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计算机网络》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79.11 KB
- 文档页数:3
2016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 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掌握考试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掌握考试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的大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掌握科中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考生掌握握各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以及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和算法,如排序、查找、图的遍历等。
2.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的掌握握情况。
要求考生掌握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流水线、多核处理器等高级知识。
3.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要求考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以及各种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4.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掌握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的重要基础。
要求考生掌握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TCP/IP协议族、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安全等,以及各种常见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应用。
以上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掌握考试计算机掌握科专业基础大纲的主要内容,考生需要全面掌握握大纲中要求的各个知识点,并能够综合
运用所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网络(16-17-1)考核大纲2016/11/7Chapter 1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10%)1.1What’s the Internet?the conception of host/ end system;packet switching and path/ route so on;the definition of protocol1.2 The Network Edgethe conception of client and server;guided and unguided media;three types of access networks1.3 The Network Corethe difference of circuit switching and packed switching;TDM and FDM;the definition of store-and-forward transmission1.4 Delay and Loss i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types of delay (definition and compute); the conception of traffic intensity1.5 Protocol Layers and their service modelsthe layered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 network; the conception of Encapsulation Chapter 2 Application Layer(25%)2.1 Principles of Network Applicationthe difference of two types of network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C/S and P2P; the conception of socket and port number; what services does an application need; what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transport protocol2.2 The Web and HTTPthe conception of Web page, object, base HTML file and URL so on; the difference of non-persistent and persistent connection;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HTTP; the format of request and response message; the conception of web caching; the conditional GET2.3 File Transfer: FTPthe basic conception and common commands of FTP; the difference of FTP and HTTP2.4 Electronic Mail in the Internet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E-mail;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SMTP; the difference of SMTP and HTTP; mail message formats and MIME; types of mail access protocols;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POP3 and IMAP2.5 DNS—The Internet’s Directory of Service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nd local DNS server; services provided by DNS2.6 Peer-to-Peer Applicationthe basic conception of P2P file sharingChapter 3 Transport Layer(25%)3.1 Introduction and Transport-Layer Servi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 and network layers;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TCP and UDP3.2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the definition of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the difference of UDP and TCP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the definition of MSS and MTU3.3 Connectionless Transport: UDPthe basic conception and format of UDP; checksum methods3.5 Connection-Oriented Transport: TCPthe format of TCP segment structure; the definition of sequence numbers and ACK numbers; how to realize the reliable data transfer of TCP (Simplified TCP, doubling the timeout interval and fast retransmit); the function of flow control and receive window; how to estimate the RRT and timeout; three-way handshaking; TCP congestion control algorithm; the compute of CongWin and ThresholdChapter 4 Network Layer(25%)4.1 Introductionthe definition and difference of forwarding and routing; possible services provided by network layer;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nnection-oriented and connectionless services of the network layer and transport layer; forwarding table and routing table in the router4.2 Virtual Circuit and Datagram Networksthe difference of virtual circuit and datagram networks; three components of virtual circuit network4.3 What’s inside a Router?the functions of four components of the router; three techniques of switching fabrics; where does queuing occur4.4 The Internet Protocolthe format of IPV4 and IPV6 datagram and the difference; IP fragmentation and reassembly; IPV4 addressing (compute subnet address, broadcast address, subnet mask and so on, CIDR especially); the conception of DHCP; the function of ICMP 4.5 Routing Algorithmsthe conception of default router, first-hop router, source router, destination router, gateway router, shortest path and least-cost path; the LS algorithm and DV algorithm (compute); the conception of AS4.6 Routing in the Internettypes of intra-AS and inter-AS routing protocol; the definition of RIP, OSPF and BGPChapter 5 Link Layer and Local Area Network(15%)5.1 Link Layer: Introduction and Services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link layer; the difference of the link layer and transport, network layer; the conception of adapter (NIC), two types of interfaces;5.2 Error-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Techniquesparity checks and cyclic redundancy checks(compute)5.3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two types of link layer channel; the conception and difference of three types ofmultiple access protocols, random access protocol especially; CSMA ;what is LAN;5.4 Link-Layer Addressingthe definition of MAC address; the difference of MAC address and IP address, hostname; the conception and principle of ARP5.5 Ethernetthe format of Ethernet frame; the mechanism and principles of CSMA/CD; the service provided by Ethernet: unreliable connectionless service5.6 Link-Layer Switchesthe difference of forwarding and filtering; functions of hubs and switches; compare hubs and switches to routers试卷要求:一、题型与分值分布1题型:尽量不包含名词解释、简答或其他需要较多英语句子作答的题型2分值分布:客观题总分30-40分,每个作答点的分值最小1分,尽量不超过2分;主观题总分70-60分,可包括相应的计算与绘图。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适用于沈阳师范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同等学力加试)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题型结构填空题10题,每空1分,共10分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计算题4题,每题5分,共20分应用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I、考查目标及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本考试主要考查考生以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2.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五层结构;3.熟练掌握网络物理层基本概念、传输介质、信道复用技术;4.掌握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及介质访问控制CSMA/CD、数据链路层设备工作原理;5.熟练掌握网络层IP地址、子网掩码和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掌握IP数据包格式、分组转发工作原理、路由选择协议的工作原理;6.掌握运输层UDP、TCP协议,及TCP三个重要问题: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机制;7.掌握应用层DNS服务、FTP协议、WWW服务的工作原理;II、考试内容本考试的主要考试内容包括:一、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网络形成与发展历史,掌握网络的定义、分类、体系结构、主要性能指标等问题。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识记)2.了解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识记)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领会)4.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领会)5.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分类与特点;(领会)6.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领会)7.掌握客户-服务器、P2P工作方式;(领会)(综合应用)(简单应用)二、物理层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主要传输介质、数据编码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并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的物理层协议。
1.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识记)2.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领会)3.掌握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领会)4.掌握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领会)5.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综合应用)6.了解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识记)7.了解宽带接入技术;(识记)三、数据链路层掌握数据链路层差错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方法,研究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服务功能,以及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2016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IV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 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 线性表的实现1. 顺序存储2. 链式存储3. 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 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 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 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 栈和队列的应用(五) 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 树的基本概念(二) 二叉树1. 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 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 二叉树的遍历4. 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 树、森林1. 树的存储结构2. 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 树和森林的遍历(四) 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 二叉排序树2. 平衡二叉树3. 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 图的基本概念(二) 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 邻接矩阵法2. 邻接表法3. 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 图的遍历1. 深度优先搜索2. 广度优先搜索(四) 图的基本应用1. 最小(代价)生成树2. 最短路径3. 拓扑排序4. 关键路径五、查找(一) 查找的基本概念(二) 顺序查找法(三) 分块查找法(四) 折半查找法(五) 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 散列(Hash)表(七) 字符串模式匹配(八) 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 排序的基本概念(二) 插入排序1. 直接插入排序2. 折半插入排序(三) 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 简单选择排序(五) 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 快速排序(七) 堆排序(八) 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 基数排序(十) 外部排序(十一) 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 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计算机学专业考研大纲原文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2016年计算机学专业考研大纲原文I 考试性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数据结构 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 45分操作系统 35分计算机网络 2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80分 (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 70分IV 考查内容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 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二)线性表的实现1.顺序存储2.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二、栈、队列和数组(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四)栈和队列的应用(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三、树与二叉树(一)树的基本概念(二)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3.二叉树的遍历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三)树、森林1.树的存储结构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3.树和森林的遍历(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1.二叉排序树2.平衡二叉树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四、图(一)图的基本概念(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1.邻接矩阵法2.邻接表法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三)图的遍历1.深度优先搜索2.广度优先搜索(四)图的基本应用1.最小(代价)生成树2.最短路径3.拓扑排序4.关键路径五、查找(一)查找的基本概念(二)顺序查找法(三)分块查找法(四)折半查找法(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六)散列(Hash)表(七)字符串模式匹配(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六、排序(一)排序的基本概念(二)插入排序1.直接插入排序2.折半插入排序(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四)简单选择排序(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六)快速排序(七)堆排序(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九)基数排序(十)外部排序(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3级考试大纲基本要求1.具有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3.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学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了解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一、基本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统。
5.网络互联技术与互联设备。
三、局域网应用技术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髙速局域网。
3.局域网的组网方法。
4.结构化布线技术。
四、网络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当前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况。
五、Internet基础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 通信协议???T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政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的内容策划与应用。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与访问政府网站。
八、网络技术发展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基本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2.常握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3.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4.熟练掌握常用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5.掌握Internet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6.了解网络管理的机制与方法;7.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概念,防火墙概念;8.了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B/S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基本方法。
2022年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OS1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2、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l层的关系是()。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3、下面信息中()包含在TCP首部中而不包含在UDP首部中。
A.目标端口号B.序号C.源端口号D.校验号4、一个UDP用户数据报的数据字段为8192B。
在链路层要使用以太网来传输,那么应该分成()IP数据片。
A.3个B.4个C.5个D.6个5、数据链路层提供的3种基本服务不包括()。
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无确认的有连接服务D.有确认的有连接服务6、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的帧来发送。
如果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那么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
A.40%B.60%C.80%D.95%7、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2000Baud,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8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能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
A.2B.4C.8D.168、10Base-T指的是()。
A.10M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C.10M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9、当描述一个物理层接口引脚在处于高电平时的含义时,该描述属于()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10、图中,若主机H2向主机H4发送1个数据帧,主机H4向主机H2立即发送1个确认帧,则除H4外,从物理层上能够收到该确认帧的主机还有().A.仪H2B.仅H3C.仅H1,H2D. 仅H2、H311、下列关于SM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浙江理工大学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9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所需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坚实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后应达到以下目标:1)针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的具体问题,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并成功实施;2)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有良好的领导、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者其他学习渠道,不断学习、自我提升、适应发展。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分为7个素养,分别如下: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获取信息及其他资源、技术的能力,并建立在此能力基础上的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2. 技术素养(Technology Quality):建立工程技术知识基础上的设计、开发、实现、评价能力,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3. 科学素养(Science Quality):建立在理论科学知识基础上的科学研究能力,特别是应用数学、物理等理论知识进行问题模型建立的能力;4. 思想素养(Thinking Quality):具有符合国家、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素养,具有健康、上进的个人道德、法律素质,能够较好应对环境和社会压力的能力;5. 工程素养(Engineering Quality):建立在工程专业背景知识基础之上的工程分析和工程管理能力,包括:能够理论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的能力;6. 体质素养(Physique Quality):具有健康的体魄,以及建立在科学的身体素质知识基础上的对自身身体健康管理的能力,能够承担高强度科学、工程的工作对身体的压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必须达标;7. 社会素养(Society Quality):三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人的基础素养,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协作和团队精神,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责任素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社会发展素养: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专升本)课程编码:学分:4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学时:64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采用教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谢钧,谢希仁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其他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技术,赵浩婕,李阳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是计算机专业、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Internet网络服务的建构与应用。
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1.考核方式:考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3.题型大致比例正误判断题占10%单项选择题占20%填空题占30%问答题占30%。
计算题占10%三、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第一章、概述(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2)掌握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组成、性能;(3)掌握数据交换技术。
(4)掌握网络协议、层次、接口等概念;(5)掌握OSI、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功能;(6)了解网络体系结构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第二章、物理层(1)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协议的基本概念;(2)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3)了解传输介质类型及其主要特性;(4)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5)掌握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6)理解同步数字系统SDH的基本概念;(7)掌握奈氏准则、香农公式;(8)掌握宽带接入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服务;(2)掌握网络数据差错控制方法;(3)理解以太网协议、PPP协议;(4)掌握交换机工作原理;(5)掌握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网络层(1)掌握网络层的功能与服务;(2)掌握IP协议与IP路由;(3)掌握IP地址与分类、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4)理解ARP、RARP协议;(5)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6)了解NAT、ICMP协议。
第五章、传输层(1)掌握传输层的基本功能与服务;(2)了解网络环境中分布式进程通信的基本概念;(3)掌握UDP、TCP协议;(4)掌握TCP的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运输连接管理的工作原理。
2016年浙江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878)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计算机专业基础》(878)综合考试涵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程序设计基础(C)30分数据结构50分操作系统40分计算机网络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70分(35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80分Ⅲ考查范围程序设计基础(C)【考查目标】1.理解C程序设计语言结构,掌握数据表示和输入输出的基本方法,掌握流程控制、函数设计与调用方法;2.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基本的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3.掌握初步的算法设计及数据组织方法,具备基本的问题分析和利用C语言进行求解问题的能力。
一、数据表达与组织(一)常量,变量,运算与表达式(二)一维和二维数组,字符数组和字符串(三)指针与数组,结构与数组(四)指针与结构,单向链表二、语句及流程控制(一)复合语句(二)分支控制(if、switch)(三)循环控制(for、while、do—while)三、程序结构和函数(一)C程序结构(二)函数的定义、参数传递和调用(三)函数的递归调用(四)变量的存储类别、作用域,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四、输入/输出和文件(一)标准输入和输出(二)文本文件与二进制文件(三)文件打开、关闭、读写和定位五、编译预处理和命令行参数(一)宏定义和宏函数(二)命令行参数和使用六、基本算法设计与程序实现(一)简单排序算法(插入、选择、冒泡)、二分查找(二)链表、文件中查找(三)级数求和、进制转换数据结构【考查目标】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3.能应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软件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考查目标熟练掌握软件与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和编码方法。
掌握有关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方法。
能够运用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
考试内容一、软件工程概论(一)计算机软件及软件工程软件定义,软件的特点和分类,软件危机,软件工程定义,软件生存周期(二)软件过程软件过程定义和分类,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三)软件过程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形式化方法模型二、系统工程(一)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二)系统工程的任务(三)可行性分析三、需求工程(一)需求工程概述(二)需求分析、协商与建模(三)需求规约与验证(四)需求管理四、设计工程(一)软件设计工程概述(二)软件设计原则(三)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四)部件级设计技术(五)设计规约与设计评审五、结构化分析与设计(一)结构化分析(二)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三)结构化设计(四)数据流图到软件体系结构的映射六、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分析(一)Jackson方法(二)JSD方法的基本思想(三)Warnier方法七、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一)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二)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般过程(三)UML(四)用例建模,静态建模,动态建模(五)物理体系结构建模八、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一)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CBSD)(二)CBSD过程(三)可复用构件(四)应用系统工程(五)构件的管理九、软件测试(一)软件测试基本概念,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二)测试策略(三)面向对象测试(四)测试完成标准(五)调试十、WEB工程(一)基于WEB系统和应用的属性(二)WEB工程过程(三)WEB分析、设计与测试十一、软件维护与再工程(一)软件可维护性,维护过程(二)软件再工程(三)逆向工程十二、软件项目管理(一)软件项目管理基本概念(二)软件度量参考书《软件工程》钱乐秋,赵文耘,牛军钰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144458,出版时间2007。
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数字电路硕士入学考试大纲一、考试方式书面考试,闭卷考试,3小时。
二、题型结构1.填空题15分(10小题×1.5)2.选择题30分(10小题×3)3.分析计算题60~75分(5—6小题)4.设计综合题30~45分(2题)每章节占的分值比例: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20%第二章集成门电路10%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20%第四章锁存器和触发器10%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20%第六章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5%第七章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10%第八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5%每章分值比例允许有5%的浮动。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数字逻辑基础1.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2.数制与码制(1)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2)编码和码制3.逻辑代数基础(1)基本逻辑运算和复合逻辑运算(2)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3)逻辑代数的3个基本规则(代入规则,反演规则,对偶规则)。
(4)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5)逻辑函数的化简第二章集成门电路1.CMOS门电路(1)MOS管的开关特性和电路模型(2)CMOS反相器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3)CMOS门的电气特性(4)CMOS传输门(5)CMOS OD门和三态门2.TTL门电路(1)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和电路模型(2)分立元件门电路(3)TTL与非门(4)TTL门的电气特性(5)TTL集电极开路门(OC门)(6)TTL三态门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2.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3.常用组合逻辑电路模块第四章锁存器和触发器1.锁存器2.触发器CMOS主从触发器、维持阻塞D触发器、利用传输延迟JK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触发器的动态参数;5种不同功能触发器的状态真值表、特性方程、状态图。
触发器功能的互相转换。
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1.时序逻辑电路概述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的一般步骤,时序电路的方程组(驱动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的建立方法及在时序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计算机网络》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27科目名称:《计算机网络》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动向,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典型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网络设备的连接与配置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较好的网络应用操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概述基本要求:了解网络发展及标准化工作,掌握网络组成、了解网络分类,熟练掌握网络性能指标,掌握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因特网概述网络的概念、因特网发展阶段、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因特网的组成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因特网的核心部分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重点)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等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1.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重点)协议与划分层次、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协议与服务、TCP/IP体系结构。
第二章物理层基本要求: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了解网络传输媒体,掌握信道复用技术,数字传输系统及宽带接入技术。
教学内容:2.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的极限容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导向传输媒体、非导向传输媒体2.4信道复用技术(重点)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2.5数字传输系统2.6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链路和帧的概念,理解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了解点对点协议PPP的特点,掌握PPP的帧格式和协议工作状态,掌握CSMA/CD协议,掌握如何在不同层次扩展局域网,理解透明网桥的工作原理,了解高速以太网技术。
今天我们来解析一下计算统考大纲计算机网络部分及其相关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是几乎是虽然不是各大高校必考的科目,但是各校招生考试如果初试不考,那么复试中的笔试或者面试都有可能涉及。
计算机网络在统考中占了25分,相对来说,在考试中的地位一般都是要比另外三门课低一些的,一个原因是网络相比其它三门课在计算机学科中的基础性要低一些,另一个原因就是网络考查的灵活性相对也较低,可考的点相对少。
虽然网络实际上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但是就考试来说,网络可以算作是比较简单的科目了,记忆性的考点为主。
对这一门课,大家不要因为它相对简单而不重视,同样地认真复习,应该能取得好的成绩。
统考大纲把网络的考查目标定为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从考试的大纲以及各大高校使用的主流的教材来看,网络的复习最根本的在于理解网络协议的栈结构。
两条主线:一是各层协议的数据封装和运行,二是各层的典型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复习参考书推荐谢希仁版的《计算机网络》下面我们来解析一下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这一章基本上不会出大题,主要是要求考生建立对网络协议栈结构的印象。
在这一章需要对各层协议的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较重要的是协议、接口和服务的概念,以及带宽、时延、往返时延RTT和时延带宽积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计算机网络概述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展历史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1. 计算机网络分层机构2.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3. ISO/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注意:对比接口和服务的概念;我们实际应用的网络是TCP/IP架构的,ISO/OSIRM没有真正部署过。
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计算机网络》硕士入学考试大纲考查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考查内容
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功能与分类
2.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3.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2.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3.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二、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二)组帧
(三)差错控制
1.检错编码
2.纠错编码
(四)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
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随即访问介质访问控制
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传递协议
(五)局域网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2.以太网与IEEE802.3
3.IEEE802.11
4.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
(六)广域网
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2.PPP协议
3.HDLC协议
(七)数据链路层设备
1.网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局域网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
三、网络层
(一)网络层的功能
1.异构网络互联
2.路由与转发
3.拥塞控制
(二)路由算法
1.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2.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3.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4.层次路由
(三)IPv4
1.IPv4分组
2.IPv4地址与NAT
3.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四)IPv6
1.IPv6的主要特点
2.IPv6地址
(五)路由协议
1.自治系统
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3.RIP路由协议
4.OSPF路由协议
5.BGP路由协议
(六)IP组播
1.组播的概念
2.IP组播地址
3.组播路由算法
(七)移动IP
1.移动IP的概念
2.移动IP的通信过程
(八)网络层设备
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四、传输层
(一)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传输层的功能
2.传输层寻址与端口
3.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二)UDP协议
1.UDP数据报
2.UDP校验
(三)TCP协议
1.TCP段
2.TCP连接管理
3.TCP可靠传输
4.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五、应用层
(一)网络应用模型
1.客户/服务器模型
2.P2P模型
(二)DNS系统
1.层次域名空间
2.域名服务器
3.域名解析过程
(三)FTP
1.FTP协议的工作原理
2.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四)电子邮件
1.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2.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
3.SMTP协议与POP3协议
(五)WWW
1.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2.HTTP协议
参考书
《计算机网络(第5版)》,谢希仁编著,ISBN:9787121053863出版时间:2008。
题型及分布
选择题约15%
填空题约15%
简答题约30%
综合分析题约20%
综合设计题约20%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