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272.00 KB
- 文档页数:32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12.30•【字号】云农规〔2022〕5号•【施行日期】202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理规定的通知云农规〔2022〕5号各州、市农业农村局:现将《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12月30日云南省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实现项目预期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政府投资条例》和《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第4号)、《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和实施的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理。
农田建设除应遵循本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农田建设项目需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农田地力提升协调推进,项目实施前后同步监测耕地质量状况。
农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为:(一)田块整治。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
(三)田间道路工程。
(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五)农田输配电工程。
(六)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土壤改良工程、障碍土层消除工程、土壤培肥工程)。
(七)损毁工程修复和农田建设相关的其他工程内容。
第四条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应承担农田建设工程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组织工程建设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开展日常监管。
第五条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储备,为农田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和建设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第六条农田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费、工程招投标费、工程设计费、监理费等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组织实施第七条农田建设项目应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实施,按期完工,并达到项目设计目标。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问题探讨作者:陈丽萍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5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富裕后农民迫切需要改善居住条件成为一种普遍愿望和趋势,于是出现了一股占用耕地建房热。
多数建房户不注意旧房基翻新改造,政府又缺乏建房的统一规划,造成村庄盲目外延扩张,形成众多“空心村”导致土地资源大量闲置、浪费。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从当前农村村庄分布的现状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空心村”整治,做好村庄整治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农村;村庄整治;空心村一、背景分析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村庄整治工作,有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社会文明,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焕发农村社会活力。
有利于改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
本文主要从当前农村建设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求农村村庄整治的对策。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为了能够更好辅助村庄整治工作小组做好浦江县村庄整治工作,浦江县08年中青班城乡一体化社会实践小组对浦江县的部分农村住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是浦江县08年中青班一员,参加了农户住宅情况调查的全过程。
08年浦江村庄整治的目标是75个村,其中省级示范村5个,收集到16个乡镇街道的70个村庄的材料,其中有效选择了13个乡镇45个村庄。
调查范围涉及到关于农村家庭的人口、收入;住宅的处数、间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旧房的占地面积和间数;以及其他用地的相关问题。
由于此次调查选择的村庄具有典型性、村庄覆盖面广、方位全,所以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关注,对浦江县村庄整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提高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工作。
第三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标准。
第二章编制机构和责任第四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并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或其委托的相关单位负责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机构应当组织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参与编制工作,并由主编负责整个报告的撰写。
第三章编制程序和要求第六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程序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评估论证和报告撰写等环节。
第七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背景和目标: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背景、目标、范围等情况的描述。
(二)规划原则和方案: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原则、方案及其技术经济指标的说明。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土地整治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结果。
(四)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计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五)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包括土地整治项目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六)经济效益评估: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等内容。
(七)报告结论和建议:包括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结论和相关建议。
第四章报告审核和批准第八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的编制机构在完成报告后,应将报告提交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或其委托的相关单位进行审核。
第九条审核机构应对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进行评估,确保其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十条经审核并符合相关要求的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报告,由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或其委托的相关单位进行批准,并由主管部门发布和实施。
村庄规划整治工作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村庄规划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村庄规划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一:乡镇建设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划为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群众生活素质明显提高,从而进一步加快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容整洁”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素质,努力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有大的改观。
二、主要措施(一)加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针对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普遍不理想、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强、环境卫生设施落后等现象,在五月份围绕“村容整洁”这个目标和创建“洁净家园”的要求,将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掀起全镇环境卫生宣传月活动。
具体做法有:1、在墟镇综合宣传栏中出一期关于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在环镇路的灯杆上悬挂23幅彩色喷画的农村环境整治宣传标语;2、在镇广播站播出两个星期有关环境卫生方面的口号或图片;3、在各村委会、社区宣传栏张贴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4、向广大农民群众派发环境卫生知识方面的宣传资料;5、利用学校的宣传阵地进行环境卫生知识宣传,发动学校学生清洗墟镇乱张贴的广告,营造爱国卫生的氛围;6、发放致居民商户的一封信,宣传环境卫生和健康方面知识;7、组织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干部到市先进村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工作机构。
1、为加强该项工作的领导,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梁伟业副组长:李志良、李敏英、罗柱荣成员:李月送、麦文生、梁衍恒、梁洪盛、李炳培、梁海波、胡志灵、文晓青、各村(社区)支部书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办公室主任由麦文生同志兼任。
2、明确职责,镇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镇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以及与市政局、爱卫办等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云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云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根据《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等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中央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中央农村节能减排资金、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申报、审查、储备、实施、验收、运行维护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指为有效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而开展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综合性污染治理项目。
第四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遵循“突出重点,示范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合资源,逐步深化”的原则,严格执行项目报备制、项目法人制、公示制、目标责任制、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县级财政报账制、公众参与制。
第五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是三峡库区上游、“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及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重要通道沿线、沿边改革开放试验示范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国家扶贫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地区、统筹城乡示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国家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第六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先支持群众反映强烈、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重点区域内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地方政府重视、配套资金有保障、村集体领导管理能力强、基础条件较好(包括制定村庄规划、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的村庄。
第七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内容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以及其他与村庄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第八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以县(市、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建制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原则上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为实施单位;县级环境保护、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组织申报、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九条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一、导则目的村庄整治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
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做好村庄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省实际,科学地指导和规范全省村庄整治工作,制定本导则。
二、整治类别2.1散户散村迁建。
我省地处山区,农村散居户和小型自然村落较多,且位臵不当、规模较小,建筑及环境质量较差,应化零为整,另行选址,集中迁建。
2.2村庄就地整治。
对具有一定规模且配有一定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村庄,主要应对其脏、乱、差进行就地整治,包括必要的少量房屋拆建、改建和房屋的整修,以及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的适当扩建。
2.3城中村改造。
对于迄今仍留存在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然村落,必须严格按市区或镇区建设规划进行控制、整治和重建。
2.4空心村整治。
对在原村落周围已建新住宅并已入住,其旧宅迄今空臵的空心村、废旧宅基地,应拆除旧宅,退宅还耕等合理利用土地。
三、整治内容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其整治内容主要涵盖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庄风貌的维护等等,这些内容涉及的部门及专业较多,需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主要整治内容如下:3.1公益性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3.1.1通村公路及桥梁建设;村庄内道路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边沟;必要的路灯及交通标志;农业机械及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的公共停车场、库、棚等。
3.1.2水源、水质处理设施、供水到户的水塔或高位水池(水箱)及输配水管网。
3.1.3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
3.1.4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臵等。
3.1.5诸如沼气等天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
3.1.6村委会管理用房、村民学习休闲活动用房及室外场地。
引用标准名录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2《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 GB 50413-2007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9《农村防火规范》 GB 50039-201010《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 50445-200811《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JJ57-201212《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HJ 574-201013《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CJJ/T 163-201114《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15《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16《城市公共厕所规划设计标准》CJJ14-200517《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 50513-20091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19《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建村[2014]98号20《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 50824-2013 21《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 124-2008 22《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规范》 HJ/T 81-200123《禽畜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497-2009 24《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4613-2009长沙市村庄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条文说明制定说明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导则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长沙市村庄整治规划技术导则》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导则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须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导则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为理解和把握导则参考。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3•【字号】云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5号2006年3月23日)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乡村治理方式和农业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必须看到,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业农村仍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与全国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反映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11.22•【字号】云办发〔2017〕54号•【施行日期】2017.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有序推进我省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就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养为根本,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和多元主体有机结合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村民自我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有效衔接的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形成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的文化纽带,构建生态功能与生产生活功能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争取到2020年,打造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试点工作采取“分层选点、分级负责”的方式,省级确定10个县(市、区)为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各州(市)根据本地区实际,确定1-2个县(市、区)为州(市)级试点单位;每个试点县(市、区)要统筹考虑当地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人口状况及变动趋势、自然地理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合理确定试点目标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选择若干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社区)开展试点。
2008年启动试点的8个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要在认真总结、巩固提高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范围。
二、主要任务(一)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
2024年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模板____年新农村建设风貌整治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面貌迅速发生变化。
然而,许多农村地区的建筑风貌和环境却存在着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农村的整体形象,也对农村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改善农村风貌,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整治农村建筑风貌,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二、实施步骤1. 项目区域划分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项目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包括若干个村庄或农户。
2. 风貌整治规划制定项目区域的风貌整治规划,包括村庄的布局、建筑风格、道路规划、绿化设计等内容。
3. 涉及群众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农村居民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愿。
4. 风貌整治实施根据风貌整治规划,逐步对村庄和农户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的整修、污染治理、危房改造、垃圾分类等。
5. 义务工程和资金筹措组织义务工程,动员农村居民参与风貌整治工作,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和社会捐赠,用于风貌整治。
6. 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整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村庄建筑风格规范化制定村庄建筑风格规范,推广传统的农村建筑风格,禁止破坏村庄原有风貌的建筑和装饰。
2. 道路和交通整治对村庄内道路进行整修,保持道路干净整洁,增设交通标识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
3. 农户外立面整治对农户的建筑外立面进行整修和装饰,提升农户居住环境的美观程度。
4.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5. 绿化美化工程加大农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力度,种植花草树木,提升农村自然环境的美观度和生态价值。
6. 危房改造工程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确保农民的住房安全和居住条件。
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村庄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质量,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结合实施工作需要,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政府驻地规划确定的规划区以外村庄(包括农场、林场、工矿区居民点等)规划编制,适用本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所称村庄规划,分为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
第三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保护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上位法定规划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村庄规划的制定第五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成立由县(市、区)、乡(镇)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承担具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村民委员会组织规划的实施。
第六条行政村总体规划需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自然村建设规划需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村民委员会审核,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
批准后的村庄规划应当由县规划主管部门录入全省村(镇)规划档案管理电子信息系统。
第七条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
简明易懂、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成果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含义清晰;图纸所表达的内容应当与规划文字说明一致。
规划成果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
第八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先进行基础资料收集。
调查研究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情况、用地和各类设施现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沿革等。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云南省委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美丽云南,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运用省级重点村建设的经验成果,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同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省级重点建设村等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走发挥优势、彰显特色的多样化路子,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升级版新农村,把美丽乡村建成云南叫响全国的又一张名片,不断开创云南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2015年起,每年推进500个以上以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自然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
通过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
到2018年,力争在全省的中心村、特色村和传统村落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各地区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导则(试行)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8年6月目录1总则 (1)2术语与定义 (5)3村庄规划管理 (8)3.1规划编制 (8)3.2规划管理 (9)4生活垃圾治理 (10)4.1一般规定 (10)4.2垃圾收集与处理 (11)4.3其他 (16)5厕所革命 (19)5.1无害化卫生户厕 (19)5.2公共厕所 (20)6生活污水治理 (21)6.1一般规定 (21)6.2建设运营 (21)6.3污水收集 (22)6.4污水处理 (23)6.5场址选择 (24)6.6污水排放 (24)6.7污泥处理处置 (24)6.8黑臭水体治理 (25)7村容村貌提升 (26)7.1道路硬化 (26)7.2供水设施 (29)7.3电力电信设施 (32)7.4村庄风貌 (36)7.5村庄绿化 (45)8长效管护机制 (50)9建设验收 (52)10附则 (68)1总则1.0.1制定目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决策战略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工作部署,按照《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相关要求,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目标,持续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依据国家及省有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本导则。
1.0.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云南省省域范围内现有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1.0.3遵循原则1.规划先行、统筹实施。
按照城乡融合、多规合一的要求,健全乡村规划体系,科学编制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深度要求的1实用性村庄规划,严格规划管控,确保规划的适用性和权威性,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许可不动工。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1、总则1.1 编制⽬的1.1.1为规范和指导全省范围内的村庄建设整治规划、设计和实施,有效使⽤国家、地⽅政府给予的资⾦补助,保障⼴⼤农民筹资和投⼯投劳的安全性,切实达到整治效果,改善农村⼈居环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下称《导则》)。
1.1.2本《导则》所指村庄是指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的中⼼村、基层村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仍保持⾃然村落形态的村庄。
1.2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建设⼩康社会⽬标,坚持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为本”,全⾯、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认真抓好村庄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组织和动员⼴⼤农民和社会⼒量改善农村最基本的⽣产⽣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发展。
1.3 村庄整治原则1.3.1整合资源、落实“四节”(1)村庄整治⼯程应贯彻“⼟地、材料、能源、设施等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的⽅针,提倡⾃⼒更⽣、就地取材、优质⾼效,少投⼊、多办事、办实事。
(2)村庄整治项⽬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均应充分体现节地、节能、节⽔和节材的“四节”⽅针。
1.3.2因地制宜、分别指导根据村庄的⾃然环境、历史⽂化、风⼟⼈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潜⼒、建设现状、交通区位,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村庄的整治⽅式。
1.3.3区别对待,多模式整治(1)迁村并点。
由于农民对⼟地的依赖,部分村庄选址位置不当,规模很⼩,特别在⼭区、半⼭区,存在零散的散居户和⾃然村落,环境质量差,缺乏配套设施。
对于此类现象,在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或村镇总体规划中应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应化零为整,向⼈⼝相对密集的村庄聚集或另⾏选址,集中迁建,迁村并点。
(2)旧村原址改造。
对具有⼀定规模,且已有部分公⽤设施的村庄,应全⾯分析村庄的建筑质量、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状况,应以改造为主,辅以少量的拆迁和新建。
云南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实用版】目录一、云南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概述二、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性三、老旧小区改造的技术要求四、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五、改造项目的实施及监管六、改造后的效果评估正文一、云南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概述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云南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技术指导。
该导则旨在提高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
二、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性老旧小区改造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而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计标准相对较低,存在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公共设施不完善等。
因此,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此外,老旧小区改造还对城市品质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老旧小区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由于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
通过实施改造,可以提升老旧小区的整体品质,为城市形象增色添彩。
三、老旧小区改造的技术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1.建筑改造:包括外墙保温、屋顶防水、窗户更新等,以提高建筑节能性能和居住舒适度。
2.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公共设施改造:包括电梯、楼道、公共卫生间、绿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改善,以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社区服务设施改造:包括养老、托幼、医疗、文体等社区服务设施的完善,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四、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及解决方案1.资金投入:老旧小区改造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于政府财政和居民个人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为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采取政府投资、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
2.利益协调:老旧小区改造涉及众多居民的利益,需要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协调各方利益,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城市更新工
作导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1.02.01
•【字号】
•【施行日期】2021.02.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管理
正文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城市更新工作导则
(试行)的通知
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20〕33号)有关要求,现将《云南省城市更新工作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1:云南省城市更新工作导则(试行)
附件2:云南省城市更新工作导则附件(试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1年2月1日。
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试行)1、总则1.1 编制目的1.1.1为规范和指导全省范围内的村庄建设整治规划、设计和实施,有效使用国家、地方政府给予的资金补助,保障广大农民筹资和投工投劳的安全性,切实达到整治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云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技术导则》(下称《导则》)。
1.1.2本《导则》所指村庄是指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的中心村、基层村以及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仍保持自然村落形态的村庄。
1.2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认真抓好村庄整治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和社会力量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3 村庄整治原则1.3.1整合资源、落实“四节”(1)村庄整治工程应贯彻“土地、材料、能源、设施等各种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剂利用”的方针,提倡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优质高效,少投入、多办事、办实事。
(2)村庄整治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结果,均应充分体现节地、节能、节水和节材的“四节”方针。
1.3.2因地制宜、分别指导根据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发展潜力、建设现状、交通区位,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村庄的整治方式。
1.3.3区别对待,多模式整治(1)迁村并点。
由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部分村庄选址位置不当,规模很小,特别在山区、半山区,存在零散的散居户和自然村落,环境质量差,缺乏配套设施。
对于此类现象,在县域村庄布点规划或村镇总体规划中应综合分析,有条件的应化零为整,向人口相对密集的村庄聚集或另行选址,集中迁建,迁村并点。
(2)旧村原址改造。
对具有一定规模,且已有部分公用设施的村庄,应全面分析村庄的建筑质量、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环境状况,应以改造为主,辅以少量的拆迁和新建。
(3)空心村整理。
空心村是指村庄建成区中的无人居住闲置房和闲置地片区。
空心村形成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由于没有规划和设计指导,加之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建筑重数量而不重质量,更新换代快;二是由于土地使用缺乏管理机制,公私不分,公共巷道、主要道路被挤占,加之基础设施配套差,导致生活环境变差,村民外迁新建;三是部分村民以各种方式占用建设用地作为闲置地。
(4)城中村改造。
对于迄今仍留存在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自然村落,必须严格按市区或镇区建设规划的规定进行控制、整治和新建。
(5)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相结合。
(6)古村落保护性改造。
2、村庄整治内容村庄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手段和应急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必不可缺的初始工作。
村庄整治是农村村庄建设初期的必由之路。
村庄整治内容覆盖了广大村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公用设施、环境质量保障和安全保障设施,以及村庄风貌的维护等。
主要整治内容如下:2.1 公益性基础设施2.1.1道路交通设施。
包含道路桥梁建设,路面硬化、道路排水边沟、路灯及交通标志,公共停车场、库,自行车(摩托车)棚等。
2.1.2供排水设施。
包含取水、原水输水管线、集中供水站、水塔(高位水池、高位水箱)、配水管网等供水设施,包含街坊雨水收集井、雨水收集管、雨水排水主管(沟)及支管(沟)。
2.1.3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空或埋设。
2.1.4有线电话线(缆),有线电视、卫视天线等通迅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2.1.5天然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
2.2 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2.2.1村委会(居委会)或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管理用房、党员活动室、村民休闲社交活动用房及室外场地。
2.2.2托儿站、学前班、初级小学代培点的配置。
2.2.3邮件收发、汇款、储蓄、电报长话、传真等业务的代理点。
2.2.4医治轻微疾病、开展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的卫生室。
2.2.5购买生产资料、副食及日常生活用品的代理点。
2.2.6晒谷场。
2.3 村民住宅及其附属设施2.3.1村民寝居用正房、厨房,堆放生产工具及生产资料等用途的耳房。
2.3.2 畜禽舍圈、室外厕所、沼气池、水井、围墙、室外地坪。
2.4 环卫设施2.4.1生活污水收集井及支管(沟)、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排水沟渠或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
2.4.2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处理。
2.4.3非水冲式公厕、禽畜饲养场的环境卫生与粪便无害化处理。
2.5 防灾减灾设施2.5.1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泥石流导流槽、挡水坝、蓄水坑塘,道路边坡、山体和坡地的边坡治理及挡土墙、滑坡体处治。
2.5.2防御风灾的防护林带及其它防风减灾措施。
2.5.3村庄中的消防设施、消防水池、公共水塘,原有农房墙体、楼面、顶棚的防火措施,建筑的防火墙及房屋间的防火间距等。
2.5.4危房改造,一般农房的抗震加固,地震灾害发生时室外安全避难场所(如停车场、晒谷场、群众聚会和活动场地)。
2.5.5包括隔离救治室在内的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2.6 环境面貌的治理与改善2.6.1家禽家畜无论是家庭散养,还是规模集中饲养,均要做到人畜分离,包含禽畜舍圈与居住分离,禽畜活动场所与人的生活环境分离,妥善安排,严格管理,确保人居环境卫生。
2.6.2清除街巷(道路及各种公共通道)两侧乱搭乱建的违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划清公用与私用界线。
2.6.3整治村庄私厕、三堆(粪堆、草堆、柴煤堆)及各种影响环境的违规或零时建构筑物等,落实街巷清扫保洁责任,制定“门前三包”公约,责任到户。
2.6.4整治各村民户院内建构筑和环境,规范堆放地点,引导绿化和庭院经济。
2.6.5对于住房破旧,建筑面积小,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占用了其部分用地,而使住房和其它设施难予安排的,由集体择地或提供土地另行新建。
对让出土地进行绿化、停车、建公厕或室外活动场地的村民,集体应给予其补偿和安置。
2.6.6村内地形起伏大或土坝影响了通行、安全和环境的,应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顶部设拦杆或砖墩,若挡土墙高于2m,应在挡土墙脚处种植绿化树种或爬藤植物。
2.6.7村庄主要出入口、街巷、公共活动场地、公用水塘和公共绿地等环境面貌的整治和美化。
2.6.8做好村庄内传统民居、祠堂、庙宇、古塔、古遗址、古碑等历史文化建筑及古迹的保护与修缮。
3、技术要点3.1 道路交通3.1.1村庄道路平面设计(1)村庄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3.1.1规定。
村庄道路平曲线最小半径(2)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符合表3.1.2规定。
村庄道路交叉口缘石最小半径(3)村庄主次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阻碍驾驶员视线的建构筑物和其它障碍物,如有绿化应控制其高度不大于0.7m。
视距三角形见图3.1.1和3.1.2,最小停车视距见表3.1.3。
停车视距表(4)村庄主要道路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锐角应大于450。
近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的,应通过加大交叉口锐角一侧缘石半径,清除视距三角形范围内阻碍视线的障碍物等方式保证车辆通行安全。
(5)村内尽端式道路应在端头设置不小于6米×6米的回车场地。
地势平坦的村庄通过整治改造,逐步消灭主次道路的尽端路。
3.1.2村庄道路纵断面设计(1)为确保路面排水迅速,道路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它排水措施。
道路最大纵坡应符合表3.1.4规定。
道路最大纵坡值(2)机动车、非机动车纵坡限制最大坡长应符合表3.1.5和表3.1.6规定。
机动车限制最大坡长表3.1.5非机动车限制坡长表(3)道路竖向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3.1.7规定。
村庄道路竖向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3.1.3村庄道路横断面设计(1)按《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规定,道路按红线宽度分为四级,四级以下为巷道和入户道路。
村庄道路横断面表3.1.8村庄使用的运输工具决定着宅间道路的宽度,各种运输工具对路面宽度要求应符合表3.1.9规定。
宅间道路路宽表注:道路一般为混合路面,不设人行道。
(2)路拱设计应符合下表3.1.10规定。
路拱设计坡道表3.1.10注:①纵向坡度大时,路拱坡度取小值,纵向坡度小时,路拱坡度小时取大值。
②严寒积雪地区路拱设计坡度宜采用小值。
(3)道路横断面可以设置成单坡,也可以设置成双坡。
道路标高原则上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
道路两侧应设置排水沟渠(或管),设计应根据当地降雨量、暴雨强度进行计算。
(4)道路两侧行道树间距以5~10米为宜,树池为1~1.5米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
3.1.4路基设计(1)路基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
路基回填料一般用天然土,天然土一般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有机土、特殊土,详见图3.1.3。
图3.1.3 回填料路基土分类体系图路基回填土选择时应注重土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尽量避免使用有机土、膨胀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杂填土等。
回填路基土应分层压实,密实度达90%以上,回弹模量不小于15Mpa。
路基基底应尽量修理平整,压实,密实度大于87%。
若基底土较为潮湿或地下水位浅,应开挖沟槽设置盲沟,对地下水进行疏导;若基底土潮湿松软,应向下清挖一定深度,更换为巨粒土或粗粒土分层压实。
(2)路基设计还包括道路两侧挡土墙及涵洞设计,挡土墙及涵洞设计可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参照城市道路和公路标准图集及相关规定设计。
3.1.5车行道路面设计(1)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组成。
面层为直接承受上部作用力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由一层或数层组成。
基层为路面的主要承重部分,和面层一起把荷载作用力传至土基,由一层或数层组成。
垫层为介于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在土基水、温状况不良时,用以改善土基的水、温状况,提高路面结构和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并可扩散荷载,以减小土基变形。
若土基条件好,则可不使用垫层。
面层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温度稳定性;基层应选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垫层材料要求水稳定性好。
(2)车行道路面推荐做法。
①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可参照表3.1.11做法。
村庄道路水泥混凝土整体路面做法基层材料常见的有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级配碎砾石掺灰、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石屑等。
垫层材料一般为天然砂砾石、灰土(2:8或3:7)。
②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参照表3.1.12做法。
村庄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做法表3.1.12沥青混凝土有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和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耐磨性较好。
③泥结碎石路面村庄泥结碎石路面做法表3.1.13基层材料常见的有级配碎(砾)石、泥灰结碎砾石,级配碎砾石掺灰、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石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