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四个面向”新模式的构建与探索.doc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摘 要】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论述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针对中职学校技能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管理、培训就业不精准等问题,提出构建共建培训基地、共定培训计划和教材、共同组织管理、共赢“四共同”和精准招生、精准培训、精准管理、精准就业“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模式,以期为民族贫困地区中职学校的教育扶贫和技能培训探求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 校企合作 “四共同、四精准” 就业扶贫技能 培训【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029-0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新时代中职学校肩负的历史使命。
如何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精准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服务农村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助推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各级学校先后都在努力探索、积极尝试。
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构建和实施“四共同、四精准”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创新模式。
一、中职学校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一)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
民族地区中职学校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需要,是职业教育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中职学校应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合格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河池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河池市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攻城拔寨的关键时刻。
至 2017 年底,全市有深度贫困县 7 个、贫困乡镇 1 个、贫困村 296 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11.4 万户,贫困人口 44.96 万人。
当地贫困人口生存、生活、生产条件恶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文化基础和就业创业技能差,资金缺少。
高职院校“三平台、四对接、五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作者:付婕来源:《卷宗》2017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各高校纷纷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不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不高,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以“草根创业”为主,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较少,重视精英化、缺乏大众化教育。
本文通过搭建“课堂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投资融资平台”三平台、开展“政策对接、需求对接、服务对接、竞赛对接”四对接、深化“培养目标—课程—师资—项目—实践”五融合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突出问题。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6-GX-068,项目负责人:莫绍强)、规划项目“高职…众创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GX-068,项目负责人:彭海深)阶段性成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各高校纷纷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不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不高,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以“草根创业”为主,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较少,重视精英化、缺乏大众化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协作不紧密,未有效整合资源,创业学生对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在创业学生项目培育过程中,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低。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1)12-0110-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1.12.0521引言1.1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活动的行为过程为导向而展开教学,其中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浅显易懂,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门类较少,但课程内容几乎覆盖了专业所必需的所有实践知识和技能领域,不仅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而且还有利于培养“操作型、技能型”的职业技术高级专业人才,教学过程采用双元化教学模式。
加拿大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采用“CBE ”模式。
企业确定专业必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校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在编写教学大纲的过程中,首先将知识相近、相同的内容归纳在一起,构成一定时期内能够完成的教学模块,按照基础—专业—实际工程进行排序,最后形成教学大纲。
从德国的“双元制”和加拿大的“CBE ”模式中,我们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助学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相互脱离的现象,是较为实用且又便于操作的方法。
1.2国内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剖析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完全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不同,国内的学者们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下。
1.2.1“三结合、三层次、三段式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三结合”指的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层次”指的是大学生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实践教学活动按照三个层次递进的关系进行设计。
“三段式培养”指的是把实践教学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基础阶段”、校内“综合实训阶段”和校外“顶岗实习”阶段。
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四元联动、育训并举”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张慧芳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第03期教育部等9部门2020年9月16日印發《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文件指出,要“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更多培训任务,实现优质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以来,办学规模已达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万余人,各类社会培训、鉴定、继续教育超过2万人次,形成“四元联动、育训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在河北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实践支撑。
一、成果背景(一)育训并举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2019年10月,《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指出“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
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育训并举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按照育训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融合,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的必然之举。
(三)育训并举是提升工学结合育人水平的重要方式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落实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培育学生(学员)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提升工学结合育人水平。
二、成果主要内容本成果在“政行企校”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基于学院培训中心、工学中心、鉴定中心、学习成果认定中心,建立了“理论培训—实践操作—技能鉴定—学分银行”四元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师资融合、技术融合、资源融合、目标融合”,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标准脱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教师专业水平与企业技术要求脱节、考核评价方法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
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刘丹,申艺苑,胡曦玮,叶继元*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我国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重构研究”(项目编号:19ZDA346)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1YJC870010)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国家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学科建设,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需要改变现有模式。
文章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调研中外现有学科服务模式,提出应用项目管理思想来构建面向“四新”的学科服务模式,构建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框架,分析学科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以东南大学图书馆面向“新工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项目为例,阐释项目管理思想应用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可行性、实施过程及效果。
研究发现:该模式能够服务于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工科全面深化、新医科融合发展,新农科高位推进,新文科布局未来”目标相统一,能够提高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水平和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四新”项目管理引用本文格式刘丹,申艺苑,胡曦玮,等.面向“四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重构[J].图书馆论坛,2023,43(6):57-65,75.Restructuring Subject Services at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LIU Dan ,SHEN Yiyuan ,HU Xiwei &YE Jiyu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 of new engineering ,new medical science ,new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new liberal arts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change their subject services accordingly.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subject servic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a subject service model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After establishing a project managementframework of subject service ,it analyzes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 ;taking the high-value patent cultivation service project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it expounds the feasibilit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effects of apply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library subject service.The model can facilit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new engineering ,integ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medical science ,advancing 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laying out the future of the new liberal arts",so as to improv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 and the servic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mode ;Four New Academic Disciplines ;project management0前言2017年2月,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新工科”概念;2017年下半年农林教育专家开始关注“新农科”;2018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文件《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1];2019年4月,教育部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大会,启动“四新”建设。
“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四位一体全程就业指导模式的构建健雄职业技术学院2004级教学计划制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安排基础教学部专任教师担任教学任务,但教学形式还只留于专题讲座上,教学内容也只是局限于最后毕业的就业技巧指导和岗位落实的服务,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指导,未能兼顾整体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就业指导的内容残缺、指导面不广,导致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定位不合理、成才观不正等现象。
随着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就业指导模式,加强定岗情况下的成才观教育和企业文化的融入,提出构建“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一、“教学、指导、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背景1.定岗双元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所谓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开发教材,整合并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软硬件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
主要两种形式:一是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形式。
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组织培养学生的职业教育模式。
学生进入学院后经过企业考试等环节的筛选,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协议确定相应岗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学院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
企业和学院是人才培养的共同主体,企业参与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目前,学院已有的AHK中德培训中心,机电系的舍佛勒班、新阳光班,商贸系的史泰伯班,电子系的莱克电子班等,运作模式就是工学交替定岗双元培养,培养学生规模已达200多人。
二是“2+1”定岗双元培养形式。
所谓“2+1”定岗双元培养是指学生前两年以学院为培养主体,企业辅助,最后一年企业成为培养主体,学院参与的培养形式。
为保证学生在校三年的培养均保证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强作用下完成。
学生进入学院的第一、二年主要轮流在学院的课堂和教学工厂中学习,第三年通过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与企业签约,定岗双元培养,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实习,强调“学校元”和“企业元”的共同作用。
“三个高地”“四新使命”(以下简称“三高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湖南作出的科学指引。
“三高四新”战略是指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要求湖南高职院校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支撑湖南现代产业建设[1]。
但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下,湖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之间出现了较大偏差,普遍存在着学生职业能力欠缺、专业能力不匹配、人才流动性大等系列问题,导致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难以满足,用人成本增高,企业发展预期不稳,产业发展受阻。
因此,湖南高职院校急需突破传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依赖,通过多种方式探寻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机制,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一、“三高四新”战略对湖南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一)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演进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协会等协同共建共管共享的创新型办学模式。
现代产业学院具有以下鲜明特征:办学主体更加突出企业、行对接“三高四新”的湖南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与路径◎李定珍,侯杰摘 要: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育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分析了“三高四新”战略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新要求,阐述了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四维联动”模式,并提出了构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嵌入项目、泛在多元”的校企合作课程、打造“校企共享、教创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互聘互认、德艺双馨”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深度融合、共生发展”的产学研服务平台、构建“多元协同、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机制等产业学院建设的实现路径。
基于产教融合下的“1234”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以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为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是现代化建设大业,而“器”则是先进的检测手段。
我国检测事业是在五十年代与航空航天事业同时起步的。
当时的从业人员大都已届退休年龄。
许多单位的检测人员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象,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对检测人员的需求。
预计到2020年,机械领域人才缺口将达300万人,检测专业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属于小众学科,不会出现大热专业毕业生多而就业难的现象。
一、专业定位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成立于2008年,是江苏省焊接专业群主干专业,是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家单独开设此专业的高职院校,是全国为数不多开设此专业的高职学校。
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既不属于大热专业又不属于机械制造领域重点专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且出特色正是我们所努力追求的。
依托我校企业办学优势,根据多方调研、走访、现场勘察等方式,我们将理化测试与质检专业定位为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主体,主要面向高铁地铁等国有重大装备制造,辐射航空航天、船舶制造、压力管道安装等行业。
采用“三以三培养”模式—即以企业科学家为引领,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以行业证书为抓手,培养从事“高大上”的设备操作工;培养能对产品进行理化测试工业技术分析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认同企业文化的无损检测工程师。
致力于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二、专业建设内容一句话:一个目标,两个突破,三项改革,四项重点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那就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突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的瓶颈。
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三个方面的改革;做好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实训基地、服务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
三、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1)“433模式改革”—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立足“两个面向,三位一体”的中车职教办学理念,我校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从事产品检验及质量检测工作。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是指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多层次的就业服务的体系。
它是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信息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部门组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的综合性平台。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学生可以通过咨询中心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和招聘信息,掌握市场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
咨询中心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专业特长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还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学生可以参加职业规划培训班,学习如何撰写简历、面试技巧等就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职业测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并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还设有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资源支持。
基地会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项目评估、市场调研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还开展就业洽谈会、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与用人单位和创业导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四级就业服务体系是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创业而建立的综合
性服务平台。
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规划指导、创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自身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EDITORIAL卷首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四个多"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周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实习管理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技术技能培养的特点和规划,实施“四个多”实习教学组织与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实习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多层次。
学校根据不同专业服务面向,将专业划分为工程技术、设计制作、管理服务和公共教育等四种类型,再根据不同专业职业技能形成的特点与规律,将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
工程技术类专业:仿真实训、跟班作业、轮岗实训、顶岗实习;设计制作类专业:模拟项目实训、企业项目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管理服务类专业:单项实训、综合作业、跟班实践、顶岗实习;公共教育类专业:单项实训、仿真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
各个实践教学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显著提升了实习教学效果。
实习基地多平台。
采取分层分类建设原则。
一是“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0对校内基地进行企业化改造,引进企业标准和生产线,组建项目部、工作室及开发相关教材等;在企业开辟教学场所,将合作项目引入课程。
二是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依托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等环节校企贯通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三是产教融合高端平台建设。
推动每个专业群建立一个高端的产教融合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功能取向,将其划分为区域共享、集团联盟、资本混合、校地合作、研发引领等5种类型。
实习组织多模式。
探索不同的实习模式,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一是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分阶段培养、双基地轮训”,实现“招工招生同步,学习顶岗联动”;二是“滚动式”实习模式,分批实行校内上课、跟岗作业、企业顶岗等,定期分批滚动轮换;三是网络化平台的“12345”模式,即建立1个顶岗实习管理网,围绕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提升2个目标,关注工作、指导、就业3种状态,通过现场、电话、E-mail、Web交互4种手段进行指导与跟踪,设置出勤、工作质量、工作量、工作日志、总结答辩等5个考核点;四是“走园”实习模式,即对公共教育类专业学生开展“走园”“走校”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获取任务一设计与实施一研讨与反思一改进与提升”项目化实习活动,将各阶段资源融会贯通;五是“专业+”双创教育模式,即分阶段将创业认知、创业模拟、创业实践课程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
“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高职教育在“三高四新”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 (3)(一)“三高四新”战略的概述及背景分析 (4)(二)高职教育在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 (5)(三)高职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 (6)三、产教融合与高职教育协同发展 (7)(一)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8)(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9)(三)协同发展路径的理论框架设计 (10)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12)(一)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行模式 (13)(二)典型案例分析及其成功经验总结 (14)(三)实践中的挑战与问题识别 (15)五、“三高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16)(一)政策引导与支持体系的构建 (18)(二)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9)(三)校企合作机制的深化与完善 (20)(四)师资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途径探讨 (21)六、推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与实施保障措施研究23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在“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有效实现产教融合与协同发展的问题。
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三高四新”战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这一背景,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文章进一步提出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具体路径。
需要构建面向市场、对接产业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行业认知度;再次,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和操作机会;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些具体举措的实施,高职教育将能够更好地适应“三高四新”战略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四个面向”为引领培养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作者:杨涛陈文雅刘晓芳卢汝梅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25期摘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理论指导是根本前提。
该文分析中药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不足及面临的困难。
以“四个面向”为引领,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例,对中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四个面向;创新能力;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科技创新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25-0048-04Abstract: Only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an we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Chinese pharmacy graduate students. Guided by the "Four Orientations" and tak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researches the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 of Chinese pharmacy graduate students.Keywords: four orientations; innovation a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2015年10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其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疟疾疗法。
四合一”校本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建构一、“四合一”教学模式简述二、“四合一”校本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一)校本化探索与研究的三个阶段。
我们学校开展的“四合一” 教学模式的校本化探索与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员培训。
2009 年--2010 年,完成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全员培训工作。
系统学习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同时成立了学校“四合一”课题研究小组。
第二阶段:小组研究。
2010 年--2012 年,我校正式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四合一”教学模式的普适性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每年举办校内“四合一”课例研讨与联校研究。
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形式开展研究与实践。
第三阶段:推广应用。
2013 年至今,将“四合一”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与学科相结合,开展“四合一”教学模式的校本化实践,建构适合校本化的“四合一”教学模式。
(二)校本化探索与研究的四个结合。
1.与校情相结合。
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研究方式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一是采取骨干教师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 二是以改变教学方法作为切入口,再整合其他的思路; 三是利用学术节、教学视导、岗位练兵等实践平台,展示研究成果,不断实践提升。
“四合一”教学模式是根据中学的课程理念和中学生的特点而构建的,对小学生却不一定都适用,因此,我们提出在学模、建模、用模时必须根据小学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改进课堂教学,根据小学各年龄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于整合,积极探索研究适合小学生教学模式。
然后再通过课堂实践,不断加以完善。
3.与小学生特点相结合。
“四合一”教学模式校本化的建构必须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结合,对不太适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地方要加以改进。
4.与学科特点相结合。
“四合一”教学模式是在中学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总结发展而来,它的很多策略与方法是针对数学课教学的。
因此。
我们要求不同学科的老师在应用“四合一” 教学模式时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并逐渐形成本学科的子模式。
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四个面向”新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作者:刘向阳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07期
[摘要]文章分析了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如何构建“四个面向”新模式,以更好地实施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措施。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指导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刘向阳(1965- ),男,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教育研究。
(河南鹤壁 45803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1-0089-02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也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构造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且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型就业工作模式,是各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关于就业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就业工作的目的和任务。
一、面向学生,实施全程化服务
实施全程化服务的要点,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之后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专业课程的适应性。
高职院校任何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讲授的内容,其难易程度都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吻合。
基础课知识够用为度,由专业课老师说了算;专业课知识够用为度,由岗位需要和学生学习能力说了算。
当然并不是说可以无限度地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善于研究课程知识“必需、够用”与学生“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2.注重技能训练的扬长性。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大力倡导“扬长教育”,对有特长的学生,应创造条件,让他们的强项更强、长处更长。
这样做可以使高职生乐于学习,获得自尊,让学生变得能够学习、喜欢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成功,获得做人的一份自信和自尊。
这样还能使学生更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在弥补短处的努力中也会变得更自觉和更有毅力。
3.注重全面发展的和谐性。
在强调专业课程的适应性和技能训练扬长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
学生不仅要适应市场的变化、满足社会的需要,还应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
行为、一定的文化素养。
可以尝试从提升人文与艺术课程的地位入手。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但并不能因此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他们也许难以学好数学、工程力学,但也应该提高他们的人文、艺术素养。
文学鉴赏、影视评论、音乐训练和美术欣赏等课程,与他们的未来职业也许没有多大的直接联系,但对形成健全人格、提升生活质量、促进道德修养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
①
4.注重就业工作机制的高效性。
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院的各重要职能部门,涉及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贯穿和体现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我们在改革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时候,必须着力搭建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除精心构建教学工作平台、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外,还要构建一个以就业工作职能部门为主导、各院系为主体、学生社团和其他重要职能部门为辅助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就业职能部门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各院系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实施的主体作用,各学生社团的协助作用和其他重要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作用,从上到下形成一个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层层落实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到位落实。
②
二、面向教工,实施全员化问责
面向教工就是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到学生就业工作中去,其关键是相关职能部门要制订工作计划,明确相关责任。
招生和教学部门在安排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及课程改革、资源配置等方面,要注意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形成一套就业与办学、招生、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组织宣传部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
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各院系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
学工部门要抓好学生社团活动与就业指导的相互促进工作,组织开展院企(院部)联谊、社会公益、专题讲座、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结构,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沟通技巧和适应能力等。
后勤服务部门应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积极挖掘、开放、提供学院内部经营市场。
协助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大学生创业发展公司等组织,帮助学生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走自主创业之路。
职业技能鉴定部门要积极联系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在强化毕业生职业技能考核与鉴定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训练、个人素质修养、基本礼仪知识、就业手续办理、弱势群体帮扶、创业小额贷款等开展相关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要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场地、设备与功能的标准化建设,积极运用网络技术为毕业生拓展就业途径。
要加强就业信息的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准确地收集、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和毕业生资源信息,保证管理部门、用人单位、院系、毕业生四方信息畅通。
三、面向市场,实施信息化管理
当前毕业生就业中最突出的矛盾是结构性矛盾,一方面,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却面临着招不到人的困境。
其中既有毕业生择业观念的问题,也存在用人单位制度和管理不完善的缘由,但就整个大环境来看,其关键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
目前,各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起着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铺路架桥的作用,除了不收取费用外,它与社会的劳务或中介别无异样。
我们常常会抱怨那么好的单位毕业生却没有兴趣,而毕业生则在抱怨急需就业时我们却提供不了适合的岗位。
③
从毕业生择业心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桥梁”的作用是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在于通过某种途径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零对接”。
这一点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来解决:由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将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发布上去,让毕业生面对平台进行自主选择,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收集整理毕业生择业意向,并联系用人单位组织面试和录用,从而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这其中,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而“就业推荐”环节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直接完成。
从地方政府来看,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丰富和完善信息发布的内容,在方便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同时,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要统一建立“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做好网站链接、信息交换工作,及时收集、报送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要通过完善功能,使网络真正成为功能齐全、辐射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面向就业率,实施专业化指导
就业率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数量,另一个是就业质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就用人单位来讲,建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薪酬标准,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的一个根本举措。
就学校教育来讲,要通过进一步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制度,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由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许多学校目前还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上。
因此,尽快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实施专业化指导是帮助毕业生实现成功就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重要步骤。
“科研启动,培训提高”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之一,
只有从毕业生择业心理、就业观念、创业意向等方面的调查入手,结合理论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毕业生的就业需要。
毕业生就业指导涉及教育、心理、人力资源、社会等多个学科,教师掌握上述的综合知识,是实施专业化指导的基本要求,这需要各高等院校和人事、劳动等部门,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以保证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质量和效应。
[注释]
①贾少华.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7-08-02.
②吴成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7.
③范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思想引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