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李鲁版) 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36.50 KB
- 文档页数:13
社会医学1.社会医学史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于疾病抗战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3.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4.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状态亦称无症状疾病,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出现紊乱的病理表现,而且还有防御、适应于生理性代偿反应。
6.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
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三个方面。
7.社会阶层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8.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和,包括观念、规范、组织、设备等。
9.家庭式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它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
10.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11.生活事件指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2.行为:具有认知、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能动反应。
13.健康危害行为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的健康期望方面来表现出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确定的行为。
14.观察法是指通过是将对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收集非言语行为资料的主要技术。
15.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根据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
16.专题小组讨论时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知识要点归纳【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就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人及人群的身形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1848年,法国盖林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德国格罗蒂扬提出整套理论和概念,并于1920年在柏林大学首次开设社会卫生学讲座。
3.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人类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概念的本质概括。
4.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现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5.亚临床疾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体征,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证据,如无症状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以无临床症状,但有心电图改变等诊断依据。
6.健康社会决定因素(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SDH)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拥有的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7.1978年9月,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阿拉木图召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会议,发布《阿拉木图宣言》,宣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8.1986年11月,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公布了《渥太华宪章》,列出8个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安全、社会保障、教育、食品安全、收入、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资源、社会公正。
9.2000年9月,联合国大会提出“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与3个健康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健康和对抗艾滋病、疟疾及其他疾病;5个健康间接相关社会决定因素:消除贫困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性别平等和提高妇女权益、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立全球发展的合作关系。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改善健康状况的学科。
这篇文章将对社会医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社会医学的概念与背景社会医学是综合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因素对健康产生的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社会医学揭示了贫困、教育水平、就业状况、膳食结构、社会支持等因素与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社会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层级中的地位,包括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等。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更容易患上各类疾病,并且寿命较短。
2. 社会支持与健康:社会支持包括来自家庭、朋友、社区和社会组织的心理和实质性支持。
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减轻个体在面对健康问题或生活压力时的负担,对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响。
3. 社会不平等与健康: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中资源、机会和权力的不均分配。
研究显示,社会不平等加剧了各类健康指标的差距,增加了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4. 生活方式与健康:生活方式是指个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吸烟和饮酒等。
研究发现,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和提前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5. 社会环境与健康:社会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噪音污染等因素。
研究发现,恶劣的社会环境与各类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精神压力和免疫系统失调等。
三、社会医学的应用与挑战1. 社会医学在公共卫生政策中的应用:社会医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政府层面的干预措施,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发展。
2. 社会医学研究的不足与挑战:社会医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尚存在数据收集手段不足、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研究结果不能直接应用于个体等问题。
四、社会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社会医学与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合作:社会医学需要与人口学、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学科密切合作,形成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模式。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3.亚健康状态: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亦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根据这个定义,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的概念。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第一章概论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大题](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3.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属社会学范畴,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4.三次卫生革命5.社会医学基本任务[大题](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3)制订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6.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盖林7.大卫生观[大题:什么是/如何解释/举例说明]什么是: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被称为"大卫生观"。
如何解释:“大卫生观”强调卫生系统由封闭转为开放,必须与其他部门协作,动员全社会参与,使卫生工作转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卫生部门单枪匹马搞卫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举例:2003年非典号召各个部门参与;慢性病防控:广电部门、媒体宣传健康知识,商务部门销售健康食品,体育部门提倡全民运动、开放更多场所。
8.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或群体第二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即人们按照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疾病和死亡问题,是对健康和疾病现象的科学观。
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3.医学模式的演变[选择:某种状态是什么模式/大题:优缺点](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缺点:忽略了自然病因,更看不到社会病因。
第一章第二章概论1.社会医学概念(P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
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社会医学研究内容①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②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③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3.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③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④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第三章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作用(P15)①社会医学的灵魂②指导原则③为健康和疾病提供理论与方法学2. 医学模式的转变(P16)(填空)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的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P20)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第四章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P31)①泛影响性和非特异性(作用的重叠性、作用及影响的非特异性)②恒常性与积累性③交互作用2.人口对健康及卫生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P47)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流动第五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1.健康相关行为(P64)指个体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2. 健康行为(P64)健康状态下的行为模式,即理想的健康相关行为。
第六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1.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的类型(P71)①调查研究②试验研究③评价研究④文献研究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第一步选择课题陈述假设第二步制定研究方案第三步收集资料第四步整理和分析资料第五步解释结果3.现场调查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①观察法(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②深入访谈法(非结构式访谈)③专题小组讨论4.深入访谈法的步骤(P76)准备工作调查对象的选择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员选择与培训现场访谈访谈结果分析撰写报告5.专题小组讨论的步骤(P77)1)制订计划2)决定小组的数量和类型3)制订调查提纲、记录形式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6.现场定量研究又称问卷调查,属定量研究(P79)7.问卷设计的原则(P82)(填空)目的性反向性实用性8.问卷的一般结构(P81)一份问卷通常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资料的登记(编码)等。
社会医学总结(合集5篇)第一篇:社会医学总结社会医学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之为医学观。
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是指在病伤、医疗干预、老化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下人们的健康状态,以及与其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相联系的主观体验。
3.生活方式: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活动的行为表现形式,是人们一切生活活动的总和。
4.病例对照研究:指以患有研究疾病的病例与为患有该病的合适对照为研究对象,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危险因子的情况,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某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研究方法。
5.现况研究:指应用某种手段获取某一特定时点/时段内某人群的疾病或某些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信息的研究方法。
6.开放式问题:只向调查者提出问题,不提供备选答案,也不规定回答的范围,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想法和态度填答。
7.封闭式问题:即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并给出全部或几种主要的备选答案,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答案作为自己的回答。
8.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联系,包括网络的数量与质量简答题、辨析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现代医学的贡献:传统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卫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健康观传统医学: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解除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预防医学:现代医学模式推动了预防医学的理论研究,新的健康观促进了预防医学向更高层次发展,建立了高危的概念,即高危环境、高危因素、高危人群的三级预防策略临床医学:应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临床思维和临床卫生实践,促进医学现代化和临床医学摆脱困境向更高层次发展。
医学服务形势由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由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以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转变;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开展患者教育、早期诊断、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的需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医生必须是五星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决策者、信息提供者、社区领导者、卫生服务管理者;医学教育本身必须进行改革卫生服务:四个扩大,由治疗向预防;由院内向院外、由生理向心理、由技术向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可持续经济支持;可持续发展能改善生活条件,利于疾病谱的改变;医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生产力要素,劳动者;保持个体身体健康,是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健康观:由健康即无病向健康与疾病共存向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指身体上、精神上与社会适应性的完好状态群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意义用于筛检疾病危险因素作为有效健康教育工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缺勤能够降低医疗费用可以降低伤残率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可以评估和预测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等可以用于健康管理,并成为健康管理的核心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当医疗服务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具备六位一体的功能,六位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一体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上述综合连续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对象1.健康人群2.亚健康人群3.高危人群:存在明显的对健康有害因素的人群4.重点保健人群:如儿童、妇女、老年人、疾病康复期人群、残疾人等5.患者社会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准备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选题、明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2.设计阶段: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研究方案3.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4.分析阶段:对调查实施阶段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5.总结阶段:包括研究阶段的总结和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明确性原则3.逻辑性原则4.便于整理分析原则5.简短精炼原则问卷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备选答案类别不能缺失2.备选答案范围不能重叠或空缺3.每一个问题只能表达一个概念或一件事件4.避免使用难理解的专业名词5.不用双重否定6.不超出被调查者能清楚记忆的范围7.在被调查者能理解的范围内提问8.避免暗示9.避免空泛10.避免引起被调查者不良情绪反应的问题选择生命质量量表的考虑因素1.设计者的测量主题和测量目的2.评价的层次3.普适性量表与特异性量表4.信度、效度及灵敏度5.内容的文化适应性6.研究结果的相互比较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步骤1.收集资料① 收集当地年龄别、性别、疾病别死亡率资料② 收集个体危险因素资料2.处理资料① 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② 计算组合危险因素③ 计算存在死亡危险④ 计算评价年龄⑤ 计算增长年龄⑥ 计算危险降低程度促进健康行为1.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利于健康的基本行为2.预警行为:指预防事故发生前与发生时正确处置的行为3.保健行为:正确合理地利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身心健康的行为4.避开环境危险:主动的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避开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自然环境与心理社会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各种危害的行为5.接触不良嗜好:指戒除日常生活中对健康有危害的各人偏好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社会医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影响传染源2.对传播途径作用明显3.对人群易感性的影响,预防接种最显著社会医学研究对象: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在人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提高生命质量三个不同阶段中研究社会因素发挥怎样的作用社会医学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医学模式的演变1.经验医学时代①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2.①②3.实验医学时代机械论的医学时代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社会性1.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2.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3.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社会医学的研究类型1.按获取资料的途径分类① 问卷调查法② 文献研究③ 访谈法④ 观察法2.按研究时间分类① 现况研究② 病例对照研究③ 前瞻性研究3.按研究性质分类① 理论研究② 试验研究4.按研究指标的的量化情况分类① 定性研究② 定量研究抽样方法1.概率抽样:常用的概率抽样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多阶段抽样2.非概率抽样:是指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和主观愿望任意选择研究对象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常用的非概率方法① 偶遇抽样② 立意抽样:是根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单位。
社会医学第一章概论社会医学: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她的知识基础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医学科学,也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面是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理科学。
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1 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 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在《全国医学监督体制》中提出用医学监督计划使政府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和公众健康的主张。
新世纪卫生策略: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的:增加期望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进卫生公平;使全体人民能利用可持续卫生系统和服务。
第二章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科学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是指导医学实践的基本观点。
医学模式的特点:1社会性2普遍性3广泛性4渐进性希波克拉底在《人与自然》一书中提到“四体液”学说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培根把医学的任务分为三个方面: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延长寿命,提倡研究解剖学和病理解剖学。
笛卡尔和拉美特利《动物是机器》《人是机器》机械论医学模式的缺点:认为甚至连思想活动也是机械的,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总体,对人的观察具有片面性机械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生物医学模式的缺点:1单因单果的线性医学模式2强调生物对健康的作用3重视部分忽视整体4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重视疾病,忽视病人5难以理解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健康问题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1确立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的位置2更加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3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4建立以人为本的医疗体系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底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1、社会医学的定义:是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订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门交叉性学科。
2、社会医学的根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4、社会医学的根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开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开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5、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开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根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核心是医学观。
6、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7、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2)恒常性:经常作用〔3〕积累性:累加作用(4)交互作用8、经济开展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群健康与社会经济开展是双向促进作用〔1〕经济开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改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卫生投入;提高居民文化素质〔2〕经济开展水平对健康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心理压力突出;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3〕健康对经济开展的促进作用:提高劳动力水平——增加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9、文化的类型:〔1〕智能文化: 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2〕标准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3〕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社会医学最终版没有之一第一章绪论1.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探讨从社会医学策略和措施上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一门科学。
知识基础:医学科学、社会科学;2. 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综合性卫生政策、策略与措施。
3. 研究内容:(1)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2)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3)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 基本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3)制定卫生政策和策略;(4)开展特殊人群及社会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5. 教学目的:1.建立起整体医学观念和大卫生观念;2.以现代医学模式指导医疗卫生实践;3.理解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作用;4.掌握社会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测量法、文献法第二章医学模式1.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中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也称医学观。
2. 医学模式种类:神灵主义→自然哲学→机械论→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为什么会发生):(1)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改变;(2)人类健康需求普遍提高;(3)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4)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和社会的影响: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影响;对临床医学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健康观的影响;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在当今,健康问题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国家间与国家内的健康不公平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
要解决健康问题,关键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贫困和弱势人群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有证据显示,影响健康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因素,全球疾病负担和健康不公平大部分根源于社会因素。
第一节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概述一、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在传统健康观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疾病是由生物的或理化的病因引起的,从这些病因人手可以防治疾病,恢复健康,解决健康问题主要是医生、护士、医院、卫生部门的事情。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医学实践、医学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和卫生服务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因素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影响。
人类社会的疾病谱和死因谱正在发生着改变,很多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还更多地受到环境因素、个体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心理因素等影响。
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意外事故死亡等增多,各种社会病的出现,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重视产生疾病和死亡的社会环境原因。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健康并不仅是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好。
健康与疾病被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在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生存压力增大,个体出现亚健康和亚临床状态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个体身心疾病所产生的原因往往产生于复杂的社会环境。
人们的健康水平取决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因此,解决健康问题也要从社会环境因素人手。
这个对健康产生决定影响的社会环境是由个体所处社会地位和所能支配的社会资源决定的。
在一个社会中,权贵阶层拥有财富或者社会地位,占据丰富的优势社会资源,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而劳苦大众常年生活在资源匾乏境地,他们的营养状况、居住环境、工作条件和心理环境往往比较差。
由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不公平带来的健康不公平是影响社会健康状况的最根本原因。
这是因为:首先,弱势人群的健康状况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第一章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互相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5):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4制订卫生策略和措施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疾病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不同目标与任务演变的卫生革命(3):1第一次卫生革命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
2第二次革命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
3第三次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现共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5.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内容(6):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到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科学的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2.医学模式的转变(5):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论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和方法论。
4.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即影响健康的因素)(4):1生物遗传2环境因素3卫生服务4行为—生活方式 5 消费形式5.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4):1环境因素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6.亚健康状态:指人的机体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社会医学》重点、难点、考点汇总采用讲述、PBL教学模式、启发式、案例结合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与学生共同来探讨,通过实例及一些图表来讲解重点和难点。
在实践课上着重学习探讨重点难点内容,通过情景模拟实验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巩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学习效果。
使其真正了解社会医学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社会意义。
为其今后能在公共卫生领域顺利开展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考点涵盖社会医学学科的重点内容,考察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重点: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医学模式的概念、演变的规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社会健康决定因素模型的内容包;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健康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和流动与健康的关系;社会制度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文化的概念、构成和特点;文化影响健康的模式与特点;人格、认知、心理压力的概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健康行为的概念;行为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健康行为的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观点;健康社会因素决定论;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与治理;我国健康管理与治理的形势;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与步骤;问卷设计的步骤;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内容和方法;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的基本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分类;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主要内容;伤残调整生命的概念和应用;社会卫生状况概念;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全球社会卫生状况;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与基本内容;我国初级保健的最低标准与实际步骤;社区的概念及其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社会影响因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健康特征;残疾的预防和康复;流动人口保健;社会病的特点、产生根源及防治方法;慢性病筛查、监测的主要内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三级预防和管理。
社会医学(李鲁版)-汇总————————————————————————————————作者:————————————————————————————————日期: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
2社会医学的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作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社会医学的具体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20世纪下半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第三次卫生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
第一章绪论(1)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主要是从社会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2.社会医学的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3.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①社会卫生状况②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③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4.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①倡导积极的健康观②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③发现社会卫生问题④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⑤常见病的社会防治⑥促进人群健康⑦加强社会医学教育5.德国医学家诺尔曼及病理学家魏尔啸都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
课后习题:1.填空题(1)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2)社会医学具体内容包括三个层面: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2.单选题(1)社会医学概念是谁第一次提出来的(A)A.盖林B.魏尔啸C.格罗蒂扬D.彼得·弗兰克(2)社会医学是(D)A.临床医学的分支学科B.理论学科C.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D.交叉学科3.名词解释(1)社会医学(2)医学社会学4.问答题(1)试述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答: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发现社会卫生问题;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常见病的社会防治;加强社会医学教育;促进人群健康(2)社会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特点?答:实践性;政策性;社会性;创新性。
第二章医学模式(2)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就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和医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规范,即医学方法论)2.医学模式的特点:①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②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③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④医学模式发展的动态性3.医学模式的作用:①推进医学理论的发展②指引医学实践的改进③促进医学教育的革新4.医学模式演变过程: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一机械论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整体(系统)医学时代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原因:①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②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③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④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识的深化⑤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⑥卫生保健实践的启示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凝聚的过程:①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②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的提出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揭示了医学观的动态性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确立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医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立体地探索了健康概念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一)对卫生事业的影响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把健康推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促成了大卫生观形成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对卫生服务的影响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③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④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②现代型的医学人才就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③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四)对临床医学的影响由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由偏重个体诊治向更加重视群体健康防护转变,由着眼于分析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向综合性多因素分析转变,由单纯性治疗向兼顾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支持等转变(五)对预防医学的影响9.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③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④医疗卫生服务因素课后习题:1,填空题(1)医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五种模式。
绪论社会医学:是研究众多社会因素与个人及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为制订社会卫生事业战略方针政策及规划和社会卫生保障措施等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保护和增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医学研究的内容,性质,特点是什么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常见疾病的社会诊治。
性质:社会医学是医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是医学和社会学的边缘学科特点:以人和人群为社会存在的整体来研究;立足于诸多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双向作用研究作用规律;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既认为保护和增进健康具有共同规律性,又承认不同的时期区域和人群及不同的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俗国情等有着不同的社会医学问题。
社会诊断:是指在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时,分析和评估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是什么,即对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医学的诊断。
社会病因学分析:指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对人群的影响,以及导致人群患病和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
社会处方:指针对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采取相应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及加强社会卫生管理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包括卫生发展战略和策略,目标与指标,政策和措施等。
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答: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弘扬正确的医学模式;3、改发现社会卫生问题;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5、常见病的社会防治;6、促进人群健康;7、加强社会医学教育。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处理医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观察与处理方法的宏观概括,其核心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特点:产生的社会性,存在的普遍性,作用的广泛性,发展的动态性。
生物医学模式:a、健康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
这种保持生态平衡的观念,称为“生态学模式”。
社会医学李鲁考研备考攻略
社会医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
结合的交叉学科。
其中,李鲁出版的《社会医学》是备考的重要参考书。
以下是社会医学李鲁考研备考攻略,希望对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1. 熟悉考纲要求
考生要认真研读考纲,了解考试科目和内容,逐一掌握重难点。
对于考纲中的规定和要求,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2. 系统复习课本
课本是备考的重要资料之一,考生要结合考纲内容,系统性地复
习课本并进行笔记整理、归纳总结。
3. 大量练习
备考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和速度。
考生可以选择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进行练习,同时还需要注
意总结题型规律和解题技巧。
4. 注重模块练习
社会医学中的各模块内容较多且难度不一,考生需要针对不同模
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确保每个模块的掌握程度。
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各种资源,比如在线答疑、视频讲解等。
对于李鲁讲解主要内容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备考,相信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社会医学李鲁相关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的定义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
2社会医学的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作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社会医学的具体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4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20世纪下半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
第三次卫生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 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
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即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生物医学模式内在缺陷是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3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a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c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d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临床医学的影响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①病人教育②早期诊断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对预防医学的影响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大系统对预防医学的作用,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生物医学模式医学目的以治疗为主,以治愈为目的。
现代医学的目的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要求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
现代型的医学人才,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
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疾病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希波克拉底:疾病就是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失常•《黄帝内经》:疾病的本质在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意大利学者莫干尼:是器官形态学的改变疾病恩格尔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
疾病(disease) 病理状态医学判断生物尺度病患(illness) 病人说明病理状态的方式,自我判断感觉尺度患病(sickness) 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社会判断行动尺度健康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three dimension)。
从生物角度看人的健康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人的健康从社会学角度衡量人的健康健康与疾病亚健康(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
2002年6月,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指出:中国人口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亚临床疾病无临床症状、体症,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依据。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因素的内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熟悉文化的概念、社会阶层、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及家庭结构的类型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人口、科学技术等,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卫生保健等。
主要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
也可将社会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b社会阶层与健康c社会营养与健康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1. 环境污染和破坏2.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劳动能力、体力、技能和智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b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阶层: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研究的主要意义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不同阶层的人群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同:eg城市中的肥胖人群&黄河边的儿童与妇女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指标c社会营养与健康(一)营养状况与健康 1. 总摄入热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2.食物营养结构:Pr、脂肪、碳水化合物(3:4:13), 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各占50%为宜(二)营养政策与健康1粮食生产政策2引导食物消费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a社会制度与健康b社会关系与健康c人口发展与健康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e科技进步与健康f城市化与健康a社会制度与健康社会制度约束个人、群体、组织的社会行为规范。
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涵义有三层:社会形态(social formation);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social system);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social regulation)。
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双向性;普遍性或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分配制度; 社会卫生政策; 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b社会关系与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协调,气氛和谐,有利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调节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家庭结构的类型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核心家庭、扩展家庭(主干、联合)、异常家庭退休、失业与健康c人口发展与健康(一)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过多对健康影响: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质量;3. 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二)人口结构与健康1.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2.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三)人口流动与健康(四)人口素质与健康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型措施。
e科技进步与健康f城市化与健康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文化诸现象对健康的影响(一)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亚文化(subculture):指非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包括那些只在少数民族或集团中留存的或具地方性特征的思想文化。
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行为、人格的定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
了解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
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
气质(temperamen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
也就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
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性格和气质都属个性的范畴,具体内容难以分清,且两者互相作用,影响于人的行为。
气质与个人的身体条件、遗传等因素有较大的联系,易变性差。
而性格则主要与后天条件有关,性格虽然稳定,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
行为(behavior)和健康行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
行为分(隐性)内在行为和显性行为内在行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显性行为可以被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个人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确定的行为。
特点a后天生活习惯b长期稳定的行为c有明显的健康危害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目的要求重点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定性研究的特点及方法熟悉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了解问卷的主要类型、问卷设计的原则、答案的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