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引申的语际差异与外语词汇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199.13 KB
- 文档页数:3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加深,英语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贸活动中最为广泛和重要的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
然而,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对词汇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从英汉词汇的基本特征上看,英语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字母文字,而汉语则以汉字为主要文字。
而且,汉字的象形文字特征使得汉语词汇具有强烈的形象化和象征性,这与英语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与中文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
在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上,英语词汇更加注重实际和具体的表述,而中文则更加注重含蓄和哲理的表述。
例如,在英语中,“clock”和“watch”都是表示时间的词汇,而在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则包括“时钟”、“手表”、“光阴”、“时光”等多种表达方式。
这表明了英语更侧重于具体和实际,而中文则更注重于表达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另外,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体现在词汇的使用范围上。
英语词汇普遍用于科技、经济和社会生产生活等领域,而中文则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人文社会等领域。
例如,在英语中,“computer”、“automation”和“robot”等词汇都涉及到现代科技,而在汉语中,一些诸如“良心”、“人情”和“礼仪”等文化词汇则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也表现在词汇的情感价值上。
英语词汇注重实际表述,常常缺乏强烈的情感色彩,而中文则具有浓郁的情感价值。
例如,在英语中,“like”是表示喜欢的动词,而在中文中,“喜欢”则包含了强烈的情感色彩和积极的心理倾向。
综上所述,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展示了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特征和差异。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将英语词汇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与中文词汇进行对比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词义引申的三种方法:词意引申翻译法引言词义引申是指词语从原本的字面意义向更广泛、更抽象的意义演变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准确理解和转达词义引申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词意引申翻译法,并探讨它的三种应用方法。
词意引申翻译法概述词意引申翻译法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利用词义引申的方法。
它通过将词组或短语的含义与目标语言中能够准确表达相似含义的词汇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转达作者原意的目的。
方法一:类比引申类比引申是一种将目标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或短语与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进行对应的方法。
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意义上相似或有相似表达的词汇,可以更准确地转达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
例如,当源语言中的词语存在一种形象化的引申含义时,可以通过寻找目标语言中能够传达相似意义的词汇来进行翻译。
这样可以保持原意的连贯性,同时使读者更易理解。
方法二:注释引申注释引申是一种在翻译中通过添加注释或解释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引申。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义引申的情况下。
通过在译文中加入对词义引申的解释,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原意。
同时,这也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差异和背景。
方法三:拓展引申拓展引申是一种在翻译过程中通过扩展译文的范围来引入词义引申的方法。
通过在译文中引入更广泛、更抽象的意义,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并反映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无法直接对应到目标语言的情况。
通过拓展译文的范围,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原文中的意思,并与源语言中的词义引申产生共鸣。
结论词义引申在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和文化背景。
词意引申翻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通过类比引申、注释引申和拓展引申三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转达作者的原意。
在实际应用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标语言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引申方法。
同时,翻译者还需要注重词语选择和解释的准确性,以及对文化背景和语言差异的理解。
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不同于英语句型教学、语法教学和单一的词汇教学。
引申比较教学是先引申出两个以上的词语,然后进行比较。
通过引申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
英语中的词语复杂,内容丰富,词义涉及面广。
我们不可能一次将一个词的各种词义都引申出来进行比较,这样反而会造成复杂化,使学生更难理解和掌握。
这里所谈的引申比较,是从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基本词义出发,进行引申比较,用较常见的例句进行辨析。
在教学中,常用的引申比较方法有以下六种:一、词自身的引申比较词自身的引申比较就是在一词的基础上引申出其它词,进行比较、辨析。
例如:1.The principal is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er’s work.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上句中satisfied引申出下面几个词:Your success gave us great satisfaction.(n.满意、满足)你的成功令我十分满意。
The results of his test are satisfactory.(adj.令人满意的)他的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He bought the new dress to satisfy her.(v.使…满意)为了使他满意,他买了那件新衣服。
2.Her mood varies from day to day.她的情绪天天在变化。
引申比较:The weather is variable in summer.(adj.变化无常的、易变的)夏季天气变化无常。
It is said that this game is a variation of tennis.(n.变化、变动)据说这种球赛是由网球变化而来的。
二、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英语翻译技巧之词义引申英语翻译技巧之词义引申引申是指从原词的内在含义出发,结合语境和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对某些词作一定的语义调整,以达到忠实、通顺的目的。
英译汉时常常会遇到许多单词,按词典上给的词义来翻译,译文就会生硬难懂,甚至造成意思上的曲解。
(1)具体———抽象经典例题: Were it left to an American to decide whether they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he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参考译文: 如果让一个美国人决定要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言论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经典例题: There were times when emigration bottleneck was extremely rigid and nobody was allowed to leave the country out of his personal preference.分析: bottleneck本指“瓶颈”,由于具有使缓慢和阻滞的效果,因而被抽象地引申为“限制”。
参考译文: 过去有过这种情况: 移民限制极为严格,不许任何人出于个人考虑而迁居他国。
(2)抽象———具体经典例题: While there are almost as many definitions of history as there are historians,modern practice most closely conforms to one that sees history as the attempt to recreate and explain the significant events of the past.参考译文: 几乎每个史学家对史学都有自己的界定,但现代史学家们的观点都趋向于认为史学是试图重现并阐明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
英汉词汇文化对比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Abstract] Languag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culture. One kind of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its national culture and represents for its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vocabulary,as one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a language,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in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obviously seen if there appear some chang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is realized. The connotations belong to one aspect of the meanings of vocabulary, and the meanings are pided into seven styles. Besides the conceptual meaning, the rest of other meanings pertain to the connotations. From the connotations, thearticle analyzes the thre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that show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complete parallelism, incomplete parallelism and no parallelism and gives some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m. While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nowadays,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vocabulary are often ignored by many English educators, which leads to much danger. Many problems always occur so that students’ interests will be lowered and that students do not have scientific methods of learning, or have bad competence of using language. In this way, the article gives some enlighten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including the constitution of syllabus, the choosing and composing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class and activities after-class. Therefore, language can be used freely when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with English teaching.[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trast; teaching[摘要]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涉及到单词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因此,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是指同一个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其内涵意义的不同。
例如,单词“bank”在一般意义下指的是岸,但在金融领域,它指的是银行。
同样的,单词“ball”在一般意义下指的是球,但在足球领域,它指的是足球。
因此,如果学生不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他们很容易在语境中产生误解。
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中练习使用单词,在课外阅读语言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以及通过语言交流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语法与词汇的结合,让学生了解单词在句子中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讲解词汇“run”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它的意思,还要讲解它在句子中的语法用法,如“I run every day”这样的例子。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词汇的语音、词形、语义等方面的教学。
语音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识别能力,词形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语义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
同时,词汇教学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观看电影、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使用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常用的词汇,并通过语言实践练习使用这些词汇。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词汇的同时了解词汇所在的文化背景,从而增强对词汇使用场景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了解“football”在美国和英国的含义不同,从而避免在使用词汇时出现误解。
总之,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词汇内涵意义的差异与词汇教学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引申比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运用一、词自身的引申比较词自身的引申比较就是在一词的基础上引申出其它词,进行比较、辨析。
例如:1.The principal is satisfied with the teacher’s work.校长对老师们的工作感到满意。
从上句中satisfied引申出下面几个词:Y our success gave us great satisfaction.(n.满意、满足)你的成功令我十分满意。
The results of his test are satisfactory.(adj.令人满意的)他的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He bought the new dress to satisfy her.(v.使…满意)为了使他满意,他买了那件新衣服。
2.Her mood varies from day to day.她的情绪天天在变化。
引申比较:The weather is variable in summer.(adj.变化无常的、易变的)夏季天气变化无常。
It is said that this game is a variation of tennis.(n.变化、变动)据说这种球赛是由网球变化而来的。
二、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例如:1.Mr.Johnson gets a monthly salary of U.S.$ 800.(n.)从salary可以引申wage和pay,这三个词都可以表示“工资”,但其含义不同。
salary 是指非体力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薪水”,通常按月,有时按季或年计算(Salary is usually paid monthly,sometimes three months or a year,for a job,esp.as for workers of higher skill and rank);wage指简单劳动或体力劳动者所得的“工资、工钱”,通常按周、日等短期计算发给(Wages are paid weekly for a job,esp.as for labourers or workers.),常用复数形式;pay指不论工作性质如何,针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它包含salary 和wage(s)(pay is paid for a job),为不可数名词。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引言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融合了各种不同文化内涵的载体。
而在英语词汇的教学过程中,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本文将从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入手,探讨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
一、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差异对比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而产生的。
英语中有许多与西方文化和宗教有关的词汇,如Christmas(圣诞节)、Thanksgiving(感恩节)等,而汉语则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背景,如春节、中秋节等词汇。
2. 社会差异英语和汉语词汇的社会内涵也存在许多差异。
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中往往蕴含着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汉语则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风情和价值观念。
在英语中,“gentleman”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绅士风度的推崇,而在汉语中,“君子”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3. 宗教差异由于英语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因此英语中很多词汇都与宗教有关,如God(上帝)、church(教堂)等。
而由于汉语国家主要信仰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因此汉语中的词汇中也会反映这些宗教信仰。
二、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1. 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对于英语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中关于节日、风俗、宗教等方面的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了解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使用和语言表达方式,增强他们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与英语词汇教学引言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非常广泛的语言之一,其词汇量丰富且多样。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除了学习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还需要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巨大,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和汉语不同。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词汇。
一、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1. 礼貌与尊重在英语中,礼貌用语和尊称的表达较为丰富。
有时候需要使用Mr.、Mrs.、Miss等称呼对方,以示尊重。
而在汉语中,称呼对方多为直呼其名,不需要特别使用尊称。
这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对于尊重和礼貌的重视,这一点与汉语文化有所不同。
2. 时间观念英语中有很多关于时间的表达方式,比如on time、in time、at the moment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都体现了英语文化中对于时间观念的重视。
而在汉语中,对于时间的表达相对简单,不会像英语那样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在时间观念上的不同。
3. 家庭观念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和关系非常丰富。
有爸爸(father)、妈妈(mother)、哥哥(brother)、姐姐(sister)、姑妈(aunt)等等。
这些称呼不仅仅是亲属关系的表达,更多地是家庭观念和亲情的体现。
而在汉语中,对家庭成员的称呼相对简单,不会像英语那样强调家庭观念和亲情的表达。
这反映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在家庭观念上的不同。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对比1. 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还应该注重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授词汇时,可以适当地介绍词汇的文化背景和用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礼貌、家庭、时间等方面的词汇,更应该进行文化对比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美词汇差异及教学启示【摘要】英美词汇差异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常见的英美词汇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教学这些差异的方法。
通过比较英美词汇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英语,并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教学英美词汇差异时,可以通过对比单词的用法和发音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启示包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比较和探索英美词汇的差异,以及提倡多角度学习英语,增加对英语语言的深入了解。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英美词汇差异,教学启示,常见差异,原因,教学方法,总结1. 引言1.1 介绍英美词汇差异及教学启示英美词汇差异是英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在拼写、发音和词汇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给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了解英美词汇差异的特点和原因,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区分两种英语的特色,还可以优化英语教学的方法。
在英美词汇差异中,最常见的是单词拼写的不同,比如英国人喜欢用“colour”,而美国人则用“color”。
在一些日常用语和习惯用法上也存在差异,比如英国人说“biscuit”,而美国人说“cookie”。
这些差异主要源于英美两地在历史、地理和文化上的不同,如美国的殖民地历史和移民潮导致了语言的演变。
在教学英美词汇差异时,可以采用对比法教学,让学习者逐步了解两种英语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境意识。
教师也应该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了解和掌握英美词汇差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英文交流中的挑战。
2. 正文2.1 常见英美词汇差异英美英语在词汇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包括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还涉及词汇的用法和意义。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英美词汇差异:1. 颜色:英式英语中使用“grey”表示灰色,而美式英语使用“gray”。
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学习技巧与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学习已经成为许多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外语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掌握外语语义差异。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往往使得学习者在表达和理解时产生困惑,因此,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是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关键。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因此,学习者应该积极了解目标语言所属文化的特点和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义。
例如,在英语中,“tea”一词既可以指茶叶,也可以指下午茶的时间,这与英国人的饮茶文化密不可分。
通过了解文化差异,学习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词汇的语义。
其次,积累大量的语境语料是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重要方法之一。
语义是通过语境来构建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词语才能够发挥其特定的含义。
因此,学习者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来积累不同语境下的语料。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通过阅读英语小说、报纸和杂志,或者观看英语电影和纪录片来积累丰富的语境语料。
通过不同语境的接触,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的语义。
此外,比较学习是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
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往往是相对的,通过比较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语义。
例如,在学习中文时,可以比较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语义差异。
中文中的“爱”一词既可以表示对人的感情,也可以表示对事物的喜好,而英文中的“love”一词则更多地用于表示对人的感情。
通过比较学习,学习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从而更准确地运用外语。
此外,积极参与交流和实践是掌握外语语义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只有通过实际运用,学习者才能更好地掌握外语的语义。
因此,学习者应该积极参与外语交流活动,与母语为目标语言的人进行对话,从中学习和体验语义差异。
例如,在学习法语时,可以参加法语角或者与法国朋友进行语言交流,通过实践中的反馈和纠正,学习者可以更快地掌握法语的语义差异。
基于“引申义”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掌握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是提高学生汉语水平的关键。
词汇数量的增加和词义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难度,通过引申义构建一个词汇义项之间的关联体系,能够使汉语学习者有效地掌握词汇意义并在交际中发挥作用。
以汉语中“上”和“下”这组方位词为例,探讨引申义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词义系统记忆词汇,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标签:词汇“上”和“下” 引申义对外汉语教学一、引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语学习者如果不能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并掌握其词汇意义,就无法完成语义的表达,更不可能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与此同时,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除了数量不断增加之外,词义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不同时期发生着变化。
束定芳认为:“语言是个系统,它由各种子系统组成,词汇系统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内部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1]单个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例如词汇的引申义系统。
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2]。
从最初的基本义出发,利用演绎的方法可以推演出其他义项,便于汉语学习者系统性地掌握词汇意义。
在汉语词汇教学中,词汇在各种系统中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
聚合关系主要表现为同义、反义、同音、上下义关系等。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关系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记忆单词的意义[3]。
反义关系的词汇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将这些词放在一起讲解,不但能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义,而且还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下面将以“上”和“下”为例,对引申义的系统性和反义关系的对应性进行分析,从微观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二、“上”和“下”的词义引申系统汉语中的“上”和“下”是一组比较常用且有代表性的反义方位词,最早的意义与具体的空间位置有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出更多的义项,并逐渐形成了义项之间相互关联的词义引申系统。
多语词汇对比和对外汉语多义词教学一、前言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语单音词的多义性十分显著,而留学生对多义词不同义项的掌握并不理想[1]。
有不少学者提出以义项为单位进行词义教学[2][3]。
本文的问题是:从第二语言词汇加工和多语词汇对比的角度看,对多义词的所有义项是否都有必要分义项教学?对第一语言背景不同的学生,多义词义项教学的重点是否相同?第二语言词汇中词形和词义之间的关系,要借助第一语言的词汇系统来建立。
由于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已经建立了一个以第一语言为基础的概念系统,人们在学习新语言时很容易依赖这个系统[4]。
二语词汇发展和表征有三个阶段:(1)形式阶段,部分形式信息及词的发音和拼写在词条中确立。
(2)第一语言标义词位调节阶段(L1-lemma mediation),第一语言的标义词位被复制到二语相应的词条位置,成为二语词汇使用的媒介。
(3)二语词条整合阶段,二语单词的语义、句法、形态信息整合入词条,学习者获得完备的二语词汇能力[5][6]。
从语言习得的事实来看,大部分人停留在第二阶段,即用二语的词形、一语的词义。
因此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词汇系统的比较能对词汇学习和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进行词汇对比呢?两次分类和共词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所谓词汇系统的两次分类,第一次分类是指义位的确立,“世界上的事物、动作、性状极其纷繁复杂,人们不可能逐个地加以指称,而总是要加以概括、抽象,舍弃一些非本质特征,把具有某些本质特征的归为一类。
” 第二次分类是指义位和词形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总是几个义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
哪些义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这又是一次分类”[7]。
比如,把帽子、衣服、鞋子套在身上的动作,在英语中就是一个义位(都用wear来表达),而现代汉语中是两个义位(分别用“穿”“戴”来表达)。
这是第一次分类。
现代汉语表示戴帽的“戴”和表示拥戴的“戴”结合在一起,是一个词。
中西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绪论1.1引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直接且根本地影响和决定了语言及文化的认知和掌握。
因此,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在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注重积极有效地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一直是个重点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其他课堂教学往往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基础上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往往以考核期词汇量的大小为依据。
如果词汇教学解决得好,将会对其他方面的教学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1.2本文的探讨思路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是一种外语教学。
对象主要是针对外国人。
1它的任务和目标是训练、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
而掌握一种语言的交际能力,不仅要掌握语言的运用,还要了解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不可能进行顺畅的交际。
2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中,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词汇的对应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了解汉语词汇的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就显得非常必要。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 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词汇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能在该语言的词汇中体现, 所以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可能造成相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词语有相同的含义1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背景大学出版社,2007.8,第6页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科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第61页等等非对应语言现象。
二、从引申的角度看古今汉语的差异与沟通-语文版汉语学习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应能:1.了解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2.理解汉字的演变与引申;3.掌握汉语中常用成语、俗语、谚语的含义及应用;4.能够在交流中运用汉语成语、俗语、谚语。
二、教学内容1、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演变和变革。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间也有明显的区别。
本课将结合两个不同历史时期来探究古今汉语的差异与联系。
教学重点1.梳理古今汉语的历史演变;2.了解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3.分析古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古汉语的词义和语法;2.掌握古汉语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应用;3.将古汉语词汇和成语运用于现代汉语交流中。
2、汉字的演变与引申汉字是汉语中最为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独特的文化符号。
汉字的演变和引申反映了汉字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本节课将关注汉字的演变和引申。
教学重点1.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背景;2.理解汉字内涵的演变和引申;3.掌握汉字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1.理解汉字的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类型的演变和引申;2.掌握汉字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应用;3.将汉字引申的词义和成语运用于现代汉语交流中。
3、汉语成语、俗语和谚语的含义及应用成语、俗语和谚语是汉语中独特、生动、丰富的语言符号。
本节课将结合生动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成语、俗语和谚语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重点1.理解汉语成语、俗语和谚语的内涵;2.掌握汉语成语、俗语和谚语常用的表达方式;3.将汉语成语、俗语和谚语运用于现代汉语交流中。
教学难点1.掌握汉语成语、俗语和谚语多样的表达方式;2.理解成语、俗语和谚语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3.能够将成语、俗语和谚语运用于现代汉语交流中。
三、教学活动安排1、课前准备1.教师将教学内容结构及重点难点告知学生;2.学生自学相关知识,预习教学内容,了解学习目标。
英汉成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推荐文章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热度:最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热度:有关语言学课程的论文范文热度:乡土文学论文参考范文热度:有关伤痕文学论文热度: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
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较,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
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部分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
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行区分。
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
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来源出处英汉成语的来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下面从几个来源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
1、生活方面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
文化差异对外语词汇教学的影响03010,2015年第一期一、中西词汇和谚语文化内涵的异同一般来说,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词汇的情感色彩、文体意义和隐喻意义。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社会观念,从而导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
如果不加以比较和重视,尤其是在教学中将其运用到中国文化模式中,就会导致误解。
(曾萍,1992)以英语中的知性这个词为例。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医生、工程师、翻译、中学教师和所有其他受过教育的人。
在中国农村的许多地方,甚至中学生也被视为“知识分子”。
但是在欧洲,知识分子是一个学术地位很高的人,包括大学教授,但不是普通的大学生,所以它的范围要小得多。
可以看出,上述例子中的民间谚语有相似的,也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比较欧美和中国民族文化的异同,让学生在语言教学中从词语的文化内涵上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
二.结论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重语言形式轻语言使用的做法,以文化语言观指导英语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以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流为目的,使规范化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同步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要注意语言使用的得体性。
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中、外比较语言学知识,还要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和感受。
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首要条件。
其次,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揭示词语、成语概念部分的词汇意义,还要涉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词源典故,引导学生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增加对西方xx社会、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不断拓宽知识视野。
此外,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与在国外学习过的老师交流。
通过双方轻松的交流,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时,充分利用视听设备,系统地听、看大量不同背景的对话、录音、视频,熟悉其语言和非语言特征,尽量排除汉语对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