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五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52.51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2012·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2012·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三、(2011·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四、(2010·课标全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第1~2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学案四鉴赏诗歌的语言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①逢峒獠②,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②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争”和“乱”。
“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
2.[炼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简要赏析。
答案: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
3.[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阳日再到共城①百源故居邵雍故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
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
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
乡人应笑我,昼锦②是男儿。
[注]①共城:今河南辉县。
邵雍曾在共城居住,故称故居。
②昼锦:衣锦还乡。
据《汉书·项籍传》载,秦末项羽入关屠城,有人劝其留居关中。
项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悲”字。
“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首联直言登临之悲,后三联具体写悲的内容:颔联写多年漂泊,故乡的山川风月只能在梦中相见,是身世飘零之悲;颈联写故乡风物依旧而自己华发早生,是人生短暂之悲;尾联写自己落魄还乡,徒惹嘲笑,是老大无成之悲。
语文高考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高考考纲对诗歌的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一:鉴赏诗歌形象:1、人物形象模板答题:2、景物形象模板答题:常用的意境术语:3、事物形象模板答题:典例分析(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典例分析(2016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
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考点二:鉴赏诗歌语言1、炼字题模板答题:2、炼句题模板答题:3、赏析语言风格模板答题:常用的语言风格术语:典例分析(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考点三: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模板答题:2、表达方式:模板答题:3、表现手法:模板答题:4、结构技巧:典例分析(2017天津卷)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课时跟踪练1.[送别怀人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老莱衣”运用典故,诗人感叹古代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天伦之乐,在这兵戈遍地的乱世,已很难找到。
B.“万事非”三字,包容着巨大的世上沧桑,概括了辛酸的人间悲剧,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C.“何处访庭闱”一句探问,既表达出对韩十四探亲之途渺茫的担忧,又透露了对韩十四此行的关切,感情十分真挚。
D.“树影稀”中一个“稀”字借写稀疏的树影在水边掩映摇晃,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E.末句“犹恐”二字,传达出诗人对自己的勉励,激励自己虽然友人归乡了,但自己不能归乡,自己还要发奋努力。
解析:D项,“联想到友人探亲途中孤身一人的孤独寂寞”错,这里表达的应该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自己感到孤独寂寞。
E项,激励“自己还要发奋努力”理解错误,“犹恐”二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世事茫茫难卜的感叹。
答案:DE(2)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考核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注意答出实景“白马江”头的景色和虚景“黄牛峡”,然后分析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
诗人伫立白马江头,目送着韩十四登船解缆,扬帆远去,逐渐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间了,他还在凝想入神。
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
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
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答:(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解析】(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
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
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
答题时抓住“遥辨市”“忽移湾”“一江水”“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
【答案】(1)“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一、对点练1.(2018·河北邢台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草碧完颜璹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
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
更笑老东君[注]。
人间客。
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
望中倚栏人,如曾识。
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
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注】东君:神话中掌管春天的神。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2.(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
四黎:子云、威、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3.(2018·贵州贵阳市摸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4.(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二 )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
此诗写于汴京沦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
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情况?请联合诗句简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剖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描绘了雨前和雨中的光景变化。
屋前的江流和屋后的山岭云气无阻,绵延不绝的山脉与层层翠染的幽林送来隆隆雨声。
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坚强地挺起来,狂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显灭灭。
(2)( 示例 )①双关。
“晦”“明”“阴晴”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势。
“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举措等。
②用典。
尾联上句用《茅舍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不常用”的诗句(或武王与姜子牙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不管个人利害,盼望获得抗金成功的梦想。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散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今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是如何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剖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一身”与“万死” 比,归纳了人孤傲零散的悲惨和屡遭不幸的残忍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上高度归纳了人屡遭的距离遥和之;来令人震惊,极富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钱起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注]。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1)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都描写了________,不同点是李词写的是________,钱诗写的是________。
答案:秋月钩月满月或近于满月(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以动衬静,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
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情愁。
2.(2019·台州市高三质量评估)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渔歌子(其五)张志和[注]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注】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唐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鹊桥仙①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②,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①该词是作者晚年在王炎幕府经略中原事业夭折以后,回到故乡山阴时所作。
②严光:东汉著名隐士,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1)这两首词都借________(形象)来咏怀。
解析:首先勾画两首词的意象,然后比对分析。
答案:渔父(2)简要分析这两首词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差异。
答:解析:诗歌感情的分析,要全面分析题目、意象、意境、手法,结合作者和注释,知人论世。
“表现手法”考生要通过题干分析,明确是从抒情手法方面选择术语。
答案:张词通过圆月、棹歌、钓车子、橛头船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其乐无穷的隐居画面,“乐”字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的隐士心情。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考复习学案【高考目标】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要点精析】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
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学案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台①哭所思谢翱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②。
[注]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
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驱使,发挥想象。
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
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
第三联由哭转入思。
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
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
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
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
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
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答案: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
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
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习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过程: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2、含蓄。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3、精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4、清新○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2孟浩然5、平淡,也称质朴。
6、绚丽。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7、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8、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专用术语: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3、词藻华丽 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6、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二、悉熟作家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三、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5-16题。
唐诗一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⑴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⑵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二轮任务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
但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二轮复习的古代诗歌答题中,要改正下列失误:1.客观题对选项设误方式了解不全面,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2.主观题(1)形象题。
不会按照从形象特点到作者情感的思路分析。
(2)手法题。
对句子的手法理解错误;能够找出手法,但结合诗句分析错误;情感分析不准确,理解错误。
(3)语言题。
答题角度不准确,不能准确结合内容理解作答。
(4)内容和情感题。
缺乏知人论世的意识。
古代诗歌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对于古诗词,我会借助四选一的选择题的选项,以及相关的注释去理解“√”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2.对于古诗“鉴赏题”,我能从“内容”“手法”和“感情”这三方面去组织答案3.对于意象内涵的分析,我会关注这些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内涵,也会关注修饰意象的动词和形容词,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4.对于赏析炼字艺术的题目,我会把该字放入诗句中去理解,阐释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对于句子的赏析,我不会脱离全诗去孤立地分析,我会关注这个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并联系全篇去回答问题6.对于赏析语言风格的题目,我会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并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7.对于古诗鉴赏“手法题”,像“最后两句诗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一类的题目,我会下意识地从最常见的手法中进行筛选8.对诗句的理解,我知道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语境,揣摩其深层含意9.概括诗歌的主旨及哲理,我既能做到知人论世,又能通过抓住关键句子,予以准确把握10.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我会寻找表达情感的词语,同时关注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描摹色彩、形态的词,具有独特意义的词,典故用词,等等古代诗歌阅读4步骤第一步:读标题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学案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时跟踪练一、题型对点练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阕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上阕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2.[表达方式]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薛昂夫①山光如淀②,湖光如练③,一步一个生绡④面。
叩逋仙⑤,访坡仙⑥,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人。
他用[山坡羊]的曲调写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
②淀:青黑色染料。
③练:白色的丝织品。
④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
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⑤逋仙: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
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
⑥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
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
人称苏堤。
同是表达游湖之感,上面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学案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时跟踪练
一、题型对点练
1.[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
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词的上阕进行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上阕主要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解答本题时,要将对比的双方分析清楚,还要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从“台城游冶”到“吟醉送年华”用生动的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位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最后两句与前面的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的勾勒出被隋兵攻破金陵,陈后主走投无路,最后连井中蛙也做不得的悲惨结局,表达了词人对这些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2.[表达方式]阅读下面元曲,完成后面的小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
薛昂夫①
山光如淀②,湖光如练③,一步一个生绡④面。
叩逋仙⑤,访坡仙⑥,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①薛昂夫:元代散曲家,回鹘人。
他用[山坡羊]的曲调写了春、夏、秋、冬的西湖四季景色。
②淀:青黑色染料。
③练:白色的丝织品。
④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
古人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
⑤逋仙: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
性孤高自好,终生不仕,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赏梅养鹤,也不婚娶,人称他“梅妻鹤子”。
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山,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归。
⑥坡仙:指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诗人。
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夹堤广植柳桃。
人称苏堤。
同是表达游湖之感,上面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
解析: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表达的情感是间接的。
作者写到别管那些天晚路远的事,且自饮酒游西湖。
表达自己沉醉于西湖美景之中的喜悦。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直接表达了诗人徜徉在西湖美景中的愉悦。
答案: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还不愿返回,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喜悦和兴奋。
唐诗直抒胸臆,绿荫下白沙堤的“行不足”,直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意思答对即可)
3.[表达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潞府客亭寄崔凤童①
王昌龄
萧条郡城闭,旅馆空寒烟。
秋月对愁客,山钟摇暮天。
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②。
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注]①潞府:潞州府,治所在今山西长治。
客亭:旅馆。
崔凤童:作者新结识的友人。
②依然:形容思念依恋。
与诗的首联相比,颔联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颔联主要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上句描写愁客(作者)独对秋月的情态,是静景;下句描写傍晚的天空回荡着山寺钟声的情景,是动景;进一步渲染了空寂的氛围。
4.[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贼平后送人北归①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②。
[注]①本诗是作者于安史之乱平定后所作。
②愁颜:指友人北归途中见此景象时的表情。
这首诗除借景抒情外,整首诗歌还有一种突出的表现手法。
请指出该手法,并分析。
答案:本诗突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首联写实,交代诗人和友人当年同时离家避难,如今诗人送友人“独北还”,而自己却“不得还”;颔联首句实写流落他乡白发已生,而后句则虚写“旧国”青
山如故;最后两联虚写,想象友人“北还”旅途中寂寞、艰辛、愁容不展和危险的处境。
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情感。
5.[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做简要分析。
答案: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6.[结构技巧]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的能力。
上阕首句写西湖风景十分
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
“尽日凭栏楼上望”句表明作者终日留恋,望而未停,足见西湖之美。
“三三两两钓鱼舟”句写风物,“岛屿正清秋”句写背景,相映生辉。
下阕前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前句写声,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
“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
“闲整钓鱼竿”不仅呼应上阕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极想归隐湖上的念头。
词之下阕,营造出钓翁隐没的寥廓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作者“出尘”的思想情感。
答案:①点明情感,以“长忆”表明作者对西湖念念不忘,同时衬托出西湖风景的美好;②提示下文,一个“忆”字将作者的思绪从现实拉入对当年生活的回忆。
二、高考综合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利州南渡
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①,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①“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舟中,随波而去。
波上:一作“坡上”。
棹:桨,也指船。
(1)[表现手法]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动静结合。
“波上马嘶看棹去”写水上马在嘶叫,船在缓
缓而行,是动态描写;“柳边人歇待船归”写柳树下人在歇息,等待船归,是静态描写。
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充满情思的立体画面。
(2)[表现手法]尾联借用范蠡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触景生情,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表达了自己淡泊遗世、忘却机心的归隐之志。
同时“独忘机”三字流露出了无人理会的失意、无奈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1)分析上阕中意象“鸿雁”“鱼”的作用。
解析:分析词中意象的作用首先就要从意象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入手,“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都是传递书信的典故,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看出词人是借“鸿雁”与“鱼”这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怀人不得的惆怅之情。
答案:古人认为“鸿雁”“鱼”可以作为信使,代人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可主人公用精美的红纸,密密麻麻地写满平生思慕之意,想借信使传达情义时,却因“鸿雁”在云中、“鱼”在水中,无法驱遣,突出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惆怅。
(2)[表现手法]下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析:通过下阕中“斜阳”“独”“西楼”“遥山”“帘
钩”“绿波”这些关键词可知,词人是在高楼独望,而词人描绘这一幅图景,表达的还是思远怀人之情,运用的手法当然就是借景抒情了。
答案:这是一幅日暮登楼独望图。
红日偏西,绿水流淌,独上西楼,孤影眺望,远山却遮住视线,不见相思之人的方向。
天地开阔,人更显得孤单。
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表现手法。
象征了两情相悦而遥相隔阻,惆怅难言。
末两句以景结情,用“绿波”“东流”象征别离的惆怅和感情的悠长。
以抒情之笔写景,暗点相思之愁,含蓄隽永,颇具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