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筛查 管理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34
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降低高危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政策和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高危儿童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全面掌握本地区高危儿童数量、分布及健康状况,确保高危儿童管理率达到100%。
2. 加强高危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
3. 提高高危儿童家长的健康意识,加强家庭护理,确保高危儿童得到有效管理。
4. 建立健全高危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
三、工作措施1. 加强高危儿童筛查(1)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出生缺陷、遗传代谢病等高危因素进行早期筛查。
(2)对0-6岁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重点关注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心理行为等方面。
(3)对有家族病史、遗传病史等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重点筛查。
2. 加强高危儿童早期诊断(1)建立健全高危儿童诊断标准,确保诊断准确。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高危儿童诊断水平。
(3)开展高危儿童早期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3. 加强高危儿童早期干预(1)针对高危儿童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
(2)加强家庭护理指导,提高家长对高危儿童护理的认识和技能。
(3)开展高危儿童康复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高危儿童信息管理(1)建立健全高危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动态管理。
(2)定期对高危儿童信息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3)加强对高危儿童信息的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5. 加强宣传和教育(1)开展高危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高危儿童管理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认知度。
(3)加强高危儿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危儿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加大经费投入,确保高危儿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高危儿是指在婴幼儿期存在一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特殊管理和护理的儿童。
下面是一些管理方案和措施,以确保高危儿的综合护理和健康发展:1. 早期筛查和评估: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和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高危因素。
这可能包括遗传性疾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
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
2. 综合护理计划:根据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护理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医疗、营养、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3. 定期复查和检测: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和复查,包括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评估、听力视力测试等。
通过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4. 适时干预和治疗:对高危儿的问题进行适时干预和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改善其生理和心理状况,并促进正常的发育和功能。
5. 营养支持和管理:对高危儿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促进健康成长和发育。
可能需要特殊的喂养技术、特殊配方奶粉等。
6. 高危环境防护:为高危儿提供安全、清洁和舒适的环境,防止感染和其他伤害。
对亲属、护理人员和访客进行卫生教育,保持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
7. 家庭支持和教育:提供家长和家庭成员的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高危儿的特殊需求和管理要求。
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照顾高危儿并应对潜在的挑战。
8. 多学科合作:建立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共同进行高危儿的管理和护理。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共享信息和协调护理计划。
以上是一般性的高危儿管理方案和措施,具体的护理和管理措施应根据不同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疗专业人士的建议来制定。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国新生儿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由于遗传、环境、母体等多种因素,部分新生儿存在高危因素,其健康状况较为脆弱。
为了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特制定本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儿筛查率,确保高危儿得到早期发现和干预。
2. 加强高危儿健康管理,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3. 提高高危儿家庭保健意识,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4. 建立健全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儿信息的动态管理。
三、工作内容1. 高危儿筛查(1)扩大筛查范围,将筛查对象扩大至出生前、出生后和新生儿期。
(2)提高筛查质量,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3)加强高危儿筛查宣传,提高家庭对筛查的认识和参与度。
2. 高危儿健康管理(1)建立高危儿档案,详细记录高危儿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干预措施等。
(2)开展定期随访,及时了解高危儿生长发育情况,调整干预措施。
(3)针对高危儿开展个性化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早期教育等。
(4)加强与家庭沟通,提高家庭保健意识,指导家庭开展家庭护理。
3. 高危儿信息管理(1)建立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儿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定期对高危儿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加强高危儿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保密。
4. 高危儿健康教育活动(1)开展高危儿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2)组织高危儿家庭参加亲子活动,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家庭保健能力。
(3)开展高危儿关爱活动,关注高危儿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危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高危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和高危儿家庭保健能力。
4.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对高危儿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预计将实现以下目标:1. 高危儿筛查率提高至90%以上。
一、计划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儿童健康工作的指导方针,切实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儿童整体健康水平,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母婴保健法》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儿筛查率,确保高危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 完善高危儿管理服务体系,实现高危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3. 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
三、工作内容1. 高危儿筛查(1)制定高危儿筛查标准,明确筛查对象和筛查项目。
(2)建立高危儿筛查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
(3)开展高危儿筛查宣传,提高家长对高危儿筛查的认识。
2. 高危儿管理(1)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分类,建立高危儿管理档案。
(2)定期对高危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高危儿家长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
3. 高危儿转诊(1)建立高危儿转诊制度,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2)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提高转诊效率。
4. 高危儿管理培训(1)定期开展高危儿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管理水平。
(2)加强对高危儿管理人员的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危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高危儿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高危儿筛查、管理、转诊等工作的顺利实施。
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高危儿筛查、管理的认识。
五、工作期限本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长期执行。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计划,预计在三年内实现以下目标:1. 高危儿筛查率提高至95%以上。
2. 高危儿管理率提高至90%以上。
3. 高危儿治疗率提高至85%以上。
4. 婴儿死亡率降低至10‰以下。
本计划旨在为广大婴幼儿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高危儿的管理方案与措施高危儿是指出生后出现各种生命危险的婴儿,其生理、心理、营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风险。
为了保障高危儿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案与措施。
一、早期评估与筛查对于高危儿,首先要进行早期评估与筛查,以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程度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评估包括婴儿的出生史、家族史、产程情况等,筛查则包括婴儿的体格检查、神经系统评估、听力筛查等。
通过早期评估与筛查,可以及早发现高危儿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高危儿,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诊断、发育情况、营养需求等,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护理计划应包括婴儿的喂养、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确保高危儿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支持。
三、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高危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
根据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疾病特点,制定适宜的喂养方案。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可以采用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喂养,同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或消化功能不良的婴儿,可采用管饲或其他途径进行喂养。
四、密切监测与观察高危儿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监测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包括皮肤颜色、呼吸状况、喂养情况等方面的观察。
通过密切监测与观察,可以及时发现高危儿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五、良好的环境管理高危儿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一个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
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噪音和刺激性气味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注意婴儿床的选择和使用,保持床铺的清洁和舒适。
六、心理支持与亲子关系建立高危儿的父母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需要得到相应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家属沟通,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还需要帮助高危儿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增强婴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高危儿是指儿童在出生后或发育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容易出现育龄期或非育龄期的疾病或残疾的儿童。
高危儿的筛查和管理是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因素,提高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高危儿的筛查,可以尽早确定高危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早期干预,降低高危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本方案旨在明确高危儿筛查和管理的内容、方法和责任,提高高危儿的筛查效果和管理水平。
二、筛查内容高危儿的筛查内容主要包括孕期、出生时、新生儿时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的影响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
具体包括:1.孕期筛查:母亲的孕期疾病史、家族遗传疾病史、母亲用药史等。
2.出生时筛查:出生时低体重、早产、胎膜早破等。
3.新生儿时期筛查: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黄疸等。
4.婴幼儿期筛查: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过敏性疾病等。
5.学龄前期筛查:发育迟缓、智力发育异常、行为问题等。
6.青春期筛查:青少年早熟、心理问题、性学问题等。
筛查内容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和危险因素,旨在全面评估高危儿的风险水平,为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三、筛查方法高危儿的筛查方法可分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两种。
1.定性方法:根据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进行判断。
具体包括:询问法、观察法、体格检查法等。
例如,对于新生儿黄疸筛查,可通过观察皮肤黄疸程度进行初步判断。
2.定量方法:利用具体的检查工具进行定量评估。
具体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进行血常规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等。
例如,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可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进行定量评估。
筛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筛查内容的特点和筛查对象的特点,综合考虑可行性和准确性。
四、筛查管理高危儿的筛查管理是指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定期随访和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定期体检、病情监测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筛查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高危儿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度,增强高危儿的保健意识,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因素。
高风险儿童筛查,管理方案高风险儿童筛查,管理方案
简介
高风险儿童是指有一定概率患上严重疾病或心理问题的儿童,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高风险儿童的筛查和及时的管理至关重要。
筛查方法
高风险儿童的筛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 家族史:对于某些疾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可以询问孩子的家族病史。
- 体格检查:通过体格检查来寻找异常,例如生长迟缓或体型不对称等。
- 心理评估: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或自闭症等,可以通过心理评估来筛查。
管理方案
对于被筛查出来的高风险儿童,我们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案,以预防或减轻患病的风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管理方案:
- 医学干预:对于一些需要药物治疗的疾病,例如糖尿病或甲状腺问题等,我们可以进行医学干预。
- 健康指导:通过对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
- 心理治疗:对于一些心理问题,例如焦虑症或注意力缺陷症等,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 家庭支持:在一些情况下,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对高风险儿童的健康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
高风险儿童的筛查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尽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发展。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筛查和管理的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高风险儿童。
一、前言高危儿是指在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可能存在各种健康问题的儿童。
为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本计划旨在加强儿保科高危儿管理,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高危儿早期识别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2.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3. 建立健全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4. 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高危儿诊疗能力。
三、具体措施1. 高危儿早期识别(1)加强孕期、分娩期和新生儿期的健康检查,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重点关注。
(2)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对新生儿进行早期筛查,确保高危儿得到及时诊断。
(3)对高危儿进行分类管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 家庭支持(1)加强高危儿家庭健康教育,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2)定期开展高危儿家庭随访,了解家庭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3)建立高危儿家庭支持小组,加强家庭间的交流与合作。
3. 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高危儿信息数据库,实现高危儿信息共享。
(2)定期更新高危儿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加强高危儿信息安全管理,防止信息泄露。
4. 业务水平提升(1)组织儿保科工作人员参加高危儿诊疗相关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分享高危儿诊疗经验。
(3)鼓励儿保科工作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四、工作步骤1. 制定高危儿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开展新生儿早期筛查。
3. 加强高危儿家庭支持,提高家庭保健意识。
4. 建立高危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5. 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儿保科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6. 定期评估高危儿管理工作效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高危儿管理工作计划,我们将不断提高儿保科高危儿管理水平,为高危儿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引言高危儿指的是指在出生后的30天内需要严密观察和干预、照料的新生儿,他们可能因为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出生时窒息等原因而面临生命威胁。
高危儿管理制度是为了提供全面的医疗护理和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而制定的一套规章制度,旨在减少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存。
二、管理目标1. 提高高危儿存活率2. 提升医疗护理水平3. 减少高危儿并发症4. 提升高危儿生活质量三、管理范围高危儿管理制度范围涵盖以下内容: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四、具体措施1. 高危儿的筛查和评估(1)建立高危儿筛查制度,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遗传疾病等风险因素的初筛和细筛。
(2)开展高危儿评估,对筛查出的高危儿进行全面的身体和精神发育评估,明确高危儿的风险程度和干预方案。
2. 高危儿的监护和干预(1)建立高危儿监护团队,包括儿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和干预。
(2)制定高危儿的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感染预防和控制等干预措施。
3. 高危儿的护理和喂养(1)建立高危儿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体温监测、清洁护理、床位翻身等护理措施。
(2)制定高危儿的喂养方案,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特殊配方奶粉喂养等。
4. 高危儿的家庭支持和康复(1)为高危儿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应对高危儿的健康问题和生活困难。
(2)建立高危儿康复机构和服务网络,提供康复训练、家庭照护、社会关怀等服务。
5. 高危儿的健康教育和预防(1)开展高危儿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高危儿的关注和关心。
(2)加强高危儿疾病预防工作,推广乳房疾病预防、呼吸道感染预防等知识。
五、管理保障1. 建立完善的高危儿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高危儿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 加强高危儿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高危儿的就诊条件和医疗环境。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新生儿:重点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低体重、消瘦
3.单纯性肥胖
4.贫血
5.活动性佝偻病
6.先心病
二、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三、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
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
4、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
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5、有条件的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异
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6、有条件的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
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导。
江西省高危儿管理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江西省高危儿管理实施方案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对高危儿的管理和服务,提高高危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制定的。
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即患有各种疾病、畸形或者在出生后不久发生各种疾病的婴幼儿。
他们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而这些服务需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来进行指导和保障。
二、管理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所有高危儿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先天性畸形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等各类高危儿。
同时,也包括对高危儿家庭的关怀和支持工作,以及对相关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三、管理原则1. 以患儿为中心,以生命为第一要务。
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始终把患儿的生存和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2. 综合施策,因儿施策。
对于不同类型的高危儿,需要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方案,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3. 多部门合作,形成合力。
高危儿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高危儿的健康成长努力。
4. 家庭参与,社会支持。
高危儿的康复和成长需要家庭的支持和社会的关爱,要鼓励和引导家庭积极参与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来。
四、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高危儿档案管理制度,对高危儿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得到需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2. 加强对高危儿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高早期发现和干预的能力,降低高危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 完善高危儿转诊制度,建立健全的转诊网络,确保高危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
4. 加强对高危儿家庭的关怀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高危儿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5. 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高危儿的诊疗和护理水平,提高高危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五、管理保障1. 加大对高危儿管理和服务的投入,提高高危儿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高危儿筛查制度
一、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二、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三、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工作。
四、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五、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县、乡(镇)两级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说明高危新生儿的情况。
六、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应及时掌握辖区内新生儿信息,做好高危新生儿的筛查工作。
在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做好发育偏移儿童的筛查工作。
七、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一旦发现高危儿,要及时进行登记管理并填写转诊单,转至上级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对转出高危儿做好常规保健管理。
八、定期对辖区内高危儿信息、转诊情况进行登记、统计、上报至县妇幼保健院高危儿管理办公室。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范本高危儿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对高危儿的管理,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护理水平,确保其健康成长。
高危儿是指由于身体或心理发育的异常而面临潜在健康风险的儿童。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对高危儿的管理。
三、高危儿的定义及分类高危儿是指出生时存在一定异常或有潜在异常的儿童,包括但不限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儿、遗传疾病儿等。
四、高危儿管理制度1. 高危儿登记1.1 高危儿的登记应在出生后尽早进行,包括高危因素的记录和评估结果的登记。
1.2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应包括儿童基本信息、家族史、父母状况、出生史等。
1.3 高危儿的登记信息需要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核和管理。
2. 高危儿评估与筛查2.1 高危儿应定期进行健康评估和筛查,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2.2 高危儿评估和筛查应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3. 高危儿的护理3.1 高危儿的护理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等。
3.2 高危儿在医疗机构内应有指定的护理区域和专人负责护理工作。
3.3 高危儿的护理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五、会诊、转诊制度范本一、引言会诊、转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需要专科医生参与诊疗时得到及时有效的转诊和会诊服务。
二、会诊制度1. 会诊申请1.1 医生在初步诊断无法确定病因或治疗方案时,可以向专科医生提出会诊申请。
1.2 会诊申请应通过书面形式提交,并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初步诊断、需要会诊的专科等信息。
1.3 会诊申请应由医院相关部门协助确保申请的及时处理。
2. 会诊安排2.1 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科医生的安排,及时安排会诊。
2.2 会诊应在双方医生的共同协商下确定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患者。
3. 会诊报告3.1 会诊后,专科医生应及时撰写会诊报告,并将报告传达给申请会诊的医生。
3.2 会诊报告应包括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等内容。
市高危儿管理方案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对高危儿矫治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儿童身体健康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职责,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目标,进一步做好高危儿管理工作,保障儿童健康,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1.定期对高危儿童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及时掌握高危儿童的体格和心理行为发育水平;2.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高危儿童健康发展;3.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4.早期识别高危儿童的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干预,促进儿童健康。
二、高危儿管理对象和范围(一)对象:辖区范围内0-6岁儿童中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儿。
(二)范围:1.按高危因素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
2.健康体检中发现的不同分为以下的Ⅰ、Ⅱ、Ⅲ类三、高危儿的管理程序(一)高危儿的筛查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社区或村级医疗保健医生的新生儿访视或者“4、2、1”体检筛查出高危儿,同时在《母子健康手册》的封面上做出高危儿的标识,以便引起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医务人员的重视。
(二)登记、管理、转诊与追访1.所有筛查出的高危儿均要专册登记(见附件1:市高危儿登记表),及时列入专案管理。
2.Ⅰ类由乡镇卫生院(社区)进行登记管理,Ⅱ类转诊至县区级妇幼保健院,Ⅲ类转诊至市级妇幼保健院。
3.实行首诊负责制,对筛查出的高危儿6月龄内每月检查一次,6月龄至12月龄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到2岁每3个月检查一次,2岁以上6个月检查一次。
可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少检查次数,由高危儿门诊的医生进行随访。
4.分析每例高危儿病因、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矫治。
应给予早期干预、营养指导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5.如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送到上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转出与接诊时应及时填写转诊单(见附件2:市高危儿转诊单),转诊单分为三联,其中第一联做存根保存,二、三联由家长携带到转诊单位,就诊时医生留下第二联,贴在门诊病历后面,并填写好第三联请家长携带送回转出单位。
高危儿筛查,管理实施方案;一、前言高危儿筛查与管理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针对高危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大大提高高危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避免潜在的发展异常和不良后果。
本文将对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高危儿筛查高危儿筛查是指对可能存在发展障碍或疾病的儿童进行系统的评估和筛查,以早期发现和诊断潜在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高危儿的筛查应当在出生后尽早进行,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1. 筛查对象(1)早产儿:出生孕周<37周的婴儿;(2)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的婴儿;(3)异常儿:出生时有明显的畸形或异常表现的婴儿;(4)疾病儿:有严重的遗传代谢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儿童;(5)生长发育迟缓儿:婴幼儿生长迟缓,身高、体重增长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6)家族遗传史: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婴儿。
2. 筛查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婴儿的健康状况,包括孕期、出生情况、生活环境等;(2)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婴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观察婴儿是否有明显的畸形或异常表现;(3)实验室检查:对疑似存在遗传代谢疾病的儿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新生儿代谢筛查、基因检测等。
3. 筛查评估根据筛查结果,对高危儿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一般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级。
低风险儿童需要定期随访,中风险儿童需要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干预,高风险儿童需要紧急干预和治疗。
三、高危儿管理高危儿管理是针对高风险儿童进行的综合干预和管理措施,旨在促进其良好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高危儿管理的核心。
早期干预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三个环节。
早期发现指的是通过筛查等方法,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发现。
早期评估是指对高风险儿童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发展情况和需求。
早期干预是指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干预措施。
2. 医疗管理高危儿在医疗管理方面需要特殊关注。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
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
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五、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六、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七、早产儿出院后管理流程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建议)组长:市卫健委妇幼处副组长:徐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成员: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产科)(二)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1.定期组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2.指导各医疗及妇幼保健机构落实高危儿管理制度,按照规范、流程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3.高危儿管理质量管理小组的全体成员要自觉加强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学习,指导本机构相关人员履行职责,落实高危儿筛查管理制度。
4.开展高危儿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对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估、质量控制,每年至少一次。
探讨高危儿筛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持续整改措施,不断提升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工作质量。
5.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升高危儿筛查、管理的综合能力。
6.掌握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的信息,每年质量控制后,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分析改进效果。
7.开展高危儿筛查管理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全市的高危儿筛查管理工作。
(三)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工作人员职责1.制订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培训计划,承担培训、进修教学任务。
2.积极参与全市高危儿筛查管理基层指导及质量控制工作。
3.参与全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病例讨论。
4.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负责本辖区、本单位推进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制度落实。
5.研究高危儿筛查及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附件二、高危儿筛查及相关工作制度(一)高危儿筛查评估制度1.各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做好危重孕产妇的筛查与分类分级管理。
并将高危新生儿的高危因素详细记录在《孕产妇健康管理手册》、《儿童健康管理手册》及出院记录上,出院时嘱高危儿家长及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科说明高危新生儿的情况。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应及时掌握辖区内新生儿信息,做好高危新生儿的筛查工作。
在提供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做好发育偏移儿童的筛查工作。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一旦发现高危儿,要及时进行登记管理并填写转诊单,转上级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对转出高危儿做好常规保健管理。
4.定期对辖区内高危儿信息、转诊情况进行登记、统计、上报。
(二)高危儿随访制度1.高危新生儿出院后应由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访视,增加访视次数。
根据不同高危因素,进行个别化指导。
2.高危新生儿满月后由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登记管理,并根据高危因素依据《徐州市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进行评估分成A类、B类,分别转诊到所在辖区县(区)级或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接受定期随访。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发育偏移儿童根据偏移情况转诊到县(区)级或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
凡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未设立高危儿专科门诊的,应将所有高危儿转诊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儿专科门诊。
高危儿转出机构应对转出高危儿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进行常规保健管理。
3.高危儿专科门诊对高危新生儿首次随访时了解家庭基本信息、母亲孕产期情况、家族史、高危儿出生情况、患病情况及治疗经过,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出院时喂养情况等建立专案。
4.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的高危因素、高危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等,评估高危儿体格发育及神经心理发育、喂养、疾病等情况,并根据评估情况提出预见性的指导建议或干预治疗建议。
4. 随访次数:矫正6月龄内每1个月随访1次,矫正7-12月龄内每2个月随访1次,矫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
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5.对随访中发现的诊断不明、治疗无效、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可疑或异常儿,及时转至相关专科或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6.发育偏移儿童的随访根据发现时年龄及发育偏移程度决定随访频次、内容,是否需要其他检查、转诊等。
(三)高危儿个案管理制度1.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应设立高危儿专科门诊,接诊本院转介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转诊的高危儿,询问既往信息建立个案。
2.对每个来诊高危儿进行体格生长监测与评价、体格检查、营养评估、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等,必要时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并将评估情况记录在册。
3.根据评估情况给予营养指导、疾病预防指导。
对于无发育异常的高危儿给予预见性发育促进指导,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根据病情给予早期干预指导或康复指导。
4.在进行高危儿个案管理的同时,要对患儿家长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知识宣传,对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指导。
5.结案标准:专案管理的高危儿经检查、评估暂时未发现异常者,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且年满1周岁者,高危儿结案,转0-6岁正常儿童健康管理。
6.高危儿个案专人管理,非工作需要不得泄露。
(四)高危儿会诊、转诊制度1.高危儿专科/随访门诊在高危儿随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运动或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者需请康复科会诊。
2.出现严重喂养困难、营养性疾病者需请营养科、消化科等会诊。
3.发现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神经科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者需请相应科室会诊。
4.不具备会诊条件或病情严重者,转相应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
(五)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为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早期发展,市、县(市)、区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各高危儿专科门诊应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的定义:极早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多脏器功能障碍、多器官畸形、不明原因发育落后或迟滞、或干预效果不佳、疑有遗传代谢病等。
3.讨论人员:由各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组长或高危儿专科门诊主任主持,高危儿随访门诊医师或相应科室人员参加。
4.讨论准备: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将相关材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以便做好发言准备。
5.讨论程序:主持人宣布讨论目的、要求,负责介绍病情,参会者提出分析意见,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汇总记录与会者的发言,并对讨论意见进行总结归纳,并形成一份文字性讨论记录。
(六)定期考核制度1.市卫计委、各县市区卫计委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实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组织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人员对各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筛查高危儿专科门诊设置、人员培训、指导、制度落实、健康教育、筛查网络建设及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
3.具体考核标准见《徐州市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考核评价表》徐州市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考核评估表单位:时间:得分:分附件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一、高危儿童筛查评估工作常规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
1.高危新生儿筛查按照《江苏省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中新生儿分类表新生儿高危因素进行筛查分类。
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表2.在对儿童进行健康管理时,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要求》,使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中的预警征象表对儿童常规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筛查,如有一项及以上的阳性,该儿童有相应月龄的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
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贵筛查出高危新生儿及发育偏离正常轨迹的儿童均应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进行相应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