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我校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科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精选了120余篇中外优秀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简要分析评价。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者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汉语言文学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为学好其他各类课程以及未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课程类别:通识课程适用层次:本大纲适用于大专各专业一、教学目的为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专科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要求通过有关文史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线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积累文学相关知识,提高文化素质;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大学语文》的教学,将学生的审美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力争做到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华文华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传统、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同时,从实用性角度考虑,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学会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正确地表情达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授课总学时:39学时- 45 -第一章先秦文学(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诗经》)、我国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战国之际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楚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并掌握其中的文学常识,结合该部分介绍诗歌和散文的文体知识。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导言:大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目标大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 基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
2. 发展完善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准确的语言思考和语言表达。
3. 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类文本,并能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判断。
4. 丰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能力,能够欣赏和鉴赏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5.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包括语言文字基础知识、文学修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1. 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包括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2. 文学修养: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对文学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理论的了解和研究。
3. 实践应用:包括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
三、教学方法大学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1. 授课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文学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行讨论、演讲、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演讲、阅读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4. 信息技术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方式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应全面、多样、客观:1. 笔试评价:包括课堂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主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能力。
2. 口试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评价:通过作文、口语演讲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学分:3学时:30适用专业:各专业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
文科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理工科类学生第二学期开设。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本质上属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它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一起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平台。
它突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特征,课程的设计培养方案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来进行。
2.课程作用作为文化基础课程,该课程围绕着学院“厚基础、强素质、精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定位在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平台作用,强调语文与专业发展能力的联系,其“基础”特征指向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审美眼光、人文关怀、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交际沟通等方面。
由此体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
它不仅包含课程基础性知识内容,更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拓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和接受通才教育奠定基础。
3.课程任务该课程应该具有精神启蒙、思维创新和能力养成的多重职能,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综合性“大语文”课程。
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基础性、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掌握必备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具备相应岗位通用文化、文学素养,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具备相应的文学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能掌握必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并提高社会感悟、审美认知以及合作、拓展等综合实践能力。
本课程既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前提,更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育,不是在进行研究型、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并不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完整性,教育的本位是基于“应用能力”而不是基于“理论研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直接走向企业,直接面向专业工作岗位的应用性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群):体育服务与管理、会审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学分:3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并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门课程为48学时,选取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进行讲授,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诗经与楚辞(讲授3学时)1、课程内容本章对中国诗歌的源流诗经进行了概述,重点讲解了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选取《卫风·伯兮》、《王风·黍离》进行了赏析;然后介绍了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选取《湘夫人》进行赏析。
2、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教学难点:作品赏析;3、基本要求:(1)了解《诗经》全貌,掌握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2)通过《卫风·伯兮》的学习,理解《诗经》中的爱情诗;(3)从《王风·黍离》中认识中国文学创作传统中“黍离”之悲的渊源;(4)了解屈原在楚辞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掌握《湘夫人》的基本内容、风格特色及其在屈原创作中的地位。
第二章先秦散文(讲授3学时)1、课程内容本章主要讲述先秦散文。
作为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本章对这两类散文进行了概述,并重点选取了论语.子路、庄子.山水进行赏析,重点分析了作品思想及其对当世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王步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大学语文三、课程类型:公共课四、适用专业:语文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五、学时:28学时六、前修课程:语文七、课程概述:《大学语文》从浩若烟海的文学宝库中,精选了27个小单元,精读课文82篇,泛读课文603篇,涵盖了从《诗经》、先秦散文直到现当代的主要作家、主要文学流派,一些中小作家的吉光片羽也以附录形式收入,包括诗、词、赋、散文、小说、戏剧各大文体。
古代部分每单元还突出如山水、田园、爱情、爱国等题材,让学生点、线、面相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去认识中国文学的概貌。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大学语文》,王步高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教学参考书:1、《当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2、《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3、《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游国恩、王起等,1963年7月版; 1 5、《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培恒、骆玉明主编,1996年3月版;6、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栋霖,丁帆等主编,1999年8月版;7、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8、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9、徐玉玲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析》,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报7月;10、钱理群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九、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及基本思路:课程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非中文专业就读的公共课。
通过对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讲解,增加人文精神的培养,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看到人格的力量。
以此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
课程开设的目的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具体要求体现在:1、大学语文课的教学,要在高中的基础上,在传授语言文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应用英语专业三年制适用)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中国语言文学选修课。
开设此课的宗旨是,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国古今名作,了解相关的作者及其文化历史背景,掌握并赏析一部分名家名作的基本风格与特点;同时,经过一定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综合素养。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从先秦至当代共18篇文章的基本特征和背景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流派、风格、文学主张等。
“掌握”的含义是指“熟悉”,即能对之做出说明或描述。
2、理解重点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特点,包括作家的思想、情感、心理特征,作品中呈现出的主要艺术特色,审美特征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技巧等。
“理解”的含义指的是能“体会”,能做出描述和展开式的说明、论述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古代部分作家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上,尤其要重视古汉语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尽可能介绍文章的背景知识,减少学生的阅读障碍。
考虑到该门课程的性质:它是人文的不是技术的,它是情感的不是逻辑的,它是人性的不是机械的,它是心理的不是物理的,它是素养的不是工具的,教学方法上应特别注重面授,充分利用课堂的内容资源与形式,使师生交流尽可能达到动态互动的效果。
四、教学基本内容与要求本课程以《大学语文》(第二版)为主教材,由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具体学习、考核要求以此课程的教育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形成性考核方案和期复习指导为准。
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语文知识、阅读分析和作文知识。
1、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史常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三方面内容。
①文学史常识及作家作品知识以教材中的介绍为主。
②语言知识包括文言散文中常见实词的古今不同义,一词多义现象,以及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2、课文阅读分析①要求理解并识记所学文章的内容。
②能够归纳所学文章的论点、主题,分析论证、叙事方法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
《大学语文》学习指导《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为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旨在通过教学,培养和巩固学员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写作能力,使已经具备中学语文程度的学员,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为学好各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基础。
课程要求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借助有关工具书,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
(三)掌握一般的文学、文化知识,能初步分析、评价一般文学作品。
(四)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知识,能熟练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二、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大学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语言知识、文学文化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写作四个部分。
(一)语言知识:包括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文知识两方面1. 文言文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具体体现在教材中出现的文言文语言材料中。
其重点是辨识和阐释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1)文言实词辨识古今语意变化;解释常见词语、成语含义;重点掌握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的文言词汇。
(2)文言虚词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辨识同一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重点掌握的虚词是: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
(3)文言句式主要了解课文中常见的有别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现象和句式。
重点掌握:使动、意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
2. 现代文知识主要包括所选课文的主旨、结构、创作特色、语言特点、修辞等,通过阅读分析,能做到举一反三。
(1)主旨能准确理解和概括课文主旨,并充分认识其现实意义及透露出的人文精神。
(2)结构掌握课文结构特点;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能准确、简要概括大意。
(3)创作特色能联系课文对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和技巧作简要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适用专业:法学、艺术、新闻类College Chinese 课程适用层次:本科学时:64学时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理、工、农、医、艺、法、经济等非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的直接功能,并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宽视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对公平、正义等社会价值的追问等重任。
2、教学方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在方法上,实现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知识获得和能力锻炼相结合。
本课程的精读课文全文讲解,阅读课文由学生自学;口语和写作课内外结合进行训练。
课堂全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指导学生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导光盘(正在出版中)以及已开发的大学语文网页进行预习和自学。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听课和阅读中外文学经典篇目,提高阅读、欣赏和分析能力,掌握口头表达及文章写作的技巧;并在文学和文化鉴赏之中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品味情趣,拓宽社会视野,加深文化底蕴。
能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思维明晰而有条理。
具体要求做到:巩固和深化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其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和理解能力、思维和鉴赏能力,使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熟练、高效地讲话、阅读和写作:能写文艺、社会评论文章、各类事务的实用文章和学术文章;能用语准确、条理清晰、口齿流利地说话、发言、朗诵、演说、辩论。
4、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5、先修课程:高中语文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华南理工大学东莞东阳教学中心四、考核的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第一,所选全部课文的作文体常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第二,作文: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
2.考试形式:闭卷3.考试时间:期末1.试卷结构: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简答题、论述题、写作等。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2009-2010第2学期)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一)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我院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为提高大学生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课程目的: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积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
2.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方法1.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精讲为主,从作家的人生经历、作品的背景、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深入细致地剖析,以点带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历史阶段的文学的概貌。
2.读、写、议结合。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专题形式有针对性地布置学生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作品,在此基础上安排课堂讨论及完成具有一定见解的论文。
3.古为今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大学生生活实际,使大学语文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课时本课程为2学分,共计36课时。
二、考试方式平时出勤、提问10%;作业20℅;;其中30%;期末考试40℅。
考查课程,笔试,闭卷,试题库。
三、教材和参考书目录(一)教材陈洪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
同类教材:1王步高、丁帆主编《大学语文》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 温儒敏主编《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3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阅读书目陈洪选编《大学语文》拓展读本(1-3)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
(三)访问网站/xibu/zhongwenxi/jpkc/chinese/ 韩师大学语文课程网站/大学语文在线/nankai/1003.html南开大学语文精品课/ 大学语文/ 朗诵天地/ 名作欣赏四、教学内容绪论一、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简介二、中国文学史概述第一讲《诗经·秦风·蒹葭》(2课时)一、简介《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二、作品赏析:47.《诗经·秦风·蒹葭》三、课外阅读:48.《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49.《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第二讲《庄子·秋水》(2课时)一、先秦散文概说二、庄子简介三、作品欣赏:31.《庄子·秋水(节选)》三、课外阅读:36.《史记·刺客列传(节选)》司马迁第三讲《楚辞·渔父》(2课时)一、楚辞简介二、屈原生平三、作品赏析:32.《楚辞·渔父》屈原三、课外阅读:27.《兰亭集序》王羲之第四讲李商隐《无题》(2课时)一、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二、作品赏析:1、51.《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2、*《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三、课外阅读50.《长恨歌》白居易第五讲韩愈与潮州文化(2课时)韩愈简介二、韩愈与潮州文化三、韩愈作品赏析:*35.《祭十二郎文》韩愈54.《调张籍》韩愈四、课外阅读*《祭鳄鱼文》第六讲“婉约”派宋词(1.5课时)一、宋词流派概说二、“婉约”派词人三、作品赏析:1、59.《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李清照词四首》四、课外阅读58.《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57.《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第七讲“豪放”派宋词(2.5课时)一、“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二、作品赏析:1、60.《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2、62.《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辛弃疾第八讲鲁迅与五四文学(2课时)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简介二、鲁迅创作简介三、作品赏析14.《复仇》鲁迅四、课外阅读04.《我学国文的经验》周作人15.《呵旁观者文》梁启超第九讲《下棋》梁实秋(2课时)一、梁实秋简介二、作品赏析:13.《下棋》梁实秋三、课外阅读:19.《金岳霖先生》汪曾祺20.《鸭窠围的夜》沈从文第十讲《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2课时)一、余光中简介二、作品赏析:12.《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三、课外阅读余光中《乡愁》,席慕容《乡愁》第十一讲《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2课时)一、胡适简介二、作品赏析:26.《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三、课外阅读:*25.《专家与通人》雷海宗22.《〈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蔡元培23.《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十二讲现代新诗(2课时)一、新诗发展概说二、作品赏析:1、44.《萧红墓畔口占》戴望舒*《戴望舒诗二首》2、46.《北方》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三、课外阅读:45.《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冯至十三讲张爱玲《天才梦》(2课时)一、解读“张爱玲热”二、作品赏析:17.《天才梦》张爱玲*16.《女孩子的花》唐敏三、课外阅读《倾城之恋》、《金锁记》第十四讲《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2课时)一、罗大佑与流行歌曲二、作品赏析43.《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十五讲《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2课时)一、王小波简介二、作品赏析09.《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三、课外阅读:10.《个狗主义》韩少功十六讲《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2课时)一、马丁·路德·金简介二、作品赏析64.《我有一个梦想》[美]马丁·路德·金三、课外阅读:67.《给青年的忠告》[美]马克·吐温。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注:未完成稿,暂请大家参考,并请参与备课的老师对照别人所写斟酌修订自己所写的内容,缺少的部分请及时补好。
其中红色部分是本学期增加或改变的篇目)课程中英文名称:大学语文/ University language course课程代码:0520002001学分/总学时:2/36开课单位:人文学院面向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它既不是中学语文的简单重复,也不是语言文字知识的补课,更不是单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课程,其目标是对学生进行中外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简明文本。
课程以作品赏析为主,以作品带史,在作品欣赏的同时,兼顾文学史的描述和汉语知识的传授。
该课程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和经典作品,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该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熟悉经典作家作品和相关文学史及汉语常识,寓人文教育于语文教育之中,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学生应学过高中语文的课程知识。
三、学时分配说明:因为放假而减少一周,则中国现当代文学上5周,其中沈从文《萧萧》不上;减少两周,则中国古代文学上6周,其中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不上,中国现当代文学上5周,其中沈从文《萧萧》不上。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中国古代文学部分第一课《诗经·秦风·蒹葭》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诗经·秦风·蒹葭》的情感特征、哲理意蕴和艺术特色。
[重点与难点]重点:起兴在全诗中的作用,本诗的抒情方式;难点:如何理解“宛”字在诗中的关键作用。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解题(1)《诗经》(2)秦风2.解析(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头,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2)本篇如何抒发“隔水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感伤?(3)如何理解牛运震说的“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三、思考练习题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头,在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2.本篇如何抒发“隔水相望,可望而不可即”的感伤?3.如何理解牛运震所说的本篇“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第二课《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概貌,掌握《青青河畔草》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重点与难点]诗中六个叠词及“出”、“难”等单字的锻炼之意,“楼上女”复杂的内心世界。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导入2.介绍《古诗十九首》概貌3.分析《青青河畔草》主题4.《青青河畔草》思妇形象与《诗经》传统的背离5.抓住《青青河畔草》的诗眼——“出”6.“以乐景写哀情”艺术手法的表现与运用三、思考练习题1.《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楼上女形象赏析。
2.谈谈《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一诗中“以乐景写哀情”艺术手法的表现与运用。
第三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中“月”是全诗的灵魂?要求学生背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重点与难点]《春江花月夜》以月为主体,进行议论和抒情。
月是全诗中一条生命的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以月为主体,月是全诗的灵魂2.“碣石”和“潇湘”所深藏的含义3.诗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赏析三、思考练习题1.填空题:(1)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
(2)江天一色无纤尘,。
(3)江畔何人初见月??(4)人生代代无穷已,。
(5)不知江月待何人,。
2.背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为什么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月”是全诗的灵魂?第四课辛弃疾《摸鱼儿》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及词的特点;学习本诗“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词的风格,学习其爱国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摸鱼儿》抒发的情感,该诗的艺术特点;难点:“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风格特色。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有关宋词2.辛弃疾其人其词(1)辛弃疾生平与作品(2)辛弃疾词风特点3.《摸鱼儿》分析(1)提要(2)注释(3)《摸鱼儿》赏析(4)艺术特点4.辛词的艺术特点5.“辛派”词人三、思考练习题1.背诵《摸鱼儿》这首词。
2.分析《摸鱼儿》风格特点。
3.联系词人生平论析《摸鱼儿》的思想内容。
第五课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牡丹亭》的思想观念,认识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领会《游园惊梦》选段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辞藻之美。
[重点与难点]《牡丹亭》所写的“情”,《牡丹亭》的戏剧形态以及《游园惊梦》选段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汤显祖的生平与文学思想简介2.《牡丹亭》讲解(1)剧情简介(2)戏剧冲突(3)主题思想(4)艺术特色(5)重点分析“游园惊梦”部分3.专题讲解:《牡丹亭》的影响:以情感人,“情迷”从女读者的接受特点这个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情”以及悲剧效果。
三、思考练习题1.谈谈你对《牡丹亭》所写的“情”的认识。
2.阅读【醉扶归】【皂罗袍】两支曲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两支曲子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旦”和“贴”指谁?“行介”是什么意思?(3)这两支曲子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象?(4)这两支曲子表达了主唱者(旦)怎样的情感?第六课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王子猷居山阴》、《桓公北征》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刘义庆;理解文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写法;培养学生通过搜索材料、探求合作来评价人物的能力;理解魏晋时期个性的觉醒和对生命短暂的焦虑。
[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评价王子猷、桓温这二个历史人物;难点:理解“魏晋风度”。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作者及《世说新语》简介2.导入3.阅读《王子猷居山阴》,疏通文意4.讨论5.疏通《桓公北征》三、思考练习题1.从《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看王子猷“任诞”的美学价值何在?2.从《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征》体察晋人的生命意识。
3.材料作文有一个人攀登一座山峰,爬了8000多米就返回了,有人说,你仍可以往上爬,甚至可以到顶峰。
但此人说:“我感觉到自己只能爬到这儿了。
”请你以“自己的认识与别人的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点拨: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如何对待别人的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
话题所附的材料实际上为“认识自我”提供了一个实例,由此引发的思考可以检测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这道作文题还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深度,“认识自我”以后怎么办?这就给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第七课曹雪芹《红楼梦·黛玉葬花》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第八课穆旦《诗八首》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爱情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重点与难点]诗歌对爱情每个阶段特征的描述,重点语句的理解与把握。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导入你的爱情观是什么?2.作者简介3.朗读学生朗读;听朗读音频资料。
4.分析、讲解三、思考练习题1.填空题(1)《诗八首》的作者是。
(2)是公认为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同时又被称为“情感与形而上的玄思完美融合的现代抒情诗”。
(3)本诗采用了一种的诗歌表述方式——融合感性与知性。
(4)诗人唐湜称穆旦是,诗人郑敏称这首诗是。
2.简述题简述《诗八首》的感情表达方式。
3.论述题联系诗句,论述本诗的艺术特征。
第九课周作人《乌篷船》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三、思考练习题第十课沈从文《萧萧》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与难点][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三、思考练习题第十一课张爱玲《爱》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作品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启迪学生在物化世界和忙碌生活中去静心思索什么是真爱,用心的触角去抚摸爱的幻羽。
[重点和难点]张爱玲的情感历程及其在文中表达的爱情观;讨论: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内容1.导入爱是什么?2.作者简介3.默读全文4.分析、讨论三、思考练习题1.《爱》中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2.在这篇不到400字的短文中,作者几无一字直接言爱,为什么却能产生令读者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第十二课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第十三课余华《活着》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活着与死亡(苦难)、活着与坚韧(生命力),对《活着》的哲学思考。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导入人为什么而活着?2.作者简介3.朗读朗读课文片段。
4.分析、讲解三、思考练习题1.《活着》的可接受之维在哪里?2.怎样理解富贵在这几十年中的遭遇?3.为什么说《活着》表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以及“绝望的不存在”?参考答案:1.(1)故事性、情节性;(2)文学表现:有限视角,呈现真实;底层写作的普适性,易于激发共鸣;哲学的文学化与超越性。
3.苦难与生命力。
外国文学部分第十四课《俄狄浦斯王》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初步了解希腊悲剧的特点和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掌握《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重点与难点]《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冲突及其所体现的深刻思想价值;悲剧在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课时安排]2学时。
二、教学内容1.希腊悲剧的基本常识2.《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内容3.《俄狄浦斯王》的艺术成就三、思考练习题1.希腊悲剧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代表性作家作品?希腊悲剧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简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冲突。
3.亚里斯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是“悲剧的典范,你如何理解这一论断?第十五课《神曲》一、教学安排[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但丁及其《神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划时代意义;掌握《神曲》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它所体现的进步性;掌握《神曲》的基本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