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与思考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61.57 KB
- 文档页数:10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
关联交易指的是企业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活动。
在会计处理上,关联交易需要符合一定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以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和透明度。
以下是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的浅析:
1.确认交易:企业应当确认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并记录相关的会计凭证。
2.确定交易金额:交易金额应当根据公允价值确定,即交易双方在公平、自愿和合理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价值。
3.记账处理:关联交易应当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记账处理,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定价问题:关联交易的定价是否公平、合理是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应当根据公允价值原则,确定关联交易的定价,以确保交易的公平性。
2.关联方优惠:有时企业可能会给予关联方优惠,例如提供折扣、延期付款等。
这可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或被认为是不公平的交易。
企业应当审慎处理与关联方的交易,避免给予不合理的优惠。
3.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应当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披露与关联方的交易金额、交易对象、交易条件等重要信息,以供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监督和评估。
4.风险控制:关联交易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信息不对称、利益输送等。
企业应当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风险。
5.合规性问题:关联交易应当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交易的合规性。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关联交易的合规性审查和监督。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1. 引言1.1 引言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之间及公司与其董事、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或者资金往来。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关联交易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
由于关联交易存在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关联交易成为企业管理和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
在会计领域,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会计凭借着其信息披露和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告的编制,是揭示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而对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如何做到真实、公正、客观地反映关联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关联交易的概念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因素、管理关联交易的建议以及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未指定的问题。
感谢理解。
以下是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象较为普遍,而且涉及范围广泛,可能会涉及到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商品或服务交易、资产重组等多个方面。
这些关联交易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和披露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准则执行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深入了解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有必要对关联交易的概念和特点、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因素、管理关联交易的建议以及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2. 正文2.1 概念和特点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之间或者公司与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方之间进行的交易。
关联交易具有以下特点:1. 关联性:参与交易的双方具有一定的关联关系,比如存在股权关系、管理关系等。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关联交易是指公司及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销售产品或服务、购买产品或服务、转让资产或使用共同资源等。
关联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不公平交易条件以及操纵财务报表等问题,因此在会计处理中需要特别关注和处理。
一、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1. 确认关联交易公司需要确认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的关联方包括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关联方人员以及其他关联单位。
确认关联交易的范围对后续会计处理非常重要。
2. 交易确认确立关联交易后,公司需要确认交易的相关内容,包括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价格、交易条件、支付方式等。
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会计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3. 会计处理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公司需要根据具体的关联交易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方法。
一般情况下,涉及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交易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涉及购买商品或接收服务的交易也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
应当注意确认关联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等账务的处理。
4. 披露关联交易事项需进行充分的披露,包括关联方名称、关联交易的性质和范围、关联交易的基本条件以及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造成影响的风险等。
通过充分的披露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了解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
二、关联交易的相关问题1. 利益输送由于关联交易的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存在一方向另一方输送利益的情况。
比如母公司以高价转让资产给子公司,或以低价购买子公司的产品,导致母公司受益、子公司受损的情况。
2. 不公平交易条件关联交易可能存在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例如以高价销售产品或服务、以低价购买产品或服务,导致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3. 操纵财务报表通过关联交易可能操纵财务报表,包括夸大销售收入、扭曲净利润等。
公司通过子公司进行关联交易来创造虚假销售收入,进而提高公司整体业绩。
三、关联交易的监管及防范措施1. 合规管理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程序和决策机制,防范不当关联交易的发生。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关联交易指的是公司与其股东、关联企业或者管理层成员之间的商业交易。
由于交易双方存在关系,关联交易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出现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会计处理和相关的问题。
一、会计处理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确认交易价格关联交易的价格常常被质疑是否合理,如果不能确认交易价格,将可能影响到后续的会计处理。
因此,在确认交易价格时,要根据市场价格和公司实际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确保交易价格合理。
2.披露风险对于公司进行的关联交易,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包括交易对象、交易的类型、交易的金额、交易的目的等重要信息。
同时,还需要披露交易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以便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3.遵循国家法律和会计原则在关联交易中,需要严格遵循国家法律和会计原则,确保会计处理符合会计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同时也避免出现虚增或未计入负债的情况。
二、相关问题1.利益冲突公司与其股东、关联企业或管理层成员有商业交易,容易导致利益冲突,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益。
处理关联交易问题需要考虑是否涉及利益冲突,如果涉及到利益冲突,需要在交易过程中采取措施,如独立审计、公开评估、独立委员会等,确保交易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2.信息不对称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质,投资者可能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投资风险,公司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交易的相关信息,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的交易情况和财务状况,从而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投资损失。
3.税务处理税务处理也是关联交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由于涉及到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会对涉及到的企业的所得税问题造成影响。
为了确保关联交易的合法性和减少税务风险,公司需要注意纳税义务的规定,确保符合相关的税法规规定。
总之,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和相关问题需要特别重视,确保符合会计法规和准则的要求,同时也将有助于减少潜在的投资风险和税务风险。
经济视野关联方交易即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公允的关联交易对降低上市公司的交易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上市公司的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和规范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关联方交易的概念界定(一)关联方交易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对于关联方交易,我国相关立法从内涵和处延两方面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准确的界定。
关联方交易定义内涵的界定,是从经济层面来界定的,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首次采用了“关联方交易”这个概念,“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具有两个特征:1、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
关联方关系必须存在于两方或多方之间,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构成关联方关系。
2、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
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关联方交易的类型包括: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以及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加之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关联方交易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而且关联方交易的形式多种多样,难以穷尽其外延。
(二)关联方交易的特征从经济学角度看,关联方交易是介于市场交易与企业内部管理交易之间的一种独特的交易,其特征如以下几点。
1、关联方交易可能导致交易的不平等在关联方交易中,交易双方当事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均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因而从表面上看,关联方交易应归属于市场交易。
但事实上,由于关联方交易当事人之间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有可能导致交易按某一方的意愿达成,另一方则失去了平等谈判的机会,这样看,关联方交易更像是一种管理行为。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
关联交易是指关系密切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
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会计处理与普通交易存在一些差异,该文章将对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中国会计准则(CAS)的规定。
根据这些准则,关联交易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核算,即以与独立第三方进行交易时的价格为基准。
如果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或者公允价值过高或过低,会计处理就会面临一些挑战。
关联交易可能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对称。
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关系,其内部信息可能不对外公开,导致交易价格与真实价值存在差异。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确保关联交易的信息透明度,采取合适的披露方式,以使外部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交易背后的真实情况。
关联交易可能涉及到企业利益输送的问题。
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关系,上级企业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将资源转移给下级企业,从而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对利益输送进行合理的限制和控制,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关联交易还可能引发税收、关税、汇率和合规等方面的问题。
在会计处理中,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审计和核查。
由于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审计人员需要仔细审查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相关准则,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利益输送等问题,并且需要进行合规审计。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
关联交易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这些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共同投资、控股关系等。
由于关联交易的存在,会计师需要采取特定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首先,关联交易需要严格执行会计原则。
会计师需要按照会计原则处理关联交易,例如,需要核实交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采用公允的市场价值计价等。
这些处理方法可以有
效地避免关联交易对财务报表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会计师需要对关联交易进行特定的会计处理。
会计处理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列报、调整和披露。
列报是指在财务报表中列出所有的关联交易信息。
调整是指调整交易的
价格或数量,以便反映实际交易价值。
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注明关联交易的存在,以便
投资者对风险有所预警。
最后,关联交易的相关问题需要特别关注。
例如,关联交易是否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关联交易是否超过了公允市场价值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会
计师和相关部门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以充分保障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与思考精编关联交易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一方与另一方存在利益关系,通过交易进行资源的互相流动和收益转移的行为。
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各国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对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
本文将对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和思考进行概述。
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早期,由于对关联交易的认识和监管力度不足,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的规定较为简单,通常只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即可。
然而,随着关联交易的增多和复杂度的提高,会计准则开始对关联交易进行更为具体和严格的规定。
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要求在关联交易中使用公平价值计量或市场等效计量,以确保交易的相关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此外,IFRS还规定了关联交易的披露要求,包括交易的性质、金额、条件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方面。
在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过程中,人们也对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应该明确关联交易的定义和范围。
关联交易的范围往往包括公司内部交易、公司间交易、股东及其关联方的交易等。
明确范围有助于识别关联交易,并规范其会计处理。
其次,应该注意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息,以便利于外部用户对相关交易进行评估和分析。
披露信息应包括交易的主体、性质、金额、条件、风险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方面。
此外,还应披露关联交易的背景和目的,以便外部用户了解交易的背后逻辑。
最后,应采用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
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和思考还需要解决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如何界定关联交易的范围是一个关键问题。
关联交易的范围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法律、财务和经济等。
在实践中,如何根据不同的背景和目的,确定关联交易的范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
其次,如何确保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公平合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会计处理方法面临很多挑战,如公平价值计量、市场等效计量、成本计量等。
关于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会计问题的探讨论文关键词:关联方交易非公允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论文摘要: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
在我国市场上,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交易。
本文利用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关联方交易产生的原因。
并在综合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了一些能够规范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措施,使关联方交易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关联方交易在企业的全部交易活动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
关联方交易是否公允已成为企业的债权人、股东和其他企业信息使用着日益关注的问题。
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各式各样和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相互之间名目繁多的交易活动影响各方经营活动和会计信息的结果。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关联方交易。
1 关联方交易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 关联方交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控制主体的利益最大化。
股权控制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利益,可以利用关联方交易获取超额利润率,或者通过关联方交易转移部分利润以达到获取超过非控股股东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信息控制主体可以通过关联方交易产生最符合其收益最大化的经济信息,如净利润、资产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经营成果或财务状况。
1.1 盈余管理的内涵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
只要公司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
盈余管理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对外部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是Healy和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即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建经济交易时,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收益的理解,或者影响根据报告中会计数据形成的契约结果。
1.2 盈余管理的关联交易手段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的盈余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关联购销、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承包经营、租赁、资金占用费以及其他费用或收入转让等。
2016年7期总第814期一、关联方以及关联方交易概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的定义:关联方是指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者是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共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主要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同受一家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等)。
关联方交易是指两公司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两公司转移资源、劳务或者义务的行为,而无论其是否收取价款。
二、关联交易中常见的存在形式1.购买或销售商品关联企业之间以不正当、不合理的价格购买或销售商品,以达到输送利润的目的,例如上市股东向控股股东低价销售商品,或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高价购买商品,输送利润,使上市公司原有的利润减少,减少股利分配,损害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2.购买、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资产也是关联交易中常见的问题,例如关联企业之间互相销售固定资产等。
3.提供或接受劳务关联方之间相互提供或者接受劳务,并且以定期给予费用的模式进行。
例如:A、B 两个公司,A 公司专门从事设备维护修理,B 公司的所有生产设备均由A 公司负责维修,B 公司每年固定支付给A 公司设备维修费用15万元。
有的企业甚至利用劳务交易简单分摊管理成本/费用的模式来达到避税的目的。
4.担保担保主要是通过关联方之间的相互担保,多方企业连环担保等为保障其债权的实现而提供保证和抵押。
例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资金,该公司的关联方为该公司提供担保,使该公司能够向银行申请贷款。
5.提供资金提供资金通常是指关联方以库存现金或者实物的形式为另一方提供贷款或者权益性资金。
例如控股股东为其公司或者下属子公司提供转贷资金。
6.租赁租赁的主要形式包括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
例如,甲乙公司互为关联方,甲公司租赁乙公司的房屋设备等,甲公司每年给予乙公司一定的租赁费用。
7.代理代理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一方为另一方代理某些事务,给予对方一定的劳务报酬,如甲公司代理销售乙公司的货物,乙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现行关联交易制度的思考与建议关联交易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大量事实证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会扰乱市场秩序公允的关联交易能促进市场的运行规范关联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关联交易的规范主要依靠相关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规范关联交易的制度基础包括《公司法》《证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证监会财政部部门规章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当前虽然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定的法规制度并且遏制住了非公允关联交易泛滥的势头但是规范关联交易的制度基础还是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一)关于关联方的界定《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定义关联方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合营企业、联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其他企业这项定义基本上是以“控制”为界定标准而将有“影响力”的各方排出关联方之外从而关联方的范围过于狭窄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有机可乘现实中有的企业通过多重参股合资公司使两者关系非关联化;有的企业将交易时机选择在正式入主上市公司之前则名正言顺地避开对关联交易的监管所以我国对关联方的界定应包括受重大影响方面把同受某一企业或某一人重大影响的两方或多方视为关联方此外还应将已与上市公司签署协议或做出安排在协议生效后即将成为关联方的潜在关联者的交易也应视为关联交易使对关联方的界定更为严谨合理(二)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披露制度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程度以及关联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小股东对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进行判定时需要详实的信息基础因此不仅需要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而且还需要借助于独立第三方以中立、专业的角度客观地进行评价关联交易并披露该评价意见所以应建立关联交易独立报告的报露制度这种独立报告披露应包括三项(1)独立董事报告披露制度2001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重大关联交易(指上市公司拟与关联人达成的总额高于3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继审计净资产值的5%的关联交易)应由独立董事认可后提交董事会讨论”此后《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也要求“独立董事就本次资产交易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发表独立意见”虽然现行制度要求独立董事就关联交易发表意见但是还应公开披露该意见这样既能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参考又能监督独立董事的工作效用;(2)独立财务顾问报告披露制度聘请独立财务顾问以独立报告方式就该项交易对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而言是否公开合理发表意见并说明作出该意见的理由、主要假设和考虑因素;(3)独立资产评估报告披露制度在关联交易涉及资产转移变动的时候必须有独立资产评估师的资产评估报告并且说明评估采用的方法与基础上述三项独立报告能增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为中小股东评价关联交易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是关联交易公开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切实执行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是股东权力制衡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我国已明确了关联股东表决回避制度(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5月18日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中规定“股东大会就关联交易进行表决时涉及关联交易的各股东应回避表决上述股东所持表决权不应计入出席股东大会有表决权的股份总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或干扰了表决回避制度的执行因此我国应对表决回避制度的具体细节作出详细规定如应列出相应的配套监督措施要求向证监会或交易所详细报告表决情况对外公开披露表决结果和回避执行情况列出不回避的例外情况等等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而给中小股东或其他利益关系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关联交易应规定有关当事人可以以其形式上或程序上存在瑕疪请求撤销决议或者要求赔偿以加强关联方表决回避制度的实际操作性和效用(四)增强限制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的制度的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在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中大股东往往利用与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之间的买卖、借款、担保以及互易等合同行为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虽然我国曾出台过一些制止此类关联交易规章制度但是法律效力不强或是实际效用不大譬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禁止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业务这原本上是制止当前最为常见的大股东利用借款合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直接有力的措施但是《贷款通则》的法律效力不够甚至连行政法规都算不上而根据《合同法》规定只有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属无效因而不能认定大股东向上市公司借款合同行为是无效的;再如依据民法通则中小股东可以“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由请求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行为无效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效用不大因为这需要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而要在实践中证明上述主观上的“恶意串通”和“非法目的”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在现行法律基础上制定专门法律或修改公司法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联关系在其行为的生效要件上做出特殊的规定增强可操作力度提高相关法规的位阶堵住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犯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漏洞(五)完善股东对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民事诉讼制度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制度是遏制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犯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的强有力武器由大股东承担侵权行为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造成的损失可以增大非公允关联交易的成本同时也是对受到侵害的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给予民事救济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徐徐地打开了证券市场民事诉讼的大门但通知规定和现行实施只是民事直接诉讼制度即中小股东对证券市场非公允关联交易行为要求上市公司予以赔偿然而实际上侵权行为是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做出的况且在抽取利益型关联交易行为中上市公司也是受侵害者所以为防止大股东“请客”、上市公司“买单”情况发生需要在直接诉讼机制上再引入派生诉讼机制派生诉讼是指当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到他人侵害特别是来自于股东、公司的高管人员等的侵害时如果此时公司怠于采取行动或提请诉讼具有法定条件的公司其他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对侵权人提起诉讼派生诉讼的特点(1)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起诉侵权行为人;(2)提起诉讼的股东自身权益并未直接受到侵害是因公司被侵害而使得股东权益间接受到损害;(3)该诉讼提起的前提是公司对侵害行为采取消极态度和怠于行为规定股东派生诉讼机制意义重大它赋予了中小股东为上市公司利益而对侵权人提起诉讼的权利将侵权责任落实在实际侵权人身上从而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免受处于控股地位的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债权行为的危害因此为防止大股东借关联交易达到不良目的很有必要在我国法律制度中设定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同时为防止该权利的滥用也应对股东行使该项权利的前提条件作出详细的规定参考文献1、李明辉试论关联交易的公司法规制J.证券市场导报2002(4)53-612、段亚林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实证分析N.中国证券报2001-12-03(9)3、程合红大股东占款的法律分析与思考N.上海证券报2002-04-15(9)。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关联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关联企业、关联个人以及控制、被控制、共同控制企业等。
由于关联交易的特殊性,其会计处理和相关问题也较为复杂。
本文将对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联交易的确认:关联交易必须以公允价值进行确认,不得以成本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当时可以获得或支付的金钱或货币资金金额。
关联交易涉及的货币资金应按市场利率进行计算。
2. 关联交易的报告:关联交易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并注明与关联方的关系、交易的性质、金额和其他重要信息。
应披露关联交易的基础和条件、执行方式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3. 关联交易的调整:如果关联交易涉及的价格和条件与独立市场交易不同,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调整的具体办法可采用市场定价、成本加酬金和比较市场法等。
1. 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关联交易的存在可能导致公司资源的过度调用、转移利润和逃避税收等问题。
审计人员需要对关联交易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保证交易是基于正常经济活动,并符合以公平和公正为原则的会计原则。
2. 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由于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尤为重要。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关联交易进行详细的披露,以提供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有关公司关联交易的真实情况和风险。
3. 关联交易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需要关注的重点。
审计人员需要对关联交易的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等进行审计,并评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4. 关联交易的税务处理:关联交易涉及到税务问题,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税务部门需要对关联交易进行审查,防止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避税行为。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需要企业和审计机构等各方共同关注和解决。
企业应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关联交易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若干问题的思量(全文)范本一:一、背景介绍1.1 公司关联交易的定义及意义1.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重要性二、关联交易的特点及原则2.1 关联交易的定义与范围2.2 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2.3 关联交易的原则2.3.1 公平原则2.3.2 实质独立原则2.3.3 信息公开原则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问题3.1 信息披露不充分3.1.1 关联交易披露要求3.1.2 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原因及影响3.2 关联交易造成的利益输送3.2.1 利益输送的定义及影响3.2.2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案例分析3.3 关联交易潜在的法律风险3.3.1 法律风险的概念及分类3.3.2 关联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四、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对策4.1 加强信息披露与监管4.1.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4.1.2 加强监管措施4.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4.2.1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4.2.2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4.3 加强关联交易审计4.3.1 关联交易审计的目的及重要性4.3.2 加强关联交易审计的措施五、结论5.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严重性5.2 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重要性六、参考文献七、附录附件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案例分析附件2: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范本二:一、背景介绍1.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背景与意义1.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若干问题的重要性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机制2.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法律法规2.1.1 公司法2.1.2 证券法2.1.3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2.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机构及职责 2.2.1 证监会2.2.2 上交所、深交所2.2.3 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的问题3.1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3.1.1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要求3.1.2 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原因 3.2 关联交易造成的利益输送3.2.1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概念3.2.2 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的影响3.3 关联交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3.3.1 关联交易法律风险的类型3.3.2 关联交易法律风险的具体案例四、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解决的对策4.1 加强信息披露要求4.1.1 完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4.1.2 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4.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4.2.1 内部控制对解决关联交易问题的重要性 4.2.2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4.3 增强关联交易审计的力度4.3.1 关联交易审计的目的与意义4.3.2 加强关联交易审计的具体措施五、结论5.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若干问题的严重性5.2 解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紧迫性六、参考文献七、附录附件1: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案例分析附件2: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法律法规及术语解释。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其相关问题浅析一、关联交易概念与特点关联交易是指由两个或多个互相关联的实体之间进行的相互交易行为。
这些互相关联的实体可以是母公司与子公司、姐妹公司、同一集团内的公司,也可以是与企业高管、股东或与企业具有特殊关系的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
关联交易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具有交易双方互为亲属或者相互关联的关系,二是交易价格和交易条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
由于存在上述特点,关联交易往往更容易引发关于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公平性等方面的争议和疑虑。
如何处理好关联交易在会计上的识别和披露,成为企业管理层和会计师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关联交易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需要明确识别和分类所涉及的关联交易,并对其进行充分的披露和说明。
企业需要制定并遵守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防止因关联交易而导致的利益输送和不当得利。
企业还需审慎选择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关联交易的会计记录和披露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不引起财务报表的虚假和误导性。
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交易价格确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价格应当基于公允市场价值进行确定,不得存在公平竞争中不具备的超额利润或者特殊待遇,即应当体现公平和平等原则。
企业可以借助第三方评估和专业机构的报价进行交易价格确定,避免因为缺乏公允市场价值而导致的交易价格不合理。
2. 会计确认:企业应当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对关联交易进行会计确认和记录。
在确认和记录关联交易时,应当注意检查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确保相关交易金额和交易条件符合公允原则,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和说明。
3. 财务报告披露:企业应当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对关联交易进行充分的披露和说明,包括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金额、交易条件、相关方关系、关联交易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披露关联交易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透明度和信用度,提高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思考
文非
【期刊名称】《《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愈演愈烈 ,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可忽视。
现行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足 ,局限了对关联交易的约束和监管。
因此 ,要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 ,使中国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文非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务会计系,广东广州5100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3.2
【相关文献】
1.我国上市公司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研究 [J], 张瑾
2.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演进历程的考察 [J], 王蕾
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探析 [J], 许翠娟
4.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会计规范的动态博弈 [J], 虞旭平;张欣
5.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与思考 [J], 王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几点思考关联交易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已经成为许多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国外如此,在我国已经公布2001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披露了关联交易的占到九成以上。
由于关联交易不是在竞争的、自由市场条件下进行的,而且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操纵上市公司利润,或者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财产的事常有发生,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下面笔者就从关联方的确认、关联交易的价格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关于“重大影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没有给关联方以明确的定义,只是给出了判断关联方是否存在的基本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准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可见,一方有能力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是我国关联方关系的一个重要类别。
我国准则对重大影响是这样定义的:“重大影响,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
参与决策的途径主要包括:在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或使其他企业依赖于本企业的技术资料等。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国际上一些类似的规定,笔者以为,我国准则对重大影响范围的界定有偏窄之嫌。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持股比例须超过20%.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规范与监管的措施还不够健全,对关联方关系的界定宜宽不宜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国准则对重大影响的定义没有象日本等国家那样,用拥有表决权资本的比例加以表述。
但由于这样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而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中有这样的说明:“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或以上至50%的表决权资本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所以实务中往往都还是以20%作为衡量是否有“重大影响”的标准。
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与思考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与思考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会计规范演进的四个阶段(一)1997年颁布关联交易披露准则在“琼民源”利用关联交易虚构利润的事件发生以后,财政部于1997年5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下简称“关联交易披露准则”)。
该准则首次对关联方的范围进行了界定,以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关系以及关联交易的各项要素,包括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等。
从理论上讲,该准则的发布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信息,了解关联交易的经济实质、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的依赖程度以及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公允的关联交易,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据统计,1997年,深沪两市719家上市公司中有609家披露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交易,占上市公司总家数的%,1998年这一比例为80%,2000年这一比例达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1999年颁布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在内的非货币性交易以及债务重组逐渐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为了规范这两类业务,财政部于1999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债务重组准则”)。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非货币性交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另一类是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对于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损益;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应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上述两个准则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确认损益。
从理论上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但是在准则发布后,公允价值却成为利润操纵者手中有利的新武器。
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目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推广公允价值的经济环境:一是市场不活跃、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公平价格的形成机制,对于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二是我国交易双方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比较多,这些特定主体出于特定目的之考虑,交易价格往往有失公平;三是中介机构公信度较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资产评估弄虚作假现象严重。
(三)2001年1月修订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现实的扭曲,促使会计准则的制定者重新考虑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2001年1月,财政部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和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是以可靠性较强的“账面价值”取代主观性较强的“公允价值”,并且一般情况下不确认交易损益。
新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不再区分同类和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而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情况下不确认损益,将确认的收益控制在补价范围内。
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人产生的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列为资本公积。
上述两个准则修订后,大大缩小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置换和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空间,但是新的能够规避准则约束的交易方式也随之产生:一是提高货币性资产的比重,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为货币交易;二是将本来可以一步完成的非货币性交易转换成两步完成的货币性交易,即将资产置换转换成资产买卖的行为;三是将价值较低的资产换入价值较高的资产,随后再将该资产售出。
(四)2001年12月发布“暂行规定”面对上市公司愈演愈烈的利用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行为,为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交易的经济实质,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其核心内容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且不得用于转增资本或弥补亏损。
1、出售资产交易将不再可能带来“超额利润”。
暂行规定将出售资产交易分为正常商品销售、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
其中正常商品销售确认的收入不能超过对非关联方销售的加权平均价格或商品账面价值的120%;而对于非正常商品销售及其他销售,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不能在当期利润中予以反映。
2、关联方承担债务和费用将无法带来任何利润。
按照暂行规定,由关联方承担的债务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而对于关联方承担的费用,如果是被承担方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支出,虽然被承担方实际没有支付,也必须计入相应的成本费用科目,同时等额计入资本公积。
3、委托、受托经营收益“上已封顶,下不保底”。
对于受托经营资产,收益确认的上限为受托资产账面价值总额乘以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的110%;对于受托经营企业,收益确认的上限为受托协议确定的收益、受托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受托企业净资产的10%三者中的最低者;超过确认为收益的部分记人资本公积。
而对于经营亏损和有关费用却要按实际发生额由上市公司全额承担。
委托经营收益按同一原则处理。
因此,委托、受托经营收益对上市公司利润的贡献将非常有限。
对于由关联方支付的资金占用费,应按1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的金额为上限冲减财务费用,超过部分计入资本公积。
但是在上市公司最近发生的关联交易中,又出现了关联方“非关联化”的现象。
由于暂行规定是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出售资产等业务进行规范,因此非关联方交易就不在暂行规定的约束范围之内。
于是许多上市公司就解除了与关联方的股权关系,由关联方退为非关联方,将关联交易变为非关联交易,“巧妙”地绕过暂行规定的约束,从而达到了实现盈利等目的。
二、对我国关联交易会计规范演进历程的评价与思考(一)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从我国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历程可以看出,新的会计规范诱发了新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的产生,而新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又催生了新的会计规范,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在某一经济活动中,常有相互影响的两方或各方参加,而各方将采取的行动具有不确定性,各方都期望得到最大的利益,某一方将采取的行动取决于其他各方将采取的行动。
博弈就是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对会计规范而言,每一项会计规范的制定其实都是规范制定方(在我国为监管部门)与规范约束方(在我国为上市公司)之间的一个博弈过程。
而我国关联交易会计规范的演进历程更是生动地反映了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这一动态博弈过程。
对于上市公司设计出的每一种新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监管部门或制定出新的会计规范予以约束,或对原有的会计规范加以修订和完善,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出现新的规避规范约束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
在这一博弈的过程中,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的力量对比决定了会计规范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的约束效果。
(二)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关联交易会计规范体系从积极的方面看,正是这种博弈过程使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进行约束的会计规范体系。
首先,从规范的方式看,关联交易披露准则从会计披露角度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作出了规范;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以及暂行规定则从会计确认和计量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会计处理空间。
总之,监管部门对关联交易的会计规范从披露发展的确认和计量,从一般性规定到对关联交易价格公允性的审定,从而逐渐接近关联交易监管的核心。
其次,从规范的内容看,对于主要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方式,现在都有相应的会计规范对其进行制约。
对于资产置换行为,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约束;对于债务重组行为,有债务重组准则约束;对于其他的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如商品购销与劳务提供、委托及受托经营、转嫁债务及费用负担、计收资金占用费,有暂行规定约束。
再次,针对资产交易这一行为,相应的会计规范更为健全和严密。
按照交易对象的属性,可以将资产交易分为货币性交易(主要表现为资产出售)与非货币性交易(主要表现为资产置换)。
而按照交易对方的性质,又可将资产交易分为关联交易和非关联交易。
这样资产交易就可以分为四大类:货币性关联交易、货币性非关联交易、非货币性关联交易和非货币性非关联交易。
在暂行规定发布以前,主要有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对其中的非货币性交易作出规范。
无论这种交易是否发生在关联方之间,都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人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情况下不确认损益。
这时,货币性交易仍按一般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在货币性交易中,售出资产的计价不受账面价值的约束,从而可以高价售出资产实现收益,上市公司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将非货币性交易转化成货币性交易,达到了规避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约束的目的。
而暂行规定的出台,正是堵住了这一漏洞,它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货币性交易中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而不确认损益,从而对货币性关联交易作出了规范。
在资产交易中,只有货币性非关联方交易可按一般的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这是暂行规定发布后,许多上市公司纷纷解除与关联方的股权关系,将关联方“非关联化”的原因。
(三)对会计规范在约束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中的作用的思考从规避会计规范约束的关联交易利润造假手段的不断翻新(如非货币性交易“货币化”,关联方“非关联化”)可以看出,在会计规范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的博弈过程中,会计规范在约束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利润操纵行为中存在局限性。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局限性,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这种局限性是由会计规范本身存在的问题决定的。
如会计规范的内容不健全、不完善,存在某些会计处理上的漏洞,从而给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提供了可乘之机。
这是影响会计规范约束作用的内因。
其次,这种局限性是由会计规范的作用对象和作用环境决定的,即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行为的不规范。
这是影响会计规范约束作用的外因。
其实,财务会计的功能只不过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向外界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