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思维导图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地主阶级改革
评价:积极意义: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改革)
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861年。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
价。
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四个要素:资本、劳动力、市场、原料
评价:性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积极意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
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3)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都是沙皇自上而下进行的,都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同点:改革的性质不同。
第3课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课程标准: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南北矛盾的加剧
•
南北经济体制: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主,使用黑奴劳动。(南方在劳动力、原料和市场等方面成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日本
遣唐使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跟随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最多一次达到500多人。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学、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中国的风俗习惯也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初七“七夕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九月初九“重阳节”等,有些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鉴真东渡
鉴真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先后6次东渡,用时12年。
前5次均未成功,随行36人献出生命,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
抵达日本,时年66岁。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
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定为一级国宝。
天竺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历经磨难,经过4年,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
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食
古代称阿拉伯帝国为“大食”
唐朝时,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40多次,大食商人经水、陆来到
中国,贩卖珠宝、香料和药材等,有人定居,也有人为官。
阿拉伯人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当时的长安、广州等地修建有清真寺。
东汉的兴亡建立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中兴
原因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
影响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原因
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恶性循环
影响
政治腐朽,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
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概括
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持续9个月,最后被镇压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规模
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初中历史知识点思维导图大全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
1、时空定位
2、框架结构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
1、时空定位
2、框架结构
3、思维导图
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时空定位
2、框架结构
3、思维导图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时空定位
2、框架结构
3、思维导图
五、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时空定位
2、框架结构
3、思维导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10世纪初(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
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西夏11世纪前期(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辽与北宋的和战
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战宋太宗时期,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战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寇准主战,打退辽军
和
澶州之战后,辽和宋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
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惨重
和连年战争使西夏损耗严重,后来,双方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历史思维导图(初中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3
课 远古的传说
第4
课 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16课
三国鼎立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下)
第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
第3
课 盛唐气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
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
衰亡
第6
课 北宋的政治第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8
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
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
课 元朝的统治
第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
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第14
课 明朝的统治
第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
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第17
课 明朝的灭亡
第18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9
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0
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第21
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八年级(上)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4课
洋务运动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第8
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
课 辛亥革命
第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各版本通用)
1
2、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3
、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的历程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56、国共十年内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8、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9、民族资本主义和教育、科技、思想、艺术的成就
1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11、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1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4、民族和外交工作、科技成就
15、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16
18、世界格局的演变
20、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中国历史重要事件
(1)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6)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
(8)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9)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进攻沈阳,中国开始局部战抗战。
(10)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1)1936年,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用三分钟,教会孩子绘制思维导图
2019中考:初中历史《古代史思维导图》2018部编版:七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2018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人教版:八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