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油菜品种稀植栽培效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19.34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下,油菜的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一、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1.1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株高和茎粗的影响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的油菜株数,种植密度不同会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越大,株高越低,茎粗越细。
因为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油菜植株之间会竞争养分和光照,导致植株生长受限制。
而在较小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较少,株高和茎粗会显著增加。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叶片数量和叶面积的影响叶片数量和叶面积是影响油菜光合作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油菜的叶片数量会显著增加,叶面积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会促使植株加快生长速度,以获取更多的光合能量。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的根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较小种植密度下的油菜根系生长发育更加健壮,根系发达,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更强。
而在较大种植密度下,植株之间的竞争会限制根系的生长发育,使其生长不良,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2.1 不同品种对油菜的生育期的影响油菜的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生育期较短,适应性较强,适合在不同地区种植。
而晚熟品种的生育期较长,适应性较弱,只适合在特定地区种植。
2.2 不同品种对油菜的耐逆性的影响油菜的耐逆性是指其对干旱、病虫害等不利环境的适应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的油菜对逆境的耐受能力有着明显差异。
一些耐旱、抗病虫害的品种在恶劣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而一些敏感品种在逆境下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年2期|>>>NONGYE YU NONGJI油菜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是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来源[1-4]。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属于盆周山区,是我省冬油菜主产区之一。
在我省油菜生产中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对不同生态环境直播油菜的品种、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日益增多[5-10]。
不同生态环境对油菜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具有不同的影响[11-12]。
有关盆周山区油菜高产、高油品种筛选和生育特性的报道较少。
为筛选出适合盆周山区种植的高产、高油的油菜新品种,本团队通过在四川省巴中市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进行不同油菜新品种大田比较试验,考查测定参试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含油量,以期筛选出适宜该生态区域的高产、高含油量油菜品种,为生产应用的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四川省巴中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油菜品种21个,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63个小区,小区面积14m 2(2m×7m ),株行距为0.27m×0.5m,每小区种植104株,试验小区四周以双籽油18做保护行。
参试油菜品种:佳油1号、长江油2号、佳油早701、蓉油18、佳油JS01、佳油5号、德油6号、望乡油1881、长江油3号、双籽油18、佳油4号、川油81、川油83、渝油35、旺成油8号、佳油JS06、德油199、科乐油2号、科乐油4号、庆油8号、庆油3号。
1.2测定项目及方法1.2.1生育期记载观察记录油菜生育期中不同品种的播种期、移栽期、抽薹期、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的时间。
1.2.2农艺性状于成熟期在各小区中间2行,每行中间位置连续选取3株长势大致均匀一致的植株,每小区共6株考察其株高、主序长、一次分枝部位高、一次分枝数指标。
油菜免耕超稀植的优势及关键技术1、减少耕作操作:采用免耕种植技术,无需翻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耕作操作,避免了因翻深而造成的土壤固结、土壤侵蚀等问题。
2、节省劳动成本:采用超稀植和免耕种植技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劳动成本。
例如,在超稀植模式下,每亩种植面积可以减少2/3,从而在播种、肥料施用、除草等诸多方面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提高作物产量:采用免耕超稀植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油菜的产量。
通过合理的距离和密度设置,不仅可以降低作物间的竞争度,还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了油菜的生长和采收力度。
4、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采用免耕超稀植技术,可以减少油菜叶面接触地面的机会,从而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同时,油菜植株的间距加大,还可以使空气流通更顺畅,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率。
1、超稀植技术超稀植技术是指将种植密度降低到常规种植密度的1/2以下,一般在1万株左右。
超稀植技术不仅降低了密植带来的透气性不佳和光线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更加充分利用了阳光,提高了油菜的光合作用强度。
2、田间防治大豆蚜免耕超稀植油菜的种植密度较低,容易受到大豆蚜的威胁,在种植免耕超稀植油菜时需要重点防治大豆蚜虫害。
可以采用定量喷药、生物防治等手段来防治大豆蚜,从而提高油菜的收获率和品质。
3、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油菜高产的关键因素,免耕超稀植种植模式有利于集中调整施肥措施。
在养分管理上可以通过生物肥料、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等手段进行。
4、选用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宜的油菜品种对于得到高产也非常重要。
应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强和产量高等性状的品种进行免耕超稀植油菜技术的应用。
总之,免耕超稀植油菜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菜生产效率和品质,在提高油菜产量的同时,也可以显著地减少生产成本。
I科学种植油菜高产稀植栽培技术要点油菜采取稀植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技术上有一定差别。
要提高其产量效益,需重点抓好以下措施:1.选择高产田块。
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照良好、排灌便利的高产田块,使油菜单株能够得到充分地生长,这是油菜稀植栽培获得高产的基础。
地力较差的田块,必须适当加大种植密度,否则后期难以封行,难以获得理想产量。
2.选择单株产量潜力较大的油菜种。
为确保稀植高产,应选择植株生长健壮旺盛,生育期适中,单株分枝数多,角多、粒多、千粒重高,平均单株产量能达到150克以上的油菜品种,这样每亩种植2000株,理论产量即可达到300千克。
另外,稀植栽培还需选择秋季早播、早栽,但年内不会早抽薑的冬性、半冬性油菜品种,确保油菜能够安全越冬。
最好选择双低优质油菜,通过采摘主茎嫩薑销售实现“一种双收”,提高种植效益。
3.适当提早播种时间。
山区海拔不同,适宜播种时间有一定差别。
海拔400米左右的低山地区,可在9月上旬播种;海拔600米以上的地区,需提早至8月中下旬播种。
其播种育苗时间,应较常规栽培提早7〜10天。
4.稀播培育壮苗。
油菜稀植栽培的育苗技术与常规栽培基本相同,但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控制种子用量。
每亩大田用种量控制在100克以内,播种过多、苗过密则必须间苗,苗子过多还会造成浪费。
二要保证种子质量。
尽量购买纯度高、发芽率高的油菜良种,确保油菜出苗整齐、生长一致。
三要选择适宜育苗场所。
由于播期提早,秋季温度尚高,应尽量选择在水源有保证的较阴凉处育苗。
四要保证苗床面积。
虽然每亩大田用种量减少,但每亩所需苗床面积应保持在60平方米左右,确保稀播壮苗。
五要培肥苗床。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病虫较少、管理方便的地块作为苗床,提前深翻炕塑后施足底肥,多施农家肥,为培育壮苗奠定基础。
六要适当间苗。
齐苗后,结合除草拔除过密苗和弱小苗,3〜4片叶时定苗,将苗间距控制在10厘米以上,使每棵苗都有良好的光照和营养,生长健壮一致。
推介5个优质油菜新品种作者:熊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12期中双11号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属常规双低优质油菜,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30)。
它是我国育成的第一个超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其突出优势有5方面:一是含油量高。
平均含油量高达49.04%,是我国目前已审定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比长江流域一般品种含油量高8个百分点以上,出油率增加20%以上。
二是产量高。
一般亩产在150千克以上,高产田块在200千克以上,与目前大面积推广的高产油菜产量相当。
三是综合抗性好。
株高153.4厘米,中等偏低,茎秆坚硬,既抗倒伏,又抗菌核病、病毒病两大主要病害,稳产性能好。
四是生育期适中。
全生育期平均233.5天,年前生长稳健,不易出现早薹早花现象,适宜多种茬口种植。
五是商品性好。
油菜角果长,籽粒大而饱满,千粒重在4克以上,产品卖相好。
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下游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既适宜单种,也适宜与其他农作物套种。
中油杂13号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属三系杂交双低优质油菜,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36)。
主要特点有3个:一是单株产量高,增产潜力大。
该品种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一次有效分枝数一般在8个以上,单株有效角果数在500个以上,每角粒数约20粒,千粒重约4克,单株产量约40克,一般亩产量170~180千克,比目前大面积推广的良种增产10%左右。
二是综合抗性良好。
田间试验,菌核病发病率20%左右,病毒病发病率5%左右,抗倒性也较强。
三是生育期适中。
全生育期约230天,属中熟油菜品种。
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下游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中上等肥力田块推广种植。
由于该品种单株产量高,适宜育苗移栽,稀植(4000~6000株/亩)或超稀植(3000~4000株/亩)栽培。
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和品种选择对于油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两个方面探讨油菜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油菜的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油菜植株的数量,它直接影响着油菜的光能利用效率、空间竞争和产量形成。
目前,我国在油菜种植中通常采用的种植密度为20万株/亩,但实际上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生产目的下的最佳种植密度是不同的。
对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促进株高增加,叶片生长旺盛,促进植株均匀生长。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使得植株之间的竞争适度,减少营养物质的竞争,促进植株正常的生长进程,使得植株的养分吸收、光能利用效率更高,促进生长发育。
相反,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光照不均匀,导致下层叶片光合作用减弱,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过低的种植密度则会导致植株之间的竞争减弱,植株生长速度缓慢,叶片生长不均匀,影响产量的形成。
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油菜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种植密度对油菜产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
油菜的品种选择对于生长发育及产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品种的油菜在生长期、光照、温度和湿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同时对于氮肥的需求和利用效率也有所不同。
不同品种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是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些早熟品种适应低温、对日照的需求较少,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一些高产品种对氮肥的利用效率较高,适合在氮素充足的条件下种植;一些具有耐盐碱、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适合在盐碱地、病虫害严重地区种植。
在不同的种植区域、不同的种植条件下,应选择适合的品种,以提高油菜的生长发育。
上海农业科技杨燕,等:油菜新品种“浙大630”在诸暨市超稀植移栽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2020(4):64-65, 88•粮油作物•油菜新品种“浙大630”在诸暨市超稀植 移栽种植表现及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杨燕1寿建尧"戚航英1邵国民2方冰1冯永才彳(1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绍兴市311800; 2诸暨市枫桥镇农技站,浙江省绍兴市311811;彳诸暨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311809)摘 要:油菜新品种“浙大630”采用超稀植移栽、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每667 m?有效株数为4 170株左右,每株角果数695-710荚,每荚实粒数22.1 -22.5粒,千粒重4.08-4.18 g,每667 n **产量超250 kg 。
为加快“浙大630”的推广步伐,从适时早播、及时移栽、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绿色防控病虫害、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 “浙大630”超稀植移栽、每667 in?产量超250 kg 绿色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品 种和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__________ 攻关户同户同田的每667 m 2产量超250 kg 攻关验收稿日期:2020-02-19证和苗情观察。
基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6C02050-3)1- 1 生育特性*为通讯作者由表1可知,“浙大630”采用超稀植移栽绿色关键词:浙大630;油菜新品种;超稀植移栽;绿色栽培;技术要点;诸暨市中图分类号:S565.4“浙大630”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诸暨市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合作选育出的高含油量、黄籽油菜新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 会审定(编号:浙审油2016001 )0该品种属中熟甘 蓝型半冬性油菜,有效分枝位较低,分枝数多,结 角层较厚,籽粒褐黄色,油质好,品质优,抗性和丰产性好,适合采用机械化生产,综合表现优异。
该 品种含油量高,不仅是目前浙江省含油量较高的油 菜品种,在全国常规油菜品种中含油量也位列前茅。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和丰富的生产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用油需求的增加,油菜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和问题。
对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油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壤养分不均衡、病虫害频发、水分管理不当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油菜高产栽培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种植技术要点、施肥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以及水肥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可以为油菜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推动油菜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增产增效。
【200字】1.2 研究意义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油菜高产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油菜高产栽培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可以促进油菜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深入研究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对于推动油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研究意义】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油菜高产栽培理论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分析,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油菜种植,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深入了解油菜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探索油菜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2. 分析油菜种植技术的要点,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品种、播种时间等关键因素,提高油菜的产量;3. 探讨施肥技术措施,研究合理施肥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提高油菜的养分利用率和产量;4. 研究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油菜的病害和虫害,保障油菜的产量和品质;5. 探讨水肥管理技术,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水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现代农业科技2023年第8期农艺学5个油菜品种稀植移栽打顶对比试验周长安1王玲2朱庭强1(1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安康725000;2安康市汉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安康725000)摘要针对安康市种植面积较大的5个油菜品种,采用稀植打顶移栽方式,开展品种田间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邡油777、渝油28、秦优283个油菜品种在稀植打顶移栽条件下产量、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关键词油菜;稀植;打顶;产量;抗性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8-0052-02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08.015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安康市是陕西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主要油料作物为油菜。
据统计,全市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常年分别稳定在5.67万hm2、11万t以上。
油菜产业在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障区域食用油供给安全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近年来,受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劳动力稀缺、农资投入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
为稳定粮油供给,节约劳动力投入,减少生产成本,推广新的栽培方式,特于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开展了油菜品种稀植移栽打顶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的高产优质油菜品种。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块位于安康市汉阴县平梁镇新河村二组兴汉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地。
该地区海拔400m,年平均气温15.1℃,年均降雨量在830mm左右。
试验地长28m,宽19.5m,总面积546m2,海拔415m。
试验地为黄壤土,地面相对平整,四周无荫蔽,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前茬为水稻,土壤pH值6.5,含有机质15.28g/kg、全氮1.43mg/kg、碱解氮109mg/kg、有效磷7.2mg/kg、速效钾136mg/kg。
1.2试验材料供试油菜品种5个,分别为秦优10号、秦优28、渝油28、中油杂19、邡油777。
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油菜是一种广泛种植的农作物,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逐渐受到农民和农业专家的关注。
本文将针对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的概念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是指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减少油菜的栽植密度,以增加油菜单株的生长空间和养分摄取量,进而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比传统的密植栽培方式,超稀植栽培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植株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1. 种植密度的调整: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减少种植密度。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品种特性,合理确定油菜的栽培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油菜的栽植量可以控制在2-3万株左右。
2. 优质种子的选择:超稀植栽培要求每株油菜能够发挥最大的生长潜力,因此种子的质量至关重要。
选择优质的种子,具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超稀植栽培的环境。
3. 土壤管理的改善:超稀植栽培要求土壤具备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在栽培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同时,在播种前适当施加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
4. 病虫害防治的加强:由于油菜超稀植栽培密度较低,植株之间的距离较大,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喷洒防治剂,保持油菜植株的健康。
5. 水分管理的合理:超稀植栽培要求土壤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保证油菜植株的生长需要。
在播种后,要合理浇水,避免出现积水或干旱的情况。
同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进行及时的灌溉,使油菜植株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供给。
三、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的优势1. 提高产量:超稀植栽培能够增加油菜单株的生长空间和养分摄取量,每株油菜能够充分发挥生长潜力,进而提高整体的产量。
2. 提高品质:超稀植栽培使油菜植株受到的病虫害风险降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提高油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2019.11种植技术1 试验情况试验种在梯田地,土质为黄绵土,肥力中等,耕层厚度20cm,试验前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1.27%、0.119%、0.19%、0.71%,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8.4mg/kg、4.02 mg/kg、144.08 mg/kg。
土壤PH值8.4。
参试品种有青杂2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和青杂15号7个不同品种。
2 试验结果(见表1)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总结赵永伟,李瑛*,马伟明,刘宝文,李文珍,汪国锋(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定西 743000)基金项目:定西市农科院青年科研创新基金(2019YQ05);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CARS-14-2-25)。
作者简介:赵永伟(1988- ),男,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李瑛(1983- ),女,甘肃定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研究。
(1)由附表可以看出,引进的这7个品种油菜的千粒重在2.76-3.84g之间。
青杂12号的千粒重最高为3.96g。
(2)试验测产所有引进品种产量在1.047kg~5.134kg 之间。
青杂9号,青杂12号和青杂11号产量最高,分别为244.49kg、177.96kg和125.86kg。
(3)由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对于青杂9号,青杂11号和青杂12号可以小面积示范。
品种青杂7号青杂4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1号青杂12号青杂15号每小区产量(kg) 1.970 1.047 2.251 5.134 2.643 3.737 1.790折合亩产(kg)93.8149.86107.20244.49125.86177.9685.24产量位次5741326生育期(天)121135136122123121138株高(cm)141.8117.4142182.4164168127.2分枝高度(cm)103.889.674.884.2105.877.465.4全株角果数316.2132.2247284435.6209.2165.4角果长度(cm)11.29.27.48.68.48.89.8每角果粒数36.828.627.828.227.826.828.4千粒重(g)3.16 2.76 3.00 3.84 3.74 3.96 3.2粒色黑色黑灰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黑色红褐色表1 油菜引进品种比较试验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考种表气温在15~16℃,>0℃的积温大于5500℃,年极端最低气温>-4℃,冬季遭受低温冻害风险<25%。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油菜产量和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油菜栽培模式存在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气温调控困难等问题,导致产量和质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通过调整种植密度、优化生长环境等措施,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具有分枝多、叶片大、光合效率高等特点,适合稀植栽培,可以有效提高单株产量和总产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可行性,为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为油菜种植户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栽培方式,推动油菜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真的很难想象,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一旦成功推广,将会对农业产业带来怎样革命性的变化。
因此,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探索这种栽培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栽培模式。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验验证,我们的目标是为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找到最佳的栽培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绿色和可持续。
2. 正文2.1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多分枝甘蓝型油菜是一种新型油菜品种,其具有分枝多、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等特点,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
超稀植是指在单位面积内栽培的植株数量很少,这种栽培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1.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高产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保证种子的活力和生长力。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报一、引言二、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生长特性多分枝甘蓝型油菜是一种新型的高产油菜品种,具有多分枝生长、叶片繁茂、茎秆粗壮的特点。
其生长周期一般为110-120天,生长势强,适应性广,适宜栽种于春、秋季节。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生长迅速,茎秆高大,叶片茂盛,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稳定的产量。
1.土壤要求多分枝甘蓝型油菜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在选择种植地时,应尽量选择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肥料施用在施肥方面,多分枝甘蓝型油菜首先需要施足基肥。
基肥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或磷、钾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在油菜生长期间,还需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以及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超稀植密度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密度是其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超稀植密度控制在每亩4-5万株左右为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壤养分,又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植株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4.灌溉管理多分枝甘蓝型油菜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在生长季节需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间,需加强灌溉管理,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产量。
5.病虫害防治在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栽培过程中,还需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
一般来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定期喷洒农药并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四、试验结果在实地试验中,我们选取了适宜的种植地点,根据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超稀植高产栽培。
经过一系列的栽培管理和生长调控,我们获得了以下试验结果。
1.产量显著提高经过超稀植高产栽培,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产量显著提高。
与传统栽培方法相比,超稀植密度下,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单株产量提高了20%以上,总产量提高了15%以上。
2.植株生长健壮在超稀植密度下,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植株生长更加健壮,茎秆更加粗壮,叶片更加茂盛。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报
枝甘蓝型油菜是一种新型的油菜品种,具有生长迅速、株型紧凑、分支繁多等特点。
本报告旨在介绍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步效果。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栽培方式是通过调整株距和行距,减少种植密度,提高单
株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从而促进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在试验田的实施中,将传统的油菜株
距和行距减少了一半以上,使其形成了极为密集的植株分布。
对于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高产栽培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数据统计。
首先观察到的效果是油菜的株高和茎粗度明显增加,枝条分支多、繁茂,叶片翠绿丰满。
这表明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生长势旺盛,适应超稀植条件。
我们进行了产量和出油率的测试。
结果显示,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栽培产量明
显提高。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其产量平均增加了20%以上。
其出油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使得油菜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我们还观察到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栽培能够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
发生。
由于植株之间的竞争关系被有效减弱,杂草难以生存和繁殖,从而减少了杂草对油
菜的养分和水分竞争。
在病虫害方面,由于植株紧密分布,害虫的传播和侵害范围有所减小,有效控制了病虫害的爆发。
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高产栽培初步效果较好。
通过调整株距和行距,可以使油
菜形成紧密分布的植株群落,促进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超稀植栽培还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生
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相信多分枝甘蓝型油菜的超稀植高产
栽培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双低甘蓝型油菜浙大622超稀植试验
张叶全;欧阳慧;孙加焱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8(000)004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浙大622在超稀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实际产量比对照下降了20.93%,表明超稀植密度过低虽然增加了个体生产潜力,但群体优势减弱,不利于增产.而在6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综合优势明显优于常规密植条件,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了
18.82%,说明超稀植对油菜增产确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两种超稀植密度比对也表明,超稀植并非密度越稀越好,不同品种类型的个体发育特征不同,应当根据品种特点,合理选择超稀植的最佳定植密度,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综合优势.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张叶全;欧阳慧;孙加焱
【作者单位】浙江省建德市钦堂乡农技站建德311601;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311600;浙江省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德31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黄籽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2.福建省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系鉴定试验初报(1989年—1990年度)
3.双低优质油菜超稀植高产栽培新技术
4.油菜浙大622栽培密度及播期试验
5.“双低”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