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MRI成像和临床诊断指标价值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61 MB
- 文档页数:52
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影像学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
方法:对53例RA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占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占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占13.2%(14/53)。
早期、中期、晚期分别占13.2%(7/53)、79.3%(42/53)、7.5%(4/53)。
结论:R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实验室及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学;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0月~2011年2月间在本院就诊的53例RA患者的影像学临床资料,以探讨该病的早期影像学征象和诊断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RA病人53例中,男15例,女38例。
年龄26~70岁,平均55.8岁。
患者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类风湿病协会(ARA)修订的RA诊断标准[1]。
临床症状有发热,疼痛,淋巴结肿大,僵硬以晨起为重(晨僵)。
少数患者出现脾脏增大,贫血,血沉加速,肌肉萎缩。
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清蛋白低而球蛋白增高等。
病程持续时间1~11个月,平均4个月。
多数发病缓慢,主要因着凉,劳累或居住在潮湿环境而发病。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摄手、腕、足关节X线平片,部分加摄膝、肘、肩等关节X线平片,少数行部分关节CT扫描及MRI检查。
2 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32例(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14例(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7例(13.2%,14/53),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点。
手及腕部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的表征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是结缔组织渗出形成的慢性炎性病变,其特点是局部关节反复肿痛、胀痛,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纤维强直,最后形成畸形。
手足小关节是最早、最常受累的部位[1,2]。
本文收集了我院20XX年6月~20XX年6月40例门诊患者,通过对其影像学表现的分析及查阅相关的文献,增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13例,女27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为12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31岁,女性平均年龄3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①晨僵持续至少1 h(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胀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胀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清类风湿含量升高。
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方法采用万东产的TX-PR1000型X线机及飞利浦DR型号为ROT350。
X线部位手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均双侧对照。
2 结果关节受侵部位手部病变19例;腕关节病变17例;手部及腕同时病变12例。
其中桡腕关节、腕间关节9例,其次腕掌关节8例。
X线表现关节病变同时受累4例。
所有患者均以对称性侵犯手、腕小关节为特点。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出现的X线征:①骨质疏松病变早期往往局限于关节,缓慢进展后范围扩大,最后形成普遍骨质疏松。
本组病例中60%早期X线表现为骨质疏松,与其他资料统计相符。
②关节间隙狭窄 X线往往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关节间隙显示欠清晰。
早期常见于近指关节,其中伴骨质疏松2例、关节边缘骨质虫蚀状5例、关节囊状密度减低5例;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骨质明显破坏,骨质关节糜烂增生变形、强直等。
③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改变24例;由于滑膜内皮细胞增生、肥厚,形成绒毛状皱褶,突入关节内,绒毛可坏死脱落,肉芽组织也可以破坏软骨下骨,使骨小梁减少、骨质疏松、骨髓的造血组织被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
MRI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26例疑诊为ra的多关节炎患者进行腕关节和双手mri扫描检查及临床评价,并对未确诊患者进行1年临床随访,研究mri在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结果:在26例疑诊为ra患者中,25例(96.2%)在mri扫描中显示ra异常征象;26例在随访期间证实为早期ra,其中25例(96.2%)mri提示早期诊断,并且l7例(65.4%)的患者已出现mri骨侵蚀。
此26例早期ra 患者在病程、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双腕关节受累等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手及腕关节mri扫描是(ra)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并可提示早期ra的诊断及治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核磁共振成像;早期诊断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10-0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侵犯全身多个关节,滑膜最先受累的结缔组织病,致残率高。
病程呈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迅速进展,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逐渐破坏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终致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其中关节畸形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害。
ra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20%~0.37%[1],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ra患者的骨质破坏多出现在发病后第1年,甚至4个月内[2]。
早期ra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常规x线检查无法检出早期ra的软骨和滑膜病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找到早期诊断ra的方法,磁共振成像(mri)具有很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清楚显示滑膜炎性病变、骨髓水肿、骨侵蚀和腱鞘炎等早期ra全部的病理过程,故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评价病变进展情况[3]。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临床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9月临床怀疑早期ra患者2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9例,年龄18~65岁,平均(47±12)岁;患者均以腕关节肿痛为主诉,病程2~9个月不等,腕关节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的磁共振定量分析周海燕;刘鹏程;王成林;罗莉丽;戚玉龙;冯飞【摘要】目的: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骨侵蚀MRI表现及临床指标对照研究,探讨两者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行手腕部MRI扫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在1周内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其中符合类风湿诊断标准的入选为研究对象。
采用OMERACT的RA评分系统为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破坏的评分标准,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分析及评分。
分别按性别、年龄、病程、晨僵、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肤(抗CCP)、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予以分组,使用Mann-Whitney方法分析各组间骨侵蚀的差异。
结果:符合RA诊断标准的共54例,共发现238处骨质侵蚀,最多的1例累及13处骨质。
腕部骨侵蚀最常累及三角骨(36/54),其次为头状骨(31/54);手部最常累及第三掌骨头(7/54),其次为第二掌骨头(6/54)。
早期/中晚期RA组、CRP阳/阴性组、ESR阳/阴性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抗CCP阳/阴性组间的骨侵蚀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性别、年龄、晨僵、RF、ASO 的组间骨侵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RI可为骨侵蚀的诊断及评估预后提供最直观的依据,抗CCP抗体、CRP、ESR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骨侵蚀。
%Objective:To evaluate MRI,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hand or wrist pain were selected randomly inthis study. All patients ha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in a week before or after they accepted MRI examinations. Patients who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would be scored corresponding to OMERACT system.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gender,age,disease duration,morning stiffness,RF, ACCP, ASOand ESR respectively. Bone erosion scores were analyzed using Mann-Whitney. Results:There were 238 bone erosions in 54 cases with RA. 13 bone erosions were found in the most severe cases. The most common bone erosion in wrist is triangular bone, followed by capitates; in hand is the head of the metacarpal bone, followed by the second metacarpal bone. Statistic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age,duration, ACCP, ASO and ESR. Conclusion :.MRI provides the intuitive diagnostic evidence of bone erosion in RA, while ACCP, ASO and ESR indicate bone erosion in a certain degree.【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4页(P981-984)【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磁共振成像;腕关节;骨侵蚀【作者】周海燕;刘鹏程;王成林;罗莉丽;戚玉龙;冯飞【作者单位】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518036广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影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3;R445.2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变特征是以侵犯周围关节为主的多关节性慢性炎性病变。
·159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NOV. 2023, Vol.21, No.11 Total No.169【通讯作者】张晓琴,女,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呼吸系统及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E-mail:******************Application Value of MRI Combined with160·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11月 第21卷 第11期 总第169期状位和斜矢状位。
(2)肘关节扫描序列:压脂T 2WI轴位、矢状位,STIR冠状位,T 1WI冠状位。
(3)手部扫描序列:压脂T 2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 1WI冠状位、轴位及增强T 1WI轴位、冠状位、矢状位。
增强采用手推静脉给药。
MRI扫描条件:采用32射频通道平台,线圈使用Body12通道,梯度场45 mT/m,最大梯度切换率为200 mT/(m·ms)。
扫描参数:SE T 1WI:TR 2000ms,TE 9ms;FSE T 2WI:TR5000ms,TE 96ms;DWI(b=O、1000s/mm 2):TR 6200ms;扫描层厚3mm;间距为0.5mm;FOV 160mm;扫描矩阵为256×256。
所有图像传输至工作站后使用SPIN软件进行处理。
1.3 血清学检查 采集所有入组患者肘静脉血3mL,置入抗凝试管中,离心分离血清(3000r/min,10min)。
取上层清液采用上海科华全自动酶标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CTHRC1、sPD-1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进行。
1.4 评价标准[5]制定的早期RA MRI的相关诊断标准,由2名科室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阅片,并根据MRI结果对早期RA和非RA影像征象进行详细描述,分析MRI显示的关节多发对称性梭形软组织肿胀、滑膜增厚和关节腔积液等,所得结果须一致,如不一致需经协商统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DR及MRI诊断分析田扬;赵卫;胡继红;张文斌【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DR及MRI征象,提高对本病早期诊断的水平。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
结果本组45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34例,年龄18~72岁,平均33.5岁;病变部位手、腕关节部34例,足、踝关节部15例,膝关节6例,肩关节3例;肘关节5例;DR表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呈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及边缘骨质局限性侵蚀破坏,周围骨质疏松脱钙,5例患者出现关节半脱位表现。
17例患者行MR检查,均为阳性,早期14例,MRI表现:滑膜炎渗出时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骨髓水肿时T1WI呈低信号,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增强后T1WI强化;血管翳表现T1WI中等强度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T1WI明显强化;关节破坏软骨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不规则高信号影,软骨表面可见毛糙和轻微的高低不平,成小囊状变;关节骨质侵蚀改变,表现为关节面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韧带、关节囊增厚及关节积液,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结论影像学DR检查是RA常规检查方法,MRI敏感性、特异性高,是目前诊断早期RA的最佳及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数字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作者】田扬;赵卫;胡继红;张文斌【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学科,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2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