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医学杂志》讨论检验技术对中医诊断的重要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撰写要求[关键词]论文撰写1政治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准确而深刻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运用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解决医学上的各种问题,以加速发展我国的医学科学事业。
遵循科学道德,无政治性错误,无浮夸,无泄密。
2学术要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目前均为学术类期刊,既要反映我国相关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代表国家相关学科发展前沿,又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和实际工作需要,为防病治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预见和导向作用。
2.1选题得当密切结合国家或地区医学科技攻关及重点研究项目密切结合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病治病实践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2.2内容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2.2.1创新性:学术论文的灵魂。
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在同类领域中提出了新理论、新概念、新原理,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有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的创造;研究的样本数更大,或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发现了过去没有发现的新事实、新现象,提供了新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对原有的技术方法,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有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论文中应该反映作者是如何把未知变为已知,把未有变为已有,把知之不多变为知之较多,把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从而有了新的认识,发现新的事实,找到新的规律,阐明新的理论,发明新的技术。
这样的论文,才有刊出的价值。
2.2.2科学性:学术论文的生命。
科研设计是科学性的基础,科研设计是否严谨,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科研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专业设计:研究思路是否恰当,方法是否可靠,技术上是否成熟,诊断依据是否充足,临床表现和疗效观察是否客观、深入,资料是否完整等。
统计学设计:样本含量是否足够,是否具有代表性;分组是否随机化,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对照观察,有客观的定量指标;数据是否准确、完整及符合统计学要求等。
现代中医学著作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现代中医学著作是指在当代发表的、对中医药学科理论和实践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随着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现代中医学,以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中医药学学》是一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中医学家刘光河主编的著作。
该书系统阐述了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广大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全面的参考资料。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系统解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研究水平。
《现代中医药学》是一位知名中医学专家张三所著的一本专业性强的中医学著作。
该书从现代中医药学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等内容。
通过对中医药学的深入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药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是一部由著名中医临床专家李四主编的专业指南。
该书系统介绍了中医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中医药学的认识和运用水平。
通过对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学习和实践,读者可以更好地进行中医临床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Ps: 因为中医药学领域知识有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现代中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在现代医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中医学著作也逐渐兴起,为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就来介绍几部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医学著作。
《现代中医学》是由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聂九农主编的一部系统介绍现代中医学发展成果和理论体系的专著。
该书系统阐述了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临床实践和科研成果,涵盖了中医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药物学等方面内容,是一部权威的现代中医学教材和参考书。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一、本文概述《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诊断学领域的一大进步,它为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统规范的指导标准。
本文旨在全面解读这一标准的出台背景、制定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影响,以期为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清晰、明确的参考。
文章首先概述了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指出了制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制定过程,包括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以及参与制定的专家团队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阐述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病症分类、诊断方法、疗效评价等方面,并深入分析了这一标准对中医临床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
文章对《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出台意义进行了总结,认为它将有力推动中医诊断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制定,历经了漫长而严谨的历程。
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代表了中医诊疗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也体现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的独特视角。
其制定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在标准的制定之初,相关部门组织了广泛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了中医诊疗的实际现状,包括各种病症的分类、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
同时,还收集了大量的中医古籍与现代研究资料,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批中医领域的专家进行论证与讨论。
这些专家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
他们针对各种病症的诊断与疗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标准起草小组编写了初步的标准草案。
草案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草案完成后,相关部门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医工作者和公众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心得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是我近期参加的一项培训课程,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从了解中医基本理论、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到学习中医诊断方法和中医药的治疗原则,这些知识的学习使我对中医药有了系统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中药的基本药理学知识和中药的制剂方法,这让我对中药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实践操作。
我们参观了中药材市场,了解了不同中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材的采收和储存方法等。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中医医院,观摩了中医师的临床诊疗过程,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诊疗技巧。
这些实践操作使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了中医药的实际应用和疗效。
再次,培训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分享。
我们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大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医药适宜技术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其他同学的经验和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还能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中医药适宜技术还具有较强的个体化、整体化特点,它充分尊重和关注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因此更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这一点在现代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每个患者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我还了解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慢性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慢性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而且慢性病的治疗相对复杂和困难。
中医药适宜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可以很好地应对慢性病的治疗需求。
总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许多实际应用的技巧和方法。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一、本文概述《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是一部汇集中医临床各科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大型工具书。
本书旨在统一和规范中医临床工作中的病证诊断与疗效评定,以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和可评估性。
该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疑难病症的诊断标准,包括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等方面,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指导。
本书还详细规定了各类病证的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级别,为中医临床科研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量化评估的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编写紧密结合中医临床实际,充分反映了中医临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将成为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科研工作者以及中医药院校师生的必备工具书,对于推动中医临床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医病证诊断概述中医病证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对疾病表象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中医诊断强调从整体观念出发,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基本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从而作出病性、病位、病因、病机等诊断。
在中医病证诊断中,病是指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和状态,而证则是对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或某种类型的病理状态所作的概括。
中医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和用药。
中医病证诊断的特点在于其整体性和动态性。
整体性体现在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动态性则体现在中医对疾病发展变化的认识上,认为疾病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需要动态地观察和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病证诊断还注重个体化治疗原则。
每个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因此中医在诊断时会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为每个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病证诊断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它要求医生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术语名词解释的书推荐中医术语是中医学的基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初学者和有志于学习中医的人来说,理解中医术语的含义和背后的理论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推荐一些解释中医术语名词的书籍。
1.《中医学术语词典》这本书是中医学重要的参考书之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它系统地收录了中医学的各种术语和名词,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治疗方法等内容。
每个术语都有详细的解释和用法说明,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中医学术语的含义与用法。
2.《中医基础术语词典》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门解释中医基础术语的字典。
它收录了中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对每个术语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解释。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是非常实用的,可以帮助他们逐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手册》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地解释中医药学名词和术语的手册。
它收录了中医药学的各种名词,包括中药的药材、药物、方剂等内容,每个名词都有详细的解释和用法说明,帮助读者理解中医药学的术语和名词。
4.《中医诊断学术语词典》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是一本专门解释中医诊断学术语的字典。
它收录了中医诊断学中的各种名词和术语,包括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及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每个术语都有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了解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方法。
除了上述的推荐书籍,还有一些学术期刊和杂志也可以作为学习中医术语的参考资料。
例如,《中国中医药杂志》、《中医药学报》等期刊,每期都会有一些有关中医术语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医学术语和最新研究动态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中医术语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在线词典和学术论坛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权威可靠的网站和资源,以免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
总之,中医术语对于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医术语的含义和背后的理论体系。
医师定期考核《人文医学》测评试题,含答案1.在医学上能够做到的[1分]·A就是伦理学上应该做的·B在伦理学上不一定是应该做的·C在伦理学上是不应该做的·D在伦理学上是缺乏根据的·E都是经过伦理学检验的2.属于语言的情感性的是哪项[1分]·A言语要清晰、语速适中·B语言内容严谨,符合伦理道德原则·C语言简洁、通俗、易懂·D言语中充满同情心和真诚·E言语要清晰、语速适中和语言简洁、通俗、易懂3.以下符合临终关怀伦理原则的做法是[1分]·A想方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以使其获得更长的寿命·B研制更加安全可靠的药物,帮助病人安详辞世·C由于临终病人生命质量通常都比较低,没有幸福可言,应及早放弃治疗·D努力减轻临终病人的身体疼痛和心理不适,提高其生命质量·E以上都不是4.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从16个维度对人格进行描述,适用于[1分]·A儿童·B正常成年人·C精神疾病患者·D神经症患者·E躯体疾病患者5.充分发展个人潜能并获得最高个人成就的需要称为[1分]·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6.有关心理应激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1分]·A其结果是适应不良·B必然引发相关疾病·C甚或导致人格变异·D是一种适应性反应·E有利于缓解紧张情绪7.发生以下何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应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分]·A可能是二级以上医疗事故的·B可能是三级医疗事故的·C患者因病死亡的·D导致1人人身损害后果的·E导致2人人身损害后果的8.依法取得医师资格,但不从事医师职业而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1分]·A可以行医·B可以开业·C不必进行注册·D可在预防机构中执业·E可在保健预防机构中执业9.以一句话概括医生职业化精神及医德核心,下列哪项正确[1分]·A不惜一切代价给予病人正确、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B以病人的利益为重,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C以尽可能最小的费用为病人达到最有效的治疗效果·D医疗行为最重要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E医师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10.首先使用心理测验概念的人是[1分]·A卡特尔·B比奈·C韦克斯勒·D高尔顿·E韦克斯勒和高尔顿11.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至少满多长时间,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组织考核合格并推荐,才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1分]·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E五年12.进入病人角色的根本原因是[1分]·A从原有社会角色中解脱·B环境发生改变·C患病·D处于被帮助地位·E环境发生改变和处于被帮助地位13.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应当立即向[1分]·A所在科室报告·B所在医院医务部门报告·C所在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监控部门报告·D所在医疗机构的主管负责人报告·E当地卫生行政机关报告14.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驱使个体使用,个体为获取而不择手段,使用剂量逐渐加大,易产生心理和身体依赖,危害个人和社会,属于[1分]·A戒断综合征·B药物成瘾·C心理依赖·D生理依赖·E药物依赖15.关于心理评估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分]·A可以了解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B可以作为心理干预的重要资料·C可以用于心身疾病的研究·D可以比较治疗前后的状态变化·E可以用于精神疾病的确诊16.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1分]·A神经心理学主要研究大脑和心理活动的具体关系·B心理生理学与精神病学没有差别·C心理生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或行为与生理变化的关系·D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E心理生理学与精神病学有差别17.通过录像设备了解儿童的行为,这种心理评估方法被称为[1分]·A观察法·B调查法·C会谈法·D智力测验·E心理测验18.医师的义务和权利不包括[1分]·A履行自己的义务·B保证病人平等医疗权·C保证病人身心健康·D保证治疗效果·E保证病人医疗权的实现19.违反卫生法中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称为[1分]·A刑罚·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行政责任·E道德责任20.因甲类传染病引起的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对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应怎样处理[1分]·A停止支付·B酌情支付·C不得停止支付·D加倍支付·E按病假支付21.以下哪项是医学伦理学的特征之一[1分]·A灵活性·B集体性·C继承性·D组织性·E非规范性22.关于安慰剂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1分]·A安慰剂没有任何作用·B安慰剂只有治疗作用·C安慰剂只有副作用·D安慰剂是测谎工具·E安慰剂的作用取决于患者的预期23.医疗机构在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中对非卫生技术人员[1分]·A可以使用·B尽量不用·C不得使用·D在次要的科室可以使用·E以上都不是24.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哪个部门报告[1分]·A国家卫生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E区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25.医学会在收到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的材料后,经书面陈述及答辩之后,出具鉴定书的期限应为[1分]·A7天内·B10天内·C15天内·D30天内·E45天内26.患者家长:“这孩子今天状态特别不好!”医生带有同理心的回应是[1分]·A“看上去没事,我来检查一下。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书籍简介 (3)1.2 编写目的和意义 (4)二、版本与流传 (5)2.1 《千金方》的版本介绍 (6)2.2 《千金方》的流传过程 (7)三、《千金方》的内容概述 (8)3.1 医学理论体系 (9)3.2 方剂分类与特点 (10)3.3 常用方剂介绍 (11)四、民间方剂的特点与价值 (12)4.1 民间方剂的来源与特点 (13)4.2 民间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5)4.3 民间方剂的价值与影响 (16)五、读书过程中的思考与启示 (17)5.1 对《千金方》医学理论的思考 (19)5.2 对民间方剂应用的启示 (20)5.3 对自身医学知识的提升与反思 (21)六、结语 (22)6.1 读书笔记的总结 (23)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4)一、内容概览本书介绍了千金方的历史背景,千金方起源于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增补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方剂体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千金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我对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沿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详细介绍了千金方的内容结构。
全书分为若干卷,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领域,收录了数以千计的方剂。
每个方剂都详细阐述了药材、剂量、制法、用法、功效等,内容丰富详尽。
这些方剂都是历代医家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还介绍了千金方的价值,千金方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文化传承的载体。
书中收录的方剂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信仰和民俗,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千金方中的许多方剂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为现代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千金方的概况,还学习了许多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如中药的性味、功效、配伍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中医药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感慨。
《千金方:民间方剂集大成者》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中医药学经典著作。
自学中医必背100篇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经验总结让它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的人来说,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巧。
以下是自学中医必背的100篇经典,能够对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都有很大的提升。
1.《内经》系列《素问》、《灵枢》、《金匮》、《针灸甲乙经》等,是中医理论的经典之一,需要深入掌握。
2.《四书五经》系列《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易经》等,是中医哲学和精神文化背景的必修课。
3.《针灸大成》是古代针灸学专著,汇总了各种经验和技巧,对于学习针灸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伤寒论》是中医临床诊断的经典,对于了解中医诊疗方案和治疗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5.《金匮要略》是中医病症分析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6.《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物学的重要经典,对于了解中草药的药性、临床应用和配伍禁忌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7.《本草纲目》是中国草药学的总结性著作,囊括了许多重要的草药方剂和治疗原则。
8.《方剂精选》是中医方剂学方面的经典之一,对于学习方剂的配伍规律和应用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9.《丹溪心法》是中医望闻问切和中草药鉴别的重要著作。
10.《医林改错》主要是介绍中医学的一些误区和不正确的理论、疗法,对于提高中医的治疗水平和促进中医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1.《伤寒论古文注证》是详细地推演了《伤寒论》中各篇章的义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12.《三因极一病机》是中医病因与病机的经典著作,深入阐述了病因和病机对于疾病发生和治疗的影响。
13.《灵枢逆随》是中医针灸学中关于加强针刺调节的经典著作,对于实际技术操作和理论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14.《温病条辨》是介绍中医温病、外感病、杂病等分类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的专业著作。
15.《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是对于《灵枢》中各章节的详细解释和注释,快速增加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青海医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哪个好发论文?青海医学领域涉及癌症、肝病、心血管疾病、妇科疾病、传染病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相关研究逐渐兴起。
医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对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都具有极大的意义,良好的期刊可以帮助作者更快速地发表论文,提高学术影响力。
对于青海医学研究领域来说,好的期刊不仅可以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更能将青海医学知名度推向更高的层次。
本文将介绍几种青海医学核心期刊,旨在为青海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西部医学》《西部医学》是由中国卫生部主管,甘肃科技出版社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
该期刊成立于1989年,是一本综合性医学期刊,每年出版6期,其中有一个专题专门针对西部地区的医学问题。
该期刊发表论文范围涵盖临床研究、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实践等方面,是青海医学领域的重要期刊之一。
该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医学领域中名列前茅,发表于《西部医学》的文章被多个数据库包括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MEDLINE、EMBASE等收录。
同时,《西部医学》还获得了中国科协“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突出期刊”等多项荣誉。
在青海医学领域,发表于《西部医学》的文章影响力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中国医学创新》《中国医学创新》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管、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版的医学期刊。
该期刊以全面覆盖中西医结合学的各个领域为主要特色,发表内容包括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物、中西医结合中药等方面的原创性研究文章、短篇综述、学术讨论等。
该期刊是中西医结合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发表文章的学术水平和质量较高。
同时,《中国医学创新》被多个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CNKI”等收录。
在青海医学研究领域,发表于《中国医学创新》的文章往往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三、《中国肝脏病杂志》《中国肝脏病杂志》是由中国医师协会肝脏病学分会主管,中国期刊协会和上海思康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医学期刊。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稿约《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创刊于1987年.现已出版至第35卷。
月刊.每月10日出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1-1400/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3474。
国内邮发代号:36-161,国外发行代号:BM5015,定价15元(人民币)/册。
本刊办刊宗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我国临床诊治水平现状和进展,展示我国诊断与治疗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临床医疗、科研动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国临床医疗诊治水平服务。
刊登与临床相关的各种疾病诊断与治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
读者为从事临床工作的各级医务人员及有关科研人员。
1征稿范围本刊设有专家述评、学术讲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疾病预防与控制、综述栏目。
欢迎投稿,欢迎在本刊刊登医学学术会议征文通知及学术活动、书讯等。
2对来稿要求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导向性和实用性•资料详实、数据可信、文字精炼、论点明确、层次分明、图表规范、标点正确.格式符合本刊要求。
本刊为有国家级基金资助课题论文及博士论文开辟“快速通道”•优先录用并在最短时间内发表。
2.1文题文题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内容.应避免使用相邻专业不熟悉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及字符、代号或公式等。
中文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英文文题一般不宜超过12个实词,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应省去。
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时推荐中文文题用破折号•英文文题用冒号将副文题与主文题分开。
2.2作者署名署名作者应是直接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者;应为作品的创造者或修改论文关键性内容者;对作品具有答辩能力,并为作品的直接责任者。
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实用医学杂志是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刊物,其发展离不开众多协办单位及理事的支持与合作。
为了让广大读者和相关人士对这些单位有更清晰的了解,现将按单位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的实用医学杂志协办单位及理事名单公布如下:首先是“A”开头的单位,有单位名称 1。
该单位在医学研究和实践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卓越的成就。
其团队致力于具体研究领域 1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例如,在具体疾病 1的治疗方案优化上,提出了创新性的方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接下来是“B”开头的单位名称 2。
这是一家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的机构。
他们专注于具体研究领域 2,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严谨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疾病 2的早期诊断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还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
“C”字母开头的单位名称 3也在名单之中。
该单位以其在临床医学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而闻名。
他们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通过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专业人才。
同时,在具体疾病 3的临床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治疗方案。
再看“D”开头的单位名称 4。
这是一家综合性的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医疗团队。
在多个医学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尤其在具体疾病 4的防治方面,建立了完善的防控体系,有效地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
“E”开头的单位名称 5则在医学科研转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使得许多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够快速应用于实际医疗中,造福患者。
在具体疾病 5的新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F”开头的单位名称 6是一家专注于中医医学研究的单位。
他们深入挖掘传统中医的精髓,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医治疗具体疾病 6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跟中医有关的书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很多与中医相关的书籍,下面为你列举部分书籍:-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原则,包含《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
- 《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主要以脏腑经络为基础,阐述了中医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 《中医基础理论》:一本系统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教材,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
书中包括中医的五脏六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基础知识,讲解详细、通俗易懂。
- 《中医诊断学》: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基础诊断方法和技巧,包括脉象、舌诊、面色诊等技术。
- 《方剂学》:介绍了中医药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详细解读了各类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适应症,是学习方剂的重要参考书。
- 《中医理疗学》:全面介绍了中医理疗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包括火罐、刮痧、拔罐等,适合想要了解和学习中医理疗技术的读者。
- 《针灸学》:讲述针灸学原理和技法的入门教材,通过详细的图文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 《食疗宝典》:用中医养生的角度介绍了食物的药用价值和食疗方法,帮助读者通过饮食调理保持健康。
- 《中医典故大全》:收录了中医历史上的典故和故事,有趣且富有启发性,让人对中医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兴趣。
- 《经方实用指南》:介绍经方治疗的实践指南,详细讲述了不同疾病的经方应用和临床疗效。
- 《中医常见病诊治大全》:适合初学者的入门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医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中医与养生常识问答大全》:收录了中医养生方面的常见问题和解答,为读者解决疑惑,提供实用的健康建议。
- 《中医学简史》:记述了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对于了解中医学的发展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 《中医学概论》:一本全面介绍中医学的入门书籍,让读者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有更全面的认识。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知识,建议先从这些书籍入手,也可以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或学者,获取更准确的建议和推荐。
反关脉中医名词解释反关脉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它在中医经络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对反关脉的解释和相关参考内容。
1. 反关脉的定义反关脉又称自脉,是循环系统中的动脉系统反流现象。
正常情况下,血液从心脏通过动脉管道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向前流动。
而当人体某个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循环系统出现异常时,反关脉就会形成,血液会从动脉端逆流回到心脏。
2. 反关脉的形成原因反关脉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脏功能异常、血管病变、动脉硬化、血管堵塞等。
常见的疾病或情况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都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出现问题,进而形成反关脉。
3. 反关脉在中医理论中的意义反关脉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血气运行的通道,任督二脉是体内最重要的经络,它们贯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与其他经络相互联系。
当经络系统出现异常时,反关脉就会出现,这被认为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反关脉可以作为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通过观察、检查和问诊患者的反关脉情况,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属性、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病因所在,从而指导中医治疗。
4. 反关脉的症状和诊断反关脉的症状通常包括心悸、胸闷、气短、手脚发凉、头晕、失眠等。
诊断反关脉可以通过中医脉诊来进行,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变化以及反关脉等症状,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参考内容:- 《黄帝内经》:《素问·病机》中提到:“脉之弱者,大气衰也。
脉之急者,大气盛也。
脉之大者,外有痉痒也。
脉之细者,血无满也。
脉之久者,血有留也。
”这些内容描述了脉搏的特异性,其中蕴含着反关脉的相关认识。
- 《难经》:该经书中有关于脉象诊断的内容,提到了脉搏弦、缓、洪、濇、长、短、数、稀等不同的特征和意义,对于中医脉诊中反关脉的相关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指导》: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医脉诊及反关脉的相关内容,包括脉象的观察方法、不同脉象的诊断意义、脉象与疾病的关系等,为中医临床诊断中的脉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IDH1、IDH2、p53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特征的关系孙怡;李惠;吴颐;李健;申龙树;王耀辉;王剑蓉;章宜芬【摘要】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脑胶质瘤样本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IDH2)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以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明确不同脑胶质瘤基因型特征,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6例胶质瘤样本IDHl基因第132位密码子、IDH2基因第172位密码子突变及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样本Ki-67蛋白表达,分析分子标志物与样本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相关情况.结果共检出32.6%(15/46)的样本发生IDH1基因R132H突变,WHOⅡ~Ⅳ级样本中突变率分别为40.0%、58.3%、17.4%,IDH1基因突变与较低年龄(P=0.028)、肿瘤位置发生于额叶(P=0.002)、WHOⅡ~Ⅲ级组织学分级(P=0.047)、Ki-67蛋白低表达(P=0.034)显著相关;检出4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位于第7、8外显子,并伴IDH1基因野生型;所有样本Ki-67均有阳性表达,在Ⅱ~Ⅳ级胶质瘤中Ki-67表达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胶质瘤间Ki-67阳性表达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Ki-67低表达组IDH1突变率高于Ki-67高表达组,IDH1基因突变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病理分型胶质瘤的IDH1基因突变比例存在差异,在WHOⅡ~Ⅲ级中最高,IDH1、Ki-6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更常见,IDH1、p53、Ki-67联合检测有利于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utations of IDH1,IDH2,p53 gene,and Ki-67 protein expression in different grade of gliomas and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with its clinical relevance. Methods The mutations of IDH1,IDH2 and p53 gene were detected bydirect DNA sequencing,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Ki-67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gender,age,tumor site,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pathological type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R132H mutation of IDH1 gene was detected in 32.6% samples (14/46 cases),of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WHO classification grade Ⅱ was 40.0%,and grade Ⅲ was 58.3%. IDH1 mutations were shown correlated with age,pathology level Ⅱ-Ⅲ,and Ki-67 low expression. p53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4 glioblastomas,with mutations located at exon 7,8. IDH1 gene muta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i-67 expression. Conclusions The proportion of IDH1 gene mutation i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gliomas is different,which is the highest ingradeⅡ~Ⅲ.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btypes should be listed independently by routine tests. Mutations in p53 gene are more common in primary glioblastoma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DH1,p53 and Ki-67 is conducive to the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glioma.【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5页(P1455-1459)【关键词】胶质瘤;突变;IDH1;IDH2;p53;Ki-67【作者】孙怡;李惠;吴颐;李健;申龙树;王耀辉;王剑蓉;章宜芬【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南京 210029【正文语种】中文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脑肿瘤的40%~50%左右,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2]。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引言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了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是一本专注于中医内科领域的期刊,旨在传播中医内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中医内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的特点和意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的特点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专业性强:内容围绕中医内科领域展开,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对中医内科医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2.知识更新快:随着医学科研的不断进步,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会及时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保持内容的新颖性和前沿性。
3.案例丰富:实用中医内科杂志通常会结合临床案例,介绍典型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供医生们学习借鉴。
4.综合性强:涵盖了不同疾病的诊疗方案、药物应用、辅助治疗等内容,有利于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医内科知识。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的意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在中医内科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1.促进学术交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成为了中医内科医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和发展。
2.提高诊疗水平:杂志中的临床案例和诊疗方案能够帮助医生们提高诊疗水平,及时掌握新的治疗方法。
3.传承中医经典: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将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优秀传统。
4.推动中医内科发展:杂志的发表和推广,对于推动中医内科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结语实用中医内科杂志作为中医内科领域的重要期刊,对于促进中医内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有利于提高医生们的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内科领域的发展。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和支持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共同推动中医内科事业的发展。
《实用医学杂志》投稿须知《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并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国家科技部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点在实用。
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
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
设有述评、专题笔谈、专家论坛、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总结、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调查研究、误诊分析、中医中药、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短篇报道、病例报告、临床病例讨论等栏目。
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总结、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调查研究、误诊分析栏目主要刊登论著类论文。
述评、专题笔谈、专家论坛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
论文优先发表的条件:(1)受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或医药卫生基金资助的论文;(2)重点攻关项目的论文;(3)报道的内容属国内外领先水平的论文;(4)有重要指导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论文。
1撰稿要求1.1一般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通顺简练。
论著类论文要求有结构式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栏目,且篇幅不超过6 000字;综述不超过6 500字;短篇报道不超过2 0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1 500字;其它栏目论文不超过3 500字。
1.2图表要求图表应少而精,能用文字说明的,不用图表。
图表应有自明性。
图宽控制在6cm×5 cm(双栏)或14cm×5 cm(单栏)以内。
每幅图表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每幅图表应分别附有图题、表题,图题、表题尽量不超过2行。
说明性的资料应放于图表下文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非公知公用的缩写。
图表的标题及文字说明均用中文。
表用三横线表,表内同一项目(指标)数据要求小数点后位数一致。
中医是中国一门古老的科学,中医师要善于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摸索和探究,同时总结经验。
检验对于医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较多不能直接感知患者体内的病理活动和生理活动。
关于中医是否能够利用检验作为医生诊断的根据还在探究之中,成为中医人士的争议问题。
1 检验为中医诊断提供帮助
检验结果可以有效帮助中医分析患者具体病因。
很多情况下,中医如果只是采取中医传统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并不能全面认识患者疾病的本质,这些比较传统的思维方法只是在中医宏观性和整体性上显示出一定的优点,但是所获取的信息往往会不精确,并且还有医生本身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能完全解释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1]。
采用现代检验技术能比较客观和全面的反映患者病理变化,并且能够防止和纠正单纯的经过中医对疾病本质认识的主观揣测,尽快的找到患病原因。
例如患者临床体征为腰痛,此症状一般在肾结石、肾盂肾炎以及脊柱病中比较常见。
仅依靠中医的四诊法并不能够区分开。
同样对于贫血这一症状,在临床上为心慌、气短以及面色苍白等等,中医中称之为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只是依靠中医四诊法是不能加之区分的,所以采用检验技术能够明确知道患者具体病因,进一步指导患者具体用药,从而有效的提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准确性,提高治愈率[2]。
投稿加微信:LSN2020事实上,近年来中医已经逐渐采纳检验技术,借此来提供诊断病情的信息,现代检验技术对于中医临床诊断是一种延伸和补充。
相关研究表明,中医可以借助检验技术提供给医生相关病情的参考信息。
患者的病情在异常改变和治疗后的功能变化都需要临床检验来进一步验证。
例如对于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理化检验指标,乙肝两对半、类风湿因子免疫指标的应用,可以比较直接的说明此系统的病理改变,为中医的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3]。
虽然说中西医之间理论基础思想存在很多不同,但是中医和西医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的健康的问题。
因而中医诊断过程中借助检验技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检验技术帮助中医走向现代化
中医对于人体层次的认识不会只是停留在机体整体部分上,中医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到机体内部,观察进一步深入到腹脏以及组织层次上面。
将原来依据肌肉整体活动下表现在外部的信息,拆模体内活动的变化,进一步深入到体内的层次中,这是医学进步发展的必然需要[4]。
在深入过程中,检验技术为中医诊断提供相应层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