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科学三上《11常见材料》word教案(4)
- 格式:docx
- 大小:16.72 KB
- 文档页数:3
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能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
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各种问物体,包括教室内、学校中、家中、各种学生
常见场景中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谈话导入
2、学生说说每天生活的卧室中的物品都有哪些材料做成的?材料就是用来做各种物体的东西。
二、认识常见材料
1、你能将不同的物品分类吗?
学生讨论分类
汇报分类结果
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生讨论、比较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金属、塑料、木材、橡胶、玻璃、纸等〕
学生把自带的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进行比较,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满足我们各方面的需求。
3、把p49页照片中各种物品所用的材料记在活动记录上。
集体交流
4、关于材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些什么?
学生提问,师写。
选择几个在课上集体讨论解决。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第一章:认识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分类和性质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 讲解材料的分类和性质: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3. 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材料样品,分析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章: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性质和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材料的分类,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 讲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木头的性质和用途,金属的性质和用途等。
3. 学生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材料样品,分析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章:材料的分类和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
2. 观察和分析常见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
2. 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各种常见材料样品。
2. 材料分类和性质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品,了解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 讲解材料的分类和性质:介绍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如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道常见的材料有哪些并且能够分类;•掌握常见的材料的特点;•了解常见的材料的用途。
2. 教学重点•常见的材料的分类;•常见的材料的特点。
3. 教学难点•材料的用途。
4. 教学内容4.1 材料的分类常见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金属材料(如铁、铜、铝等)•非金属材料(如木材、玻璃、水泥等)•合成材料(如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4.2 材料的特点•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常用于制作各种机械、电子设备等;•非金属材料:质轻、绝缘性好,常用于家具、装饰等方面;•合成材料:性能复合,适用范围广,比如塑料可以作为制作日用品的原材料,橡胶可以用于制作轮胎等。
4.3 材料的用途除了学习和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材料的用途。
比如:•铁可以制作刀具、锅碗瓢盆等;•木材可以制作家具、构造房屋等;•塑料可以作为制作玩具、文具、餐具等的原材料。
5.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观察法:展示各种材料并让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
6. 教学步骤6.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一些常见的日用品,让学生猜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6.2 讲解材料的分类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讲解不同种类的常见材料,并让学生进行分类。
6.3 展示材料教师可以将几种典型的材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摸索、品尝,从而感受材料的特点。
6.4 总结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根据展示的材料和讲解的材料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总结不同材料的特点并列举出它们的用途。
6.5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讲授的内容,复习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7. 课后作业•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去观察、摸索、品尝自己身边的物品,并在课后写一篇有关材料分类和特点的短文;•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各种材料的图片,并依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其进行分类,自己做出材料分类的海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节课程是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常见的物质材料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道铁、木头、塑料等常见材料的特点;•能够描述这些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明白选用不同材料的利弊,关注生活环境和资源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目标:唤起学生对材料及其性能的认识1.让学生观察、摸索教室里的物品,向他们提问“这件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特性,引出本课的主题,情境启动学习。
2. 探究环节目标: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物质材料的特点1.给每组学生发放相同的材料样品,如木头、铁、塑料等,让学生观察、摸索、探究,尝试用不同方式测试材料的质地和性能。
2.学生分组讨论,重点关注他们发现的不同之处,总结每种材料的特点,并将这些特性列出来。
3. 梳理环节目标:帮助学生梳理习得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1.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分享每种材料的用途和局限性,并鼓励学生发现每种材料的优点与缺点。
2.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组讨论,观察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物品的材料和性能,了解不同情境下,选择不同材料的利弊。
4. 应用环节目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1.小组竞赛:给定几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让学生根据其使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2.学生自己设计一件物品,并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程中,针对学生的评估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观察学生在探究、梳理和应用环节中的表现,主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认真观察、探究和记录特性,是否能够在讨论和竞赛活动中积极表达,并通过设计作品展示学习成果。
2.根据学生的互动、讨论和作品设计对学生进行评分,确定学习的知识点是否掌握,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贴士1.在探究环节中,要注意安全问题,确保学生使用器材的安全,合理运用测试手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第一课。
学生每天都接触材料,但注意理解材料与材料的分类的知识不是很多,我从学生身边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让学生理解身边的材料,从穿的衣服、房屋的各种建筑材料、窗户的玻璃等等,这些物品都是多种材料制成的;在理解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材料实行简单和分类,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而对物品材料的分析与探究活动。
让学生理解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和更好的生活,要持续研究、发明、生产新型的材料。
二、设计意图1、学生在生活中对材料有了一定理解为本节课探究做好了铺垫,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校服入手,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材料世界秘密的热情,2、三年级小朋友对探究水平不强,所以,引导他们简单说一说自己研究前的设想,特别是如何做好记录,这对学生展开好自由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让学生思考交流,形成集体智慧,产生资源共享,使一些不善于思考或者还没有掌握方法策略和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三、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使用多种感官和方法理解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实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持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四、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记录表、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学习用具或玩具。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并从生活的周围寻找材料1、导入师:同学们今天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真漂亮,知道你们这些衣服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学生齐答:布料)仅仅布料吗?生:还有纽扣或拉链呢。
师:它们又是用什么制成的?生:纽扣好像是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拉链有塑料制的也有铁、铜等金属做的。
师:像制作衣服的布料,制作纽扣的塑料或橡胶,制作拉链的金属,我们统称它们为材料(板书“材料”)。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三上《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东于小学:李建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常见材料可以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关系是重点。
学生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石块、砖头、木头、书、棉花、沙子、陶瓷等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美的图片?(出示幻灯片)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什么物品?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材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好么?(板书课题:材料)2、提问: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都有哪些物品?他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3、学生观察汇报4、师进行板书(有意识按天然材料放第一排,人造材料放第二排):铁、木头、玻璃、、塑料、水泥、砖头、涂料……5、小结: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的物品大多由以上这些材料制成的,这些就是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出示课题:常见材料)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也是常见材料吗?(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一些材料,如学生实在补充不出来,教师可补充)二、给常见材料分类1、提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常见材料,你能给它分分类吗?说说为什么这么分2、小组讨论,进行分类。
3、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4、小结:材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介绍一种人们常用的分类法,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人类加工处理使性质发生改变的材料叫人造材料,如纸。
那么现在你能指出哪些是天然材来,哪些是人造材料吗?5、学生分类。
6、把黑板上板书的材料分成两种,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名称。
7、生:天然材料:木头、铁矿、沙粒、石油。
人造材料:纸、铁、玻璃、塑料。
8、请你仔细看,以上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常见材料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
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
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 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 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
4. 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喷水、充气床垫等。
5. 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2) 按一下“ 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 。
(3) 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6. 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7.17 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打足气,使瓶中尽可能多装一些空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
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1《常见材料》是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实验方面还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不同材料的特性的实验验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2.实验仪器:镊子、放大镜、滴管等。
3.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材料的实物,如金属、玻璃、塑料等,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常见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面的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特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常见材料》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案:实验探究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和特性;2.认识常见材料的用途;3.掌握常见材料的制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常见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通过描述物品的材质,引出本课的话题。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不出现新的名词。
Step 2. 活动1:筛选、分类材料(20分钟)1. 活动要求(1)学生自学本课课文素材,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2)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桌面上的材料按材质进行分类,并填写分类表格。
(3)学生用摄像头录制本组的筛选过程和分类表格,准备进行班内分享。
2. 活动步骤(1)学生自学课本素材。
(2)小组讨论并决定分类的方法及表格的填写格式。
(3)小组合作,将经过筛选的材料按材质分类,并在表格中记录。
(4)使用摄像头拍摄筛选过程及分类表格。
(5)分享筛选过程及分类表格。
Step 3. 活动2:材料的用途(20分钟)1. 活动要求(1)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探讨常见材料的用途。
(2)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材质,分享该材质的用途和相应物品的制作方法。
2. 活动步骤(1)各小组分别选中一种材料,与组内成员讨论该材料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2)组长在黑板上记录该材料的用途,并给予适当的说明。
(3)学生用图形化的方式、面向全班进行汇报,介绍该材料的用途和制作方法。
Step 4. 活动3:用材料制作物品(30分钟)1. 活动要求学生采用所学知识和材料,制作符合一定要求的物品。
2. 活动步骤(1)老师告诉学生使用的材料、要求和时间。
(2)学生根据任务和限制条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
(3)学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任务,完成物品的制作。
(4)在规定时间内展示和评选。
Step 5.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及感受。
2.教师巩固并强化学生对材料的认知。
苏教版科学三上《常见材料》说课稿说课稿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常见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它从属于科学课程标准物质世界中物体与物质内容的分支课题。
同时这一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本单元的一级研究主题。
本课从材料的来源认识材料的分类,然后通过寻找教室里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使得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在性质上的差异导致了它们具有不同的用途。
为单元后续的《纸》、《金属》、《塑料》三课奠定知识基础,因此可以说本课起到了单元统领的作用。
本课虽然没有技能操作上的难度,但很鲜明的是它需要将知识归纳性与研讨操作性融为一体。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将学生由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零星认识提升到内涵属性的层次上。
并且在提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物体的方法,使得他们在进入“材料世界”的同时,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以便达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物品打交道,这些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所以学生对常见的材料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然而他们的这些认识和经验是零散的,不规整的,无法有效归入到知识体系中;而且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显得参差不齐。
本节课就是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的,系统的建立材料的概念,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观察和探究的结果,由此进一步认识不同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同一种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同一物品可以用多种材料制成,感悟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不断发明创造出许多新的材料,从而达到《标准》中制定的“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
”的目标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①能够用看,摸等多种感官来研究常见的材料②会通过观察与交流物品的构成材料推断各材料的性能。
科学知识①认识到身边一些常见的材料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小学科学《常见材料》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材料的定义:什么是材料?材料的分类: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材料的分类。
第二章:有机材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有机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有机材料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有机材料的特征:有机物的概念、含碳的特征。
常见有机材料:塑料、纸张、纤维、橡胶。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有机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有机材料。
第三章:无机材料让学生了解无机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无机材料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2 教学内容无机材料的特征:无机物的概念、不含碳的特征。
常见无机材料:金属、玻璃、陶瓷、水泥。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无机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无机材料。
第四章:复合材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和常见例子。
培养学生对复合材料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常见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基复合材料。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复合材料的特征。
利用实物和样品,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复合材料。
第五章:材料的鉴别与选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鉴别不同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材料的能力。
鉴别材料的方法:观察、触摸、闻味、实验等。
选择材料的原则:根据性能、价格、环保等因素进行选择。
5.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鉴别不同材料。
利用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选择材料的原则。
第六章:材料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常见材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我们必须将其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才有利于我们认识这些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特点。
所以,本课以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物品的材料组成,以期让学生粗略认识并了解一些材料的种类、用途和来源。
从本课编写结构上看,其总体表现为以识别、区分、分析这三个基本认识阶段为线索,三阶段呈逐层递进关系。
第一,引导学生观察、识别教室里的材料,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秘密。
利用学生的研讨活动,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材料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第二,引导学生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使学生对材料的分类有所认识。
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重点强调以是否直接来自大自然为分类标准,并且揭示这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即人造材料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其次,引导学生就教室或家庭这样的具体环境,练习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课文要求学生在识别材料名称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物品,按材料的来源差异,分辨构成物品的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这个活动是对上一环节的应用和巩固,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评价内容。
第三,仔细观察某一两件物品,分析构成物品的材料、材料的来源及其性能。
课文以图片的形式推荐了5件物品,作为学生研究、分析的对象,旨在复习、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扩展学生的辨析能力。
在启发学生分析构成物品的材料阶段,教材由浅入深,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来源、性质、种类、用途。
其中,引导学生分析球鞋或自己脚上穿的鞋的活动,重在通过研讨揭示材料之间存在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的不同,表现材料的丰富多彩。
而探究构成物品材料的种类、用途、来源的活动,在巩固学生已有认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并为后四个次级主题(四课)的研究埋下伏笔。
常见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
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得不偿失社会问题”的相关条目。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寻找人造材料与其原料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教学过程:(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板书)(二)、探究新知:1、给常见材料分类:(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8)、学生进行分类。
《常见材料》教学设计新桥中心小学展永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意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性质。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难点: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准备:课件、新型材料阅读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同学们穿着校服,整整齐齐,精神得很,真神气!校服是什么制作的除了布之外,还有什么扣子呢像制作衣服的布、毛衣用的毛线等等,我们统称为材料。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身边的常见材料。
幻灯片1(板书课题:常见材料)二、观察教室里的材料1、纸可以做成书本,木头可以加工成桌椅,金属可以制造成轮船……物品都是用材料做成的。
问:看看教室里的物品,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板书材料名称。
2、能给这些材料分分类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怎么分前后左右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3、学生讨论、汇报。
三、给常见材料分类1、材料的分类方法有许多,刚才大家表现很棒,想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
但是因为材料太丰富太复杂了,人们一般按来自于大自然的(板书:大自然),人造出来的(板书:人造)。
出示幻灯片2-3: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贴板书),如木材、石料、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由加工处理天然材料,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比如纸、铁、玻璃、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贴板书)。
2、看幻灯片5,进一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3、你还可以举出哪些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的例子学生说一说。
(天然材料:陶土、棉花、蚕丝、麻。
人造材料:合金、油漆、合成纤维)出示幻灯片6,再一次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问:谁能说一说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小结:天然材料是制造人造材料的原料之一。
人造材料是在加工处理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的。
出示幻灯片7。
常见材料-苏教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属性和用途;•掌握常见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材料的基本属性和用途;•理解常见材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4. 教学内容4.1 常见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到了很多种材料,如纸张、布料、金属、玻璃、塑料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4.1.1 纸张纸张是一种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它具有重量轻、易折叠、吸水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方面。
4.1.2 布料布料是用来缝制衣服、被单、桌布等的材料。
不同的布料材质、染色方法和纹路可以使它们在质感、颜色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一些特殊的布料还具有防水、防火等特性。
4.1.3 金属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高强度、韧性等特点。
4.1.4 玻璃玻璃透明,广泛应用于建筑、包装、仪器、光学等领域。
4.1.5 塑料塑料具有耐腐蚀、耐磨、绝缘、耐高温、柔韧性好等特点,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制品、电器、仪器仪表、手提包等领域。
4.2 常见材料的使用不同种类的材料在使用时需要掌握不同的方法。
4.2.1 纸张的使用•不同种类的笔、颜料、绘画工具在纸张上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粗细度的纸张适合不同的场合;•折叠、剪切、粘贴等方法可以给纸张带来不同的形态。
4.2.2 布料的使用•了解不同种类的布料的特点,如薄纱、牛仔布、印花棉布等;•需要掌握缝纫、裁剪等技巧,使其成为具有功能的产品。
4.2.3 金属的使用•金属需要进行加工处理后方可投入使用,如钣金加工、铸造、铆接等;•不同种类的金属应用的场合不同,如铁、铜、铝等。
4.2.4 玻璃的使用•玻璃的加工需要采用特殊工艺,如热弯、冷弯、拉伸、淬火等;•不同种类的玻璃应用的场合不同,如特种色玻、镜面玻璃、防弹玻璃等。
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属于他们是什么做的单元部分的教学内容,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材料很难系统的认识,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分门别类的进行整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识这些材料,了解它们的特点。
在课上,可以从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材料引入,认识和研究材料的性质,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本单元其它几课的兴趣,近而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目标中的“关注与科学有关得不偿失社会问题”的相关条目。
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寻找人造材料与其原料的对应关系,使学生明白人造材料来源于天然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由教室里的物品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它们是哪些材料制成的?
2、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将学生的汇报适量板书。
4、谈话:我们认真观察了教室里许多物品,它们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纸、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做成的,这些材料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板书)(二)、探究新知:
1、给常见材料分类:
(1)、讲述: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了许多材料,你们能给它们分个类吗?(2)、学生分组讨论,给这些材料分类。
(3)、提问:同学们在给这些材料分类时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怎么分?(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材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为两类: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不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处理的,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6)、指导学生看书中插图,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关系。
(7)、你们还能把这些材料分成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吗?
(8)、学生进行分类。
2、观察、研究身边常见的物品。
(1)、讲述: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同学们可以观察自己的球鞋或者其他物品,研究他们制作的材料。
(2)、学生分组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研究,做好记录。
(3)、汇报研究结果。
(4)、提问: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
(5)、学生讨论、汇报。
(6)、教师总结。
(7)、拓展:任选一件有两种以上材料制作的物品,研究他们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
(8)、分组研究、讨论。
3、认识一些新型材料。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新型材料的资料,在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也可以介绍有关“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知识。
(3)、学生谈谈了解了这些新型材料后有什么感想、体会。
(三)拓展应用:
1、观察家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2、如果让你发明一种新型材料,你将发明什么材料,用来做什么?
参考资料: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者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优性能的材料,如新型金属、精细陶瓷、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
目前,新材料正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开发速度在增长。
为了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生活要求,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开发新材料,辛勤的材料工作者们正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超导材料:
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
现已发现有28种元素和几千种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为超导体。
超导材料和常规导电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有以下性能。
①零电阻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能够无损耗地传输电能。
如果用磁场在超导环中引发感生电流,这一电流可以毫不衰减地维持下去。
这种“持续电流”已多次在实验中观察到。
②完全抗磁性: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只要外加磁场不超过一定值,磁力线不能透入,超导材料内的磁场恒为零。
③约瑟夫森效应:两超导材料之间有一薄绝缘层(厚度约1)而形成低电阻连接时,会有电子对穿过绝缘层形成电流,而绝缘层两侧没有电压,即绝缘层也成了超导体。
当电流超过一定值后,绝缘层两侧出现电压U(也可加一电压U),同时,直流电流变成高频交流电,并向外辐射电磁波,其频率为,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e为电子电荷。
这些特性构成了超导材料在科学技术领域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各类应用的依据。
超导材料具有的优异特性使它从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
但要实际应用超导材料又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这首先是它的临界参量,其次还有材料制作的工艺等问题(例如脆性的超导陶瓷如何制成柔细的线材就有一系列工艺问题)。
到80年代,超导材料的应用主要有:①利用材料的超导电性可制作磁体,应用于电机、高能粒子加速器、磁悬浮运输、受控热核反应、储能等;可制作电力电缆,用于大容量输电(功率可达10000);可制作通信电缆和天线,其性能优于常规材料。
②利用材料的完全抗磁性可制作无摩擦陀螺仪和轴承。
③利用约瑟夫森效应可制作一系列精密测量仪表以及辐射探测器、微波发生器、逻辑元件等。
利用约瑟夫森结作计算机的逻辑和存储元件,其运算速度比高性能集成电路的快10~20倍,功耗只有四分之一。
纳米材料:
纳米的长度是十亿分之一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们能在纳米的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了。
当材料的微粒小到纳米尺寸时,它的性能会产生显著的变化。
例如,黄金在正常状态下呈现金黄色,它的纳米颗粒就变成黑色了,而且熔点也显著降低。
由于纳米材料的颗粒比人体内的细胞还要小,可以自由地在血液中活动,医学家们就想到用它制成医疗装置,注入到人体内检查病变情况。
纳米材料也可以在磁记录和传感器上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