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_及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21
实验报告: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班级姓名小组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通过使用血球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三、实验材料: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四、实验用具:无菌水,试管,棉塞,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滴管,无菌移液管,小烧杯或小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纱布、滤纸、镊子、盖玻片。
五、方法步骤:1、取相同洁净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马铃薯培养液,塞上棉塞。
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标记甲、乙、丙等。
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甲、乙、丙,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
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5、每天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六、实验记录表根据表格数据绘图:七、实验结论: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型增长变化。
数量时间中考历史政治知识点全汇总国策、战略、理念(3个考点)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3个考点)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于“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的问题探讨摘要:“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需要学生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酵母。
通过结合“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实验和有关血球计数板的命题的分析,对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原理和操作方法中遇到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只作了基本的原则性指导,对一些操作过程的细节,没有作细化阐述,而这些细节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
如何正确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中学实验条件,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对容易,只要指导学生掌握血球计数板的正确使用便可。
但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结构的认识不够明确,教师也讲解不清晰。
而在近年来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多次出现相关的试题,而且不仅从如何计算酵母的数量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还从操作方法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来考查学生。
而教师在遇到这些问题往往让学生记答案,学生对这些问题仍是感到疑惑。
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和相关命题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计数原理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推荐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不同,人教版建议使用2mmx2mmx0.1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x1mmx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
以下以1mmx1mmx0.1mm方格的计数板为例分析结构和计数原理。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室(图1)。
血球计数板上的符号和数字(图1)的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中计数室分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计数室边长1mm),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mm2(图2),9个大方格中只有中间的有小方格的中央大方格才是计数室。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相应内容出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 章“种群和群落”第2 节,教材从以下3 个方面组织学习内容:①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②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③探究活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其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必修3 模块乃至整个高中生物学中科学方法训练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解释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说明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运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认同数学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参与濒危生物保护措施与生物入侵防范措施的讨论,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天的观察后所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总结,探究变化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并尝试解释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
高中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概念并不陌生,学生已对运用数学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对遗传规律、DNA的复制等的认识。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知识──建构揭示生物学规律的数学模型。
二、说教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活动建议。
本课题的探究教学通过熟悉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培养探究问题、设计和评价实验能力,建构实验研究的一般体系,教师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而且在对本探究课题的结果分析中,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洞察力和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三、说学情学生在必修1 第1 章学习“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已经习得了种群的概念,通过本章第1 节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其概念,并认识了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
关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问题讨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该实验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制约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
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
测定细胞数目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光电比浊法等,教材采用的是较为简便、快速、直观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因此,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是该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推荐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不同,人教版建议使用2mm×2mm×0.1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1mm×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实验的摸索,对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命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一种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1mm3,即1mm×1mm×0.1mm方格的计数板;大方格的长和宽各2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4mm3,即2mm×2mm×0.1mm方格的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见图一),其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 mm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实验目的熟悉探究是有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分析、设计、实施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二、实验原理种群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具体反映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可以呈 J 型曲线,而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在一个小的密闭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衰退和消失。
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种群数量测定方法--取样调查法。
对于种群数量庞大,对绝对取样数量的统计又费时、费力,因此一般采用取样调查。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
【2、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一种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1mm3,即1mm×1mm×0.1mm方格的计数板;大方格的长和宽各2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4mm3,即2mm×2mm×0.1mm方格的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见图一),其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 mm2。
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关于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及问题讨论关键词:血球计数板使用原理、方法问题讨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新课标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的学生分组实验,该实验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说明制约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种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
在该实验中,需要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
测定细胞数目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光电比浊法等,教材采用的是较为简便、快速、直观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因此,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准确计数,是该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推荐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不同,人教版建议使用2mm×2mm×0.1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1mm×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实验的摸索,对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命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然后推算出含菌数的一种方法。
血球计数板是常用的计菌器之一。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由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制成的玻片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面刻有一个方格网。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
这一大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1mm3,即1mm×1mm×0.1mm方格的计数板;大方格的长和宽各2mm,深度为0.1mm,其容积为0.4mm3,即2mm×2mm×0.1mm方格的计数板。
在血球计数板上,刻有一些符号和数字(见图一),其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分25个中格;0.1mm 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2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2,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 mm2。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教材分析]
1.列举种群的特征列举知识性:
2.了解经历(感受)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尝试技能性.
[学情分析]
1.学生渴望知道发酵过程;
2.学生盲动性较大,观察、取样、获取数据、分析数据与曲线、提炼其中的内在原理和规律等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希望通过本课程的详细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4.依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使学生具备初步探究一些生物学问题、恰当评价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一.材料用具:酵母菌贮用培养液、无菌葡萄糖溶液、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移液管、滴管、有螺旋盖的试管、试管架、记号笔、直尺、坐标纸、比浊计(比色计)、显微镜。
二.材料简介:1.选用酵母菌的原因: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世代间不重叠。
2.血球计数板:具体操作方式:用滴管从试管中取1滴培养液到血球计数板的方格区,盖上盖玻片,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计数板:五点取样法1个大方格=16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16×25)3.比浊计(比色计):测定溶解度。
三.实验步骤Ⅰ.配置样品并分组(配置2个样品):用记号笔标记有螺旋盖的试管A、B;A组(10mL无菌葡萄糖溶液+0.1mL酵母菌贮用培养液)B组(10mL无菌葡萄糖溶液)注: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Ⅱ. 细胞计数(抽样检验方法)1.拧紧试管盖将试管A 轻轻震荡几次(目的: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减少误差)。
2. 用滴管从试管中取1滴培养液到血球计数板的方格区,盖上盖玻片,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静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3.试管B 重复该步骤; 4.样品2重复2、3。
★计数注意事项:盖1.计数顺序:左上 右上 右下 左下;2.压在方格线上的细胞,只计左线和上线上的细胞数;3.细胞间若有粘连(死亡),则数出团块中的每一个细胞;4.出芽酵母的芽体体积若超过细胞体积的1/2,则算独立个体。
芽体出芽生殖——无性生殖5.用比浊计测定各试管的浑浊程度(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与其浑浊度之间的关系)6.记录数据,求平均值细胞总数计算方法: 每方格内细胞数(细胞数÷方格数)×2500×102500:每方格体积=2mm×2mm×0.1mm=0.4mm2 1mL=1cm2=1000mm21000÷0.4=2500个(每毫升方格数) 10:一试管大约为10mL 。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指在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孙。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
2. 酵母菌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进行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的。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首先会利用培养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如糖类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生长阶段,菌落数量会迅速增加。
3.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代谢减慢阶段。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平衡阶段,菌落数量会停止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4. 在酵母菌的平衡阶段中,菌落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
死亡率是指酵母菌死亡的速率,可能由于竞争资源、环境压力或外界干扰引起。
出生率是指新酵母菌子代的产生速率,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实现。
5. 如果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减少,进入菌落数量下降的阶段。
相反,如果酵母菌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增加,进入菌落数量增加的阶段。
6. 此外,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还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菌落数量的变化趋势。
7.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酵母菌,并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取样,使用细胞计数法或培养基平板计数法来测定菌落数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而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8. 总结起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死亡率和出生率、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对于工业发酵、食品加工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和方案设计1 对课题的分析1.1 实验目的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分析、设计、实施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究。
1.2 选用的实验材料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具备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等特点,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
1.3 种群数量测定方法——取样调查法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种群个体绝对数量的统计费时、费力,也不现实,取样调查则简单有效。
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此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1.4 实验原理生物的种群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具体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可以呈“J”型曲线,而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在一个小的密闭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衰退,乃至种群的完全消失。
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如种群密度的制约,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的种类和浓度、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一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为0.1mm3;另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16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5个小格,一样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也为0.1mm3。
本实验方案设计使用前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
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单位体积或溶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2 实验设计方案2.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器具血球记数板、显微镜、烧杯、滴管、量筒、吸水纸等培养液的配制和灭菌按马铃薯培养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并进行灭菌。
个小方格细胞总数 ×400×10000×稀释倍数血球计数板的构造(三)(25×16) 二、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步骤 1.镜检计数室。
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吹干后才能进行计数; 2.加样品。
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缓缓渗入,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多余培养液可用滤纸吸去; 3.计数。
稍待片刻(约5min),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计数并记录。
三、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注意事项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是一个历时较长(7天左右)的实验,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每天采用抽样检测法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在计数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
1.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下,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求得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小。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酵母菌的计数。
具体方法是:摇匀试管,取1mL 酵母菌培养液,加入成倍的无菌水稀释,稀释n 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稀释倍数。
以每小方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
特别是在培养后期的样液需要稀释后计数。
4.活酵母有芽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1个酵母细胞。
5.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计数同侧相邻两边上的菌体数,一般可采取“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处理,另两边不计数。
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