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拉萨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拉萨的天空》。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拉萨的风景画,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拉萨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拉萨的天空》,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2.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文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
2. 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拉萨特色文化。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课文解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拉萨的独特魅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拉萨的其他景点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拉萨的文化。
2. 学生发表自己对拉萨的印象和感受,分享学习心得。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拉萨的天空》教案
徐州市下淀小学曹青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中描写的形象和精妙。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
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吗?看到过什么美景?
2、师:原来同学们都去过的这么多的地方啊!而令老师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的地方是(出示图片)
3、学生欣赏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描述,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
“它在我国的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日光城。
它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给八方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
”
4、师:能不能一起说出老师最想去的地方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一、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
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
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一、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5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 1拉萨的天空这一课围绕着一个“蓝”字展开描写,文章意境优美,比喻丰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新鲜的词语和句子和新颖的表达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所以文章的重点应该放在以感受拉萨天空的蓝为基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
而课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解决这两个自然段的难点,课文的其他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读课文为案例对本课稍作分析。
一、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教师必须先让自己沉浸其中,并感染学生,激励他们产生读好文章的愿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播放拉萨的天空的录像,问学生:你看到了的拉萨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有说天空很蓝的,也有说草地、牛羊、房屋的,让学生尽情的说。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文的描写。
)2、出示句子: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1)学生轻声读句子,师问: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教师趁机板书:湛蓝、透亮)(3)朗读感悟:学生再朗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湛蓝、透亮),让学生边读边想象。
师:同学们,既然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吧!3、第二次看录像,再次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们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二自然段,给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画上波浪线,再读给同伴听,互相提提意见。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分别出示学生读出的句子: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①指名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做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句是难点,学生的理解有很多,让他们自由的说说,讨论讨论,不必太过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蓝和纯净就可以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尊重的列位评委:大伙儿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
(板书)第一说教材这篇文章作者是今世军旅作家王宗仁,他长期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对那个地址的风土人情具有丰硕的体验。
《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确实是作者依照自己生活体验,创作的一篇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的散文。
文章描述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和前面显现的《北大荒的秋季》、《西湖》两篇课文组合搭配,一起组成了一个表现祖国不同地域优美风光的专题。
旨在引领学生在明白得内容的基础上,受到酷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说学情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大体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明白得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念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专门是关于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关键文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明白得。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拉萨,是一方神秘的土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被誉为“雪域圣城”。
尽管踏上这篇土地的小孩不多,但学生会通过各类方式对拉萨有所了解。
比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故事。
换个角度,小学生好奇心强,越是陌生的事物,探讨的欲望越强烈。
这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依照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和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信如下学习目标。
一、识字学词。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素有、连绵、犹如”等词语。
二、有情感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积存语言,培育语感。
3、明白得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诵课文,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难点是:明白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尤其是生动细腻的比喻及其表情达意的成效。
五、说教法学法我以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
2、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通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美妙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依山而建圣地窗帘贴着”等词语并矫正。
2、说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篇2一、创情释疑,温暖生命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一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欣赏了一处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还记得是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拉萨,去仰望那与众不同的天空。
(板书课题)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湛蓝、通亮二、合作展示,润泽生命(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书上又是如何具体描写拉萨天空的湛蓝通亮的?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拉萨的天空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拉萨的天空》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空,谈论天空的颜色和云朵的形状。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拉萨吗?谁能描述一下拉萨的天空?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课文《拉萨的天空》的内容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 举例说明生字词在课文中的运用。
四、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和课文的深层含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观察天空,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课堂活动:描绘拉萨的天空(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颜色或云朵形状,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描绘出他们心中的拉萨天空。
2.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分享他们对拉萨天空的感受和想象。
七、小组讨论:拉萨天空的美丽原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拉萨天空为什么如此美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美丽。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小学语文:《拉萨的天空》说课稿】拉萨的天空说课稿教材分析《拉萨的天空》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写景美文。
本文语言优美,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展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与壮丽圣洁。
设计理念让我们再回到课文遥望拉萨美丽的天空,它蓝得这样纯净、透亮,蓝得那样让人神往。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进行教学,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分析课文怎样写出了拉萨天空的蓝和美的层面上,那学生最丰富的审美体验就很难在这堂语文课里立足。
那么这课的教学就会以一本教科书让师生重进牢笼,线性化的程序教学极可能使孩子们的心灵失去想象,把拉萨天空的美变成一个空洞的概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还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又如何在本堂课中得以落实呢?网络无疑为语文教学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在全球村庄的时代,学生急速变化的思维无法抗拒地在网络上奔驰着。
他们可以借助网络开放和深刻自己的思想,他们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网络让学生个体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认同和把握了这一事实,语文教学才能具有先进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内容融为一体,通过网络自由、交互、开放的优势让语文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统一。
借助网络的翅膀,《拉萨的天空》终于可以在更广阔的教育文化空间放飞了。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鉴以上认识我从三个维度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感谢您的阅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教案、说课稿及教学反思《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的本质是对话。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反复触摸文本语言,“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实现教学的和谐互动,使阅读教学过程出现为一种动态性的、生成性的对话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乐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学习目标1、在音乐、图片的关心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存语汇,获得言语美感3、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那我们一起在地图上找个地点吧!来找西藏自治区~~~再找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
2、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去观赏那儿别具风情的迷人风光!(课件出示:拉萨简介,以及一些拉萨的图片)出示图片时,师述:瞧,这是闻名的八廓街,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
这是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大昭寺,规模宏大。
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4718米。
哲蚌寺,西藏最大的寺院。
罗布林卡俗称拉萨的颐和园,在拉萨的西郊。
藏王陵位于拉萨市东南,方圆达3公里,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最后一幅是布达拉宫,它是西藏最宝贵的宗教和文化宝库,它差不多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
二、揭题明题,整体感知全文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仰望拉萨与别处不同的天空。
揭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明白什么呢?学生质疑3、那么大伙儿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起神游拉萨,去领会它与众不同的天空。
范读课文。
4、谁能说说拉萨的天空如何与众不同呢?出示填空:()的天空三、精读课文,体会美(一)学习第1段。
1、书上是如何样写拉萨的天空的?(出示句子:那儿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看起来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三年级上册语文《拉萨的天空》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特别是对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反复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美。
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天空”一词(蓝色),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2、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孩子们搜集了很多描写天空的词、句。
老师也搜集了一句描写天空的句子,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读,这里讲的是哪儿的天空呢?拉萨的天空怎样呢?为什么那儿的天空会将你的视线紧紧地吸引呢?我们今天接着学习第七课。
(齐读课题)二、精读第一自然段1、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他能把人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让女孩子告诉我们。
女生读第一段。
男生找出里边写天空美的词语。
2、指名说。
3、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4、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5、孩子们找到的词让我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三、精读第二段。
1、那里的天空除了湛蓝、透亮,还怎样呢?听于老师告诉大家,说说你认为拉萨天空怎么样?2、指名说。
相机:(1)比较,映衬,对照。
一个是靠近“陪衬”,一个是“相对”“比较”,明白作者用词准确性。
结合37页图画来说。
(2)理解“掬”的意思。
3、嗯!拉萨的天空真是太神奇,太漂亮了,能用你们的声音再让我去感受一下吗?二组读,其他同学看图、想像,你就站在这里欣赏美景,你会说什么?四、第三段一代而过难怪小朋友发出了这么多的赞叹,因为:引读第三段。
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吗?找其中一个词来说说?“神往”。
五、第四段1、他还有什么妙用呢?自读4段。
(1)指名说,抓蓝晶晶,“不管……总是……”2、看P36页图,生自试,遮住蓝天与不遮的区别。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洁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洁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了解拉萨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背景知识的了解,为学语文做铺垫1、卫星地图出示:中国地图找到青藏高原点击拉萨。
同时播放富有浓郁西藏风情的音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
2、走进拉萨〔了解海拔、气候、布达拉宫等资料〕。
3、学生自我介绍课外积累的相关材料。
二、揭题明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读题,明确课题的中心词是天空,因此,读文时要带着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这一问题来读。
2、初步朗读。
让学生自己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读到正确流利。
然后出示生字词,教师不教,先让学生认读,对读错的及时进行指导。
再读课文,让学生顿觉拉萨的天空真蓝、真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让心灵与文字发生碰撞,并通过语言来抒发感受。
3、学生完成板书填空: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湛蓝的、蓝色、蓝晶晶〕4、课件出示:湛蓝、蓝色的色板。
你看见过这样色彩的天空吗?三、品读课文,各抒己见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争取读好。
读完后,想想这段的意思。
2、让学生朗读中画出有关描写天空蓝的句子,仔细阅读后与同桌交流感受和想法。
教师随机出示以下句子,然后让学生来谈谈读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似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理解总是和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联系,透亮,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妙喻传神,令人遐想〕〔2〕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某某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
一、说教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在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两篇文章之后,对写景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此文想对容易些。
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拉萨的天空之美,重点在读。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走近拉萨的天空,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重点在品,在写。
我今天所要说课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认读并理解“湛蓝、透亮、明洁”等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拉萨的天空的美。
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拉萨天空的湛蓝和透亮。
感受拉萨天空之美。
二、说教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体会拉萨天空之美呢?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范读、自由读、指名读、赛读、配乐读。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使学生体会拉萨天空的湛蓝之美,纯洁之美,并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再次,充分利用好预习案和导学案,使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为走进文本做好准备,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拉萨天空之美。
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所以课堂上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经验去补充形象,丰富形象,从而体会文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及想象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开课之初,我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与拉萨天空有关的美丽图片,配以优美抒情的旋律,把学生带入圣地拉萨的美景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万顷的圣湖中,倒映着美丽的布达拉宫。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中描写的形象和精妙。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一、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吗?看到过什么美景?2、师:原来同学们都去过的这么多的地方啊!而令老师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的地方是(出示图片)3、学生欣赏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的描述,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
“它在我国的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日光城。
它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给八方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
”4、师:能不能一起说出老师最想去的地方是——生齐说“拉萨”,师板书:拉萨5、多么美丽的城市啊!其实在拉萨最美的应该算是那的天空(完成板书:拉萨的天空)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师:拉萨的天空到底有多美呢?那么就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吧!2、师:美吗?那就让我们大家赶快走进拉萨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读顺课文,找到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次,然后说一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交流反馈A 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谁愿意把你的快乐与大家分享。
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生读)B 师小结C 师:谁能说一说拉萨的天空( )。
三、学习第1节1、师引读:是啊,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 ),好像( )。
2、自由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指名说,师板书:湛蓝透亮蓝宝石结合P38页图,理解湛蓝,透亮。
师:想一想蓝宝石有多美,这湛蓝的天就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谁能把好像换一个说法?(犹如,仿佛,宛如)4、指导朗读师:同学们找到的词让老师的确觉得拉萨的天空很美,那要怎样让大家都感受到呢?(试读、指名读、评价、齐读)师:多美的天空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你可知道用请水洗过的蓝宝石就更加湛蓝透亮了,谁再来试一试?——在你的朗读中,老师仿佛已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透亮,再放进请水里洗一洗——你看,拉萨的天空多就像用请水洗过的蓝宝石,多美,请女生读一读——你看,拉萨的天空多么湛蓝,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年级教案《拉萨的天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拉萨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拉萨的天空。
(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描述拉萨的天空,理解拉萨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素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拉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拉萨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老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现能力。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讲述拉萨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拉萨的天空为什么蓝。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或实践。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家乡的天空,描述其特点,并谈谈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2. 实践作业:(1)调查身边的同学对拉萨的了解,整理成报告。
(2)以“我眼中的拉萨”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发言积极性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实践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拉萨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绘画或写作创作中的表现,鼓励创意和个性发展。
七、教学反思: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拉萨的天空教案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拉萨天空“蓝”的特点。
WTT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教案设计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四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湛蓝”,“纯净”,“明洁”等词语。
3、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作者通过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优美的词汇。
教具准备:投影片、录音机、词卡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投影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边放投影边在柔美的音乐中,介绍拉萨及拉萨的天空。
一、初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较美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特别是描写和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
采用多种办法弄懂词语意思。
3]将课文读通顺,对自己可以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1.开火车读字卡词卡,正音。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略微指导。
3.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4. 说说你觉得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四、音乐中各自读课文,加强正音效果,增加朗读机会。
一、学习生字。
1〕出示妙、纯、线、忍四字,生读2〕教师请同学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些字吗?3〕比较“纱、沙、妙”“纯、线”4〕学生自学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二、精读感悟1学习第一段1〕观看投影片,学生说说你看到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划出词语细细品位,展开想像。
2〕教师配乐读,余生边听边想像。
3〕生自练读,将想像到的景象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学习2-4段1〕学生自己读2-4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细细品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描写。
《拉萨的天空》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的天空》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精心的《的天空》说课稿(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第五册第7课“ 的天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文章用清新凝练的语言描绘了天空“蓝”的特点。
1、学生起点分析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已有了一些知识能力的储藏:在工具书的帮助下有初步的识字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起点不一样,学习个性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合理利用背景资料,丰富课本资源开学发新书时,我给我班孩子布置一个作业:自己回家读读语文书,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标上喜欢的记号,再多读几遍,评选自己最喜欢的课文。
我会根据学生反应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丰富课本资源。
本课总课时安排为3课时,我主要就第二课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我预设了以下学习目标:3、学习目标分析(1)知识和能力目标:在音乐、及相关材料的帮助下,帮助学生对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同桌议读的形式交流;在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体验与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评价。
第一局部揭题明题,是我国西部一座有名的日光城。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道走进西部,走进,欣赏那里的迷人风光。
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简单说说:从课题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第二局部利用视频文件和老师范读课文,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播放富有浓郁风情的视频,同时教师范读课文,以自身的情绪状态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情境,让学生顿觉“ 的天空真蓝、真美”。
《7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有关《7拉萨的天空》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主要内容和意图。
2.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并能正确运用。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4.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2.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阅读和理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7拉萨的天空》的课文,并做好相关的标注和注释。
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7拉萨的天空》,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
Step 2:背景知识(10分钟)Step 3:词汇学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中的一些生词和短语,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词义、用法和搭配的讨论和练习。
Step 4:阅读理解(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详细解读课文的每一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图。
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和引导。
Step 5:延伸活动(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一个主题或观点展开讨论,并总结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陈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陈述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点和收获,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理解题、写作练习和词汇拓展等。
教学反思:通过《7拉萨的天空》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了解和掌握课文的背景知识,而且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陈述的方式,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课《拉萨的天空》。
(板书)首先说教材
这篇文章作者是当代军旅作家王宗仁,他长期生活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具有丰富的体验。
《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创作的一篇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的散文。
文章描写了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和前面出现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两篇课文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表现祖国不同地域优美风光的专题。
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特别是对于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拉萨,是一方神秘的土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被誉为“雪域圣城”。
尽管踏上这篇土地的孩子不多,但学生会通过各种方式对拉萨有所了解。
比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等故事。
换个角度,小学生好奇心强,越是陌生的事物,探究的欲望越强烈。
这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素有、连绵、犹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拉萨天空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尤其是生动细腻的比喻及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
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
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
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重点是熟读文本,查找有关拉萨的图文资料。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
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
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
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启发谈话,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启发谈话,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
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如果有学生去过拉萨,我就引导他谈谈感受,这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
如果没有学生去过,我会接着说,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被誉为雪域圣城的拉萨,(板书拉萨)去感受那里的优美的自然风光。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你对拉萨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交流资料,借此了解学情,唤醒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比如学生会谈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就为理解课文中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做好了准
备。
)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
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
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
)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
重点指导
“倒影、仿佛、华灯”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蓝天)哪句话概括了蓝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总起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初步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抓住中心句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
第三步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
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
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
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
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
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表情达意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
充分感受拉萨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
版块一、抓住中心句,理解关键词。
出示: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这句话。
思考找出概括特点的词语(板书:湛蓝、透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这里的天空比作了什么?比较阅读,去掉“用清水洗过的”一词,好不好?为什么?(有这个词语更能表现天空的洁净。
)(课标要求,理解关键词句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用清水洗过的”一词的形象生动,以及对于表现蓝天特点的作用。
)能不能把后面的半句换成一个词?(引导学生回顾在第6课中学习的“一碧如洗”,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现在语境中巩固词语。
)
板块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深化感受。
请同学们默读2.3.4自然段,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这一特点的语句画出来。
多读几遍,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班级汇报。
这一环节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机指导。
预设1,动作体验、色彩对比、感受特点
学生可能会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两处描写特点的语句。
一处是:“鞠一捧蓝天可以洗脸”,引导学生抓住“掬”这个动词,通过做动作体会“蓝天如水”的特点。
第二处是:“有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引导学生抓住“白云、草地、蓝天”体会色彩美,读出美感。
预设2,接读语句,感受特点
学生如果选择第三自然段,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接读进行感受。
拉萨的天空蓝的——让人神往……在接读中感受优美的意境。
预设3、举象入境,复沓朗读,感受特点
学生如果找到第四自然中的“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
”我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形成4个语境层次,使学生在复沓朗读中入情入境,与文本展开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寒风凛冽的隆冬——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酷暑难耐的盛夏——阳光明媚的春日——天高云淡的秋日——(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
这里采用的就是图文结合,以境促读,以读传情的教学方法。
)
版块三、图文对照,深化感受
齐读第5自然段,找到比喻句“湛蓝的天空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我会出示拉萨上空蓝天白云相互映衬的美丽图景,与文本相互印证,感受这个比喻句的意境。
第四步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积累优美的语句,像文中的比喻句。
(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2、小组合作,出一份以拉萨为主题的手抄报,或电子小报。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
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中开阔视野,培养能力。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拉萨的天空
湛蓝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