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比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14
变速器传动比计算公式
变速器传动比是指变速器的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的转速比或力矩比。
它表示沿着输出轴的每一圈,输入轴上的转速或力矩的比值。
变速器传动比是变速器工作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可以用来确定变速器的输出性能,也可以用来确定变速器的机械结构和内部零件。
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传动比=输出轴转速/输入轴转速
传动比=输出轴力矩/输入轴力矩
变速器传动比也可以通过变速器的内部结构和零件确定。
它由变速器内部的齿轮比率,行星齿轮比率,滑动比率,摩擦比率等决定。
变速器传动比的大小,决定了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范围,输出力矩,变速器的效率,变速器的结构简单程度等等。
因此,变速器传动比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变速器的输出性能,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变速器的机械结构和内部零件。
准确的计算传动比可以有效地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减少由于变速器的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故障和维修成本。
行星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行星齿轮传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一种机构。
它由太阳齿轮、行星齿轮和内齿圈组成,通过太阳齿轮的输入,实现输出转矩和速度的变换。
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如下:
传动比 = (1 + N) / N
其中,N为行星齿轮的齿数。
其中太阳齿轮和内齿圈的齿数可以通过齿轮的模数、齿数比和齿数关系计算得到。
行星齿轮的齿数决定了传动比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传动中,行星齿轮传动常常采用多级的组合形式,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传动比。
在多级行星齿轮传动中,每个级别的传动比都可以使用上述的传动比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终的传动比等于各级传动比之积。
总之,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为(1 + N) / N,其中N为行星齿轮的齿数。
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
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i=z2/z1=n1/n2。
其中,z1和z2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n1和n2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
此外,也有公式表示为:i=N2 / N1,其中,N1为驱动轴(或主动轴)的转速,N2为从动轴(或被动轴)的转速。
传动比代表了从动轴转速相对于驱动轴转速的增益或减益,其大小决定了齿轮传动的速度变换比例。
请注意,实际应用中由于齿轮的啮合会产生一定的齿隙和滑动,使得实际传动比可能与理论计算值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齿轮传动设计时,需要考虑传动效率的影响,以提高齿轮传动的工作效率。
传动比计算自行车运动是半机械化运动项目。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地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进行优质高效的科学训练。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链条及变速器等。
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懂得并掌握这些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编辑本段齿轮比齿轮的传动比比:主动轮对被动轮的齿数之比为齿轮比。
如果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那么每踏蹬一周,两个齿轮和后轮都各旋转一周。
假如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的齿数,那么每踏蹬一周,被动齿轮转的圈数就大于一周多,速度越快。
因此,齿轮比与主动轮的齿数成正比,与被动齿轮的齿数成反比。
以G代表齿轮比,C代表主动齿轮的齿数,F代表被动齿轮的齿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G=C÷F例如:ATX830的牙盘为44齿(3号),飞轮为11齿(9号),代入公式即可求出齿轮比为:G=C÷F=44÷11=4也就是说蹬踏牙盘一周,飞轮转四周。
编辑本段传动比(传动系数)传动比(传动系数):齿轮比乘以后轮直径,即为传动比。
以D代表传动比,B代表后轮直径,它们之间关系用公式表示,即:D=C÷F×B=GB由此可见,齿轮比确定之后,传动比是与后轮直径成正比的。
例如:ATX830的牙盘为44齿(3号),飞轮为11齿(9号),后轮直径为26吋(一般习惯用英制),代入公式即可求出传动比:D=C÷F×B=44÷11×26=4×26=104编辑本段传动行程(速比行程)传动行程,每踏蹬牙盘一周,车子向前运动的距离则为传动行程,也叫速比行程。
其计算方法是传动比乘以圆周率。
以M代表传动行程,π代表圆周率(此为常数,π≈3.14),它们之间关系用公式来表示。
即:M=D π=C÷F×B×π自行车后轮直径的计量一般习惯用英制表示,而行程计算一般习惯用公制,因此在计算中需要把英制换算为公制。
行星齿轮传动比8个公式
1.齿轮比计算公式:
齿轮比=-(R+2)/(R+1),其中R为行星轮的齿数。
2.行星轮直径公式:
行星轮的直径可以通过行星轮齿数来计算。
行星轮直径=齿数*模数。
3.太阳轮直径公式:
太阳轮的直径可以通过太阳轮齿数来计算。
太阳轮直径=齿数*模数。
4.行星轮轮齿厚度公式:
行星轮的轮齿厚度可以通过行星轮直径和模数来计算。
行星轮轮齿厚度=2*模数。
5.太阳轮轮齿厚度公式:
太阳轮的轮齿厚度可以通过太阳轮直径和模数来计算。
太阳轮轮齿厚度=2*模数。
6.行星齿轮传动的速度比公式:
速度比=齿数A/齿数B,其中齿数A为太阳轮齿数,齿数B为行星轮齿数。
7.行星齿轮传动的扭矩比公式:
扭矩比=(半径A/半径B)^2,其中半径A为太阳轮半径,半径B为行星轮半径。
8.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公式:
传动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综上所述,行星齿轮传动的8个常用公式分别是齿轮比计算公式、行星轮直径公式、太阳轮直径公式、行星轮轮齿厚度公式、太阳轮轮齿厚度公式、行星齿轮传动的速度比公式、行星齿轮传动的扭矩比公式和行星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公式。
这些公式帮助工程师在设计和计算行星齿轮传动时能够准确地确定齿轮比、轮齿尺寸和传动性能等参数,从而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多级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
在多级齿轮传动中,齿轮的模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模数是齿轮齿数
和齿轮直径之间的比值,用于确定齿轮的尺寸和啮合性能。
齿轮的模数常
用m表示。
在多级齿轮传动中,传动比是指相邻齿轮的角速度之比。
假设有一个
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由n个齿轮组成,传动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传动比=(N2/N1)*(N4/N3)*...*(Nn/Nn-1)
其中,N1、N2、N3…Nn分别表示相邻齿轮的齿数。
此外,在多级齿轮传动中,如果齿轮的模数相同,则可以通过齿数之
比来计算传动比。
假设有一个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由n个齿轮组成,如果
齿轮的模数相同,传动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传动比=(Z2/Z1)*(Z4/Z3)*...*(Zn/Zn-1)
其中,Z1、Z2、Z3…Zn分别表示相邻齿轮的齿数。
除了通过公式计算传动比,可以通过齿轮的直径比来计算传动比。
假
设有一个多级齿轮传动系统,由n个齿轮组成,传动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
式来计算:
传动比=D1/D2=D2/D3=...=Dn-1/Dn
其中,D1、D2、D3…Dn分别表示相邻齿轮的直径。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传动比的时候,应该注意齿轮的转动方向。
如
果相邻的两个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则传动比为正;如果相邻的两个齿轮
的转动方向相反,则传动比为负。
总之,多级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可以通过计算齿轮的模数、齿数和齿轮直径比来确定。
通过合理选择齿轮的参数,可以达到所需的传动比,并实现传动系统的设计要求。
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传动比是指变速器输出轴的转速与输入轴的转速之比,是汽车变速器的重要性能指标。
它决定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运行状态和动力输出情况。
为了实现高效、平稳的行驶,驾驶员需要了解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
本文将介绍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和相关原理。
一、传动比的定义传动比是通过变速器来调节输出轴转速与输入轴转速之间的比值。
以手动变速器为例,传动比由使用者通过操纵换挡杆控制。
不同挡位会导致不同的传动比,进而实现不同的车速。
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根据变速器的设计和构造不同而异。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1. 简单计算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变速器结构,可以通过输出轴转速与输入轴转速之比直接计算传动比。
传动比 = 输出轴转速 / 输入轴转速例如,一台汽车变速器的输出轴转速为4000转/分钟,输入轴转速为2000转/分钟,则传动比为:传动比 = 4000 / 2000 = 22. 齿轮比法对于复杂的齿轮传动系统,传动比的计算可以通过齿轮比来实现。
变速器中齿轮的设计决定了传动比的变化。
传动比 = Z2 / Z1其中,Z2为输出轴上的齿轮的齿数,Z1为输入轴上的齿轮的齿数。
例如,一台汽车变速器的输出轴上的齿轮齿数为30,输入轴上的齿轮齿数为15,则传动比为:传动比 = 30 / 15 = 2三、传动比的原理传动比的原理是通过不同齿轮组合或输入输出轴间的直接比例关系实现的。
1. 齿轮传动原理在齿轮传动中,通过不同大小的齿轮组合来改变传动比。
齿轮的齿数与直径成反比,因此齿轮半径越大,齿数越小,传动比越大。
2. 偏心齿轮原理在偏心齿轮传动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齿轮在轴上产生偏心运动,从而改变传动比。
通过调整齿轮的偏心程度,可以实现不同的传动比。
3. 液力变速器原理在液力变速器中,通过油流的流动和涡轮的转动来改变传动比。
液力变速器根据需要自动调整液压传动比,从而实现平稳的变速。
传动比计算举例范文
传动比是指在机械装置中,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的角速度比值,用于
衡量装置的扭矩放大或减小情况。
传动比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轴上连续
的齿轮、皮带、链条等传动装置,通过计算齿轮关系或被动轮的齿数比、
牵引辊的直径比等,得到输出轴和输入轴之间的速度比或直径比来计算。
下面我将以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案例一:齿轮传动
假设有一组带动齿轮装置,输入轴上有一个齿轮A,输出轴上有一个
齿轮B。
已知齿轮A的齿数为20,齿轮B的齿数为40。
求传动比。
根据齿轮的传动原理,可以得知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传动比为齿轮
B的齿数与齿轮A的齿数的比值,即40/20=2
因此,传动比为2:1,即输出轴每转动2圈,输入轴转动1圈。
案例二:皮带传动
假设有一组带动皮带装置,输入轴上有一个驱动轮,其直径为10cm,输出轴上有一个被动轮,其直径为20cm。
求传动比。
根据皮带传动的原理,可以得知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的传动比为被动
轮的直径与驱动轮的直径的比值,即20cm/10cm = 2
因此,传动比为2:1,即输出轴每转动2圈,输入轴转动1圈。
从以上两个实例可以看出,传动比是通过输入轴与输出轴上的传动装
置的几何关系得出的,不同的传动装置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传动装置的类型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进行传动比的计算。
齿轮传动比计算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应用广的一种传动形式。
那齿轮传动比是怎么计算的呢?一、齿轮传动比计算公式传动比=从动轮齿数/主动轮齿数=主动轮转速/从动轮转速i=z2/z1=n1/n21、对齿轮的传动比:传动比大小:i12=N1/N2 =Z2/Z1转向外啮合转向相反取“-”号内啮合转向相同取“+”号对于圆柱齿轮传动,从动轮与主动轮的转向关系可直接在传动比公式中表示即:i12=±z2/z1其中"+"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同,用于内啮合;"-"号表示主从动轮转向相反,用于外啮合;对于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由于主从动轮运动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不能用"±"号法确定,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只能用画箭头法确定。
对于齿轮齿条传动,若ω1表示齿轮1角速度,d1表示齿轮1分度圆直径,v2表示齿条的移动速度,存在以下关系:V2=d1ω1/22、行星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构件原转速相对转速中心轮1 n1 n1=n1-nH行星轮2 n2 n2=n2-nH中心轮3 n3 n3=n3-nH行星架H nH nH=nH-nH=0转化轮系为定轴轮系“-”在转化轮系中齿轮1、3转向相反。
一般公式:式中:m为齿轮G至K转之间外啮合的次数。
(1)主动轮G,从动轮K,按顺序排队主从关系。
(2)公式只用于齿轮G、K和行星架H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的场合。
(3)nG、nK、nH三个量中需给定两个;并且需假定某一转向为正相反方向用负值代入计算。
例8—3:如图所示的行星轮系中已知电机转速n1=300r/min (顺时针转动)当z1=17,z3 =85,求当n3=0和n3=120r/min(顺时针转动)时的nH。
二、齿轮传动的特点1)效率高在常用的机械传动中,以齿轮传动效率为高,闭式传动效率为96%~99%,这对大功率传动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2)结构紧凑比带、链传动所需的空间尺寸小。
齿轮传动参数计算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设计齿轮传动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参数计算,以确保齿轮传动的工作正常、可靠。
本文将介绍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方法及其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齿轮传动。
首先,需要计算齿轮的传动比。
传动比是指齿轮的转速之比,用于确定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关系。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为:传动比=输出齿轮的齿数/输入齿轮的齿数传动比决定了输出齿轮的转速是输入齿轮转速的多少倍。
通常情况下,齿轮传动是通过调整齿数比例来实现所需的传动比。
接下来,需要计算齿轮的模数(module)。
齿轮的模数是指齿轮齿条上的齿距在径向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模数的计算公式为:模数=齿轮的齿数/齿轮的直径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和齿形,是齿轮传动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除了传动比和模数,还需要计算齿轮的径向力和轴向力。
径向力是齿轮齿条与齿轮轴线之间的力,用于计算齿轮的轴向受力情况。
轴向力是齿轮轴线方向的力,用于计算齿轮轴的强度和稳定性。
齿轮的径向力和轴向力的计算涉及到齿轮齿条的几何参数和受力分析。
在计算径向力时,需要考虑齿轮齿距、齿厚、齿顶宽度等参数。
在计算轴向力时,需要考虑齿轮齿条的齿形和齿距角等参数。
最后,还需要进行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是指通过计算齿轮的受力情况和材料强度,来确定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寿命。
强度计算通常涉及到齿轮的材料特性、齿数、载荷、接触比、接触应力等参数。
以上是齿轮传动参数计算的基本内容。
在实际的齿轮传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如齿轮材料的选择、润滑条件、噪声和振动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参数计算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齿轮传动的工作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齿轮传动参数计算是齿轮传动设计中的基础工作,通过计算传动比、模数、径向力、轴向力和强度等参数,可以为设计者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依据,以确保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上述介绍的内容,齿轮传动参数计算还涉及到齿轮的几何特征、材料力学性能、接触应力和齿轮失效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计算
三级齿轮组是由三个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其中每个齿轮都与相邻的齿轮啮合。
传动比是指传动系统中输出轴(输出齿轮)转速与输入轴(输入齿轮)转速之间的比值。
在三级齿轮组中,传动比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传动比=(输出齿轮的齿数/输入齿轮的齿数)*(输出齿轮的齿数/输入齿轮的齿数)*(输出齿轮的齿数/输入齿轮的齿数)
换句话说,传动比等于每一级齿轮的传动比相乘。
举个例子,假设三级齿轮组的齿轮参数如下:
输入齿轮(第一级):齿数为N1,转速为S1
中间齿轮(第二级):齿数为N2,转速为S2
输出齿轮(第三级):齿数为N3,转速为S3
传动比=(N2/N1)*(N3/N2)*(S3/S1)
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确保输入和输出的齿数和转速单位相同,一般都使用齿数或转速的数量级,如齿数个、转速转/分等。
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计算较为复杂,但这个公式可以帮助你计算三级齿轮组的整体传动比。
根据具体的齿轮参数,可以轻松计算出传动比,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分析。
齿轮系传动比计算齿轮是一种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通过齿轮之间的啮合来实现转速和力矩的传递。
齿轮传动比(也称齿数比)是指驱动齿轮(一般称为主动轮)的齿数与被驱动齿轮(一般称为从动轮)的齿数之比。
传动比的计算是基于齿轮的齿数和齿轮的直径来进行的。
在传动系统中,驱动轮(A轮)与被驱动轮(B轮)之间的传动比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传动比=驱动轮(A轮)的齿数/被驱动轮(B轮)的齿数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驱动轮(A轮)和被驱动轮(B轮)的齿数。
对于两个齿轮之间的传动,齿数通常是个整数,并且它们的比值可以是任何正整数。
但是,为了实现更好的齿轮传动效果,通常希望齿轮的齿数比尽可能接近1,这样可以减小传动误差和冲击。
接着,我们需要知道齿轮的直径。
齿轮的直径是齿轮的外直径,即从一个齿顶到另一个齿顶的距离。
齿轮的直径与齿轮的齿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齿轮的直径=齿轮的模数×齿数其中,模数是指齿轮的每齿宽度的单位长度。
模数的选择与齿数和精度有关,通常选择合适的模数能够实现更好的齿轮传动效果。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驱动轮(A轮)和被驱动轮(B轮)的直径后,可以进一步计算出驱动轮(A轮)和被驱动轮(B轮)之间的传动比。
传动比=驱动轮(A轮)的直径/被驱动轮(B轮)的直径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传动稳定性并减小齿轮传动误差,通常会使用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箱进行传动,这就需要逐级计算各级齿轮的传动比。
此外,还需要考虑齿轮的齿形,根据齿轮的齿形不同,可能会出现齿轮传动误差、噪声和振动等问题。
因此,在进行齿轮传动比计算之前,还需要对齿轮的齿形、精度和材料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选择。
总之,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是基于齿轮的齿数和直径的。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公式,可以准确地计算出齿轮传动系统中各级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以实现稳定、高效的机械传动。
汽车总传动比计算公式
汽车总传动比是指发动机输出扭矩经过传动系中各个齿轮、传动轴等传动件后,最终传递到车轮上的扭矩与发动机输出扭矩的比值。
计算汽车总传动比的公式为:总传动比 = 发动机曲轴转速×发动
机最大扭矩×变速器齿轮比×差速器齿轮比÷车轮半径。
其中,发动机曲轴转速和发动机最大扭矩可以在发动机技术参数表中查到,变速器齿轮比和差速器齿轮比可以在汽车技术参数表中查到,车轮半径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或者查看轮胎参数来获取。
总传动比的大小对车辆的加速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行驶舒适度等方面都有影响。
- 1 -。
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计算
三级齿轮组是由三个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其中每个齿轮都相互咬合并传递扭矩和速度。
要计算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你需要知道每个齿轮的齿数。
假设我们有三个齿轮,分别标记为1、2和3,齿数分别为N1、N2和N3。
传动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传动比 = (N2 / N1) × (N3 / N2) = N3 / N1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看到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可以通过各个级别齿轮齿数的比值来计算。
举个例子,假设齿轮1的齿数为20,齿轮2的齿数为40,齿轮3的齿数为60,则传动比为:
传动比 = (40 / 20) × (60 / 40) = 3
所以,三级齿轮组的传动比为3。
这意味着齿轮3的转速是齿轮1的转速的三倍。
注意,传动比的正负取决于齿轮的排列顺序和相应的齿数。
在计算过程中,确保注意齿轮的齿数和顺序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传动比值。
汽车总传动比计算公式
汽车总传动比是指发动机转速与车轮转速的比值,是决定汽车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其计算公式为:
总传动比 = 发动机转速×变速器齿轮比×最终传动比
其中,发动机转速是指发动机每分钟转动的圈数;变速器齿轮比是指变速器输入轴和输出轴齿轮的转速比;最终传动比是指车辆动力系统最终传递到车轮驱动的传动比。
一般来说,汽车的总传动比越大,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车辆加速性能越好,但油耗也会相应增加;反之,总传动比越小,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小,车辆加速性能越差,但油耗也会相应减少。
因此,合理的总传动比选择是平衡汽车行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 1 -。
§5-6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一、轮系的基本概念●轮系:由一系列相互啮合的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轮系的分类:定轴轮系:所有齿轮轴线的位置固定不动;周转轮系: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不固定;●定轴轮系的分类:平面定轴轮系:轴线平行;空间定轴轮系:不一定平行;●轮系的传动比:轮系中首、末两轮的角速度(或转速)之比,包括两轮的角速比的大小和转向关系。
传动比的大小:当首轮用“1”、末轮用“k”表示时,其传动比的大小为:i1k=ω1/ωk=n1/n k传动比的方向:首末两轮的转向关系。
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的转向关系:二、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特点:●轮系由圆柱齿轮组成,轴线互相平行;●传动比有正负之分: 首末两轮转向相同为“+”,相反为“-”。
1、传动比大小设Ⅰ为输入轴,Ⅴ为输出轴;各轮的齿数用Z来表示;126127角速度用ω表示;首先计算各对齿轮的传动比:所以:结论: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等于各对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其值等于各对齿轮的从动轮齿数的乘积与主动轮齿数的乘积之比; 2、传动比方向在计算传动比时,应计入传动比的符号: 首末两轮转向相同为“+”,相反为“-”。
(1)公式法式中:m 为外啮合圆柱齿轮的对数 举例:(2)箭头标注法采用直接在图中标注箭头的方法来确定首末两轮的转向,转向相同为“+”,相反为“-”。
举例:122112z z i ==ωω32223332z i z ωωωω'''===33434443z i z ωωωω'''===455445z z i ==ωω11211)1(--==k km k k z z z z i ωω128三、空间定轴轮系的传动比特点:●轮系中包含有空间齿轮(如锥齿轮、蜗轮蜗杆、螺旋齿轮等); ●首末两轮的轴线不一定平行。
1 传动比的大小2 传动比的方向注意:只能采用箭头标注法,不能采用(-1)m 法判断。
分两种情况讨论:情况1:首、末两轮轴线平行传动比计算式前应加“+”、“-”号,表示两轮的转向关系。
举例:情况2:首、末两轮轴线不平行只计算传动比的大小,各轮的转向在图中标出。
举例: 大小:转向如图。
主动轮齿数连乘积从动轮齿数连乘积=k i 1'3'2143214z z z z z z i =129例1 在图示轮系中,已知:蜗杆为单头且右旋,转速n 11440= r/min ,转动方向如图示,其余各轮齿数为:40 2=z ,20 2='z ,303=z ,183='z ,54 4=z ,试:(1)说明轮系属于何种类型; (2)计算齿轮4的转速4n ; (3)在图中标出齿轮4的转动方向。
解: (1)该轮系为定轴轮系 (2)81440543040182014321 3 214=⨯⨯⨯⨯⨯=⋅⋅⋅⋅⋅=''z z z n z z z n r/min(3)蜗杆传动可用左右手定则判断蜗轮转向↓。
然后用画箭头方法判定出n 4转向: n 4方向:←。
例2 如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单头蜗杆转向和旋向, Z 2=56,Z 2’=50,Z 3=80,Z 4’=30,z 5=50且齿轮2‘和齿轮4同轴线求:i15及齿轮5的转向 解: 传动比大小:方向:如图所示 轮5方向:←。
2102223'243'243'24=+=→+=→+=z z z mz mz mz d r r§5-7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一、周转轮系的组成和分类1、周转轮系的组成周转轮系:轮系中如果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绕另一齿轮的轴线转动周转轮系是由行星轮、中心轮、行星架和机架组成。
周转轮系中凡是轴线与主轴线O1O2重合,并承受外力矩的构件称为基本构件。
显然下图中,中心轮1、3与行星架H为基本构件。
2、周转轮系的分类a、按周转轮系的自由度分类(1)差动轮系若周转轮系的自由度为2,则称其为差动轮系(如图5-49a所示轮系)。
此轮系需要有两个独立运动的主动件。
(2) 行星轮系若周转轮系的自由度为1,(如图5-49b所示轮系),则称它为行星轮系。
该轮系只需要有一个独立运动的主动件。
、b、按基本构件的组成分类(1) 2K-H型周转轮系图5-50a、b、c所示为2K-H型周转轮系的三种不同型式,该轮系的特点是轮系中有2个中心轮。
(2) 3K型周转轮系图5-50d所示为3K型周转轮系,该轮系中有三个中心轮,而其中的行星架H只是起支承行星轮的作用。
(3) K-H-V行星轮系图5-50e所示轮系只有一个中心轮,其运动是通过等角速机构由V轴输出。
130131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由于周转轮系中有行星轮,故其传动比不能直接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公式进行计算。
但是如果将轮系中的行星架相对固定,即将周转轮系转化为定轴轮系,就可以借助此转化轮系(或称为转化机构),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进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这种方法称为反转法或转化机构法。
在上图中,设ω1 、ω3 、ω2 、ωH 分别为中心轮1、3、行星轮和行星架的角速度(绝对角速度),如果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上一个 –ωH 的公共角速度,此时行星架就相对固定不动,原周转轮系就转化为定轴轮系,在转化轮系中各构件的角速度如下:由于转化轮系相当于定轴轮系,故其传动比可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公式进行计算:根据上述原理,不难得出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的一般关系式。
设周转轮系中的两个太阳轮分别为m 和n ,行星架为H ,其转化轮系的传动比Hmn i 可表示为(式1)上上式中当给定m ω、n ω及H ω中任意两个量,便可求得第三个量。
于是,此公式可用来求解周转轮系各基本构件的绝对速度和任意两基本构件间的传动比。
这里要特别注意式中的“±”号,它由在转化轮系中m ,n 两轮的转向关系来确定,“±”号若判断错误将严重影响到计算结构的正确性,故千万要小心。
另外要注意m ω、n ω、H ω均为代数值,在使用中要带有相应的“±”号。
齿数连乘积假想定轴轮系中主动轮齿数连乘积假想定轴轮系中从动轮±=--==H n H m H nHm Hmn i ωωωωωω132132313113z z z z z z iH HH HH -=-=--==ωωωωωω三、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的注意事项:1.以上两式只适用于转化轮系的首末两轮轴线平行的情况。
例如:图中所示的转化轮系的构件1与构件3的传动比可以写成但由于构件1的轴线与构件2的轴线不平行,故2.由于使用(5-43)式时,首、末两轮轴线必须平行,故齿数比前要加+号或-号。
+号表示转化轮系首、末两轮转向相同,“-”号表示首、末两轮转向相反。
因为此处的“+”、“-”号不仅表明转化轮系首、末两轮的转向,还直接影响各构件角速度之间的数值关系。
3. ω1 、ωk、ωH 均为代数值,运用(5-43)式计算时要带相应的“+”、“-”号,如转向相同,用同号代入,若转向不同应分别用“+”、“-”号代入。
在已知周转轮系中各轮齿数的条件下,已知ω1 、ωk、ωH 中的两个量(包括大小和方向),就可按(5-43)式确定第三个量。
注意第三个构件的转向应由计算结果的“+”、“-”号来判断。
由于行星轮系中有一个中心轮的转速为零,若令行星轮系的中心轮k固定,由于其转速n k=0,故由(5-43)式可推导出;由以上分析可知,周转轮系中各个构件的转速的确定,轮系中两构件的传动比,一定要借助转化轮系的传动比求得。
所以iH1=10000n 1与nH转向相同。
此例说明:●周转轮系可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但必须指出这种轮系的效率很低。
●当轮1主动时,将产生自锁,因此在设计轮系时还要注意其效率问题。
举例:132●此轮系只用于轻载下的运动传递及作为微调机构。
●计算周转系的传动比时.应用“+”、“-”号代入各轮的转速,而图中的箭头只表示转化轮系的齿轮的转向,不是周转系各齿轮的真实转向。
§5-8 复合轮系的传动比的计算一、复合轮系的有关概念轮系中包含有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或者含有一个或多个周转轮系的齿轮传动系统称为复合轮系。
由一个行星架及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可以是多个行星轮串联)和与行星轮相啮合的中心轮组成一个基本周转轮系。
图示轮系为复合轮系: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既不能直接按定轴轮系的传动比来计算,也不能直接按周转轮系的传动比来计算,而应当将复合轮系中定轴轮系部分和周转轮系部分区分开来分别计算。
因此,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的方法及步骤为:1)分清轮系。
正确地划分定轴轮系和基本周转轮系。
根据周转轮系具有行星轮的特点,首先要找出行星轮,再找出行星架(注意行星架不一定是呈杆状),以及与行星轮相啮合的所有中心轮。
分出一个基本的周转轮系后,还要判断是否有其他行星轮被另一个行星架支承,每一个行星架对应一个周转轮系,在逐一找出所有基本周转轮系后,剩下的便是定轴轮系了。
2)分别计算。
即定轴轮系部分应当按定轴轮系传动比方法来计算,而周转轮系部分必须按周转轮系传动比来计算,应分别列出它们的计算式。
3)联立求解。
即根据轮系各部分列出计算式,进行联立求解。
其中分清轮系是复合轮系传动比正确计算的前提和关键,也是本章轮系传动比计算中的难点,应当很好地掌握。
133134三、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举例例1 图示轮系中,各轮模数和压力角均相同,都是标准齿轮,各轮齿数为z 123=,z z z z z z n 23344515192404017331500=======,,,,,,'' r /min ,转向如图示。
试求齿轮2'的齿数z 2'及n A 的大小和方向。
解:(1)齿轮1,2啮合的中心距等于齿轮2',3啮合的中心距,所以得z z z z 1232+=-'z z z z 231292235118'=--=--=(2))(3)22(1A --'--组成差动轮系,)(5)44(3A --'--'组成行星轮系i n n n n z z z z H H H 1313231251922318343=--=-=-⨯⨯=-'i n n n n i z z z z H H H H333354534111403340175017''''===-=+=+⨯⨯= n n n nHHH 15017343--=-33661n n n H H -=-(3)6331n n H =-n n n A H ==-=-=-1211500217143.r/min (4)负号表明n H 转向与n 1相反。
135例2 图示轮系,已知各轮齿数:322=z ,343=z ,364=z ,645=z ,327=z ,178=z ,z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