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土壤侵蚀规律_2017
- 格式:ppt
- 大小:7.72 MB
- 文档页数:65
土壤侵蚀:土壤或其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及水的损失,又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土壤侵蚀的危害:使土层变薄,土壤退化,危及农业生产,切割,蚕食,淤积,埋压良田,破坏土地资源,耕地质量降低,数量减少;易诱发泥沙灾害;淤积库渠,阻塞江河湖泊;威胁城镇,破坏交通;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导致土壤侵蚀的营力主要有那几种?有内营力作用和外营力作用;内营力作用由地球的内部能量所引起,表现为地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
外营力作用是有太阳辐射所引起的地面水、热状况,化学变化和生物活动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分化、剥蚀、搬运和堆积。
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化作用。
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
搬运作用:风化、剥蚀而成的碎屑物质随着各种不同的外营力作用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过程。
堆积作用:被搬运的物质由于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或在生物活动参与下发生堆积或沉积。
正常侵蚀:指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加速侵蚀: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加快,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的土壤侵蚀部分。
水力侵蚀: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表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溅蚀,面蚀(层状面蚀、沙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山洪侵蚀,洞穴侵蚀,库岸波浪侵蚀和海岸波浪侵蚀】重力侵蚀:指在地球的重力作用下,坡面上产生以单个落石、碎屑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系列现象。
土壤侵蚀原理概要土壤侵蚀是指地表的土壤被水流、风力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带走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然过程,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森林和水资源等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和生态问题。
土壤侵蚀的原理涉及地表径流、坡面侵蚀、沟壑侵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土壤侵蚀原理的概要。
1.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雨水在地面流动时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通过地面流动,随着流动的过程,地表水会带走土壤颗粒。
地表径流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强度、土壤的渗透性和土地的坡度等因素。
2.坡面侵蚀:坡面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在坡面上带走土壤的过程。
坡面侵蚀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当降雨发生时,降雨水会在坡面上形成水流,水流会带走坡面上的土壤颗粒。
坡面侵蚀还与土壤的质地、坡度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密切相关。
3.沟壑侵蚀:沟壑侵蚀是指水流在沟壑中带走土壤的过程。
当地表径流过程中,地面上形成的水流会聚集到较低处形成沟壑,沟壑会加强地表径流的速度和能量,进而带走更多的土壤。
沟壑侵蚀主要取决于沟壑的形状、长度和坡度等因素。
4.风蚀:风力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
风力会将土壤颗粒吹到空中,并随风沉积到其他地方。
风蚀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缺或土壤暴露的地区,也与风速和土壤的质地等因素密切相关。
5.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
过度耕作、不合理的农田排水和烧荒等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等建设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
总的来说,土壤侵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降雨、水流、风力、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了解土壤侵蚀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原理⒈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⒉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
⒊土壤侵蚀速率(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土壤侵蚀量。
⒋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工资源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事业。
⒍土壤侵蚀基本营力:1> 营力:营力作用是由地球部能量所引起的,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2>外营力:外营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第二章土壤侵蚀类型(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劳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的物质量,称土壤侵蚀量(the amount of soil erosion)。
(4)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土壤侵蚀量成为土壤侵蚀速度(或土壤侵蚀速率)(the rate of soil ero sion)。
(5)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3. 水保持与土壤侵蚀关系显然土壤侵蚀是水土保持的工作对象,水土保持就是在合理利用水土地资源基础上,组织运用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等构成水土保持综合措施体系,以达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山丘区和风沙区生态环境的目的。
土壤侵蚀的基本过程摘要:土壤侵蚀是自然景观发展中的一种地表剥蚀过程(即夷平作用),它是指地表各种松散物在外营力(水、风、重力、冻融等)的作用下发生剥蚀、搬运、堆积的过程。
从力学角度来看,土壤侵蚀(这里指水力侵蚀)是水与土壤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水对土壤的一种做功的过程,引起侵蚀的主要作用力是水的侵蚀力,是流体介质水造成土壤颗粒的运动。
关键词:土壤,侵蚀,过程当水的侵蚀力超过土壤介质的抵抗力时,它们就可以使土壤破碎、分散,即使个别颗粒或土块从土壤母体中分离出来并发生输运。
就土壤侵蚀过程而言,Ellision(1947)和 Hudson(1971)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状态——分散、转运和淤积。
这与我国多数文献所下的“土壤侵蚀”概念即“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散、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相一致。
尽管有的文献认为土壤侵蚀分为两个步骤或过程——分离和搬运(水蚀、风蚀等均如此),但无疑在“搬运”之后必然要堆积或沉积、淤积。
因此,可以认为,“土壤侵蚀”包括分离、搬运和沉积(或堆积)3个阶段,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壤侵蚀过程。
分离是指地表土壤在外营力的作用下而遭到破坏、分化并使之离开母体,从而发生物理位移。
张汉银认为分离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外营力做侵蚀功的过程。
就水力侵蚀而言,分离是指地表土壤被径流或雨滴剪切破坏并脱离母体的过程。
当径流的冲刷力或雨滴的打击力大于土壤的抵抗力时,侵蚀就会发生。
试验观测表明,地表土壤被径流剥离土壤母体的形式有两种,一是以粒状(土壤颗粒)的形式剥离土壤母体;一是以片状、块状或团粒形式剥离土壤母体。
前者主要是无黏性土的剥离形式,后者主要为黏性土的剥离形式。
搬运是指径流输移被剥离地表母体土壤的土壤颗粒或团粒的过程。
当土壤以片状或块状形式剥离地表土壤时,被剥离的土块在径流的作用下分散成土壤颗粒或团粒,土壤主要以颗粒或团粒的形式被径流输移。
土壤颗粒或团粒在水流搬运作用下有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输移方式。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2017土壤侵蚀是指地表覆盖层被雨水、河水、融雪等冲刷、冲刷而流失的一种自然现象。
土壤侵蚀是造成土地资源流失和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侵蚀进行分类分级,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措施,对于减缓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我国发布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该标准是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类型和影响等因素制定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该标准,土壤侵蚀被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侵蚀程度和影响程度。
首先,轻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轻微的冲刷和流失,通常表现为地表被冲刷出浅沟、浅坑,土壤流失量较小。
这种侵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轻。
其次,中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中等程度的冲刷和流失,地表出现较深的沟壑、坑洞,土壤流失量逐渐增加。
这种侵蚀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地表植被受损,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
重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严重的冲刷和流失,地表出现大面积的深沟、深坑,土壤流失量巨大。
这种侵蚀会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最后,特重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受到极其严重的冲刷和流失,地表出现大片的裸露土地,土壤流失量达到极大程度。
这种侵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彻底丧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除了侵蚀程度的分类外,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还考虑了侵蚀类型和影响程度。
侵蚀类型包括水蚀、风蚀、冻融蚀等,不同类型的侵蚀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有所不同。
影响程度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综合考虑了侵蚀的综合影响。
综上所述,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2017是我国对土壤侵蚀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制定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原理读书笔记摘要:一、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原理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三、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四、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正文:一、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原理土壤侵蚀是指在外部自然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等地表组成物质发生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子过程:分离过程,是土壤侵蚀过程的第一步,是土壤颗粒或团粒受到外力作用而与土壤母质分离;搬运过程,分离后的土壤颗粒在风、水、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路径进行搬运;沉积过程,搬运过程中的土壤颗粒最终在适当的地方沉积下来,形成新的土壤。
二、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土壤侵蚀的状况和程度。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和城市化等,这些活动会对土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剧土壤侵蚀。
三、土壤侵蚀的类型和过程土壤侵蚀的类型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和化学侵蚀等。
水力侵蚀是在水流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冲刷、溅蚀和侵蚀的过程;风力侵蚀是在风的作用下,土壤颗粒被风吹起、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冻融侵蚀是在冻融交替的作用下,土壤颗粒受到挤压、膨胀和侵蚀的过程;重力侵蚀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土壤颗粒沿着斜坡滚落、滑动和撞击的过程;化学侵蚀是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对土壤颗粒进行侵蚀的过程。
四、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和控制土壤侵蚀,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可以采取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种植、建设梯田和坡脚砌筑等措施;对于工程建设来说,可以采取土地整理、植被恢复和工程防护等措施;对于城市化来说,可以采取绿化覆盖、建设雨水花园和加强排水系统等措施。
名词解释1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3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4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5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这一过程或作用称为剥蚀作用。
6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7土壤侵蚀强度:所指的是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8容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小于或等于成土速度的年土壤流失量。
9泥石流:实际上是水体和土体及土体中部分空气(极少量,可忽略不计)相互充分作用后,在沟谷内或坡地上沿坡面(含自然坡面和压力坡)运动的流体。
10混合侵蚀:指在水流冲击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类型。
11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12水力侵蚀:是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它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
13重力侵蚀:指地表土石物质受到地震、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海浪、风、冻融、冰川,人工采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种应力作用时,在自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破坏、迁移和堆积的一种侵蚀过程。
14滑坡: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是指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壤表面或内部的土壤层被剥蚀和迁移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土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根据土壤侵蚀程度的严重程度,把侵蚀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更好地评估和管理土壤侵蚀的程度。
目前,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侵蚀调查规程》(GB/T 19215-201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四个等级,根据植被覆盖度、裸土率、坡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2.《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NY/T 1456-2007):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其中极强和强两个等级为重点治理对象。
3.《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B11/T 2434-2014):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极强、强、中、弱、微五个等级,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水土保持状况等指标进行评定。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可以帮助农
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要求:密封线内不允许答题;黑色水笔书写,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 、 也不同。
2.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 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 倍物镜观察细节。
(选填“高”或“低”) 3.酵母菌有很多种,每种的 有所不同,而且会随着 与环境不断变化。
4.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 ,在生态系统的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5.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 中,或者与其他生物 。
6.真菌可以通过 的延长拓展栖息地,或者通过 进行长距离的传播。
7.真空包装、 、 、太阳暴晒、 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8.细菌按形状可分为 、 、 等几大类。
9.新冠肺炎以 、 、 为主要表现。
10.传染病的病原体不只有 ,还有 等各种微生物,人体的 系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学校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线………………………………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必须要将标本处理得薄而透明。
()2.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3.每个洋葱表皮细胞中间都有一个小黑点,这就是细胞核。
()4.木耳质地柔软,既可以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
()5.在面粉与酵母菌比例不变的情况下,同一时间内,随着发面温度的升高,面团发“胖”的速度会加快。
()6.使用体视显微镜,可以不用制作装片直接观察立体的实物。
()7.面包表面长了霉斑,只要将其清除干净,照样可以吃。
()8.保健品、食品可以代替药品用于治疗。
()9.处于潜伏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传染性较强。
土壤侵蚀原理资料整理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类活动下,土壤表面遭到水流、风力、冲击以及人类行为等因素的破坏和移动的过程。
它是一个涉及地表和地下的复杂过程,对农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很大的损害。
下面是土壤侵蚀原理的资料整理。
一、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土壤侵蚀1.降雨因素:降雨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外因,它能增加水体的威力,使土壤颗粒与有机质被冲刷、卷走。
降雨的性质和强度对土壤侵蚀有着直接影响。
2.地形因素:地形是土壤侵蚀的基础,通过改变地势、影响降雨的径流过程,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强度。
山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通常大于平原地区。
3.植被因素:植被能减缓雨滴的撞击力,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击。
而且,植被的根系能牢固地固定土壤,起到保水保土的作用。
如果植被受到破坏,就会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人类活动:人类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
例如,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耕地管理不善导致耕层土壤被剥夺等。
二、土壤侵蚀的过程和类型1.风蚀:风蚀是指风力对土地表面的冲击和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区,风蚀是主要的土壤侵蚀类型之一、风蚀造成的土壤流失通过飞沙和沙尘暴的方式进行。
2.水蚀:水蚀是指水流对土地表面的冲刷和移动。
水蚀可分为雨滴侵蚀、坡面侵蚀、河道侵蚀等几种类型。
雨滴侵蚀主要是由于降雨冲击力导致的初级侵蚀;坡面侵蚀是由于雨水形成的逐渐增大的流量冲击和土壤侵蚀加剧,导致坡面的侵蚀并带走土壤;河道侵蚀是由于河流流量引起的河床破坏和土壤侵蚀。
3.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壤冻结和解冻过程中形成的冻胀和冻结破坏会造成土壤颗粒离析,加速土壤侵蚀的发生。
4.地质侵蚀:地质侵蚀是指对土壤进行大范围的破坏和移动。
常见的地质侵蚀类型有地震引起的滑坡、崩塌等。
三、土壤侵蚀的影响和防治措施1.农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降低农田的肥力。
预防措施:建立植被覆盖,养护农田水渠和排水系统,合理耕作和种植制度等。
2.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淤积,影响水体质量和河道的导航能力。
土壤侵蚀原理1.名词解释2.挟沙力: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能够携运泥沙的数量。
3.雨滴的中数直径:一次降雨的雨滴分布,用该次降雨雨滴累计体积百分曲线表示,其中累积体积为50%所对应的雨滴直径称为中数直径,用D50表示。
4.溅蚀量:击溅侵蚀引起土粒下移的数量。
5.侵蚀沟:是在水流不断下切、侧蚀,包括由切实引起的溯源侵蚀,以及侵蚀物质随水流悬疑推移搬运作用下形成的。
6.起沙风:一切大于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最小临界风速的风。
7.风沙流:风与其所搬运的固体颗粒共同组成复杂的二相流,称为风沙流。
8.风蚀作用: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吹蚀和磨蚀作用。
9.风积作用:风沙流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力减缓地面障碍等原因,使风沙流中沙粒发生沉降堆积现象。
10.风沙流的饱和度:在一定风力条件下气流可能搬运的沙量称为容量,实际搬运的沙量称为强度,强度与容量之比。
11.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
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12.错落:是指陡崖、陡坎、陡坡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13.蠕动:主要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14.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
15.陷穴: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产生溶蚀和侵蚀,并把可溶性盐类带走,致使下边掏空,当上边的土体失去顶托时,引起黄土的陷落。
16.冻土:是指温度在0摄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土层。
17.石海:在平坦而排水较好的山顶或山坡上,经冰冻风化形成的大小石块,直接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形。
18.石川:在不太陡的山坡或凹地中,大量的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下伏的湿润细粒土层表面整体地或部分地向下滑动的石块群体。
19.热融作用:热融作用是冻土中的冰融化后土体发生收缩、沉陷的过程。
土壤侵蚀的规律包括:
①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主要是由雨滴的终点速度决定的,也就是说雨滴的终点速度越大,其对地表的冲击力也越大,即对地表土壤的溅蚀能力也随之加大。
②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推积。
③重力侵蚀作用,坡面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导致崩塌、错落、滑坡及蠕动。
④风力侵蚀作用,也就是由于风的作用,使土粒脱离地表及其搬运或沉积。
⑤冻融及冰川侵蚀作用,主要是在高山或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作用是寒冻风化作用和冰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