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7
多媒体,让语文阅读教学锦上添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正是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使得其相得益彰,大放光彩。
一、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文,课文内容的趣味性与语文知识的枯燥性构成了一对矛盾。
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则能通过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的过程。
那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并使表现言语内容的言语形式产生直观形象的感知效果,是枯燥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化。
在出示《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题前,我先创设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银灰色的飞机亮着一红一绿两盏灯,伴着轰轰声,由远而近,划破长空。
鲜艳的色彩,强烈的音响,动感的画面,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及时提出疑问: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多媒体屏幕又分别演示了静态、动态的蝙蝠、雷达,使学生对这两个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产生疑问: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此时,我出示课题《蝙蝠和雷达》,由于有了前面的教学辅垫,学生对课文到底写了什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课文,已到了最佳时机,而这样好的开端,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参与,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望庐山瀑布》一文课件制作,教师运用图像显示“红日”、“香炉峰”、“紫烟”和“瀑布”这些视觉形象,展示红日照射下香炉峰的美丽景象。
这样,以诗入画,使学生在那逼真的画面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在读书时自觉地入情入境,完成品词学句、体会意境的思维过程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焕发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
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往往“事倍功半”。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使原来的传统课堂教学融入图形、文字、影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让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地唤起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丰富和扩展了书本知识。
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更是最大限度地拓展了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一、多媒体技术的广阔性,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新的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文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和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
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了学生们一个无限的空间。
例如,教学《春》时,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听多媒体的朗读,一边欣赏春的画面,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
又如在教《听潮》一课时,我使用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在一片海潮声中,屏幕上出现了课题,然后是作者的头像和简介。
这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文章所描写的境界之中,为达到学习作者以文字写声音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朗读时,我配了三段音乐进行剪辑,范读结束,学生们掌声雷动。
音乐与语文的完美结合,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二、多媒体技术的生动性,实现了学生的感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的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让多媒体改变小学语文课堂【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时代。
教育受高科技的冲击而飞速发展,因此,教育现代化技术进入课堂是自然产生的,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时代性的宽敞的表演舞台,应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适时、适量、适度地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开放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结合我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谈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一、多媒体,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新课伊始,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的导入,往往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
根据多媒体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其导入,无疑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
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以优美的语句,生动有趣地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刚一上课,我便播放了一段介绍爬山虎的录象,画面上那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爬山虎远景:清清楚楚、纤毫毕现的爬山虎近景,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注意力迅速集中。
在学生充满好奇的眼神中,我适时提问:谁认识这种植物?你在哪里看到过?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你想知道爬山虎怎么爬墙吗?简单的几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使课堂中充满了乐学的氛围。
二、多媒体,把教学难点面纱掀起来教育实践证明,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选取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契机,对于突出训练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作用。
不仅能使枯燥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同时又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瀑布》是一首文质兼美的风景诗,诗的第一节写瀑布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在讲这节时,一读完诗,我就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还没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瀑布的声音?”学生一起回答:“因为瀑布的声音非常大!”但是瀑布声到底有多大?究竟是什么样的?还不清楚,而这恰恰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摘要】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步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它以图、文、声、情并茂,信息大、传播速度快以及虚拟现实的特点走进我们的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不但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把语言文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还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本文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来谈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的夺目的光彩。
【关键字】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高举“轻负高质”旗帜的今天,传统课堂模式已逐渐丧失了生机和活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必将会促进语文教育的大发展。
运用多媒体手段能把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差异,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独立性、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信息处理的决策者。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能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输快,清晰度高的特点,用它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巧用多媒体,平面文本立体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性、历史性较强的文章一直成了语文老师的最怕。
这类文章如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学,常常会会成历史课、科学课、思品课。
原本该有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疲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各种事物的现象,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把内容教给学生。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中《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是一篇描写中国古代绘画的文章,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从而激发学生自豪的心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我在教学这课时,由于自己对此画一无所知,也从未见过此画。
后来通过网络或多或少才了解一些。
让多媒体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锦上添花铜川市新区阿堡寨中小学王萍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经常是刚上课时还兴趣盎然,几分钟后就注意力分散,开始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说“悄悄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专心学习,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一个重点。
小学低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他们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况且学生学习的课本是静止的,无声无色的,所以学生往往对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容、意境感受肤浅,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低段学生最喜欢做游戏、听故事、猜谜语等,所以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有序地展现给学生,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增强学生学习的真实感,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为生动有趣的场景,让学生看到它的形状和颜色,听到它的声音,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枯燥的内容直观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体现教学的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课堂教学创造条件,注入活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言。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然后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有序地展现给学生,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有趣、具体直观、易于理解,就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容置疑,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
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
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直观演示。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
2.游戏法。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感、意境等不是文章的附属品,而是需要读者通过阅读展开思维来领悟与感受的,具有相对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有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依靠形象事物来获得感性材料!因此,小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描绘的意境等!多媒体集图文声象于一体,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可以将静止枯燥的文字创设成图文并茂,声象俱全、动静结合的情境,以图象来激活学生的想象,以音乐来渲染气氛,可以将学生带特定的情境,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讲解与点拨,学生便可以真正的走进文本,感受作者情感的深切与意境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这些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本质性的内容!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昔日的圆明园,让学生感受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在课中再穿插展示圆明园现在是一片废墟,并截取《火烧圆明园》片段,如此强烈的对比,使学生铭记圆明园残柱上的耻辱,铭记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这些是语言描述与简单的阅读所不能达到的!三、运用多媒体,丰富学生表象,发展思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恰当运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丹阳市界牌中心校俞建兰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它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加速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体大量应用于课堂教学,令师生耳目一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称赞。
于是乎,许多教师致力于课件制作,有的甚至凡课必用,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有水平,教学手段先进。
勿庸讳言,多媒体教学在直观上、形象上、真切化和便捷化方面,绝非是传统教学所能比拟的,然而世上没有哪一种事物是完美无缺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样,同样也会出现和存在着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上分歧较大。
我认为:多媒体的运用在课文课堂教学上既有利也有弊,并非多多益善。
对此本人特地结合自己多媒体教学的情况和经验,谈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拙浅的意见和看法: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劣势1、极大地扩充语文学习资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手段得到的,为源非常有限。
而多媒体能提供语文学习中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
切实解决了广大语文老师查找资料难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还方便了广大学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全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学生面对的大多是一块呆板的黑板,教学形式单一,而多媒体教学刚好能克服这一缺陷,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
多媒体可将英雄人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历史事件生动地展现出来;也可将自然声音和人造声音加以记录和重放;也可以用直观的形式模拟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观现象;还可以形象地展现一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和内容形式。
同时,多媒体可以不同的形式同时传播同一教学内容,各种媒体互相补充,使知识的表达更充分,更易于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更精彩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大张镇下乐坪学校张晓霞《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多媒体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它集图象、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迅速地渗透到教育各个领域,将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作成课件,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成为丰富语文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并且会主动探究,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在语文课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呈现声形并茂、情景交融的美景,为学生提供感性的知识,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动力。
于是,在教学中我尝试选择一些适当的时候,放一则故事、一幅幻灯,播放一段录像或一首音乐。
以“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
《荷叶圆圆》一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描写了夏天小池塘里的美丽荷叶,小伙伴们都喜欢荷叶,把荷叶当成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学习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荷叶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荷叶的喜爱之情也难以激发起来。
而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动态的池塘荷叶,学生看到生动美丽的动画,都忍不住发出了呼喊“哇!”然后我将画面定格在一片荷叶上,让他们观察荷叶的形象,由此展开对荷叶的认识。
根据荷叶的特点,学生便很容易了解小伙伴们为什么把荷叶当成“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还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设想自己能把荷叶当成什么,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二、借助多媒体教学,巩固生字、生词,及时反馈信息,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生字、词语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看着屏幕就能认识生字,还能利用鼠标的特殊功能知道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等,既清楚又生动,掌握效率高。
多媒体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因为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于一体,可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系统一起运作。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具体操作呢?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在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激情,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一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体验不一样的语文课堂,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易学、爱学、乐学。
如教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孩子们因为都生活在城市里,很少见过秋天农作物丰收的景象,他们对于书中的描写较为陌生。
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然后,我通过多媒体把北大荒秋天的美景展现在他们面前。
短短几分钟情境的创设,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一个本来与大家相隔甚远的事物如在眼前,或者说是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多媒体的引入,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二、对比揣摩,擦燃灵性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课文是有前后联系的。
如果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看到事物的变化过程,或者前后的不同,那么,对于他们理解课文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他们可在对比中揣摩,自己发现,自己提问,并自己去找到答案,这样可锻炼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思索中学会新的知识,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如学《北大荒的秋天》时,在孩子们欣赏了现在的北大荒秋天的美景之后,为了推进教学,我不失时机地引导道:“今天的北大荒是多么美呀,现在老师带大家到几十年前的北大荒,让你们看看以前的北大荒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随着画面的变化,音乐也由优美的抒情变得低沉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树木都是光秃秃的,土地是高低不平的,河水是干涸的,农田里更是寸草不生。
多媒体教学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多媒体技术通过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效组合,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它正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有难度。
多媒体的应用正能弥补这些不足,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课文。
该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纯真友情。
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情谊的自然界。
童话虽短,却一波三折,有情有趣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与和谐。
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就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文本,体验角色,抒发情感。
一、动画导入,创设生动情境“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以往的新课导入,枯燥的讲解或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创造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创设入情入境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伴有鸟鸣的春晨动画:在阳光明媚、草木茂盛的树林里,阳光正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到地上,小鸟们唱着欢乐的歌儿从这条树枝跃到那条树枝。
这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叙述:“瞧,昨天我们刚认识的这只小鸟也从窝里探出了小脑袋,它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完全沉浸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忽然,小鸟惊讶地叫了起来,你们猜,它看到了什么?”这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这一环节,笔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声音创设的童话情境,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给人以美的享受,及时地把孩子带入童话故事的美妙情境中,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教学篇•教育技术摘要: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即将被淘汰,多媒体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
合理运用多媒体,因多媒体的声、形、色并茂等特点,营建情境、时空转换、思维创新。
就多媒体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锦上添花进行论述,探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优化课堂;运用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走进了小学语文的课堂,多媒体的巧妙介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增强语文的感染力,营建轻松、快乐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给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一、运用多媒体营建情境氛围多媒体的合理、科学运用,利用打破时空,营建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活跃学生思维,构建愉悦学习氛围。
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觉。
例如《月光曲》的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以“听”为主题,以“听”作为欣赏《月光曲》的手段。
在课堂之初,教师首先播放《月光曲》,优美的月光曲,给课堂营建了欣赏音乐的境界,学生沉浸在舒缓、明快、高昂的“月光曲”中,此时,教师再巧妙设问:你在曲子里听到了什么?你听到贝多芬的心声了吗?阅读过程中,贝多芬为小姑娘演奏两首乐曲时,再次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既让学生再次认识《月光曲》的曲调,感悟和理解贝多芬是一个同情贫苦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音乐天赋的音乐家。
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听觉”的享受,调动“听觉”,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震撼学生的“视觉”。
多媒体呈现真实、生动的画面,实现时空的转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如《老人与海鸥》的阅读教学时,在课堂伊始,笔者先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人们来到昆明湖畔观光旅游,瞻仰昆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照片,聆听导游小姐讲述“海鸥老人”的故事,许多海鸥也围在遗像前的情境,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照片中的老人是谁?昆明湖边为什么要放这个老人的照片?海鸥怎么会围在照片前?这个老人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学生的这些疑问,恰是多媒体运用给学生心灵带来的冲击力,是多媒体的运用,震撼学生心灵的和“视觉”的独到之处。
摘要:把文本、图形、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它超越时空多,视听并茂,开拓视野。
媒体进入课堂能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轻松的突破难点,完成好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应用好多媒体,使其为教育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教育教学;锦上添花;绿叶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课堂由教室扩展到了天涯海角,延伸到了上下五千年。
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大大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并借助形、声、色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了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营造快乐课堂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超越时空,诱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求知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写景的课文很多,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可学生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空的概念,很多景点没有身临其境,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学生也就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果教师巧妙地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超越时空,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转换为鲜艳的色彩、鲜活的画面展现给学生,形成听觉、视觉的冲击。
真正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五彩池》一文,五彩池不仅形奇,还色奇。
尽管课文描述的景色非常美,我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学生,学生也反复诵读优美的语言文字,但体会五彩池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是比较抽象的。
不能激发学习兴趣。
这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五彩池的风光,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及恰当的解说,学生顿时被深深的吸引,高兴得直拍手,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哇!五彩池真神奇呀!今年假期我一定去看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学生学起课文来也劲头十足。
二、视听并茂,趣化课堂氛围小学课文文质兼美,渗透一定的科学道理。
多媒体课件视听并茂,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
《小壁虎借尾巴》围绕一个“借”字而展开叙述的童话故事。
巧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展翅高飞石湾中心小学蔡玉英曾秀玲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借助这一技术,可以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并逐步打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创设问题探究问题突破难点诠释延伸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力求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声像同步、五彩缤纷、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绽放异彩,展翅高飞呢?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做法:一、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激发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未知。
问题的创设是手段,学生会探究才是目的。
问题的创设就是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这一特殊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的思维经历发散、流畅和聚敛的训练;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认知心理冲突,动摇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学生聚焦问题,积极思考,产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手段,知识不是给予的,而是生成的。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带领学生走进语文课教学情境之中,这有利于强化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相结合,以优化教学过程,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一种教学方式。
它传输信息量大、质量高、速度快,易于操控,交互性强,资源共享等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讨论交流、情感互动,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成为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先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片。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鸟的天堂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看完了录像以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
如果这个时机不把握好,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今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一道门槛,使学生陷入被动。
我们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通过欣赏视频,欣赏范文,模仿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丰富写作素材,使“巧妇”常煮“有米之炊”。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训练之一,同时也是课文内容的精盈所在。
对重点和难点若仅仅借助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苦燥的文字诊释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不易观察、不易理解的事物结合到多媒体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通过视频、音响表现出来,就会使教学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作者:李芳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7年第7期[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已悄悄走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具有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的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突破重点难点、优化朗读训练、启发学生想象能力、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提高效率;多媒体[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1-0028-02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深入课堂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教学手段。
多媒体以其多样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亦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有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根据自身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等特点,表现形式灵活,使教学活动变得活泼有趣,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巴东三峡》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截取功能,插入长江三峡电视片断等镜头,让学生欣赏景色,然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美景。
让多媒体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摘要: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征与信息技术自由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相整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美丽如花。
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在优化教学结构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更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同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方式给学生创设了跨跃时空阻隔的情境,能够有效诱发学生新的心理需要,并促使需要成为推动精神和语言快捷同构的强大动力,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超前储备,作好学习铺垫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一项新的知识前,积极做好情感的储备和知识的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往往会启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借助网络资源,查找信息资料,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如对“宏伟美丽的壁画”的学习,我先让学生查找壁画的图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对知识的初步建构,了解到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对“佛教故事”、“神佛形象”、“民间生活”、“自然风光”等各种壁画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更领略了各种飞天的迷人风采,通过仔细观察飞天的神态、动作、衣着等,“臂挎花篮”、“轻拨银弦”、“倒悬身子”、“漫天遨游”、“翩翩起舞”的飞天形象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进一步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学习的内容就更多了:有的找到了壁画讲述的故事,有的找到了各种壁画形成的年代,有的找到了飞天的种种喻意,还有的找到了壁画的破坏与保护等知识。
课堂上,我指导学生用四字词语想象飞天的样子,进行想象练笔。
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内容提要: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多媒体教学具有突破时空,扩大范围,增加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
多媒体的运用,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情感与知识接轨的桥梁,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启迪创新
正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它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以其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广等诸多特点使得课堂效率大为提高,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达到激趣引趣,以情促思,
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生的动力”,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控好,就等于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成功点。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粉笔、黑板、挂图、卡片加上教师空洞的语言,使课文中诗情画意的内容很难表达,从而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着无味,学习也没有兴趣,可想而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
当今的教学理论,改变了这一状况,多媒体教学以一种全方位的方式向小学生展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教师课前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把课题、语言点、练习、习题的答案,部分教学设计,背景资料、家庭作业等等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上课时根据需要放映,这样,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学生被深深地吸引在课堂上,他们无暇开小差,说闲话,精神高度集中,教学效率在无形中有所提高。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课文。
在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彩图,让学生感知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
接着放映一组组彩色幻灯片和动画片,带学生做一次到西沙群岛的假象旅游。
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热爱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激情油然而生。
最后用出示两张新闻照片,介绍
英雄儿女建设西沙、保卫西沙的生活情景。
这样,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抓住了课文中的形象,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美情操。
在教学《草原》时,在课件中设计了几幅壮阔锦绣的草原风光图,让学生通过视觉欣赏草原的迷人景色:天底下一碧千里,平地是绿的,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此时,让学生想象草原上会出现的各种声响:叭叭的鞭子声,得得的马蹄声,哞哞的牛羊声,在这声、色交融的画面里,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之中,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入情入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培养了热爱美丽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其中省略的成分也是相当多的。
老师要在学习古诗时能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这样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运用多媒体手段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就为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提供了依据。
如我在教低年级小朋友学古诗《游子吟》时,就先在电视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慈祥的老母亲正在借着微弱的灯光穿针引线。
她头上白发苍苍,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拿着儿子的衣服,眼睛专注地看着衣服的针脚,生怕有一丁点的差错。
儿子在母亲身边,看着这一切,眼里蓄满了泪水。
学生看到这些,感情上受到了强烈
的震撼,他们从心里感受到母亲对自己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牵挂和不舍。
伟大的母爱,儿子走到哪里也报答不完。
学生深受感动,联想到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然后我让学生练习对爸爸妈妈说几句心里话。
学生情绪高涨,优美感人的话语脱口而出:“妈妈,你辛苦了,我永远也不能忘记你对我的爱!”“妈妈,以前我不懂事,总惹你生气,现在儿子长大了,你放心吧!”“妈妈,我爱你!”……美的情怀、美的感受跃然而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在训练说话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了爱的陶冶。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阅读教学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的使用贵在得法,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学生对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途径仅限于书中的描写,理解不深。
我利用电教媒体,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动画,使学生对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一目了然,图中蒲公英象降落伞,在轻轻地飞,豆荚在太阳下,“啪”的一声炸开,这些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们还通过电视屏幕了解了多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既理解了课文,又开阔了视野。
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注意力很集中,生怕漏掉了哪个精彩部分。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重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这时教师就要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理解的教学方法达到知识的迁移。
四、运用多媒体,扩大课堂容量,开阔视野。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从而深化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将文字、图象、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增多了信息传递的通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碑》一课,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那段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差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红军在恶劣地自然环境中爬雪山的行军画面:一支红军队伍犹如一条长龙艰难地行进在雪山之中,他们装备极差,积雪过膝,战士们极度疲劳,步履艰辛,有的拄着木棍;有的走不动了坐在石块上喘着气;有的走着走着就跌坐在雪地里……这些画面再配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解说,使学生对久远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战争的残酷,条件的恶劣有了深入的理解,加深了印象。
在教学《长城》《颐和园》时,由于这些名胜古迹学生没有见过也没有太多的知识积累,教师事先搜集了有关长城、颐和园的地图,图片和音像等资料,制作成课件,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的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他们对于长城的雄伟赞不决口,对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既帮助学生深切地理解了课文描述的内容,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了长城的雄伟,萌发了热爱伟大祖国之情。
多媒体教学这种突破时空,扩大范围,增加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五、运用多媒体,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渗透心灵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阅读教学需要创新,
只有这样,才会又生命力,多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
教师在教学中紧扣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詹天佑》一课中,学生对“人字形”的线路不太理解。
也不知道它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教师用多媒体来演示这个“人字形”的线路,直观形象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同时提出创造性的问题:你还会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学生在挑战的氛围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想到了好几种方法,如:“之字”“螺旋”。
在全班交流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意见,反映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又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他们看,几种方法都因车身过长而在行驶中失败。
这样,对比教学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了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也显示了学生的求异与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尽管内容有别,体裁不一,但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净化学生的心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教学《永生的眼睛》时,通过多媒体出示了捐献器官的一些背景资料及相关的知识链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后提问:从课文中你想到了什么?受到的启发是什么?从而教育学生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品质,正确认识捐献器官的意义,树立正义感。
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语文教学只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
总之,多媒体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使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情感与知识接轨的桥梁,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在美的境界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教育面向未来的旗帜指引下,教师一方面要熟练操作多媒体,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教材,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让多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