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1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与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治理制度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安康治理方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承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与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天。
2、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与市卫生监视部门或市环保局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学问培训。
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年。
3、依据规定的期限妥当保存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放射工作人员需参与市卫生监视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状况准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
其次篇: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1、从事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需参与放射源安全学问和法律法规学问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资格前方可上岗。
2、相关部门对放射源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应当一次对放射源法律、法规学问的学习,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加强专业学问的学习,确保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辐射设备前生疏设备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设备。
4、培训任务主要由阅历丰富的放射从业人员担当,使更多的人了解放射源的根本原理和使用原理。
5、依据当地及市级、省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到环保部门的辐射防护培训班进展培训。
第1 页共18 页6、对参加放射工作人员,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第三篇:放射人员培训制度放射人员培训制度一、全部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需依据规定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和《辐射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上岗,必需参与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学问培训,考核合格前方可上岗。
二、卫生系统每两年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天,环保系统每四年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四天。
三、在培训中不得无故不参与,不得找人替代个旷课,假设连续两次无故不参与或他人替代和旷课者,由医院或科室劝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
四、对初次参与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放射实习前必需进展相应的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由医院或科室统一安排,并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成绩报医院放射防护治理部门备案前方可从事放射类工作。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范文一、培训目的和任务1. 培养放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放射工作的安全和质量;2. 加强对放射工作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的培训,确保放射工作符合国家标准和医疗保健要求;3. 培养放射工作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4. 通过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患者满意度。
二、培训内容1. 放射医学基础知识培训a.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b. 解剖学和病理学基础;c. 放射学影像解读的基本原理;d. 放射诊断技术和方法。
2. 放射安全培训a. 放射防护法律法规;b. 放射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c. 放射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d. 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和灾害防范。
3. 放射设备操作培训a. 不同类型的放射设备的操作规程;b. 放射设备的常见故障排除;c. 放射设备操作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d. 放射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4. 患者沟通和服务培训a. 患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b. 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技巧;c. 患者隐私和保密工作;d. 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5. 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培训a. 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培训;b. 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培训;c. 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责要求;d.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a. 通过讲座、专业课程等形式进行;b. 培训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c. 鼓励放射工作人员参与互动和讨论。
2. 实践培训a. 在临床放射科进行实际操作培训;b. 由资深放射工作人员指导学员进行实践操作;c. 实践培训中强调安全操作和质量控制。
3. 督导和考核a. 培训过程中进行督导和指导;b. 培训结束后进行知识考核和技能评估;c. 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
四、培训管理和评估1. 培训记录和档案管理a. 对每位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记录进行管理;b. 建立完善的培训档案和信息系统。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相关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制度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安排其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向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以后每2年必须接受放射防护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2、门诊部安排放射工作人员定期到有资质的医疗单位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两次检查的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3、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按照规定佩带个人剂量计,不超过90天至少检测一次,对于个人剂量高于剂量限值1/4时,必须查明原因,告知本人并采取相应措施.4、门诊部负责放射诊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放射防护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5、放射工作人员在职业健康监护、个人剂量检测、防护培训中形成的档案以及放射工作人员证由门诊部统一保管,终身保存.6、放射工作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档案,门诊部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复印件上签章.个人剂量计监测管理制度一、门诊部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以下规定:(1)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天,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按照有关标准执行.(2)建立并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3)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主要内容1、常规监测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2、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做好记录.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2、工作人员工作时,应将个人剂量计随身佩戴,禁止将个人剂量计遗弃在机房内,由此造成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超标,造成影响和后果的,本人负全责.必要时,调离工作岗位.3、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规定,将报告送达放射工作单位.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一、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1、对从事放射线工作的员工进行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培训,提高放射工作人员对电离辐射防护安全知识.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将一切必要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2、在从事放射线就业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健康体检.3、就业后门诊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每年接受一次健康体检,如发现异常再增加检查频度及检查项目.4、在放射工作人员离岗时,对其进行健康体检.5、体检对放射工作的适应性意见将由授权的医学检查医师提出.6、放射工作人员上班必须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个人剂量监测仪不应超过90天送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尊重检测报告所指出的问题,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7、设人负责管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个人剂量监测报告等.8、从事放射工作的妇女怀孕不接触射线.二、放射检查病人防护1、放射检查过程中,不支持家属陪同.2、对儿童进行放射检查时,对其性腺部分适当进行保护.三、放射工作环境及设备管理1、对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在项目立项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提出申请,并且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2、引进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后,须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3、放射工作场所有电离防辐射警示标志、工作指示灯清晰.4、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要求,每年由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对所有已开展检定工作的放射设备进行计量检测,内容包括放射剂量、图像分辨率、线性、重复性等.。
放射人员培训制度
一、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上岗,必须参加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卫生系统每两年培训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天。
三、在培训中不得无故不参加,不得找人替代或旷课,若连续两次无故不参加
或他人替代和旷课者,由卫生院劝其调离放射工作岗位。
四、对初次参加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放射实习生实习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由卫生院和科室统一安排,并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成绩报卫生院放射防护领导小组备案后方可从事放射类工作。
五、对所有接受培训放射诊疗人员要求:
1、了解本岗位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潜在危险,并对其树立正确的态度;
2、了解有关安全法规及与本岗位有关的辐射安全规程;
3、了解和掌握减少受照剂量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有关防护器具,衣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4、提供工作人员操作技术熟练程度,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5、了解与掌握操作中避免或减少事故后果的原理和方法,懂得有关事故应急
的必须对策。
六、对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要建立档案,该档案至少保存到该培训人员脱离辐射工作十年以后。
凉州区古城镇卫生院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二日。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第一部分:培训目标和意义1.1 培训目标:本培训制度的目标是为放射工作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放射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2 培训意义:辐射工作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了解辐射工作的基本知识和风险防护措施,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时,培训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辐射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发展。
第二部分:培训内容和方式2.1 培训内容:(1)辐射安全知识:包括辐射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辐射源的分类和特点、辐射与人体的作用机制、辐射剂量的计量方法等。
(2)辐射防护知识:包括辐射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辐射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3)辐射仪器和设备:包括辐射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辐射源的管理和处置、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4)辐射监测和报告:包括辐射监测方法和技术、辐射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辐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等。
(5)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包括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等。
2.2 培训方式:(1)理论培训:通过讲座、培训课程等方式,向放射工作人员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践培训:通过模拟实验、实地实操等方式,让放射工作人员实际操作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放射工作人员了解辐射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4)交流研讨:组织放射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共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培训计划和评估3.1 培训计划:(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放射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职责,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2)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根据培训目标和意义,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3)实施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培训,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4)培训结题验收:对参加培训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结题验收,评估培训效果。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高放射诊疗工作质量,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培训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包括放射科、影像中心、放疗中心、口腔科、骨科及导管室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培训内容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放射防护法规、放射安全操作技术、放射事故及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影像学各种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第四条培训方式1.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放射防护法规和防护知识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2. 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两年。
3. 医院应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加强放射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放射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辐射设备前熟悉设备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设备。
4. 培训任务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放射从业人员担任,使更多的人了解放射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理。
5. 根据当地及市级、省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到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防护培训班进行培训。
第五条培训时间1.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天。
2. 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天。
3. 医院内部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
第六条培训档案管理1.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档案应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2. 医院应妥善保存培训档案,并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第七条培训考核1. 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2. 医院应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继续从事放射工作。
3. 考核结果应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档案中。
第八条培训效果评估1. 医院应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2024年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制度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放射诊疗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卫生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提高放射卫生领域的专业水平,特制定本教育培训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未来放射卫生领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一、教育培训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受训者掌握放射卫生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识别和控制放射风险。
2.安全文化:培养受训者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规范。
3.法规遵从:确保受训者熟悉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
4.应急处理:培训受训者在面对放射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少损害。
二、培训对象1.放射卫生专业人员:包括放射科医生、放射技师、护士等直接从事放射诊疗工作的人员。
2.相关专业人员:如核医学、物理学、化学等专业人员,以及可能涉及放射工作的管理人员。
3.公众:对普通公众进行基础的放射卫生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培训内容1.基础理论:包括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防护原理等。
2.专业技能:涵盖放射设备的操作、图像解读、剂量计算、质量控制等。
3.法规与标准:学习放射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4.安全管理:包括放射源的安全管理、辐射监测、事故预防与处理等。
5.伦理与法律:探讨放射诊疗中的伦理问题,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的认知。
6.应急演练:定期组织模拟放射事故的应急演练,提高受训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训方式1.课堂教育: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系统传授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在模拟或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3.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资源,方便受训者自主学习。
4.短期研修:定期举办短期研修班,针对特定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5.国际交流:与国际放射卫生组织合作,开展国际交流项目,拓宽视野。
五、考核与认证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受训者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____天。
2、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____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____年。
3、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2)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2、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4、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5、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6、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7、实施放射性药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放射防护法规及知识培训制度
一、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二、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
三、培训由符合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
四、放射工作科室每年要进行科室内部专业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培训有教材、有签到、有试卷、有评价、建立培训档案,并妥善保存。
培训内容
1、学习放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和基本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
2、学习辐射事故和放射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救援演练。
五、建立并按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六、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放射卫⽣防护培训制度放射卫⽣防护及法规、标准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第三⼗⼆条规定:⽤⼈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政部门的规定,组织放射⼯作⼈员进⾏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第三⼗⼀条对放射⼯作⼈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也作了规定。
第⼆⼗条规定:⽤⼈单位必须采⽤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使⽤的职业病防护⽤品。
第⼆⼗⼆条规定:对严重产⽣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位置,设置警⽰标识和中⽂警⽰说明。
第⼗五、⼗六条,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防护⼯程项⽬,实施放射危害的预评价和报卫⽣⾏政部门审查制度。
对“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审查,同时验收)做了强制性的规定。
⼀般的职业危害监督审查,卫⽣⾏政部门只管两头,预审查,竣⼯验收。
⽽放射危害属特殊职业危害,国家对选址,设计要求等均有专门的技术规范标准。
放射卫⽣监督审查分三⽅⾯,预审查,设计审查,竣⼯验收。
与医疗照射相关的主要卫⽣防护专业标准有:1、GBZ130-2002《医⽤X射线诊断卫⽣防护标准》。
2、GB16348-1996《X射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防护标准》。
3、GB16349-1996《育龄妇⼥和孕妇的X射线检查放射卫⽣防护标准》。
4、GB16350-1996《⼉童X射线诊断放射卫⽣防护标准》。
卫⽣部第52号令《放射⼯作⼈员健康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共六章四⼗三条。
第⼀章,国家对放射⼯作⼈员上岗实⾏《放射⼯作⼈员证》制度。
第⼆章,放射⼯作⼈员证的管理,《放射⼯作⼈员证》每年复核⼀次,每五年换发⼀次。
持证者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从事放射⼯作。
上岗前必须进⾏放射防护知识和放射卫⽣法规教育培训,上岗后每两年复训⼀次。
申领《放射⼯作⼈员证》的⼈员,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年满18周岁,经健康检查,符合放射⼯作职业要求;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剂量监督;3、掌握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4、具有⾼中以上⽂化⽔平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能⼒。
一、总则为了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预防放射性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放射设备操作人员、放射源使用人员以及所有与放射工作有关的人员。
三、组织管理1. 成立放射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放射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2. 设立放射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放射卫生工作的具体实施。
3. 放射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放射卫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四、放射卫生防护要求1. 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护设施,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2. 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3. 放射工作场所应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并要求工作人员正确使用。
4. 放射工作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和公众注意放射防护。
五、放射卫生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放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2. 对新进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基本的放射防护知识和技能。
3.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年度考核,确保其放射防护能力持续提高。
六、放射卫生监测与检查1. 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放射源和射线装置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2.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掌握其受照剂量情况。
3. 对放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其符合放射卫生要求。
七、事故报告与处理1. 发生放射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散。
2.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并配合调查处理。
3.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放射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辐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制度范文放射科人员培训制度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充分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从事放射影像工作的医技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并经有环保总局组织实施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放射工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放射影像工作。
2、从事辐射医务人员,必须通过辐射安全和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证,才能上岗操作。
3、按时按计划参加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委托举办的“放射防护培训班”,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基本的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
4、辐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考证的时间尽量错开。
5、为每位辐射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6、定期组织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自我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7、对新参加工作的医、护、技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对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操作、防护有所了解,掌握各种影像技术。
8、技术人员应自觉学习,了解和掌握设备的一些常见故障现象,并掌握其排除方法,以便在特殊情况下能自行排除故障,消除隐患。
9、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请设备厂商工程师对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注意事项、保养要求和故障表现及简单故障的排除。
10、配合医院保卫部门做好防盗、防火和辐射安全管理的培训。
辐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制度范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辐射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辐射工作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辐射工作的人员,包括辐射安全管理人员、辐射检测人员、辐射监测人员等。
第三条辐射工作人员应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具备相应的岗位素质和业务技能。
第四条辐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应根据工作性质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第五条辐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实用的原则。
第二章培训管理第六条辐射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由单位负责组织,安排相应的培训人员和培训场所。
一、总则为提高放射科进修生的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规范进修生培训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目标1. 使进修生掌握放射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进修生独立进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3. 增强进修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提高进修生对放射科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培训对象1. 在全国各级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2. 经医院批准参加放射科进修的人员。
四、培训内容1. 放射科基础知识:影像学基础、影像解剖学、影像生理学、影像病理学等;2. 影像诊断学:普通放射学、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3. 影像设备操作与维护;4. 影像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5. 临床病例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6.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五、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2. 临床实践:在导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工作,进行病例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3. 技能培训:进行影像设备操作、影像质量控制、影像诊断技能等培训;4. 科研实践: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六、培训考核1. 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技能考核、科研论文答辩等;2. 考核内容: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科研能力等;3. 考核标准: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定的放射科进修生培训标准执行。
七、培训时间1. 基础理论学习:2个月;2. 临床实践:6个月;3. 科研实践:2个月。
八、培训管理1. 建立进修生档案,详细记录进修生学习、工作、考核等情况;2. 加强进修生培训管理,定期组织进修生进行学术交流、讨论等活动;3. 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进修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九、附则1. 本制度由放射科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模版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____天。
2、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____年。
3、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模版(2)一、引言放射工作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对确保放射诊疗过程中安全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以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各类放射工作任务。
二、培训内容1. 放射工作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放射学基础、辐射生物学、放射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员工对放射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放射设备操作培训提供针对各类放射设备的操作培训,包括X线机、CT机、核医学设备等,培养员工熟练操作设备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放射防护培训培养员工对辐射防护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掌握防护操作技巧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4. 放射工作质量控制培训培养员工对放射工作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包括图像质量评估、辐射剂量测量、放射记录与诊断报告等。
5. 专科培训针对不同专业领域,如放射治疗、核医学、超声等,提供进阶培训课程,深化员工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6. 紧急情况处理培训培养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包括火灾、设备故障、辐射事故等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应急预案。
三、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通过课堂讲授、在线学习等方式,向员工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实施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采取讲座、研讨会、网络课程等形式。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电子版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2、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有明确的医疗目的,严格控制受照剂量;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____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和受检者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3、医疗机构在实施放射诊断检查前应当对不同检查方法进行利弊分析,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诊断技术。
4、严格执行检查资料的登记、保存、提取和借阅制度,不得因资料管理、受检者转诊等原因使受检者接受不必要的重复照射;5、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____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6、对育龄妇女腹部或骨盆进行核素显像检查或____射线检查前,应问明是否怀孕;非特殊需要,对受孕后八至十五周的育龄妇女,不得进行下腹部放射影像检查;应当尽量以胸部____射线摄影代替胸部荧光透视检查;7、实施放射____物给药和____射线照射操作时,应当禁止非受检者进入操作现场;因患者病情需要其他人员陪检时,应当对陪检者采取防护措施。
8、医疗机构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健康普查的,应当经过充分论证,制定周密的普查方案,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9、对近距离放射治疗,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使用专用工具拿取放射源,不得徒手操作;对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防止放射源被患者带走或丢失;10、治疗过程中,治疗现场至少应有____名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并密切注视治疗装置的显示及病人情况,及时解决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严禁其他无关人员进入治疗场所;11、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放射治疗操作规范、规程实施照射;不得擅自修改治疗计划;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验证治疗计划的执行情况,发现偏离计划现象时,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科室负责人或者本机构负责医疗质量控制的部门报告。
放射卫生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健康和放射性物质使用的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从事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的职工。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和培训经历。
第四条强化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操作规程完善和控制措施到位。
第五条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放射性物质使用安全和健康。
第二章职责和义务第一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第二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及时报告事故、泄漏或其他安全隐患。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安全管理机制,配备专职安全人员,负责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单位应组织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确保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处于安全状态。
第三章安全措施第一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第二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遵守辐射剂量限值,定期进行辐射剂量检测。
第四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场所应设置辐射警示牌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的标志。
第五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材料,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一条单位应制定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二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不得擅自修改或更改规程。
第三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物资和设备,确保安全配备。
第四条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应完善记录和档案管理,以备日后查阅和审查。
第五章处罚和奖励第一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扣发奖金、降职、辞退等。
第二条符合安全要求的放射性物质使用工作人员将获得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第六章附则第一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待所有职工签字确认。
第二条本制度由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解释和执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补充。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学习和培训制度一、培训对象从事电离辐射医学应用工作的一切人员均为放射防护培训的对象。
二、基本要求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上岗后应当定期参加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
2、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应当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3、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应当由符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条件的单位承担,培训单位可会同放射工作单位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和有关规范或标准实施和考核。
4、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5、放射科主任负责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事宜。
三、培训方式1、防护培训应根据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其工作性质采取相应方式,例如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和个人学习等。
并注意充分利用各种声像教材。
培训时间长短视实际情况酌定。
2、课堂教学可以基础知识为主,较系统讲授共同性内容;也可以某方面专题为内容举办培训班。
3、个人学习应由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并选择合适教材,提出统一要求,各人自行安排。
四、培训内容1、防护培训内容和深度应根据培训对象、工作性质和条件确定。
2、在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中应强调受检者与患者的防护,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和最优化分析必须列为防护培训的重要内容。
3、X线诊断和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列入相应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课程。
源-于-网-络-收-集。
一、培训背景随着口腔医学的快速发展,口腔放射诊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口腔放射卫生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提高口腔放射诊疗质量,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对放射卫生知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增强口腔医务人员对放射防护措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规范口腔放射诊疗操作,降低放射事故发生风险;4. 提高口腔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水平。
三、培训对象1. 口腔医疗机构全体医务人员;2. 口腔医疗机构放射技术人员;3. 口腔医疗机构管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1. 口腔放射卫生基本知识:放射线的基本特性、放射防护原理、放射剂量与生物效应等;2. 口腔放射诊疗设备操作规范:X射线机、CT、口腔CBCT等设备的操作规程;3. 口腔放射防护措施:个人防护、设备防护、环境防护等;4. 口腔放射事故应急处理:事故分类、报告流程、应急措施等;5. 口腔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制度:放射防护标准、放射防护要求、放射防护措施等。
五、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2. 现场观摩:组织参观口腔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室,实地了解放射防护措施;3. 实操培训:安排专人进行操作演示,学员现场操作练习;4. 考核评估: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六、培训时间1. 培训周期:每年一次;2. 培训时间:3天。
七、培训组织1. 成立口腔放射卫生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2. 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质量;3. 建立口腔放射卫生培训档案,记录培训过程和成果;4.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八、经费保障1. 培训经费纳入口腔医疗机构年度预算;2. 鼓励口腔医疗机构自筹经费,用于培训工作。
通过本培训计划方案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务人员的放射卫生知识水平,规范口腔放射诊疗操作,降低放射事故发生风险,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制度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培训、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
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
2、放射工作人员需定期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或市环保局组织的放射防护及有关法律知识培训。
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
3、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培训档案。
培训档案包括每次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时间、考试或考核成绩等资料。
4、放射工作人员需参加市卫生监督部门的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将每次培训的情况及时记录在《放射人员证》中。
放射工作人员培训制度
1、从事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放射源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2、相关部门对放射源从业人员,每年至少应该组织一次对放射源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确保放射源设备操作人员在使用辐射设备前熟悉设备性能,正确合理地使用辐射设备。
4、培训任务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放射从业人员担任,使更多的人了解放射源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原理。
5、根据当地及市级、省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到环保部门组织的辐射防护培训班进行培训。
6、对新加入放射工作人员,应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城南街道卫生院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制度
1、开展放射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培训,全面提高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执业水平。
2、开展放射卫生专业技术和专业理论培训,全面提高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依托卫生部放射卫生培训基地和本市放射卫生教育培训点,形成以需求为导向,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格局。
4、引导和鼓励从事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各类培训,提高各类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