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意识训练的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素描整体意识训练教案教案标题:素描整体意识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素描整体意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2. 提高学生对于细节和整体关系的观察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准备:1. 素描工具:铅笔、橡皮擦、素描纸;2. 素描范例:包括整体意识强烈的作品,例如建筑物、风景等;3.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4. 学生练习用的素描纸。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几幅整体意识强烈的素描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向学生解释整体意识的概念,即在素描中,将目标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和表达,而不仅仅只关注细节。
讲解和示范:1. 解释素描中的基本技巧,例如线条、阴影和明暗的运用;2. 示范如何观察目标物体,并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整体形状;3. 示范如何利用阴影和明暗来表现目标物体的立体感和整体关系。
练习和实践:1. 让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目标物体,例如水果或日常用品,并要求他们观察并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整体形状;2. 引导学生观察目标物体的阴影和明暗,并尝试用素描表现出来;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素描中添加细节和背景,以增强整体效果;4. 分组讨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互相欣赏和提供建议。
总结和评价:1. 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强调整体意识在素描中的重要性;2. 展示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在整体意识训练中的表现;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素描技巧,提高整体意识的水平。
拓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素描作品,例如人物素描或建筑物透视绘画,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2.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画廊,观察和学习不同艺术家的素描作品,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启发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3.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练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整体意识的能力。
素描意识在学习素描造型的过程中追求什么?如何把握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学习素描的过程中何为正确的思考方法、观察方法、表现方法?如何才能使素描造型能力真正成为画家的艺术创造的基本保证?我把这些问题的解决,归结为一种素描觉悟——素描意识。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和同学们交流中经常谈到的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很难说全面,而且有些零散,许多问题还有待继续探讨,写出来供大家研究。
1.形象的再创造——这才是实际意义上的素描造型。
素描写生中研究人体结构、形体、透视、比例、动态等等,几乎近似科学规律的目的,并不是要像石膏翻活模一样把对象翻下来,而是为了获得理解和感受对象的依据,得到表现的灵感和创造性表现对象的灵感,挖掘自然界原已存在的美的灵魂的手段。
素描造型能力有三个方面:一是认识能力,理解对象的能力;二是塑造能力,在平面上把握形象特点,表现空间和传神的能力,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的能力;三是创造个性化形象(艺术家个人特有的)能力,控制画面的能力。
三种能力同时解决,你的素描造型手段才能走向成熟。
2.追求画意、谨访匠气。
在素描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语言的运用,不断总结、累积有效的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
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扣,易染上匠气,同时过于追求画面表面效果帅气之类也是一种匠气,甚至更要不得。
在素描训练(或创作)当中不要太想顺利了,要有遇到困难的准备,要有勤劲,敢于冲破平淡,冲破似乎还可以的诱惑力,敢于追求更强一点的表现力。
学习就是要敢于肯定好的,否定错的,可以见好就收,也可以不达目的不止。
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一张画要有一张画的鲜明要求,这是出发点。
3.总一概万,表现整体。
这种求一的精神,是艺术品成功的表现,好的艺术品总是表现在把握整体大关系上,而不单是好的细节刻划。
整体感强,既不是所谓的完整性,也不是所谓的完成性,是一种形式表现上的统一感和精神表现上的一致性,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是绘画中要求的整体。
素描教学教案20篇模板教案标题:素描教学教案20篇模板教案1:基础素描技法训练教学目标:1. 了解素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习素描的基础技法,如线条、阴影、明暗等。
3. 进行简单的素描练习,提升基本素描技能。
教学步骤:1. 引入素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素描的基础技法,如线条的运用和表现、阴影的处理等。
3. 示范基础素描技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4. 点评学生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5. 结束本节课。
教案2:静物素描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
2. 熟悉静物素描的构图和表现方法。
3. 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静物素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静物素描的构图原则和表现方法。
3. 示范静物素描的步骤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自己选择的静物,并提供指导。
5. 点评学生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6. 结束本节课。
教案3:人物素描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人物特征。
2. 熟悉人物素描的比例和表达方法。
3. 提升学生的人物素描技巧和表现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人物素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人物素描的比例原则和表达方法。
3. 示范人物素描的步骤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自己选择的人物形象,并提供指导。
5. 点评学生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6. 结束本节课。
教案4:风景素描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风景特征。
2. 熟悉风景素描的构图和表达方法。
3. 提升学生的风景素描技巧和表现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风景素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介绍风景素描的构图原则和表达方法。
3. 示范风景素描的步骤和技巧,并让学生进行实践。
4. 鼓励学生观察和描绘自己选择的风景场景,并提供指导。
5. 点评学生作品,提供反馈和建议。
6. 结束本节课。
教案5:动物素描教学目标:1.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动物特征。
2. 熟悉动物素描的比例和表达方法。
素描教师培训计划方案范文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认识,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价值观。
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4. 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知,提高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思想素养。
2. 教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通过展开多种教学法的训练,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水平。
3. 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通过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的训练,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学生评价能力,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4. 个性化学习与教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师对多元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
5. 教师团队合作与交流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训练,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共同推动学校教学的发展。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让教师系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2. 实践训练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实际操作,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3. 学习交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学水平。
四、培训时间安排本培训计划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分为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
1. 初级培训:为期1个月,主要内容为理论学习和教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
2. 中级培训:为期2个月,主要内容为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
3. 高级培训:为期3个月,主要内容为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和教师团队合作与交流。
素描基础训练——左右脑思维转换一、教学思路:本学期我在上课本的同时隔周进行一次素描基础训练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素描课上能体验到单纯的工具和单纯的色彩所带来的快乐,并独立完成一件素描作品。
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的绘画基础普遍偏低,并且早已过了画儿童画的年龄,他们都会为自己的造型能力感到担忧,普遍惧怕写实,内心又不甘心像儿童那样画画,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进行过基础的素描训练,而阻碍学生写实的核心原因是学校教育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左脑的意识和发展,使处理掌管视觉的右脑长期处于休眠的状态,教师将用课堂实验唤醒学生的右脑,使其意识到右脑独立的工作状态,从而解决写实的核心障碍。
实践证明,一旦学生学会从传统的左脑思维转变为右脑思维,他们就能在短时间内把握真实的视觉感受并如实地表达出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从经验性的左脑思维装换为纯视觉的右脑思维,尊重视觉感受并如实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与训练感知右脑的工作状态。
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建学生的绘画信心,使学生以轻松自信的心态进入素描的学习,改变学生将绘画看成少数人职业的传统观念,把绘画作为丰富生活、抒发情感的另一方式和途径。
三、教学重点:学会进入右脑工作的状态。
四、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已经长期习惯左脑思维,严重忽视视觉感受,即使扭转了习惯性的思维状态,仍然还会有反复。
五、教学工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辅助课件、碳精条、纸笔、素描纸等。
备注:使用碳精条的目的——能够在瞬间将第一视觉感受表达出来,便于直观教学;能够避开铅笔线条的排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虽然是走读班,但仍然是常规课,每班多达50人,碳精条视觉效果强烈,后排学生能够看清,铅笔示范容易反光,不利于大班示范。
学生用具:碳精条、纸笔、橡皮、速写本等工具。
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导入:(操作一)请学生在速写本上每人画一个杯子。
教师挑选部分作品展示,分别让学生找出问题。
教师分析原因:杯子的口被大部分同学画成接近正圆的形状,而杯底被画成水平线,(拿起一个杯子)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在看到水杯侧面的情况下杯口不可能是圆形。
素描教学首先应该作为意识培养,而不是技巧训练存在。
素描意识的养成是大学生进行艺术学习的基本出发点,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
滨州学院重点教研项目“基础素描课程教学中的素质拓展研究与实践”就是将素描意识的培养作为素描教学最基本的出发点,并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
项目组认为,高校素描教学首先是一种意识教学,或者叫认识教学。
传统素描教学所要求的光影关系、骨骼肌肉、空间比例等狭义素描概念只是素描意识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而绝非素描本质的全部。
因此,该课题项目组设计了新颖的教学思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画面形意识的介入画面形概念的提出,目的是灌输给学生一种新的、更加宏观的对素描的理解。
将这一概念与传统造型训练相结合,有助于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素描的理性认识,提升教学效果。
画面形是从传统绘画全因素造型中提炼出来的一套更纯粹、指向性更明确的概念,也更接近素描的本质。
它不强调对客观物象表面特征的再现,而更加注重作者的表现意图,注重对画面的宏观把控,更加强调对形式感的理解和认识,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纯的体积概念和细节特征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放眼画面全局,从根本上了解形的本质,从狭义素描中走出来。
画面形的概念认为,所有画面都是由不同图形构成的,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以及各种有机形。
不同的图形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和视觉效果,不同图形的组合也有着特定的视觉冲击力,会产生诸如平缓、密集、紧张、冲突、优雅、粗犷等情感暗示。
在宏观上认识这些图形的特征和不同图形对比所能够形成的美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画面形式感的构成密码。
以塞尚的作品为例,塞尚似乎从来不关心客观形体应该具有的外在形态,所以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甚至很难找到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完全的苹果,也找不到一条连贯的边缘线。
画面中所有物体的存在都服务于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个体特征被削弱到极致,但成就了一个更加紧密的生命体。
中学素描教学中的强化与训练1强化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一是学生死抠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
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整体意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衡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使画面完整统一。
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只是用平涂的调子机械、被动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
其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结构意识。
这时我们就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
让学生弄清楚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
让学生建立起结构和整体的空间想象概念。
2注重多元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注重学习方法,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
要想学好素描,学生必须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问、多练、多记。
多看,不能光画、死画,而要多看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多看他人的习作,好的差的习作都能给自己以启发。
也要多看自己的习作,退后看,换个环境看,画完后挂在墙上反复看,用镜子照着画看等。
变换看的角度,可以避免错觉,容易发现毛病。
多想,多动脑子,善于思考,善于找规律,多给自己提问题,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多问,虚心求教,多问容易通窍。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前人求学之道,我们要发扬光大。
多练,多画、勤画速写、慢写、默写、想象画等。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要想获得过硬的造型本领,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多记,培养形象记忆的习惯和能力,既要长久地积累形象,又要坚持随时随地地默记形象。
只有日积月累的下功夫,才能达到招之即来、下笔升辉的自由境地。
3强调教师示范的针对性。
教学对象:高中美术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提高学生的素描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独特审美。
教学重点:1. 素描技法的熟练运用。
2. 观察能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素描技法的灵活运用。
2. 创新思维和个性审美的培养。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这幅素描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它运用了哪些素描技法?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素描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
2. 通过示范,展示如何运用素描技法进行深入训练。
三、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进行素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观察、表现和审美的重要性。
四、作品展示与点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2. 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素描技法。
2. 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深入训练1. 教师布置新的素描课题,如人物、风景、静物等。
2. 学生根据课题,运用所学技法进行深入训练。
三、作品展示与点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2. 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素描技法的运用和深入训练的重要性。
2.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素描技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素描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素描技法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作品,关注作品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审美。
3.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素描技法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审美。
3. 加强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一、课程名称:素描基础训练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绘画习惯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对象:初学者四、教学时间:8课时五、教学资源:1. 教材:《素描基础教程》2. 教具: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板、画架、软毛刷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素描的基本技巧、表现方法、构图和光影处理。
难点:光影效果的表现、透视关系的把握。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素描基础知识介绍1. 介绍素描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技巧。
2. 讲解素描的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
3. 让学生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时:线条练习1. 让学生练习线条的基本形态,如直线、曲线、波浪线等。
2. 通过线条练习,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线条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构图练习1. 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黄金分割、三角形构图等。
2. 让学生练习不同构图的绘制方法,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
第四课时:光影练习1. 讲解光影的基本原理,如光源、反光、投影等。
2. 让学生练习光影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光影效果的把握能力。
第五课时:透视练习1. 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如一点透视、两点透视等。
2. 让学生练习透视的绘制方法,提高学生对透视关系的把握能力。
第六课时:静物素描1. 选择一个静物,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如线条、光影、透视等。
第七课时:风景素描1. 选择一个风景,让学生进行素描练习。
2. 在练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如线条、光影、透视等。
第八课时:作品赏析与总结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静物素描作品。
2. 完成一幅风景素描作品。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素描基本概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构图、光影、透视等方面的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作画步骤,培养对素描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为后续素描课程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2. 素描的作画步骤3. 观察能力训练4. 构图能力训练5. 表现能力训练教学重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作画步骤2. 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 观察能力、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2. 学生对素描的审美观念的形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素描的艺术特点。
二、讲授新课1. 素描的基本概念- 素描:用单色线条、色块等表现物体形象、结构、质感、空间等的绘画形式。
- 素描的分类:素描可以分为单色素描、彩色素描、铅笔素描、炭笔素描、钢笔素描等。
2. 素描的作画步骤- 观察对象,确定构图。
- 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
- 深入刻画物体的细节。
- 调整画面,完成作品。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素描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过程中的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素描基本概念和作画步骤。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二、讲授新课1. 观察能力训练- 教师示范如何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细节。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观察练习。
2. 构图能力训练- 教师讲解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平衡、对比、节奏等。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构图练习题,进行构图练习。
3. 表现能力训练- 教师讲解线条、色块等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技法表现物体。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表现练习。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图片,进行素描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绘画过程中的错误。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素描前期训练的重要性。
一、课程名称:素描前期训练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空间、光影等基本绘画元素的认识和运用。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对象:初中美术课程四、教学时间:8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素描的基本概念、线条运用、形状表现、光影处理。
教学难点:线条的灵活运用、形状的准确把握、光影的立体表现。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素描概述与工具介绍1. 导入:展示优秀素描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
3. 介绍素描的工具,如铅笔、炭笔、橡皮等。
4. 实践:让学生尝试使用铅笔、炭笔等工具进行简单线条练习。
第二课时:线条与形状1. 讲解线条的种类、特点及运用。
2. 讲解形状的种类、特点及表现方法。
3. 实践:让学生用线条和形状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如绘制几何图形。
第三课时:空间与透视1. 讲解空间与透视的基本原理。
2. 讲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透视方法。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透视练习,如绘制立方体。
第四课时:光影与明暗1. 讲解光影的基本原理及明暗变化。
2. 讲解如何运用光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实践:让学生进行光影练习,如绘制静物。
第五课时:质感与肌理1. 讲解质感与肌理的基本概念。
2. 讲解如何运用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法表现质感与肌理。
3. 实践:让学生进行质感与肌理练习,如绘制不同材质的物体。
第六课时:素描练习与点评1. 学生进行素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
第七课时:素描作品欣赏与总结1. 欣赏优秀素描作品,分析其特点。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练习。
第八课时:课后作业点评与总结1.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2. 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强调素描前期训练的重要性。
3. 布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一、课程名称:素描基础训练二、适用专业:美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三、教学目标:1. 通过素描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2. 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3. 素描作品欣赏与分析4. 石膏像素描练习5. 静物素描练习6. 人物素描练习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2. 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3. 素描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难点:1. 素描技法的运用与表现2. 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的有机结合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教师示范素描作品,引导学生掌握素描技巧。
3. 实践法:学生进行素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欣赏法:通过欣赏优秀素描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素描基本概念和技法讲解2. 第二周:素描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讲解3. 第三周:石膏像素描练习4. 第四周:静物素描练习5. 第五周:人物素描练习6. 第六周:素描作品欣赏与分析7. 第七周:素描作品展示与点评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素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作品展示与点评: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素描基本概念、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素描练习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学生对素描作品欣赏与分析的能力。
十、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石膏像素描作品。
2. 完成一幅静物素描作品。
3. 欣赏并分析一幅优秀素描作品,撰写心得体会。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能够细致地观察物体的形状、结构、光影和质感。
2. 提高学生的素描技巧,包括线条、明暗、构图等。
3. 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和创造艺术作品。
适用年级: 7-9年级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重点:1. 观察方法与技巧2. 素描基础技法3. 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教学难点:1. 复杂物体结构的表达2. 光影与质感的准确表现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实物展示2. 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板等绘画工具3. 视觉训练图片或实物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些优秀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素描在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二、观察方法与技巧1. 讲解观察方法,包括整体观察、局部观察、比较观察等。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形状、结构、光影和质感。
3. 学生进行实践,观察教师提供的视觉训练图片或实物,并尝试用线条表达出物体的特征。
三、素描基础技法1. 讲解素描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的运用、明暗的处理、构图的安排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绘制简单的素描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方法与素描技法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素描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观察方法与素描技法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复杂物体结构的表达1. 展示一些复杂物体结构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表现复杂物体的结构。
2. 学生分组练习,尝试绘制复杂物体结构的素描作品。
三、光影与质感的准确表现1. 讲解光影与质感的表现技巧,包括光源的位置、明暗关系的处理、质感的刻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绘制具有光影和质感特征的素描作品。
四、作业展示与点评1. 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程名称:素描基础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观察方法。
2. 视觉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观察方法的应用。
2. 视觉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素描教材、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素描工具(铅笔、橡皮、素描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素描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了解素描的艺术魅力。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观察方法,如:线条、明暗、透视等。
2.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素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示范1. 教师现场示范素描作品,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素描的过程和技巧。
2. 教师针对示范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四、学生练习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素描练习,如:临摹、写生等。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观察方法。
2.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了视觉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素描创作,如: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素描水平。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包括线条、明暗、比例、透视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审美情趣。
3. 使学生了解素描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条的运用、明暗处理、比例和透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物体用线条和明暗表现出来,以及如何处理物体的透视关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素描的基本理论、技巧和注意事项。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素描的作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画步骤。
3.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指导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素描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在绘画艺术中的地位。
(二)素描基本技巧讲解1. 线条的运用: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轻重等变化,以及线条在表现物体形态、质感、空间等方面的作用。
2. 明暗处理:讲解明暗关系的处理方法,如高光、明暗交界线、反光等,以及如何运用明暗关系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3. 比例和透视:讲解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以及透视的基本原理和作画技巧。
(三)示范与练习1. 教师现场示范素描作画过程,包括构图、线条、明暗、比例、透视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练习。
(四)指导与反馈1.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素描理论、技巧、示范作品等。
2. 练习材料:素描纸、铅笔、橡皮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练习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进步情况。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素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表现物体。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重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运用深度思维能力进行素描创作。
2.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表现物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素描知识,如线条、明暗、构图等。
二、讲授新课1. 素描的基本概念: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黑白灰的色调来表现物体形象、空间、质感、光影等的绘画形式。
2. 素描的技巧:线条、明暗、构图、质感、光影等。
3. 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a. 观察力: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物体,把握物体的特征。
b. 思考力:思考物体的形状、结构、空间关系等,提高思维深度。
c. 表现力:运用素描技巧,将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表现出来。
三、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素描练习,可选择静物、风景或人像等题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素描基本概念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素描练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二、深入讲解1. 深度思维能力的培养:a. 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如俯视、仰视、侧视等。
b. 分析物体的结构,理解物体的空间关系。
c. 运用透视、光影等技巧,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维素描创作。
三、实践练习1. 学生进行深度思维素描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课程名称:素描深度思维训练二、适用专业:美术、设计及相关专业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素描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对素描技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深度理解素描作品,掌握素描技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素描理论知识和技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素描基础教程》张恒国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2. 参考书目:《素描构成表现》陈守义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代素描技法》斯图瓦特帕赛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经典素描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内涵和技法。
(二)讲授新课(20分钟)1. 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技法。
2. 分析素描作品的构图、线条、明暗、质感等元素。
3. 介绍经典素描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素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分析。
2. 讨论作品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和表现手法。
3. 分析作品的构图、线条、明暗、质感等元素如何相互影响。
(四)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素描作品的临摹或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深度思维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素描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2. 学生对素描技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九、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章素描的要素第一节素描意识的培养第一节素描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的:了解素描素描造型是绘画范畴的东西,具有艺术创造的特点,绝不是照相术,应该说所有素描形象都应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不是客观对象的翻版。
教学重难点:素描意识的培养、潜意识的挖掘,素描与摄影的区别。
教学时数:4学时一、形象的再创造 与其说素描是手的劳动,不如说是脑加手的劳动。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的规律去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因素,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捕捉形象。
一、形象的再创造 素描造型能力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能力,理解对象的能力; 二是造型能力,在平面上把握形象特点,表现空间的形和传神的能力,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的能力;三是创造个性化形象能力和控制画面的能力。
二、追求画意,谨防匠气 画意是一种绘画生动性的体现,是画面外在形式和内在表现要求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画家作画当中主客观的完美结合。
画意来自画法,但又不同于画法。
什么样的画法都能表现出画意,但什么样的画法也可以表现出匠气。
二、追求画意,谨防匠气 写和画是素描的重要观念,因为这是绘画素描的的重要特征。
素描中要画和写,不要描和凑,前者是主动地表现,后者是被动的表现。
三、总一概万,表现整体 这种求一的精神,是艺术品成功的表现。
好的艺术品总是表现在把握整体大关系上,而不单是细节的刻画。
整体感强,既不是所谓的完整性也不是所谓的完成性,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感和精神表现上的一致性,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是绘画中要求的整体性。
三、总一概万,表现整体 整体意识的建立在绘画领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整体是相对局部而言,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局部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整体通过局部得到体现。
四、体积意识 对空间的表现是绘画的基本能力。
要克服平面描绘,建立空间意识,养成对体积空间的观察习惯。
第一节素描意识的培养 作业安排: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大量观摩大师素描精品,阅读艺术相关书籍,增加对素描的理解以及在思想上的升华。
美术界美术教育+在素描训练中应培养学生四种意识TEXT/沈如春如何提高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是素描教师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
然而提高学生的素描水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在素描训练中时常被学生的悟性等因素所困扰,而常给素描训练带来“停滞”状态,要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学生的悟性,就必须在素描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四种意识,即造型意识、整体意识、空间意识和研究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造形意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何为造型?造指创造、构造,形则指画面图形;而意识是指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一种能动的,自觉思维的能力。
在训练中当我们面对写生对象和画面时,能不能时刻用造型意识去感受对象,并敏感地、本能地处理好画面上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使画面具有一种有意味的感染力,这就是衡量你是否具备造型意识的标准,学生在训练中如果没有造型意识也就无法画好素描。
造形意识首先体现在观察上,学生画不好素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观察对象,要培养学生的“绘画之眼”就得让学生真心去感受——主动意识,只有心里寻找什么,视觉才能发现什么,也只有树立了造型意识这种绘画最基本的意识,才能使自己的眼睛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事物中发现绘画的意义,才能从绘画的角度选择,把握对象并组织画面,没有造型意识,我们的观察就不是绘画的观察。
在素描基础训练的过程中,造型意识体现为对事物的一种“剥离”,也就是剥离一切表面现象,只剩下事物的形状特征并由此去把握它,而学生在训练时常常用眼睛扫一下就觉得能够理解了,并用较长时间去表现对象,这是一种缺乏造型意识的表现,只有通过“剥离”对象,净化对象,把复杂的形单纯化,把模糊的形明确化,并把各种微妙的感觉都压缩到形体之中,建立一种空间中的形体概念,习惯这种观察方式和分析方式,才有助于造型意识的培养。
运用造型意识研究自然和研究画面,是造型训练中不可分割,不能偏废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素描训练中一个完整的整体,因为素描培养造型能力并不是塑造物体模型的能力,而是创造画面的能力,因此学生每次在训练中获得意识的提高,也就是对自身的造型能力的推动和发展。
素描教学的意识训练
张驰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611731)
摘要: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素描教学不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素描表现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设计教育的特点,即与设计接轨,为设计服务。
通过素描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所以,思维意识的训练十分重要。
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素描要向设计过渡,培养学生结构意识、组合意识、抽象意识、空间意识。
关键词:素描教学意识训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时惊人的。
个人意识的觉醒,创造意识的复苏,多维空间下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需求无论从物质到精神都开始走向多元。
旧的教学体系已逐渐脱离当代美术教育的使命,而新的体系还没形成真正科学的体系。
各自为政的教学方法几乎是目前我们基础素描教学的基本现象。
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引入中国已有半个世纪,作为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成为我国建国初期推行美术教育规范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过于单一化的教学,形成了一元化的格局,这是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极为不相适应的。
作为一种教学体系,在写实和具象表达方面确实是有严谨的规律和方法,但素描教学的基础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一种再现生活原状的水平上。
作为素描基础课教学,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主观对客观的表达问题,贯穿着一条充满活力的,创造力的主线。
就素描的本质意义来讲它是主观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素描的学习一开始就面临着主观地去认识对象,把握对象和组织对象的能力的培养。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设计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了解和接触专业的开始。
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素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要符合设计教育的整体特点,即与设计接轨,为设计服务。
通过素描教学,最终培养学生建立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创造性思维。
下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素描教学“意识训练”的体会。
一、结构意识
基础教学往往面临的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局部和事物的表象,并以直觉的感性认识来决定他的理解,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一个复杂的物体给以正确的把握和表现。
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抛开表象,认识对象内部结构相互联系。
如静物、几何体、人物头像、人体的外形和体积都是由各自的内部结构的外在形式所决定的。
把对象的内在结构抽取出来加以训练,学生会渐渐认识到他们过去的观察是片面的、粗浅的。
在具体结构造型方法上,采用“写生”和“想象”两种方法
写生时要求学生入木三分地观察入木三分地体验。
鼓励学生要让自己在对象面前兴奋起来并且寻找对象对于自己的兴奋点,激发想表现的冲动。
鼓励学生专心致志,这样有助于他们以后在任何情
况下都能以敏锐和深刻的感受力把握住对象的个体差异,提倡眼手心同步,提倡用广泛比较的方法去观察培养敏锐和准确的能力。
提倡从复杂交错的外在形式中抽取出结构,提倡从体与面中提炼出线,培养学生敢于高度概括和冷静分析的能力。
通过这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实际上是在教学生如何去体验,具备了对生活深入体验的能力,才算开始步入艺术殿堂大门的第一步。
而要将体验上升的表达,必须掌握相应的造型手段。
当我们阅读奥地利艺术家埃贡.席勒的作品时,你会感受到那将深刻的痛苦人生体验和造型手段融为一体时所释放出来的强音。
造型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艺术学习的起步,最首先的要求是学生将生活中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强调去伪存真,放弃表象、求取本质。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整体联系。
从视角到观察距离、角度、对象的比例等做到严肃认真的分析、判断。
用整体比较、局部比较、整体与局部比较、局部与局部比较的系统比较方法去观察、体验、分析、理解。
最终达到整体把握对象的目的。
另外,以“想象”与“假设”的方式,将学生对物体结构造型意识运用到创造性思维中去。
结构意识的训练,不仅是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是对学生思想的训练,那么“想象”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
“想象”的意义在于形成一种精神的转换,教学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用点线面作为造型语言面对对象再重新塑造一个视觉语言的形象。
而并非现实形象复制。
结构意识训练有三点必须强调。
那就是穿插意识、转折意识和循环意识。
通过“想象”与“假设”方式对穿插、转换、循环意识深入理解,将自己的感受和物体本身的美感因素相结合。
二、组合意识
组合意识训练分为无意识组合与有意识组合。
无意识组合的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加任何约束地让学生自己在不断取舍的过程中改变学生过去对画面一成不变的思维方法。
由于中国传统教育灌输式强于启发式,往往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好,但运用与发挥就较为困难。
无意识组合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渐地拓宽思维和寻找更丰富的视觉造型语言,把我们在日常状态中所感受到的完全没有直接联系的物体组织在一起,产生出全新的视觉感受。
比如,在课堂静物练习中,我摆放了切开了的大白菜、立方体、绳子、碗、袜子等,请学生将这些现实生活中没有直接关联的物体自由选择来组合成一张画面,强调他们要尽情发挥联想,画出独特感受。
其间,有的同学把立方体切成几块,用绳子在空间中把他们串联起来;有的同学把碗装进袜子里,用绳子缠绕起来放在大白菜剖面的巨大背景里。
效果十分好。
学生也画的非常兴奋。
同时,组合的反面——分解,也同样重要。
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可变性。
在教学中,我曾让学生将结构素描画法的人头像用橡皮擦掉一条线,一次一次地擦掉,最后只留下几条线。
在擦掉线条的过程中,体验一个具象的物体怎样被抽象出来的。
毕加索、米罗和康定斯基的艺术创作恐怕也是注入了这样相似的契机吧?!由于组合与分解训练的不断加强,学生理解抽象意识的训练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抽象意识
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一谈到抽象画好像就是乱画。
其实抽象思维训练对于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前提。
古往今来的大师都具有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概括的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
抽象思维的训练分为线、调、体的抽象。
线的增减、调的分离与重叠、体的结合与分解,帮助学生提高组织画面和按增减主观意志去控制和把握画面的能力。
比如一个立方体去掉一角,形象就变了,再去掉一角,如此反复,通过几次改变,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形象就改变了我们习惯上认知的六名立方体了。
这样的训练就使学生进入主观把握对象的新的造型意识中去。
“对象对于你不是永恒的,而永恒的是你的画面。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调动、组织、处理和表现画面的时候,你就开始真正进入角色。
调子的训练让学生完全不必要去看对象的形,只需要把调子的秩序(客观的)变成非客观的秩序(画面的秩序)。
这种训练使学生意识到调子存在的现实客观性和主观合理性,以调动学生主动把握调子的能力。
线的抽象由简到繁,由繁到简,构成我们造型的特有语言。
体的抽象由平面到立体,由客观形态到主观形态。
抽象意识训练中,学生已经感受到艺术语言表现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符号。
正如人类社会用了交流的工具,不是具体的事物本身,而是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抽象符号。
西方符号学派的著名代表恩斯特.卡西勒认为:“艺术是一种形式的创造,即符号化了的人来感情的创造。
”只有符合化了的人类感情在艺术中的体现,才具有更广义更深厚的精神内涵,而抽象艺术训练包含着对视觉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四、空间意识
在绘画中开始注意空间性问题的艺术大师塞尚影响了西方近一百年的艺术史,而使空间意识被充分地运用到绘画中来的是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
毕加索对艺术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有限的时空中(画面)表现了时空的多维状态。
毕加索并不是发明者,而是他找到整个时代人类意识跳动的脉搏,当今世界不是男耕女织的世界,而是多元、多维的生存空间。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已有了各自的主张,在对事物的发展中把握能力开始增强,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毕加索公牛的变异画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
过程体现了时空的变化。
空间意识训练分为打破既定空间和转变物体在客观空间中的形式。
比如一个六面体在空中而不是在静物台上,或者六面体在水中,或者方形体面的倒错,形成多维的画面空间。
把平面的一张纸经过折叠产生多面的转折,然后把这些面分开,放置在不同的空间中去。
空间意识的训练,必须通过转换的方式。
转换意识训练就是要求形式有意识地去改变对象的客观形态,把既定的形转换成带有一定构思,一定主题的画面,其间可以根据创作意图的需要,取舍不符合画面整体结构的东西。
比如:将一个立方体分成四块,中间用绳子缝合在一起,使你感觉到这已跟既定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转换意识使我们永远能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物,并把它转化为艺术,转换改变了既定空间既定形态。
通过系列化的空间意识训练,形式可以较为自由地组织画面并产生出多维空间下的视觉表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