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162.18 KB
- 文档页数:55
《劳动经济学》综合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 基尼系数=(a-b)B 基尼系数= 1/(a+b)C 基尼系数= a/(a+b)D 基尼系数= b/(a+b)2、为了缓解我国高级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我国鼓励相关人才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促使大家消除“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这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市场均衡上上是( C )。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A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减少B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减少C 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量增加D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量增加3、下列不属于宏观财政政策的是(D )A政府购买 B 转移支付 C 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4、实际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B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先成正比后成反比5.人力资本投资是劳动力市场的(A )A供给机制B需求机制 C 保障机制D调节机制6、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D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7、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C.政府D8、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A)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A.西奥多·舒尔茨B.马歇尔C.加里·贝克尔D.卢卡斯9、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B)。
A.农业发达B.农业剩余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工业化10、技术进步对( B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女工1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A 工资与社会保障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1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1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 名词解释1.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 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 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 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5. 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6. 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7. 家庭生产函数说明市场劳动时间、家务劳动时间、消费结构及余暇时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式。
8. 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9. 劳动力生产费用指从母亲怀孕起到把子女培养成为劳动力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10. 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制。
11. 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2.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3. 余暇时间劳动者在单位时间(24小时)内从事市场性劳动以外的全部剩余时间。
14. 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15. 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16. 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17. 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18. 磨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失业现象。
19.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聊城大学管理学院函授《劳动经济学》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劳动力市场2. 派生需求3.基本工资4.一般培训5.菲利浦斯曲线二、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人口总量增多,则劳动力资源()。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2.新古典学派的()提出了创立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键性理论概念。
A.马歇尔 B.舒尔茨 C.亚当·斯密 D.希克斯3.两种劳动力间为总互补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
A.正 B.负 C.零 D.任意值4.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5.实行计件工资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主要由()承担。
A.企业 B.工人 C.政府 D.社会6.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来支付。
A.企业 B.员工C.政府D.社会7.集体谈判的双方为()。
A.雇主和员工 B.雇主和工会C.雇主和政府D.政府和工会8.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发源于()。
A.英国 B.德国C.法国D.美国9.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 )。
A.相对的 B.绝对的C.既不相对也不绝对的 D.既相对也绝对的10.下列关于无差异曲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差异曲线随主体偏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B.同一主体的无差异曲线绝对不能相交C.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D.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为负值三、判断题1.劳动力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2.在劳动力供给假设中,劳动者追求收入最大化。
()3.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进行变动。
()4.最低工资立法维持了公认的基本生活需要,增加了社会就业数量。
()5.工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工人经济利益的代表。
()6.充分就业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就业率达到了100%。
()7.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投保资助模式的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
00164自考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
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总复习资料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
劳动经济学重要简答题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经济学分支。
下面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简答题。
1. 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供求、劳动市场和劳动条件等与劳动有关的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2.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和结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参与率等。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进步、资本投资和就业成本等。
3.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相互作用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上,个体劳动者将劳动力提供给企业或雇主,而企业或雇主则支付工资以获取所需的劳动力。
4.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征包括供需关系、工资率、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流动性等。
5. 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比例。
失业率则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愿意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口比例。
6. 技术进步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技术进步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
某些工作可能因为技术的替代而消失,而其他领域则可能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出现新的就业机会。
7. 某个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怎样影响其经济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有良好就业机会、合理工资水平、高就业率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以上是劳动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简答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有更多问题,请继续提问。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劳动——是指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的人的总和。
3、劳动适龄人口——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4、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
5、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6、超时工作——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
7、兼职工作——实际上也是一种超时工作。
P1438、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9、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年龄,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
10、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11、配第-克拉克定理——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分布结构的变动趋势后,得出关于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分布关系演变规律。
12、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13、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14、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15、工资收入歧视——指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一部分人由于非经济个人特征而导致所获工资收入低于另一部分人。
16、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1 单项选择题1.劳动要素的特点是:动力性()个体差异性、非经济性。
A.社会选择性B.自我选择性C.企业选择性D.市场选择性2.研究( )要素成为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起点。
A.生产B.消费C.交换D.分配3.经济运行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A.个人、企业、社会B.个人、企业、国家C.个人、企业、经济D.个人、社会、国家4.事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要素前提,所以,研究()就成为劳动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起点。
A.生产要素B.经济要素C.经营要素D.劳动要素5.要素的特点有-----动力性,自我选择性,个体差异性和()。
A.经济性B.稀缺性C.非经济性D.同质性6.人作为生产要素供给者,除了追求高收入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这体现劳动要素的()。
A.动力性B.自我选择性C.个体差异性D.非经济性7.劳动要素的(),即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以外,还有非经济方面的考虑。
A.动力性B.自我选择性C.个体差异性D.非经济性8.人力资源作为一个含义广泛的经济范畴,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所以,人力资源总量就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的()。
A.总和B.乘积C.无法计算D.仅仅相关9.劳动力供给的内容包括三个大方面,既宏观劳动力供给、()、微观劳动力供给。
A.区域劳动力供给B.中观劳动力供给C.全球劳动力供给D.社会劳动力供给10.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微观劳动力供给取决于经济单位()的()。
A.人员需求程度B.工资水平C.经营发展程度D.盈利能力11.中观劳动力供给,是()的劳动力供给,是社会劳动总供给的下一个层次,是对于某一产业、部门供给的偏好。
A.产业、行业B.产业、部门C.区域经济D.社会经济12.对于就业问题而言,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基本数量特征,与()共给的特征完全一致,即“工资水平越高,劳动力供给也就越多,工资水平越低,劳动力供给越少。
”A.微观劳动力B.中观劳动力C.人才市场劳动力D.区域劳动力13.()无疑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首要因素。
第八章就业与失业一、名词解释1、劳动就业: 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 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 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2、充分就业: 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3、自然失业率: 指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 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4、摩擦性失业:劳动者从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到获得就业岗位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 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
5、菲利浦斯曲线: 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二、单项选择1 符合下列情况的人( ) 不属于就业者A 临时工B 雇主和自营人员C 从事经济活动的就读学生D 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 但又再次从业( 有酬或自营等各种方式) 的人员2 下列人员不包括在失业人员中的是( )A16 岁以上各类学生毕业或肄业的学生中, 初次寻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者B 辞去原单位工作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C 企业宣告破产后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员D 家务劳动者3 就业结构不存在以下特点( )A 功能性B 单一性C 历史性D 复杂性4 下列观点属于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的是( )A 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失业, 就意味着充分就业B 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刺激供给( 生产) 方面, 而不是需求C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D 若依靠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使资本主义经济保持稳定, 就业问题将在这个正常的经济环境中逐步得到解决5 下列公式错误的是( B )6( ) 是失业中数量最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的一种类型。
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隐性失业7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 )A 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 失业期限较短B 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失业周期较长C 表面上就业D 无法准确识别8 由于供需对方信息不对称, 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 劳动力竞争市场的要求而形成的是()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隐性失业9 下列不属于就业结构的国际趋势的是( )A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急剧减少B 第二产业劳动力变化情况复杂C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D 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10 下列符合配第- 克拉克定理的是( )A 第一、三产业增加, 第二产业减少B 第一二产业将增加, 第三产业增加C 第一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产业增加D 第一三产业将减少, 第二产业增加三、改错1 、就业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无关, 与一定地劳动程度所决定的企业用工形式无关, 与国民经济部门无关。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B.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C.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D.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客观事实 B.价值判断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A.相对稀缺性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第二章1.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2.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4.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5.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6.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将()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保持不变D.向下移动7.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A.无弹性 B.单位弹性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8.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第三章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2.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A.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3.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最重要原因是( )A.工资率B.技术进步C.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第四章1.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A.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第五章1.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A.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2.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A.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培训教材费用第六章1.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A.劳动数量的增加B.劳动时间的延长C.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劳动条件的改善2.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A.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3.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A.带薪休假 B.免费工作午餐C.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4.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5.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A.上升B.不确定C.不变D.下降8.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决定工资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B.劳动力价值C.劳动力需求弹性D.劳动力供给弹性第七章1.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A.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B.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C.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D.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第八章1.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A.0—1%之间B.3—5%之间C.8—10%之间D.10—15%之间2.摩擦性失业的基本特征是( )A.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B.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年龄要求上是平衡的C.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小于就业岗位的数量D.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大于就业岗位的数量第九章1.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 D.惯性通货膨胀2.由于经营者要求增加利润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 )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B.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第十章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比较工资”原则B.“最高工资”原则C.“最低工资”原则D.“社会平均工资”原则2.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我国劳动就业最低法定年龄为( )A.15周岁B.16周岁C.17周岁D.18周岁第十一章1.效率合约是指()A.工会效率最大化B.用人单位效率最大化C.用人单位的等利润曲线与工会无差异曲线相切的那些点D.工人效率最大化2.根据现有的《劳动法》规定,我国职工劳动就业的最低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二、多项选择题第一章1.劳动力的特点主要有()A.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B.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特征C.劳动力可以储存并转移D.劳动力具有能动性作用E.劳动力的形成周期较短,一般为1年第二章1.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主要有( )A.宏观经济状况B.人口性别构成C.家庭的和谐程度D.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E.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的完善程度第三章1.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3.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为()A.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B.产品的需求弹性C.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D.资本的供给弹性E.劳动力供给弹性第四章1.劳动力市场的一般性属性有()A.通过对立的两个主体——劳动者个体与企业之间的交换行为形成新的生产力B.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C.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形成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D.通过交换实现了高效的生产要素的结合E.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第五章1.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主要有( )A.普通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劳动力流动E.增加设备第六章1.劳动经济学家把引起补偿性工资差别的非工资性因素归纳为()A.恶劣的劳动条件与伤害危险B.职业的社会声望与社会评价C.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D.劳动的时间长度E.劳动的数量与质量2.下列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中,属于福利种类的有( )A.失业保险B.加班工资C.带薪休假D.免费工作餐E.年终奖第七章1.在集体谈判决定工资模型中,确定双方坚持点的主要因素有()A.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求状况B.经济的景气程度C.企业货币工资的支付能力D.其他工会组织的集体谈判结果的影响效应E.双方的谈判技巧2.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 )A.工人的组织程度B.工会的组织规模C.工会的财政状况D.以往惯例E.企业的支付能力第八章1.解决摩擦性失业的方法有( )A.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情报工作B.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C.增加就业机会D.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E.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有关充分就业的描述,正确的有( )A.凡是接受市场工资率愿意就业的人均能实现就业B.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C.摩擦性失业及其他类型的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并行不悖D.充分就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E.充分就业是一个理想状态3.总供给等于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其公式中的生产要素包括()A.劳动B.资本C.技术D.土地E.管理第九章1.按照直接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将通货膨胀分为(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预期型通货膨胀E.惯性通货膨胀2.导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有( )A.货币工资的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B.企业为追求更大利润而提高商品的价格C.总需求的过度增长D.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E.进口原材料价格的上升第十章1.在失业严重时期,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A.减少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转移支付C.扩大政府购买D.增加政府转移支付E.降低税率第十一章四、名词解释第一章1、劳动力需求: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是企业雇佣愿意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劳动力市场- B. 市场供需关系- C. 劳动组织与管理- D. 劳动工资支付问题- 答案:A2.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之一是:- A. 劳动力雇佣自由度高- B. 劳动力需求较为稳定- C. 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D. 劳动力价格固定- 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A. 市场增长- B. 技术进步- C. 薪资提高- D. 政府干预- 答案:B二、判断题1.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 正确2. 完全就业状态下,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为0。
- 正确3.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 正确三、简答题1. 解释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流动性。
- 劳动力流动性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自由流动的能力和愿望。
劳动力流动性高意味着劳动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
劳动力流动性的好处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劳动者的选择权等。
2. 名词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弹性。
- 劳动力市场的弹性指的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对于市场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对市场变动反应较强烈,劳动力市场就被认为具有较高的弹性。
弹性高的劳动力市场更易适应变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四、计算题1. 某公司以每小时20元工资雇佣10名员工,每名员工每小时可生产10个单位商品。
如果该公司决定提高工资至每小时30元,则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至每小时可生产15个单位商品。
请计算该公司的劳动力成本效益是否提高。
- 原先每个单位商品的劳动力成本为20元/10个 = 2元/个- 现在每个单位商品的劳动力成本为30元/15个 = 2元/个- 劳动力成本效益未发生改变。
五、论述题就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力市场问题进行论述,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2. 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市场问题。
北语23春《劳动经济学》作业4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1.以下哪种措施是紧缩性货币政策()<A>项.增加政府转移支付<B>项.提高利率<C>项.减少政府购买<D>项.提高税率<正确答案>:B2.通常情况下,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的增加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A>项.反向<B>项.正向<C>项.没有关系<D>项.不确定<正确答案>:B3.经济学中的静态均衡对调整时间是如何假设的()<A>项.认定经济变量调整中时间的重要性<B>项.调整时间很长<C>项.调整时间为零<D>项.调整时间较短<正确答案>:C4.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加入了什么因素,从而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A>项.过去<B>项.长期<C>项.预期<D>项.短期<正确答案>:C5.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的显著变化是()<A>项.平均寿命大大延长<B>项.平均寿命大大缩短<C>项.平均寿命变化较小<D>项.平均寿命没有变化<正确答案>:A6.非全日制工作的每周工作时间与法定劳动时间的关系是什么()<A>项.两者相等<B>项.低于后者<C>项.高于后者<D>项.不确定。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劳动力供给——从本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主体均衡——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盗用的状态。
劳动力供给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将提高。
替代效应——相对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引起较小的需求,价格提高的商品必然增加其供给。
二、单项选择1.序数效用论对消费者偏好的性质作了()假设。
两点三点四点五点2.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和()。
边际效用心理效用消费效用生产效用3.对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分析,是建立在()的经济决策分析基础之上。
生产者个体消费者个体劳动者个体消费者群体4.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就业、工资、()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社会救济5 .()在继承了基数效用论的部分理论基础之上,为效用理论的实际应用寻找到了可靠的方法。
A .边际效用论B .生产效用论C .消费效用论D .序数效用论三、判断改错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同样属于劳动力的范畴。
×(不属于)所谓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间歇性交替。
×(周期性交替)基数效用并不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
×(基数效用论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在序数效用论的假设中,要求消费者的偏好有明确的单向性。
(√)无差异曲线是可能相交的。
×(不可能)四、简答题1.试述个人和家庭的劳动力供给的特点。
答:个人:在工资率较低且收入较少时,由工资率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故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劳动力供给增加;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表现为工资率对劳动力供给的负向影响。
第0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劳动2、劳动力或劳动能力3、劳动经济学二、填空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资源的利用问题B.劳动资源的配置问题C.劳动资源的产生问题D.劳动资源的稀缺问题2、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A.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B.劳动资源的相对稀缺性C.劳动资源的绝对稀缺性D.劳动资源的普遍稀缺性3、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A.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B.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C.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D.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三、判断1、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2、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3、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4、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5、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的方法,描述事物本来的面貌。
规范方法: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价值尺度:互惠原则。
()6、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学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
()四、简答1、劳动经济学研究特点是什么?2、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五、论述1、联系实际分析劳动经济学的重要性。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2.劳动力需求3.短期劳动力需求4.长期劳动力需求5.劳动力需求弹性二.单项选择1.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3.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4.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劳动经济学》(高起专)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向原点凸起,当左边比右边陡峭,这种形状说明(A)A.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少B.货币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多C.货币收入越代,闲暇时间越低D.货币收入高、低,对闲暇时间无影响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B)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3.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C)A.生产技术革新B.资本规模变化C.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4.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的差异。
A.工资形式B.总收入C.工资水平D.劳动成本5.当产品市场由竞争变为垄断时,则劳动力流向是(A)A.从高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B.从低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C.劳动力不流动D.两者之间同等数量相互流动6.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是(D)A.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增加供给B.在替代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C.在收入效应作用下,减少供给D.在收入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下,结果不确定7.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劳动力需求应符合(D)A.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大于工资率B.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小于工资率C.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产品生产成本8.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其劳动力需求弹性(C)。
A.为零B.大C.小D.为单位弹性9.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B)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10.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A)。
A.学校教育B.正规的学徒计划C.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D.新工人观察询问11.人力投资收益是(C)A.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B.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C.国家和家庭收回用于劳动力生产的全部费用;D.劳动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用人单位带来的收益和劳动力质量提高为劳动者增加的收入12.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较大时,工资率变化对该类劳动力就业量的影响(A)A.大B.小C.没有D.不确定13.两种劳动力间为总替代关系时,其交叉工资弹性为(A)A.正B.负C.零D.任意值14.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B)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15.垄断性工资差别是(D)的工资差别。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B )的。
A.向前弯曲B.向后弯曲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影响。
A.有正向B.有负向C.没有D.不确定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A.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B.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D.工资率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A.大,陡峭B.大,平缓C.小,陡峭D.小,平缓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A.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B.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C.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D.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A.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B.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C.资本变得相对稀缺D.资本变得相对过剩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来支付。
A.企业B.员工C.政府D.社会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不确定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熟练工B.非熟练工C.技工D.女工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A.“互益”基准B.“互惠”基准C.“互助”基准D.“互利”基准12.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A.生产费用B.教育费用C.工时损失费用D.社会公共支出13.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D )A.曲线离开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低B.等效用曲线的斜率为正C.同一个人的两条等效用曲线可以相交D.等效用曲线凸向原点14.E S>1是表示劳动力供给弹性如何?( D )A.供给无弹性B.供给有无限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D.供给富有弹性15.长期劳动力需求调整与短期相比幅度更大,是因为下列哪个效应也开始起作用?( A )A.规模效应B.收入效应C.替代效应D.外在化效应16.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B )A.学费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D.书籍费17.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A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B.铁路机车司机C.石油工人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18.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延期支付?( B )A.小时工资B.养老金C.住房D.免费午餐19.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造成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因素?( D )A.种族B.性别C.民族传统D.劳动技能20.下列哪个选项属于垄断力量造成的市场歧视?( D )A.男雇员不愿意在妇女领导下工作B.企业以5分钟打字测试为依据,拒绝得分低于55分的所有申请者C.雇主由于既定偏好,不愿意雇佣女性D.二元劳动力市场22.最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C )A.英国B.法国C.新西兰D.美国23.下列选项中,______不是互惠障碍。
人力资源班《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义煤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班《劳动经济学》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工资理论不属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A)A 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B 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C 均衡价格工资理论D 集体谈判工资理论2、实际工资与价格指数的关系为(B)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系D 不确定3、( B )的高低最终要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可供消费的产品数量。
A 工资水平B 消费水平C 物价D 名义GDP4.以下哪个是表示社会分配均等程度的量值( C )A弹性系数 B恩格尔系数C 基尼系数D 格伦茨曲线5.以下哪种不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 A )A老年大学 B各级正规教育C职业技术培训 D健康保健6.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A )A性别 B年龄C教育 D家庭7. 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致使亚洲各国大量公司破产,失业率急剧攀升,失业人数剧增,这样的失业属于(B)A摩擦性失业 B周期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8. 治理周期性失业的具体政策不正确的是(C)A增加政府开支 B降低税收C扩大企业规模 D增加货币供给量9.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雇佣歧视(D)A经营布料的老板拒绝录用姓裴的员工B某公司招收文秘只招收女性C某地教育部门招收老师,要求身高在160cm以上D某煤矿招收井下矿工,拒绝女性10. 政府税收种类很多,下列不是按照课税对象分类的是(D)A 财产税B 流转税C 所得税D 增值税11. 我国劳动部颁发《最低工资规定》是(A)年颁部的。
A 1993B 1992C 1990D 199412. 我国劳动关系构建的目标取向是(D)劳动关系。
A 利益冲突型B 利益一体型C 利益斗争型D 利益协调型13.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雇主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职工代表三方组成,其中雇主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总人数的(B)。
A 1/2B 1/3C 2/3D 1/414. 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婚年龄()、生育率下降,平均寿命大大(D)。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2•用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客观事实C.经济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D.经济现象运动的内在逻辑3.规范研究方法要说明的是 ( C A.研究对象或现象 是什么”的问题B. 如何认识研究对象或现象的客观事实C. 研究对象或现象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4.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 D A. 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D. 揭示研究对象或现象内在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普遍联系5•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经济学将此 种力量定义为( B ) A •需求弹性 B .资源的稀缺性 C .机会成本D .边际生产力6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一种功能,体现为( B )A.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B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C •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 D •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情绪和思维的总和第二章1.根据主体均衡的条件,主体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获得最大效用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C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B.价值判断A. 工资率大于边际替代率B.工资率小于边际替代率C.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D.工资率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2.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A.就业率B.失业率C.劳动力供给弹性D.劳动力参与率3.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4.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是( A )A.劳动者家庭或个人B.政府或公共部门C.行业工会D.企业或雇主5.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A.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B. 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C. 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D. 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6. 有关最低劳动供给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B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即为市场最低工资标准B.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因家庭而异C.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实质上是闲暇的效用与劳动收入的效用的互补关系D. 不同家庭的最低劳动供给价格呈斜线分布7.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原因是( A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 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8.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B. 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C .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D .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9. 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 .生产技术革新C .市场工资率变动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10. 在工资率不变的条件下,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将( 劳动供给会减少,D)1 万元/ 年C)B.资本规模变化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 保持不变D.向下移动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 A )A. 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B. 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C.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D. 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12.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资率不变,制度劳动时间缩短将导致( C )A. 最低劳动供给价格上升B.劳动力供给减少C.劳动力供给增加D.就业机会减少13.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A. 无弹性B .单位弹性C •缺乏弹性D •富有弹性14.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 B )A. 正向影响B.负向影响C. 没有影响D.影响情况不确定15.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A •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C •总互补关系D.总替代关系第三章1.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 )A.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B.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C.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D. 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2. 等成本线的斜率取决于( D )A. 劳动投入的数量B.资本投入的数量C.科技投入的数量D.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3. 如果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始终为固定不变,则劳动力需求( B )A. 缺乏弹性B.无弹性C.为单位弹性D.富有弹性4.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I,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C )A. 无弹性B.无限弹性C. 富有弹性D.缺乏弹性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A.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B .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C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D .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6.企业经营中的“长期”的含义是( D )A. 仅资本投入可变B.劳动投入可变,资本投入不可变C. 其他因素不变仅有劳动投入可变 D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7.如果两类劳动力存在总互补关系,则这两类劳动力需求的( C )A. 自身需求弹性为负值B.自身需求弹性为正值C. 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D.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8. 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B )A.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B.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C. 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D. 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9. 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最重要原因是( A )A. 工资率B.技术进步C.资本规模D.企业的性质5.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 D )A. 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B. 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C. 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D. 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6. 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该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B. —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下降C.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D.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第四章1.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2.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A )A. 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B. 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C. 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D. 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3.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4.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A •收敛型B.发散型C .封闭型D.直线型8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A .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B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力量相当或稳定的状态C .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D .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9.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A .充分就业B.劳动力供给过剩C .劳动力供给不足D.劳动力需求不足10.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A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11.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的生产效率提高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取决于( D )A. 企业的生产规模 C. 产品价格的高低12. 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A.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第五章B. 企业的生产技术 D. 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 C )B. 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D. 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1.劳动力流动成为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之一的原因在于( )A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形成人力资本存量B.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增加人力资本存量C .劳动力流动费用直接抵销人力资本存量D .劳动力流动是实现人力资本价值和增值的必要条件2. 下列各项培训成本中,属于培训投资机会成本的是( )A. 雇员在接受培训期间的工资B. 接受培训的人员在培训期间对产量的影响C •租用培训场地的费用D .培训教材费用A. 低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B. 高生产率的行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C. 高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低的工资率D. 低生产率的行业支付更高的工资率4.下列属于企业雇用成本中直接成本的是( )A.企业员工的年度工资总额B.企业员工的年度奖金C.招聘员工的广告费用D.参与雇用人员的工资5. 企业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所花费成本的补偿方式是(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 用低于员工的VMP水平支付员工工资6. 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A. 大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B. 小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C. 等于预期成本的现值时的折现率D. 等于银行利息时的折现率7.根据人力资本预期投资净现值计算公式,下列因素中影响净现值的是 ( )A. 投资的方式B.投资的期限C.投资的客体 D.投资的主体 8.在下列企业提供的培训中,属于一般培训的是 ( )A. 生产知识培训 C.专业技能培训 D .普通话培训9.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 ( ) A. 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 C. 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10. 下列属于雇佣成本中的机会成本的是 (A. 招用员工的广告费C. 参与企业雇佣行为人员的工资11. 在劳动力市场上,体现劳动资源最优分配实现过程的是 ( )A. 劳动力从高生产率行业流入低生产率行业B. 劳动力从低生产率行业流入高生产率行业C. 劳动力从高工资行业流入低工资行业D. 劳动力从供不应求市场流入供过于求的市场12. 下列属于大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费用中的间接成本的是( )A.上大学花费的学杂费 B.上大学花费的书本费C.上大学花费的生活费 D.因上大学而放弃的可能的工资收入13. 企业如对员工进行特殊培训,则特殊培训成本的合理补偿方式是 ()A. 由受训员工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B. 由企业直接承担所有培训成本C. 在培训期间,双方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双方获得培训收益D. 在培训期间,企业承担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员工获得培训收益B.产品知识培训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B.求职人员的考核费用 D.员工的考评费用14. 当人们选择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要考虑的条件是( )A. 投资报酬率大于等于时间内生偏好率B. 投资报酬率小于时间内生偏好率C. 投资报酬率等于市场利率D. 投资报酬率小于市场利率15.从人力资本的特征来看,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能力,其寓寄的载体是()A .雇主B.技术C .设备D.劳动者16. 当员工接受了企业的特殊培训后,培训收益的确定原则是()A .全部归企业享有B. 全部归员工享有C .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均等享有D •根据特殊培训的成本支付情况来确定归哪方享有17. 下列有关教育投资决策模型表述正确的是()A.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教育的直接成本下降将刺激教育投资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教育的直接成本上升将刺激教育投资C .接受教育与不接受教育的收益差距缩小将刺激教育投资D .时间内生偏好率上升将刺激教育投资上升18. 职业技术培训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投资具有()A. 直接性B.长期性C. 间接性D •短期性19. 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 人力资本是寄寓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B. 人本身就是人力资本C. 人力资本具有不可积累性D. 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不具有风险性9. 下列培训中属于特殊培训的是()A. 上岗证书培训B.职业道德培训C. 高压电工资格培训D.文化水平培训第六章1.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A .劳动数量的增加B. 劳动时间的延长C •劳动需要特定的知识技能D •劳动条件的改善2 •计件工资的适用范围是( )A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行业和企业B. 产品数量和质量不易准确确定的行业和企业C •产品数量和质量能准确计算检验的行业和企业D .产品、经营项目较多和生产条件多变的行业和企业3 •下列选项中,属于延期支付方式的是( )A .带薪休假B.免费工作午餐C .折价优惠商品D.失业保险4•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B. 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C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D .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5. 影响实际工资的两个因素是( )A. 货币工资和价格指数B.时间和价格指数C. 货币工资和时间D.货币工资和某商品的价格6. 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A.上升B.不确定C.不变D.下降7. 非技术性职业的工资低于技术性职业的工资,这种工资差别是( )A.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B. 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C. 人力资本投资的竞争性工资差别D. 效用均等化的竞争性工资差别8.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决定工资的基础是( )A.劳动价值C. 劳动力需求弹性9. 由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引起的工资差别是A.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B. 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C. 竞争性工资差别D. 垄断性工资差别10. 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是( )A.计件工资B.劳动力价值D.劳动力供给弹性( )B.计时工资D.货币工资C. 效益工资11. 相同的劳动者从事危险岗位与不从事危险岗位时,产生的工资差别属于()A. 竞争性工资差别B.补偿性工资差别C.技能性工资差别D.垄断性工资差别12. 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基础是()A.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B.劳动的边际生产率C.劳动的负效用D.劳动力价值13. 在采用计时工资作为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时,工人低生产率的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是()A. 工人B.企业C.社会D.政府14.适宜采用计时工资计算工资报酬的行业和企业是()A .产品数量、质量可以检验的生产行业和企业B. 产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决于工人的勤奋与努力的行业和企业C•品种单一且需要大批量进行生产的行业和企业D .产品数量标准不易精确确定,产品(服务)数量难以度量的行业和职业15. 弱化地区工资差别最有力的杠杆是()A .商品贸易B.资本流动C .劳动力的流动D.政府调控16. 下列各项中,属于延期支付形式的福利是()A •全薪公休日B.失业保险金C .免费工作餐D.带薪休假17. 在工资形成过程中,决定劳动力需求价格的是()A. 劳动力的供给 B •劳动力价值C. 劳动时间的长短D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18. 由于恶劣的劳动条件所导致的工资差别是()A.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B.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C •竞争性工资差别D •垄断性工资差别19. 形成地区间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 地区间劳动力的差别 B •地区间劳动的差别C •地区间竞争的差别D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0.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物支付形式的福利是()A. 支付股权B.支付失业保险金 C .带薪休假D.支付退休金21.下列关于福利的正确表述是 ( ) A. 福利不构成劳动者收入来源 B. 福利是基本工资的一部分 C. 福利不构成产品成本D. 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组成部分 22. 效用均等化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产生的原因是 ( )A.劳动质量的差别B.劳动数量的差别C.恶劣的劳动条件及伤害危险D.劳动效率的差别23. 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 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B. 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C. 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D. 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第七章1.如果某劳动力市场存在地区或行业卖方垄断,则()B. 该地区或行业工资率低于市场均衡工资率 D •该地区或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2.劳动力市场中,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是 ( )A. 工会组织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能力下降B. 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C. 工会的组织规模扩大D. 企业优先雇佣工会会员3. 产品市场的卖方垄断企业的特点是 ( )A. 该产品市场有多个产品的提供者B. 各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性C. 厂商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D. 厂商出售的商品或服务没有近似的替代品4. 在劳动力市场中,卖方垄断的存在将导致()A •其他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减少 C •该地区或行业的就业量增加 A.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增加 C. 工资率提高,就业量减少 5. 垄断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斜率A.大于1B. 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减少 D. 工资率降低,就业量增加( )B.等于1C.等于零D.为负值6. 在一个卖方垄断的产品市场,垄断的企业是 (A. 价格的接受者B.价格的追随者C.价格的决定者 D.价格的影响者7.当产品市场由竞争变为垄断时,则劳动力流向是()A •从高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低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B •从低生产率的行业与职业岗位流向高生产率的行业或职业岗位C •劳动力不流动D •两者之间同等数量相互流动8•垄断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收益曲线,位于竞争企业的劳动边际产品曲线的( )A .右下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左上方9 •劳资双方进行集体谈判时,如果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则( )A.有利于增强雇主的谈判交涉力量 B .有利于增强工会的谈判交涉力量C .对双方谈判没有影响D •对双方谈判的影响相同10.在产品市场卖方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 ( )A. 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少B. 在任何工资水平下都比竞争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多C. 将支付与竞争企业相同的工资D. 将支付比竞争企业更低的工资第八章1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所以总供给等于()A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总额 C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减去储蓄的余额 2. 下列不属于季节性失业特点的是( A.行业性 C.规律性19.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充分就业的数量标准是失业率控制在(B. —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总额 D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消费加上储蓄的总额 )B.阶段性 D. 地理区域性)A .0—1%之间C.8—10%之间4.摩擦性失业的基本特征是()B.3—5%之间D.10—15%之间C. 农业劳动第九章1.从总供给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成因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A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B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 .结构调整型通货膨胀D .惯性通货膨胀2. 由于经营者要求增加利润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称为()A.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 B.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C.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3. 有关自然失业率正确的描述是 ()A. 自然失业率是正常失业与就业人口的比例B. 自然失业率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常量C. 自然失业率是通货膨胀率不变时的失业率D. 自然失业率是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通货膨胀不一致时的失业率4. 菲利普斯曲线含有的重大政策选择意义是 ()A. 说明了总供给与总需求这两个宏观总量的关系B. 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进行选择,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C. 说明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没有关系A. 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平衡的B. 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年龄要求上是平衡的C. 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小于就业岗位的数量D. 失业劳动力的数量大于就业岗位的数量 5.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A •家务劳动 C •救济性劳动) B .雇用劳动 D .义务劳动6.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方法是 ()A. 实施职业技能开发B. 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C. 进行职业预测D. 缩短劳动者寻找工作时间 7.下列劳动类型中属于就业范畴的是 ( )A.家务劳动B.救济性劳动 D.义务劳动使二者处于某种社D. 说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失业率高的问题5.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根源是( )A. 厂商的垄断B.厂商的竞争C.工会的垄断D.劳动力的竞争6.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结论是( )A.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上升B.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同时下降C.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是此消彼涨的关系D. 失业率等于货币工资变动率7.自然失业率是指( )A. 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B. 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C. 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的失业率D. 预期通货膨胀率等于社会平均工资率时的失业率第十章1.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原则B. “最高工资”原则C. “最低工资”原则D. “社会平均工资”原则2. 我国《劳动法》第15 条规定我国劳动就业最低法定年龄为( )A.15 周岁B.16 周岁C.17 周岁D.18 周岁3. 根据国务院1995 年通过的《关于修改<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我国职工每周工作的制度时间是( )A.35 小时B.38 小时C.40 小时D.48 小时4. 政府雇员和事业组织中劳动者的薪金报酬是属于( )A. 政府的社会福利B. 政府的社会补贴C. 政府购买D.政府的转移支付5.在公共部门的工资结构中,工资差别所占比重较大的是( )A. 福利补贴费B.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