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意识的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2.81 KB
- 文档页数:1
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柳薇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8(009)01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存在外走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不存在外走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共3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其外走结果以及外走的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幻觉妄想、敌对、猜疑、不合作因子的评分结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外走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住院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医患纠纷的问题发生,值得引起重视.
【总页数】2页(P161-162)
【作者】柳薇
【作者单位】牡丹江南山医院精神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J], 李椰
2.住院精神病病人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J], 夏小华;向辉明;罗一红
3.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J], 时文芳
4.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J], 张元菊;宫志虎
5.4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J], 李晓梅;邵文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意识的调查分析目的:系统性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存在出走意识的发病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而合理的临床预防方案,为精神分裂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登记住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女各40例。
详细登记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出走意识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患者出走意识的最初动机汇总统计。
结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50%以上存在出走意识,与患者的文化学历、职业、发病次数、户籍情况、工作和生活压力等有关;另外患者在不同的住院周期内所产生的出走意识发生率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临床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日常临床护理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动态,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采取有效而实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减少精神分裂患者出走事件的发生概率。
标签:精神分裂症;出走意识;调查分析精神患者在未經家属和医生的同意而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非常危险,会产生严重的后悔,甚至会社会以及患者自身带来严重的危害。
面对当前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急剧升高,出走事件的增多,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我院登记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通过回顾性以及多因素分析法,对患者进行综合而全面的对比分析,探究如何在日常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对症下药,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意识的产生。
1一般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登记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男女各40例。
患者在出院时均已达到了临床治愈标准,自制能力基本得到了恢复,精神状态较为正常。
患者职业包括:农民、职工、学生、退休职工等其他类型。
1.2 方法:详细登记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以及治疗周期内阴性、阳性症状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调查表等,调查患者出走意识的最初动机汇总统计,进行回顾性有效性调查分析总结出主要发病因素及发病特征。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处理调查结果并计数分析,通过t 检验回归性分析,检验标准差为α=0.05,P<0. 05、P<0.01则表示统计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
医院精神科出走行为的风险评估与防范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患者的出走,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会使治疗中断。
还可能因走失而导致各种意外,引起民事或法律纠纷。
因此,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如何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出走行为进行防范和护理。
(一)患者出走行为产生的原因(1)精神症状或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迫害性的幻觉和妄想,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精神病,甚至认为住院是受迫害,患者会突然离开医院。
也有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实现某种病态信念而脱离医院,如上访、告状等。
抑郁症患者认为医院防范严密,达不到自杀目的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
躁狂症患者则可能因为情感高涨和思维的敏捷突然做出决定要实行一个宏伟的计划,常因来不及或怕受到阻拦而寻机离开医院。
(2)环境影响,如患者感到住院生活单调、苦闷、受拘束和限制、处处不自由等而出走。
(3)个人愿望未得到满足,如牵挂家庭、想念孩子等而出走。
(4)对治疗恐惧或不理解,如害怕或对MECT有误解而出走。
(5)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或态度不好造成,如责任心不强、离岗或注意力不集中等给患者可乘之机出走。
态度生硬、方法简单、解释不耐心等给患者以不良刺激,使其产生不满心理而出走。
(二)患者出走的风险性评估(1)下列因素可提示患者有出走的危险性病史中有出走史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住院依从性差,如为强迫入院者对治疗不配合,有恐惧情绪住院不安心或不能适应住院环境;患者强烈思念家庭及亲人;患者有寻找出走机会的表现。
(三)患者出走前的行为表现(1)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平时创造条件,遇有机会便可出走。
例如,主动帮助工作人员打水、取送餐具或其他物品等以骗取工作人员的信任,待工作人员放松警惕后乘机出走。
(2)常在门口附近活动,趁门前人员杂乱或工作人员不备时出走,如下班时间、有学生或参观人员进出时或患者家属探视时等。
(3)四处寻找可出走的地方,如不结实的门窗、围墙等。
(4)处于服腕状态或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出走不讲究方式,不知避讳,会旁若无人地从工作人员身边走过。
住院精神病人逃跑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关键词】精神病人;逃跑行为;护理【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02-01精神病患者在住院过程中逃跑,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较易发生之事,大部分逃跑的精神病患者能被及时找回,但也有少数患者在逃跑过程中出现意外。
因此,认真分析患者逃跑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防止患者逃跑,控制意外事故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我院1990年至2009年发生19例精神病人逃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例逃跑病人中男17例(89.5%);女2例(10.5%)。
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18岁。
文化:文盲1例(5.3.%),小学5例(26.3%),初中6例(31.6%),高中4例(21.1%),大学3例(15.8%)。
职业:工人11例(57.9%),农民5例(26.3%),干部3例(15.8)。
1.2 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15例(78.9%),躁狂症2例(10.5%),抑郁症2例(10.5%)。
出逃时处于疾病急性期(1~10d内)3例(15.8%),缓解期15例(78.9%),恢复期1例(5.3%)。
1.3逃跑方式:①在室外工娱疗期间,翻墙或越门而逃7例(36.8%);②至检查科室检查时发生4例(21.1%);③中夜班撬窗外逃3例(15.8%);④趁工作人员进出病房时强行夺门而逃3例(15.8%);⑤由于工作人员对病情认识不足致病人逃跑2例。
(10.5%)1.4 逃跑后果:24小时内安全找回17例,一周后找回2例。
2 原因分析2.1 病人的因素:2.1.1 由于精神症状所致:占68.4%。
患者自知力缺乏,否认有精神病,而不安心住院;或受妄想幻觉支配,患者认为住院是对其迫害而逃离医院。
2.1.2 思家心切:占21.1%。
这类患者多为住院时间较长,精神症状已基本控制,自制力部分恢复,家中有一定实际问题。
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精神科出走行为防范护理干预实施前(2015年8月—2016年7月)及实施后(2016年8月—2017年7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
结果:防范护理干预前,对照组病人的出走事件发生率为25.0%,其出走原因主要有住院生活枯燥、觉得自己没有病、受到病态心理驱使、医院大门或门窗破旧损坏、对医务人员不满、外出检查管理不完善等;防范护理干预后,出走事件发生率由25.0%降为5.0%,家属满意率由80.0%上升为96.7%,P=0.002,P=0.004。
结论: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出走行为的高危因素,并给予防范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避免出走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荐。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出走行为;原因分析;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221-02精神病病人因行为、意识及思维障碍,若看护管理不到位,通常会拒绝配合治疗,产生出走意念,进而引发出走事件,给自身及社会带来巨大安全隐患[1]。
为此,如何预防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安全管理的重点。
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与精神症状的支配驱使有关外,还与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病房环境等息息相关。
临床有研究指出[2],全面细致地分析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发生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护理干预是杜绝出走事件发生的关键。
本次研究主要对我院以往住院精神病病人出走行为的原因进行调查,并针对性提出防范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我院精神科出走行为防范护理干预实施前(2015年8月—2016年7月)及实施后(2016年8月—2017年7月)各自接收的60例住院精神病病人,所有病人均符合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病人及家属自愿参与配合本次调查,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P>0.05)。
精神病患者外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07-12T11:52:29.5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郭李[导读] 住院精神病外逃患者都会一定的规律可循,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患者的情况,尽早实施护理干预。
江苏省江阴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外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发生外逃的住院精神病患者25例,对其资源进行回顾和分析,寻求防范护理对策。
结果所有外逃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明显对于女性患者,多数为年轻、文化程度低的患者。
所有外逃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多数患者以外出检查为借口,一般在住院3周之内出逃。
结论住院精神病外逃患者都会一定的规律可循,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患者的情况,尽早实施护理干预,改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外逃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病;外逃;护理近些年,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安全稳定。
精神病患者外逃是精神科住院患者常见的意外事件,多数患者情绪波动较大,外逃后极易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造成严重的后果。
冲动伤人、走失、意外死亡等情况时有发生。
外逃是精神疾病患者致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外逃行为具有突发性、隐蔽性,因此难以方法,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外逃无法准确预料,给精神科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1]。
外逃患者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精神病患者外逃的防范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的特点,寻找外逃事件发生的规律,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精神病患者外逃事件的发生。
为探讨精神病患者外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本研究对我院外逃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发生外逃的住院精神病患者25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未发生外逃的精神病患者25例设为对照组。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原因及其护理对策精神障碍的病人在发病期间因缺乏自知力,对住院不安心,在未经医护人员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离开病房和医院,这种行为表现为视为出走。
由于病人的出走打乱护理计划,影响了护理质量和疗效,甚至病人在外出期间有可能发生伤人,毁物,自杀等意外事件。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病人出走这个问题,对有出走行为的病人要严密观察,重点交班,加强临床护理,严加防护。
笔者在精神科工作十几年现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出走的原因1.1病人方面的原因: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如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病人缺乏自知力,否认有病,不愿接受治疗;有自杀意念的患者在医院内受管制达不到自杀的目的;有人格障碍、病态心理的患者想离开医院去上访等。
1.2环境的影响:住院环境条件差,封闭式管理模式使患者自身活动受到限制,患者自感失去人身自由而不愿住院;对环境感到陌生、恐惧、担心;病人吵闹使其不能安心休息;病房生活简单、枯燥等。
1.3其他:病情好转不愿住院,因病情好转患者希望出院工作,学习,不想因住院影响日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角色改变。
个别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患者自尊心受到伤害。
病房管理不到位,设施陈旧有破损未及时修理等。
2出走前的异常行为2.1出走前经常在病房门口徘徊,与探视家属答话,要求帮忙打电话。
2.2经常帮忙工作人员做事以获得好感及信任。
2.3情绪不稳定,睡眠差,关心病房设施。
3出走方法3.1强行出走:工娱疗活动时爬墙,冲门、撬开门窗等。
3.2外出检查,治疗,散步时,乘工作人员不备伺机出走。
3.3平时表现良好,骗取工作人员胜任,工作人员疏忽而出走。
3.4乘夜班工作人员少,护理人员不备窃取钥匙出走。
3.5尾随工作人员及来探视家属偷偷出走。
3.6冒充工作人员逃跑。
3.7探视患者家属怂恿患者乘工作人员开门时逃跑。
4防范4.1加强入院指导,主动介绍住院环境和周围的人员,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减少或消除不适应感。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标签:住院精神病人;出走;原因;护理出走是指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是对住院持抗拒心理的外在表现,轻者可延误治疗,重者可因精神症状影响而出现伤人、伤己行为,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1临床资料我院2008——2011年期间共发生住院精神病人出走事件10例。
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
新入院出走的4例,康复期出走的6例。
2出走行为的原因分析[1]2.1自知缺乏。
部分精神病人否认自己生病,无须治疗,被强制住院后选择出走来躲避就医。
2.2 精神症状支配。
部分精神病人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而出现出走行为。
如:躁狂症病人可能由于情绪的高涨和思维的敏捷突然做出决定要实行一个宏伟的计划,常因来不及或怕受阻挡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
抑郁症病人可因要采取自杀行动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
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某时到某地做某事”或幻觉“看见亲人车祸惨死”等患者急于离开医院。
2.3环境因素2.3.1 住院环境狭小,噪杂,活动空间小,病房拥挤,卫生差,户外活动少。
2.3.2住院病人处于封闭式管理,感到生活单调,受拘束和限制。
2.3.3 部分病人对住院和治疗存在着恐惧心理,如害怕被约束,对电抽搐治疗有误解等。
2.3.4 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陌生,对周围人群不熟悉,亲人没留下陪住,而出现恐惧不安全心理。
2.3.5 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对病人不耐心等会使病人产生不满情绪。
2.4 社会家庭因素。
家人或单位对患者缺乏关心,长期未到医院探望患者。
患者因思念家人,挂念工作,增加出走率。
2.5 药物副作用。
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而出现以椎体外系副反应为主的药物副作用,使患者不能忍受较为严重的躯体不适而出走。
3护理措施[2]3.1 出走的预防3.1.1 做好病区安全管理工作。
随时巡视检查门窗关锁情况,门窗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活动区院坝四周情况。
加强鈅匙的管理,鈅匙要随身携带不要到处乱发不能给病人拿到。
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走分析及防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出走分析防范昆明市东川区精神病医院作为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构造格局为四合院式,建筑层高3.8 m,分设男女病区,均为封闭式管理模式。
现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发生6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今后工作的防范措施。
1 临床资料收集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昆明市东川区精神病专科医院发生的6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出走资料,其中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28±1)岁。
2 出走相关因素引起精神疾病患者出走的原因、出走的方式等各不同,现将采用列表的方法对住院患者出走的原因、出走方式、出走时间、出走时住院天数几方面进行说明、分析。
2.1 出走原因及分析见表1。
患者出走的原因,是导致发生出走行为的直接因素,找对、找准原因,可以直接将出走行为从根本上得到制止。
表1 原因及比例从表1可以看出,在出走患者中,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是引起出走的重要因素,占出走原因的65.8%;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占16.7%,医生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控制慢,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不细致,发现不及时;对环境不适应引起出走1例占16.7%,是护士对医院环境介绍不到位,患者对陌生环境感到焦虑、恐惧,不适应导致发生出走。
2.2 出走方式及分析患者由于性别、年龄、体能的不同,所选择的出走方式也不同,见表2。
表2 出走方式及比例在从大门直接出走2例方式中,是由于医护人员责任心不足,未按管理要求认真进行管理,安全意识松懈,患者说要回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关门后没有按规定再次检查,导致大门关闭不严,让患者轻易地离开医院,其中1例为女患者,1例为46岁的男患者;4例翻越医院院墙出走的患者均为年龄25岁左右、身强力壮的男性患者,占出走方式的66.7%,在此方式中,患者借助床单、垃圾桶及病友协助实施出走行为,是护理人员对病区安全管理、危险物品检查不全面,对住院患者住院接受正确、系统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不及时、全面,值班人员虽然及时发现,但因患者已经翻越医院院墙,不能进行有效阻止。
探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
方法:选出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46例,记录全部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要素与护理方法。
结果:全部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即患者心理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要素、监管的要素与环境的要素,占了关键要素的41.30%、23.91%、19.57%、15.22%。
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与各类要素间具备关联性,要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才可以极大地减小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概率,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性。
【关键词】出走行为;精神病;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9-0269-01精神病患者因为思维型障碍、行为混乱等,如果监管不够,较易产生出走等意外事故,为患者与社会予以各类安全风险。
对此,怎样高效地防范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的出走行为,清除其出走的观念,变成了精神科所需注重的核心。
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要素尤为大量且繁杂,不单会被病症相应的心理要素所引领,还与住院条件、监管体制、护理心态等紧密联结。
把握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关键要素,并予以具备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尤为关键[1]。
文章调研了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行为的各类原因与护理方法,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1.1 相关资料选出2015年12月到2018年2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4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24例、22例;患者的年龄最大67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为(44±2.98)岁。
1.2 方式依据护理的经验,并搜寻有关的材料,把握了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关键要素,比如,心理的要素(稳定住院与否、体会到乏味及单调与否、在恢复期之中产生了心理压力与否、被病态的心理所引领与否等)、医护人员的要素(医护人员的职责意识较弱、并未把握患者的病情、未与患者开展交谈、工作心态过差等)、监管的要素(在施行监测期间监管过弱、安全监测未达标、陪同体制不够健全等),并借助搜寻各大病区所汇报的出走意外成果与要素,依据患者的情况,增强与医护人员、患者开展交流,对于住院精神病患者产生出走的关键要素予以调研。
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研究现况精神疾病患者的外走行为给精神科病房管理造成了巨大安全隐患,可能会进一步导致社会危害以及引发医疗纠纷。
然而患者外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制订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故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发生现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深入研究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提供依据。
[Abstract]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causes substantially safe risk in psychiatric ward management,which may further lead to social harm and severe medical disputes.However,exogenous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 is associated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So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worked out to prevent or intervent.Thus,this paper summarized a research status based on its prevalence,relative influencing factors,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the last few years,aimed to further examine the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of exogen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illness.[Key words]Mental disorder;Runaway behavior;Intervention精神疾病患者外走行為是指其在精神症状或其他精神因素的支配或影响下,患者无目的或有计划、预谋、甚至采取暴力手段发生的逃离病室的行为[1]。
一、基本情况时间:2021年10月15日地点:XX市第一人民医院病人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35岁住院号:2021-10001入院诊断:急性精神分裂症二、逃跑经过2021年10月15日,患者张某某因急性精神分裂症入住我院精神科病房。
患者入院时精神症状明显,表现为幻觉、妄想、兴奋等。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病情有所缓解,但仍未完全恢复正常。
在10月15日上午9时许,患者趁医护人员巡视病房时,擅自离开病房,未佩戴任何标识,未向任何人报告。
患者逃离现场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搜查。
经过多方努力,于当天下午3时许,在患者居住的小区附近将其找到。
患者被带回医院后,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安抚,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三、原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张某某患有急性精神分裂症,病情不稳定,对疾病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经康复,无需继续治疗,从而产生逃跑的念头。
2. 医疗护理因素: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其关注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也未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导致患者对医院产生不信任感。
3. 医院管理制度因素:医院在患者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病房巡查制度不严格,患者佩戴标识不完善等,为患者逃跑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处理措施1.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其逃跑原因,加强病情观察,确保患者安全。
2.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监管,严格执行病房巡查制度,确保患者佩戴标识。
3. 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4.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5. 对此次事件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总结此次患者逃跑事件,暴露出我院在患者管理、医疗护理、医院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院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本文旨在探讨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成因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12例出走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出走行为的原因及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总结出发生出走行为的征兆。
分析其出的原因、时机和方式,并探索可行的护理对策。
提示精神患者的出行为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给患者及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
标签:精神患者;外走;护理对策出走行为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期间因缺乏自知力,对住院不安心,未经医生同意而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患者的出走不仅使治疗中断,还可能在外发生暴力冲动行为、自杀自伤行为或走失等意外,给患者和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有效地防范和处理精神障碍患者的出走行为[1]。
本文对2013年1月~2015年6月发生于我院的12例精神患者住院期间出走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与出走相关的因素及临床特点,并探讨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以期减少患者出走事件的发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7.8岁;小学2例,初中9例,高中1例;未婚4例,已婚7例,离婚1例。
1.2临床诊断精神分裂症7例,占59.4%;躁狂症3例,占25%;其它2例,占16.6%,均符合ICD-10的诊断标准。
2 原因分析2.1出走原因精神患者出走受诸多因素影响,分析本组病例主要有:否认有病逃避治疗6例,占50%;长期住院想念家人3例,占25%;受症状支配冲动出走2例,占16.7%,其它1例,占8.3%。
由此可见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是引发患者出走行为的主要原因。
另有研究表明,既往有暴力行为史是预测是否发生暴力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习惯用暴力行为来应付挫折的个体也较容易发生外逃行为[2]。
此外患者个性特点也会影响其出现出走行为的可能性,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自主性及攻击性较强的患者更易出现出走行为。
2.2出走时机工娱疗期间1例,占8.3%;陪同检查时5例,占41.7%;勤工打扫期间5例,占41.7%;其它1例,占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