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粤教版)《雷雨》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48
雷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
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学会鉴赏解读戏剧。
能力目标:1、尝试网络环境中解读经典文本,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 教学重难点]重点:怎样利用网络环境解读、把握经典作品。
难点:以人文意识探究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学法引导]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戏剧常识、作者、作品、相关背景等。
2、借助网络互动方式整合学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读文本,利用实时网络讨论,探究教学难点。
4、拓展课堂,结合课文进行多元化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
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习写作特色。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2、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
《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i《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二、《雷雨》标题的意义:《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雷雨》人物关系表:繁漪周朴园侍萍鲁贵周冲周萍鲁大海四凤四、节选部分结构: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反抗斗争。
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分析:1.周朴园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2.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3.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仇敌。
3.9《雷雨》教案2(粤教版必修五)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知识,把握戏剧冲突。
2品味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3理解潜台词的内涵,分角色朗读,扮演剧中人物。
重点难点:1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2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潜台词的内涵。
课时:两课时。
教具:采用投影仪。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清结构,把握戏剧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内容:一、导入新课:一百年来,在中国上演过的话剧难以计数,但是,若只选一部戏作为代表,则非《雷雨》莫属。
因为《雷雨》是中国第一部可读、可演的话剧,它的诞生打破了此前中国只能演国外话剧的局面。
同时,它从面世开始就成为最卖座的剧目,是国内演出次数最多的一个剧,《雷雨》里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繁漪、周朴园等已成为世界话剧舞台的经典人物,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曹禺,走进《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二、速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人物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性格。
1共同探讨,集体回答:本文的情节结构:明确:课文节选的部分可分为两个场面,地点都在周家客厅里。
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
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
这两个场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前者静而后者动,前者慢而后者快,前者内心动作多,后者外部动作多。
这前后不同由内容决定,也符合剧中人物性格。
2自主探究:本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人物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几对矛盾?明确: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等。
两对矛盾:周朴园与鲁侍萍夫妻关系主仆关系(根本利益的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关系资本家与工人(根本利益的冲突)。
3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一组思考并讨论:周朴园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三十年来他所做的打听下落,保留旧家具,记住生日等,可看出他对侍萍是真情,还是假意?明确:周朴园自私、虚伪、卑劣、残忍、冷酷、奸诈、心狠手辣、老谋深算,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雷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戏剧的相关知识,认识作者;2、找出本剧中的几组人物矛盾,从而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剧中的人物对话,体会戏剧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能够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剧以“雷雨”为题的深意。
教学重点:找出本剧中的几组人物矛盾,从而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讨论剧中的人物对话,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并且能够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介绍法、讲析法、讨论法。
教具: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我国有一剧本的问世,可以用这一个成语来形容。
它的问世,就好象是一场暴风骤雨一般,震惊了当时整个的剧坛。
从此以后,我国剧坛才有了可以和世界优秀剧本相媲美的话剧作品。
这部话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常演不衰,成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剧目之一。
那么这部话剧作品是什么呢?它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现当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著名话剧《雷雨》。
【戏剧介绍】(一)、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它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是编剧、导演、演员以及音乐、美工的集体创作。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如京剧、越剧等),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
(二)、戏剧的分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雷雨)、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雷雨》)和独幕剧(《三块钱国币》);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屈原》)和现代剧(《茶馆》);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又称“悲喜剧”,兼有悲剧和喜剧两种因素,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通过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2.结合周鲁两家多种矛盾关系产生的根源,归纳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场。
2.提问:此时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看出什么问题?明确: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3.提问:鲁大海被周朴园宣布开除后,又是怎样同周朴园斗争的?明确:鲁大海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周朴园为了赚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阶级本性,在愤怒痛斥周朴园用金钱收买工人败类平息罢工斗争的同时,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的血淋淋的发家史: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淹死2200名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他扣300块钱。
之后,又顽强地跟周朴园的打手们“还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
4.提问:通过鲁大海与周朴园的斗争,你看出了什么问题?明确:鲁大海的斗争明显地表现出经验不足,从他的语言也足见他的鲁莽和幼稚,但通过他的斗争,毕竟表现出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表现出中国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
鲁大海的出现,使剧作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整个悲剧透出一线光明。
5.提问:这一场剧的结尾,鲁侍萍有两句欲言又止的话,清同学们分析一下她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明确:第一句话是:“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是:“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