐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二、中日战争的爆发作为亚洲战场的焦点,中日战争是本地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937年,日军发动了无耻的淞沪会战,并对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迫使日军付出巨大代价。
然而,由于日本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势,中国在战争中经历了艰难的时期。
三、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日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幕。
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暴行和屠杀。
无辜的人民在这场灾难中丧生,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证据之一。
四、东南亚战争的爆发除了中日战争,东南亚诸国也成为了亚洲战场的焦点。
日本曾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占领,对当地居民进行残暴统治。
然而,当地人民进行了积极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五、亚洲战场对世界战争的影响亚洲战场的爆发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线更加广阔,也给了盟军更多的斗争空间。
同时,亚洲各国人民的抵抗激发了更多的反法西斯斗志,对于全球抗战形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战争的胜利和教训经过长期的斗争,亚洲战场最终迎来了胜利。
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和伤痕仍然难以磨灭。
人们从这场战争中认识到和平的可贵,也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
亚洲战场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以上就是高一历史第18课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对亚洲战场的战争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