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一、教学分析1、说教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从教材的体系看,它在中学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节内容既是初中所学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同时又是本书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
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后面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2. 说学情(1)知识基础: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有关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备用平衡思想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验能力: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3)认知能力: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础实验技能。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比较能力,推理归纳能力,实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弱电解质概念及电离平衡知识,了解概念规律形成的一般方法。
②运用自主式学习法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体会螺旋上升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正确认识,体验科学认知过程。
②通过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方法的辨析,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二、教法,学法分析考虑到我们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温故知新法:板书多种具体物质,让学生按电解质,非电解质进行分类,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入新课做知识准备和心理铺垫。
2、实验促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并与其他学生互动观察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弱电解质的电离主要内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书写、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平衡的建立、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及电离常数(一元及多元弱酸/碱的电离)一、课程目标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
二、教材分析从具体的知识结构来看,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是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各种变化的理论基础,而电离平衡又是联系化学平衡与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的纽带。
因此,本节知识对于后续章节的学习有重要作用。
本节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并存在着电离平衡。
学生在必修1已经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学习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②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③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电离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平衡移动学习过程理解电离平衡和移动的原因和结果,体会学习相关理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对化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五、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演示教学六、教学过程【实验3-1】建立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实验中应该强调以下知识点:(1)HCl和CH3COOH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都能发生电离;(2)实质都是与溶液中的H+反应;(3)由于酸液浓度、温度、体积均相同,且镁条的量也相同,因此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只能是溶液中c(H+)的大小,通过对溶液中pH的测定也能证实这一点;(4)对基础好的学生,可说明:pH的实际意义是溶液中c(H+)的负对数,使学生对盐酸中HCl的完全电离有更为确切的理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目标:1.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 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 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重点、难点: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
教学过程: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子速率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 v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 .内因的主导因素。
B .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讨论:在OH NH 23⋅-++OH NH 4的平衡体系中:①加入HCl :②加入NaOH :③加入Cl NH 4: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3NH 、O H 2、4NH 、-OH 溶液pH 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ⅱ)一元弱酸: COOHCH 3+-+H COO CH 3 )COOH (CH )H ()COO CH (33a c c c K +-⋅= (3)一元弱碱O H NH 23⋅-++OH NH 4 )O H (NH )OH ()NH (234b ⋅⋅=-+c c c K 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 不变。
②k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k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k 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H ,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43PO H -++42PO H H31105.7-⨯=K -42PO H -++24HPO H82102.6-⨯=K -4HPO -++34PO H133102.2-⨯=K。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这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承上启下,关联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所以要学生掌握归纳、演绎、分析辨析的水平。
学习本课有以下几个作用:一、复习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二、推演电离平衡和化学平衡的联系及区别。
三、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区分强弱电解质。
四、为盐的水解平衡构建基础。
2、教学目标及依据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知识与水平目标1、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酸碱电离理论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水平,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息息相关3、重点与难点突破及途径本节教学重点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概念难点原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要掌握弱电解质的可逆电离,再由化学平衡的定义推演突破途径:构建实验,设计实验方案,从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导电性以及PH值不同的比较,分析不同的原因,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划分标准及概念。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及对策:学生对化学平衡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已经知道化学平衡的特征,所以上手较容易。
要让学生学会用已知知识推断和演绎未知知识的思想,要强化实验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
2、内容的组织安排: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分为两课时,这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区别及电离平衡的构建。
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关联,侧重实验的分析,概念的辨析,从知识最细微的地方强化区别。
课堂主思路就是回顾------辨析------实验-----分析------构建概念-----应用-------小结。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陕西省西安中学化学教研组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它不仅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它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本它既是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的深化,又是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应用、延伸和拓展。
启后是指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学生学习水的电离和盐类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体现了化学理论的重要指导作用。
鉴于本节内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与酸、碱、盐在物质类别方面的联系;②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③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符合化学平衡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将化学平衡原理应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判断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学生已学过酸、碱、盐及电离知识,同时通过对本教材第二章化学平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知识背景。
2、实验能力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认知心理已经习惯了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教法分析为了充分体现学本课堂,创造一切条件有利于学生学习。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佛山教师招聘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各位考官大家好,我说可得内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请问我可以开始了么?因为新课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所以一切教学活动的设置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那么本堂课根据我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包括甲烷的结构、性质及取代反应的定义。
是高中阶段正式步入有机化学的阶段。
以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开篇,其结构及性质比较简单,与生活联系紧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后续继续学习较为复杂的有机物做个铺垫。
二. 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概念及电离的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与分析,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区分强弱电解质,会写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归纳总结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过程。
难点:理解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的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讲授法,观察-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设疑导入法。
盐酸用于卫生洁具清洁或去除水垢,我们知道醋酸比盐酸的腐蚀性小,比较安全,为什么不用醋酸代替盐酸呢?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说出浓度不同,继续追问是否还有其他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本节课。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弱电解质的电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为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奠定了基础。
同时,弱电解质的电离也是后续学习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知识的重要铺垫,在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特点,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影响因素。
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必修 1 中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但对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还不够清晰。
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平衡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
3、学习兴趣化学实验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掌握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范文(选修四)
如果要想做出高效、实效,务必先从自身的工作计划开始。
有了计划,才不致于使自己思想迷茫。
下文为您准备了高二化学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内容多,从教材编排上看,电离平衡之前有化学平衡,
之后有溶解平衡,而且之三种平衡都是研究电解质溶液里发生的变化为基础,所以电离理论是联系化学平衡与电离平衡的桥梁,很显然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简述
本节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两大重心: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二、弱电解质的
电离。
在知识结构上看要注意与必修1 的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概念、及前一章化学平衡等知识的衔接,注意内容的深广度,一些相关数据以资料形式提供(如:由PH 值求CH+ )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有关电离平衡常数可。
《弱电解质电离》说课稿海林市高级中学于福来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的于福来。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弱电解质电离》。
我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法、学法分析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五、教学流程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八、板书设计一、指导思想1.基于学生认识发展,设计学生活动。
2.关注化学与生活,形成科学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弱电解质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的开篇,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学习者分析【已有知识和能力】知道酸、碱、盐的电离;认识离子反应的发生及条件;会书写简单电离方程式和常见离子方程式;会分析各种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有待发展的能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各种因素对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平衡理论的规律,认识其本质。
【障碍点预测】从微粒角度分析和认识溶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突破方法】实验对比的方法三、教法、学法分析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入,做到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讨论、自己练习,从而通过教师的教法去改变学生的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采用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概念从引入、分析到运用都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适时加以引导,组织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小组学生分工明确,有记录的、发言的、实验探究的,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有强弱之分;(2)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过程与方法】(1)在弱电解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提高实验操作、观察、分析以及实验方案设计能力;(2)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各种因素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影响过程中,提高迁移应用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维方法。
弱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1、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了解电离平衡的概念,能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以及温度、浓度等条件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3、能正确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4、了解酸碱电离理论学习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习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要点】一:电解质有强弱之分(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是不一样的)1、知识回顾: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H2O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大多数有机物、SO3、CO2等2、强、弱电解质:⑴观察试验3-1:得出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实验3-1: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与等量镁条(Mg条使用前应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并测量溶液的pH值。
实验表明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值不同,并且1mol/L HCl与镁条反应剧烈,而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说明两种溶液中的H+浓度是不同的。
1mol/L HCl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氢离子浓度为1mol/L,说明HCl完全电离;1mol/L 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小于1mol/L,说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
所以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程度不一定相同。
注:反应速率快慢与Mg条的表面积大小及H+浓度有关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的程度大小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完全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
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部分碱性氧化物等例:NaCl电离方程式NaCl = Na++Cl-②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只有部分分子电离的电解质。
包括弱酸(如HAc、H2S)、弱碱(如NH3·H2O) 、Al(OH)3、H2O等例:CH3COOH电离方程式 CH3COOH CH3COO-+H+小结:二: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属于化学平衡的一种,符合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溶于水时,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而离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分子。
人教版选修4《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程度和电离常数的定义;掌握计算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和电离常数;理解弱酸、弱碱和弱酸碱盐的性质和重要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程度和电离常数的定义;•弱酸、弱碱和弱酸碱盐的性质和重要应用。
三、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和电离常数的计算;•弱酸、弱碱和弱酸碱盐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白板、黑板、标尺、试管、试剂等实验材料。
•教学资源:人教版选修4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老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蓝墨水、盐酸、醋等溶液,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有酸味或苦味?”•学生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关弱酸、弱碱和弱酸碱盐的知识,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 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电离程度(20分钟)2.1 弱电解质的概念•老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电解质。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电解质的定义,引导学生回忆或解释。
•老师:“那么,什么是弱电解质呢?”•学生回答。
•老师:“非常好,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有少部分分子能够发生电离的电解质。
”2.2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老师:“那么,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老师:“非常好,电离程度是指弱电解质分子中有多少比例的分子能够发生电离。
我们用符号α表示电离程度,电离程度是分离出来的离子的摩尔数和初始浓度之比。
”2.3 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是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电离常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回忆或解释。
•老师:“电离常数是指弱电解质发生电离反应后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部分浓度的乘积之比。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2节的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说教材1、 本节以前两章的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最常见、最典型的水溶液体系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建立新概念的能力。
2、 这节课的重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难点是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
二、说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浓度、温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归纳等方法在解决水溶液问题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与电离平衡相关的应用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水溶液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化学知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这节课是在《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2节电解质之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也是在学习了化学平衡理论以后出现的,建立了一定的理论储备,体现了化学学习的螺旋式上升,目标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学方法:以教学知识目标为主线,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了总结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引导启发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过程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这节课从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的移动理论认识电离平衡的建立与电离平衡的移动。
通过化学平衡常数来推知电离平衡常数,通过交流研讨、实验探究来归纳总结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一)导入课题[探究实验]分别试验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与等量镁条的反应;并测这两种酸的pH[总结]请分析盐酸和醋酸产生上述不同现象的原因? [提升拓展]请依据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出醋酸电离的速率—时间图象:1mol/LHCl 1mol/LCH 3COOH与镁条反应现象溶液的pH 相对大小[总结]1、弱电解质电离的定义:2、依据化学平衡的特征,请回答弱电解质电离的特征:[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也是化学平衡中比较特殊的一种。
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策略:
1、改变过去传统教学过于强调学生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回顾,学生主动实现知识迁移。
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轻松自如。
即充分利用等效思想,实现知识迁移。
2、在多媒体手段的使用上坚持为了需要而使用,本节难点在于学生很难理解加水稀释过程平衡的移动,而使用动画很容易实现难点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在化学平衡的基础上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了解浓度、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2NH
HA MOH。
《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属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范畴。
从教材的体系看,是对必修1离子反应的拓展及延伸,也是选修4化学平衡原理在水溶液中的初次应用,是后续学习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重要基础,在整个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区别;
2.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感受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迁移、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升华。
2.在实验过程中,初步体会“证据推理”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能够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微粒的运动和变化过程,并用恰当的化学语言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收集各种实验、理论证据并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科素养。
重点是体会证据推理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难点是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微粒的运动和变化,并用化学语言解释。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对比实验
(二)补充演示实验,并利用手持技术收集数据处理分析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一)用两支试管分别取0.1mol/L盐酸和醋酸各5ml,测其溶液的pH
(二)常温下,向0.1mol/L CH3COOH 溶液中,不断加入中性的 CH3COONH4固体,
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的pH的变化,实时呈现溶液 pH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三)常温下,向两支盛有等量 Mg 条的具支试管中分别同时加入 1mL 1mol/L HCl 和
1mol/L CH3COOH,利用压强传感器测量试管内的压强变化,绘制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图。
五、实验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一】醋酸在水中的电离程度,提出问题:等量的盐酸、醋酸分别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如何? 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影响该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主要因素是H+的浓度,然后提出猜想。
两种猜想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醋酸是否完全电离。
然后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醋酸的电离程度,进行实验验证。
最终收集到多种实验证据,得出结论,即醋酸在水中是不完全电离的。
进而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这一环节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了实验证据,从宏观角度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从微观角度来看,醋酸溶液中有哪些微粒,微粒的数目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活动探究二】醋酸溶液的微粒种类和数目,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学生自主探究,画出稀醋酸的微观示意图,然后组内讨论,修正微观示意图,最后小组展示。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了前面得到的实验证据,并结合教师提供的理论证据,最终分析出醋酸溶液中微粒数目的关系,并得出结论:醋酸的电离程度很小,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进而最终完善微观示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微观示意图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化,发展了学生对于微粒种类和数目的认识,对溶液中微粒的认识层次也从定性上升到定量。
【活动探究三】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动态的,教学时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补充了实验3-1-1,提出问题3,醋酸溶液中为什么会有醋酸分子存在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探究活动3的学习。
教师演示向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铵固体的实验。
用PH 传感器测量溶液的PH的变化可以看到,溶液的pH逐渐增大。
基于上述实验证据,学生推测出醋酸溶液中除了醋酸的电离外,还存在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即醋酸的电离是可逆的,在该溶液体系中存在着醋酸的电离平衡,所以醋酸溶液中含有醋酸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微粒间相互作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实验的拓展和手持技术的应用,将不易观察的微观变化宏观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深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的理解,便于学生进行证据推理。
【活动探究四】学生知道了醋酸不完全电离的本质,即存在着电离平衡,那电离平衡是否同化学平衡一样,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呢? 提出问题: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与足量镁条反应产生的气体的量有什么关系?学生提出猜想。
猜想的争论点是未电离的醋酸分子是否会继续电离。
利用手持技术提供定量证据。
根据该图像证据,学生发现盐酸的反应更快,再
次通过证据说明了醋酸是不完全电离的,但最终二者产生的气体量几乎相同。
依据该实验证据,得出结论:即电离平衡受外界条件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猜想进行微观解释,再结合实验证据,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得学生对于反应过程中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认识微观粒子的思维方式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定量研究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六、实验效果评价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观察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二)拓展补充实验,现象明显,打破了直接告知的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中借助数字化仪器可以将压强数值实时的显示出来更加直观明了,也更有说服力。
并且利用手持技术对传统实验进行了改进,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让手持技术以多样性的传感器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学生采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