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职教师资的培养
- 格式:pdf
- 大小:266.78 KB
- 文档页数:3
国内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现状资料汇总一、国外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一)德国1.严格控制生源质量德国在中学教育阶段就十分重视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职业义务教育规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后,所有青少年若不在完全中学就读,均有义务接受3年的职业教育。
在全日制第十学年设置职业基础教育年,此时传授的不仅有专业理论性知识,而且还有专业实践性知识与技巧。
(1)德国师范教育要求生源具有过硬的普通教育基础。
师范教育的入学资格是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
取得此证书,学程至少要13年(包括小学4年),比其他国家的中学教育时间长一年,也比德国其他类型高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所要求的中学教育年限长一年。
完全中学是德国中学教育最高水平的代表。
其培养目的就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
这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的高起点。
(2)职业师范教育还要求生源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或职业经历,而普通师范教育就没有这种要求。
职业师范教育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师范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必须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如果没有事先的知识技能储备,仅仅依靠短期的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极为困难。
对于只接受普通教育的完全中学毕业生,大学则安排其企业实践,补上职业技术这一课。
通过长期实验北威州出现了一种新型培训,即定期培训。
学校培训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按照这一模式,已为有能力的年轻人创造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普通高校学习专业,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申请某一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教育、外语、物理技术或者环境保护等等。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他们可以带着实际问题到大学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大学学习,比以前的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
教师可以边讲授理论知识,边传授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外,通过每周安排36学时的课程(远远多于职业学校每周授课8至12个小时),来实现这种“双重培训”。
因此尽管没有大学入学考试,德国却保证了职业师范教育生源具备良好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
德国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及培训的经验与启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享誉世界,是德国经济强大不可或缺的因素,拥有一套出色的完整体系:从娃娃贯穿童年、青少年和入?之前以及入职以后,为德国公民提供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和终身继续教育。
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德国培养了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而德国职业教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秘密武器是德国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对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投入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德国高职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经验,必将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质量保证和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一、德国高职院校对教师的入职要求高(1)德国政府对职教师资的准入标准规定非常高。
在德国所有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包括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要经过严格的职前培训和资格考试,通过后持证上岗。
职业教育教师入职考试的考试内容、方式和流程在德国各项教育法令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德国《高等学校总纲法》明确规定,职业学院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企业实践经验,拥有硕士学位以及至少2至3年的师范教育经历。
这些在客观上保证了德国职教师资的专业性和高素质。
(2)德国高职教师须有双师资格。
在德国综合大学培养的文化课职教师资首先要有42周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并且通过两次考试,才能在高职教育的岗位担任高职教师一职。
德国高职院校专业课师资要有技术员证书,到德国培养职业院校师资的大学进行脱产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专业教学论、职业教育学、通识课程等,考试合格,到职业学校参加至少18个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实践,第二次考试通过,拿到职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证书后方可任教于高等职业院校。
德国高职教育双元制中的企业实训师资要求有“师傅”证书和专业资格考试证书,并且职业学校毕业后有5年的企业工作经历。
(3)德国高职教师队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
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中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60%。
兼职教师多数来自企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生产中的最新技术,并能将最新技术引入教学,这符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摘要: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不同途径以及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国际比较;启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高质量职教师资是我国职教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很早就开展了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而且积累了大量成功做法和理论成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分析现状,吸取别国经验,克服’本国弊病,已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一、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概况。
(一)德国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很长的历史,以“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以及一体化的培养过程。
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4-5年的大学教育,结束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且成绩合格,然后进入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并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
在任职后,必须进行“进修培训”的继续教育,并且每两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其进修与物质利益挂钩,进修后可提高工资待遇,改变教师职务等。
(二)美国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而且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美国职教教师的认证既完善又严格,人职前都有严格把关,除了要求具备联邦各州政府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特别重视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一般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一般来自高等学校或这些学校内可以设立授予职业技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
聘用的很多兼职教师大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职教师教授基础课程,兼职教师教授专业课程。
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摘要:通过对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乌克兰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渠道、任职资格、培训课程的比较,探讨职业教育师资的共同特点和借鉴经验,为培养适应5: 世纪需要的新型职教师资服务。
当今世界在迈向辉煌的5: 世纪的同时,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职业师范教育作为教育整体的一部分面临着世界性科技革命和经济竞争以及对人才素质的挑战。
一支与生产密切结合的,具有深刻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人才的培养乃至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世界发达国家为保证本国经济竞争的优势,都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
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渠道、任职资格、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1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渠道的比较发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渠道是,文化课教师一般都由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主要有两个渠道:一种是来自一般高等学校,或在这些学校内设立的可以授予职业教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
如:美国、日本、德国都属于这种类型。
这些国家的职业学校教师一般是在工科院校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再到师范院校教育系或教育学院,或职业教育培训单位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及生产实习、教育实习,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任教资格。
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在一些大学或教育学院设立的职业教育、工业技术教育、应用技术教育等不同含义的教育课程或专业,进行四年学士学位的教师准备教育。
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学习教育课程,经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
美国社区学院的师资,代表了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水平,硕士学位教师占总数的74%。
日本为了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除了在文部省认可的高等院校里培养职业教师外,还在七所国立大学的工学院里设置工业教员的培养课程,进行有计划的培养。
另一种是来自专门设立的技术师范院校或技术教育学院,如:韩国技术教育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职业师范大学、乌克兰工程师范学院、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中国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都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课教师的。
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国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双师型”教师是指一类教师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又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
他们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同时具备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能力的教师,另一类是既能开展学科研究,又能进行实践指导的教师。
如何培养和引进这样的“双师型”教师成为国外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首先,国外高职教育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升。
许多国家高职院校设立了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
教师培训既注重一线教师的技能培养,也注重高职教育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通过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使其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其次,国外高职教育重视教师的实践经验。
一方面,高职院校鼓励教师兼职或参与企业实践项目,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和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师资同企业的深度合作,让教师通过实践了解企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再次,国外高职教育推崇教师的学术研究。
高职院校倡导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培养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学术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学术造诣,也可以促进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术研究的过程,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此外,国外高职教育注重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和晋升通道,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职业发展机制的设计,高职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科研领域有所突破,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总之,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为我国高职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培养和提升,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推进教师的学术研究,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发展机制。
浅谈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与启示[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水平世界一流,助推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世界领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师资水平成为制约职教发展的瓶颈,学习和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经验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支撑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因此,该职业教育体系一直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它以“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上从大学开始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打造了一支素质高、结构稳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由教育部门与企业联合举办,“双元”分别是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学习及企事业单位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和学生具有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身份。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了德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造就了大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师资培养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在目前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结合我国现有的职教师资资源,借鉴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经验,探索有效的职教师资培训途径,是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1.完善的法律法规。
立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建立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前提条件。
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联邦职业教育法》,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大法,详细规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义、内涵、适用范围,也规定了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资格、国家机构和经济部门对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作用。
2005 年以来,德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新的职业教育法案,与职业教育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促进法》《职业训练法》《联邦职业教育保障法》《职业教师从业资格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等,这些法规确保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行,明确了教师的任职资格、素质要求、考核标准、进修培训制度,保障了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权益。
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受到重视,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文章首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特点。
接着,通过深入研究国外高职教育的先进做法,总结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经验,如完善的选拔机制、系统的培训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发达国家在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德国的高职教育以其“双元制”模式闻名于世。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承担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德国的高职院校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在企业中有相应的工作经验。
德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模式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背景。
TAFE学院的教师大多来自行业内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
同时,澳大利亚政府还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培训和研发工作,以保持与行业的紧密联系。
在美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美国高职院校还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将实际的生产环境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师能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教学和研究。
国外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者:孙道远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07期国外职业教育界没有“双师型”教师这样的名词,但名称不同、内涵一致的词汇是存在的。
比如一些国家对职教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与我国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异曲同工,其共同特点就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都有严格的要求。
专业实践能力保证一定水平的动手能力和操作示范技能,工作经历可以丰富专业实践经验和提供必需的职业素养,而执教能力则反映了为人师的必备条件。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开展得相对较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普遍注意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状况,可以作为我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借鉴。
日本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它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即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和教育专业双学士位的双专业教师,他们主要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职业训练指导员”是一种职业资格。
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的训练是在劳动省下属的雇佣事业促进团设立的“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校”中进行的。
其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核心、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的。
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师岗位上来。
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有四年制的长期课程、6个月的短期课程和在职指导员的进修课程等。
四年制的长期课程,通过考试招收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指导员,毕业生可获取有关专业的指导员资格证书。
6个月的短期课程,主要是为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者(通过国家2级技工考试,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者或具有同等技能水平人员)开设的,属于职业培训。
德国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这也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素质结构的双元性,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目标。
探析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国外较为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一)“行业引导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选择遵循的是一种“行业引导教学”的思想,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目的。
澳大利亚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领域中特定具体岗位的较强动手能力,同时又具备会计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会计技能人才。
由会计行业制订教育培训的内容,并规定不同会计岗位应具备的技能、文化以及素质标准。
学校再根据标准要求对职业技能进行组合,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会计行业授予的资格证书。
“行为引导教学”将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教师的“教”服务于引导学生的“学”。
以“教”促“学”,以“学”导“教”,实现良好的教育态势及“教”与“学”的关系。
(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制培养模式具体包括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补充,学校教授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在学校辅助的基础上以企业培训为主导。
在此行业企业可以是一般的行业企业,或者是校企合作办学单位,或者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等。
目的是让学生尽力经过课堂理论教学之后,再通过企业的真正对应岗位的实践操作,达到真正地塑造职业技能的目的和效果。
(三)CBE人才培养模式。
CBE模式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社区学院是一种形式独特的教育模式,也是对正规高等学历教育一个重要补充。
这一模式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它的意义在于可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青年人求知的欲望,使得那些大量暂时无法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青年人有一出路,这样既可缓解因高考落榜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也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四)工学交替模式。
工读交替制主要是在政府立法保障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较为精活的学制,以“三明治”为主要教学方式的,行业积极参与的工学交替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要求组织周密,使得企业实习与学院学习融为一体,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
收稿日期:2010-09-22作者简介:易玉萍(1972-),女,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
试论德国职教师资的培养过程易玉屏(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摘要: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法律法规非常健全,确保了高标准培养目标的实现。
德国依靠大学严格教学,确保职教师资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德国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范畴,一般要求与生产同步,主要由企业完成。
德国职教教师取得资格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考试。
关键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 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10)06-0043-03 德国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一直有严格规定。
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颁布《教育者资质条例》和2005年《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使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在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培养培训体系,而且采取严格的国家考试制度。
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非常重视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需要适应其“双元制”培养模式、满足“学徒制”教育的顺利进行,决定了德国职业师资结构的双元性,即职业院校的教师(Lehrer )和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企业)的实习教师。
在职业院校内,实训教师与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不一样,其培养模式也不相同。
德国建有严格的职教师资资格制度,德国企业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过程中担任重要作用。
一、法律法规建设综观德国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不难证明立法是其建立高素质职教师资队伍的前提。
通过立法,对职教师资任职资格的具体资质要求、考核以及进修培训制度在法律上加以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
20世纪5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颁布了10多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面的法令或协议。
如《职业促进法》、《手工业学徒结业考试条例》、《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框架协议》以及各种继续教育法规。
其中《实训教师资格条例》是由联邦政府劳动和社会秩序部通过,是根据《职业教育法》第21条的规定而制定的,对企业学徒培训的师资要求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
国外发达国家中职师资培养的概况[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三国中职师资培养基地以及生源资格、培养层次和模式、培养的课程、职业资格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师资培养1大利亚中职师资培养1.1澳大利亚的中职师资培养基地认定及生源资格:澳大利亚实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主要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部分私立的培训机构、成人社区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
其中TAFE学院是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最大、最主要的公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澳大利亚现在有14所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并培养职教师资。
技术与教育学院招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且已在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的人员,采取边工作边学习教育理论的办法,一般需3年时间才能毕业,获得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1.2中职师资培养的模式。
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简称TAFE)模式是一种建构在终身学习理念基础上的以能力本位、市场导向的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制度,是由政府主导,同产业行业密切配合,面向职业资格准入,融合职业资格和职业教育,强调终身教育培训,充分体现以职业技能能力本位特点的职业培养培训模式。
1.3中职师资培养的课程。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非常注重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能提供以实用课程为主的、非常广泛的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其中,专业课程必须严格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设置。
目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提供的课程数量多、门类齐全,多达1500余门。
但所有开设的课程需经州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审核批准。
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普遍淡化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界限。
所有课程中专业课程多,每门课时少,必修课与选修课并存。
基础课与专业理论课要求“必需”、“够用”为度。
1.4中职师资职业资格的认证。
①中职教师聘任的程序:教师聘任是面向全国的,对于学校而言,首先上网公布所需岗位、职数和标准,以及申报的程序;其次是对上网申报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主要审查内容包括教师资格证书,学校不能聘用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是不是有犯罪记录,是不是完成了相关的培训,师德情况与教学态度等方面;再次是组织教师面试,面试的内容和方法应该事先告知;最后对于审核面试合格的教师报经州教育部审批聘用。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问题.本文介绍了国外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柔性生产系统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与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有很大差距,在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下,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外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以理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脉络。
下面介绍四种典型国外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德国-----“双元制”模式德国职业教育体系是众所周知的”双元制”(dualsystem)。
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其根本标志是学生一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
“双元制”模式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其“双元”的特性,具体表现为:①两个培训主体—企业和学校,学生同时接受学校的理论课学习和企业的实践课学习。
②教学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规章及培训大纲对学徒进行践技能的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对学生进行文化及理论知识的传授。
③两种类型的教师—基本上由企业员工承担的、经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专门培训的实训教师和负责传授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的理论教师。
④受训者的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和学校的学生。
⑤两类不同的考试—企业的技能考试和职业学校的理论考试。
⑥两种类型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布和学校颁布。
⑦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和政府。
此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还表现为以职业能力为其培养目标位;以职业活动为核心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充分突出其对教育实践实训活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